《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由滕汝骏、刘烨和赵秀丽等主演的剧情电影,影片首播于1999年,虽然至今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似乎并不错,一起去看看吧!
01
《那山那人那狗》拍摄于1999年,算起来年纪也和我一般大了,刚入手这部片长只有80分钟的电影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三个关键词——文艺片、湘西、人。
《山人狗》以邮路为纽带,讲述了邮差父亲与儿子的故事,完整地展现湘西最原始的风土人情,每一帧都是一幅独特的画面。在片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耳边响起的都只是父亲和儿子时不时的只言片语以及虫鸣和哗啦啦的水声,而镜头则在人与狗或是山里的风景之间不断切换。
电影中有许多片段即使没有台词,也能够触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父亲笨拙地扭过头去不让儿子发现脸边滑落的泪珠;父亲抽着烟斗,望着身边睡着的儿子,展露出温柔地笑颜······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浓浓的爱倾泻而出,这种父爱深沉如山,难得流露,不由泪目。
“村里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
拍的人走心,看的人也得走心。所体现的父爱仅仅是一个小方面,其实还有许多感触之处,如同本片,一切尽在不言中。
02
溪流河水,山泉小径,麦田青山,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山间小路,郁郁葱葱的树木,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的,含蓄的,温情的,细腻的,国产文艺片,真是太合我心意,前半段父亲嘱咐儿子,后半段儿子叮嘱父亲,父子俩换个人生过一过,我去当你的邮员,你来做我的村民,一对略显生疏的父子,在乡邮的小路上深入彼此,更加了解彼此,从大量对话中揭露父亲尽职尽责的工作形象,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却是一个好邮员,一个善良的好人,给老太太读假信,嘱咐儿子隔三差五看望老太太,给乡亲们贴了五角钱的信贴上邮票,不顾腿疼奋力挽救被风吹走的乡亲们的信,这样敬业的大叔真让人感动,整部电影都没有坏人,大家都和睦相处,知恩图报,而刘烨这么帅,陈好这么好看,还学会了没钱买音箱如何创造立体声的方法哈哈,我真是太喜欢这样的电影,独白让人舒服,美丽的山水景色让我觉得在看纪录片,力荐这部电影。
03
作为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我总爱看那些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和小说,虽然离这个时代很远,但是看时却似在眼前,譬如李碧华的《胭脂扣》,譬如《甲方乙方》,又譬如《霸王别姬》云云。这些影片于我而言,就像是一本本黑白相册,只待我翻开,便能重温那一段被落日的余晖笼罩着的时光。若要列举它们中能影响我的生活者,也不在少数,而《那山那人那狗》便是其中之一。
老实讲《那山那狗那人》并没有和它同时代的电影那般有“背景”,如《活着》,《祝福》等等。后者不论从原作作者,还是导演来看都是前者所远不能及的。但是出乎意料,时隔数十年后,它仍有一批忠心的观众,更是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4。我想,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自然却不失精美的画面。做美工出身的导演霍起建在本片中对于布景的运用上可谓是炉火纯青:近水和远山,眼前的麦田,身后的房屋....一切都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几幅简单的画面便构建出了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场景,这便是霍起建的高明之处。
原因之二便是故事的情节,没有想象中的错综复杂,也没有想象中的扑朔迷离,一切的一切只是关于一个普通的故事,而在电影中也没有半点赘述,主要是通过自述的形式来表现。于是,就在男主人公青涩又舒缓的声音中,我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那些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一个厚重的邮包,沉甸甸的信件压在少年的身上,一心向往城市的他本不该、也不愿就此平庸一生,但是由于高考的失利,他却不得不选择继续这份“苦差”。如果说电影的开头是少年被迫肩负起责任,那么故事的结局便是他主动选择承担。一条邮路,寓意着一代年轻人的成熟与成长,寓意着他们慢慢学会寻找自己的人生,学会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被需要”。
