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观后感精选6篇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观后感精选6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8:59:02 | 移动端: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观后感精选6篇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是一部于今年年初播出的纪录片,影片由徐欢、张越佳和汪哲等导演,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01

以前最不爱逛的就是博物馆,宝贵的文物陈列在冰冷的展柜中,仿佛逝去的历史一样,难免给人一种厚重的压抑感。

看《如果国宝会说话》,历史人物赋予了文物人的品格,每一件历史文物变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正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曾说的,文物修复的过程便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历史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文物窥探历史要说的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一定有好多话要对后来人讲,这个节目就是在做这件事。

化身一件件文物,变成节目中的主角,诉说尘封千年的心里话。

摘取几集比较经典的文案:

1.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剑客精神

“战士都渴望胜利,因为失败的代价,难以忍受...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因为它最适合一击刺杀。

它不像长矛那样远离敌人,也不能像刀那样挥砍自如,更不会像棍棒那样殴打弱者。

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

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

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视剑为生命的君子,从不在弱者面前耀武扬威,当利剑出鞘的一瞬,即使是万乘之主,也会惊慌失措。

胜利者可以尽情装饰自己的佩剑,那是属于王者的尊严。

勾践成为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当他手握宝剑,登上诸侯会盟的王座,他知道所有的忍耐都是值得的,千军万马在高呼万岁,一生的死敌已成为冢中枯骨。

作为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他的佩剑要足够炫酷,才能震慑住蠢蠢欲动的诸侯们。”

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败给夫差时,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隐忍,悬梁刺股,终于等来了机会,快剑出鞘,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

越王勾践剑所呈现出的正是勾践身上隐忍的剑客精神,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2.妇好玉凤:凤凰传奇——双面佳人

殷契是凤的后裔,殷商是男人的天下。

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文字记载的文武双全的女将军。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殷商妇好陪葬品中有千余件玉器,其中有数件玉龙,但玉凤只有一件。

作为商王的妻子,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显示出了她雍容华贵的身份。

但同时她的陪葬品中,有历代王室后妃所没有的陪葬品。几百件青铜武器和青铜礼器,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件象征国家军权的大钺,铭文妇好。

“这位王后并不是深居后宫的弱女子,她是参与国家大事,在男权社会拥有一席之地,以实力说话的女性。

妇好生前能征善战,经常主持大型祭祀,拥有自己的封地,经济独立,也像商王氏纳贡。

武丁朝雄踞中原,开疆拓土,毫不夸张地说,妇好打下半壁江山。

作为王后和女将,以智慧和实力担当家国事业,博得众人的敬重,她坚若青铜。

生活中为武丁生儿育女,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温润如玉。

爱武装也爱红装的双面佳人,堪称完美女性的典范。”

墓室中陪葬的玉器,是妇好作为妻子和母亲身份的象征。而陪葬的青铜武器和礼器是妇好更想对后人说的话,在男权时代,女性同样可以凭借智慧拥有一席之地,不必完全攀附男人的权威。

3.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3000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3000年。

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204块碎片,被光线连接。

204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龙的鳞片和大雁的羽毛,振翅在同样的天空。

鱼的沧海和蚕的桑田,被同一根绳子,以一指相间。

两条龙的缠绕,龙和凤的合体,龙的身体