是的,被需要,这就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在很多人看来,一个普通的乡邮差在那条崎岖的邮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是多么不可思议,甚至就连他儿子都埋怨说:“与你一起干过的乡邮员都已经做到局长了,你为啥还是一个乡邮员?”,他却只是沉默,依旧低着头整理信件。他知道别人或许可以,但他却不能离开这条邮路,因为有很多人在等着他,有很多人不能没有他:需要单独送信瘫子王五行,和村秘书打过架而不被转信的葛荣一家,每日在屋前等候孙子来信的盲五婆。在那个通讯尚不能达到大山里的时代,书信就是他们的全部,是他们心中对家人的期望,是他们生命中继续前行的动力,更是那未知前路上一缕希望的曙光。乡邮员感受到了被需要,所以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无数在路上曾受过的伤和淋过的雨,都在看到那一个个收到信后满足的笑脸时融化了。
有关人生价值的哲学问题的讨论一直在该片中重复着,年轻人的不理解,老一辈的执着,工作与亲情之间的矛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不难看出一个永恒存在的话题:年轻人对于时代的质疑。不光以前,当下也不乏有这样的现象。年轻的心总渴望能通过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拒绝接受上一辈的经验。电影中的“儿子”也是如此,但他慢慢地理解了父亲的执着,理解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电影的主题由此一步步升华,不可调和的矛盾开始趋向一致,最终指向一个主题:人生价值的实现。
故事最后定格在“儿子”和老二在青山间的背影,一人一狗渐渐远去。一条普通的邮路,交织着一代年轻人的迷茫,曾经弱不禁风的少年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将会继续走下去,学会面对那些自己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一如当年父亲年轻时一样,走完自己人生的“邮路”。
04
这部片子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在人物方面,首先通过他们的造型,我们知道他们特别的朴素,也很实在。其次,通过儿子和父亲一起去送邮件路上发生的事情来进行人物的刻画和塑造(碰到的老奶奶和孙子的关系,碰到了侗族姑娘参加庆典,碰到了放牛郎谈起了读书学习);也通过他和自己父亲一路上走路说话的距离和语气,可以了解到他们两的关系怎么样,在故事一步步的进行和儿子一步步的了解父亲的关系后,儿子开始理解父亲,也对邮路有了一定的了解。片子取景也是很有讲究,拍出了一个农村美丽的风景,很多人觉得这个片子更像一个风景片,这不过是导演在给我们讲诉一个沉重的话题时塑造出一个温暖,清新的画面感。在声音的处理上也下了功夫,各种林子里的声音,狗的呼吸声,水声,动物声,人声,处理的特别真实。整个故事就像我们自己参与其中似的,让人相信这个故事,他就成功了。现在2018年了,看过的电影太多,而他们那个年代的片子每次观看总是能打动人的心,其实东方的人应该特别会讲诉故事,中国人也善于讲故事,但不知什么时候有外国的人说:中国大片不会讲故事。这让我很是气氛。这种片子我认为故事讲的特别完美,也特别深入人心。
05
推荐电影《那山那人那狗》,1999年拍摄的关于两代人给大山里的人送信的故事。那时候刘烨还是个小鲜肉(货真价实),背景上是说在湖南一个小山区拍的,当时导演对于用光和颜色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整部电影的主题用绿色贯穿,拍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雨后拍的,所以绿得更加湿润。
虽然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但故事性很强,主题不是通俗爱情片,而是讲父子,讲亲情。两个人从一开始的生疏到渐渐互相理解再到最后高潮部分父子的隔阂完全消除,真的是一部很良心的电影。
特喜欢的几个桥段是父亲和母亲的相遇,“我” 和侗族姑娘的相遇以及“我”背父亲过河的那个镜头,很能戳进人的心里,有几句父亲说的话,真的能湿到眼眶。
相比于现在很多商业片,不管是表演还是艺术性方面,都比很多粗制滥造来得深入人心。
父亲是由腾汝骏饰演,在中戏任教,也是他第一次担纲主演,并且拿下金鸡奖影帝,刘烨也拿到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年轻时候的刘烨长得太吸引人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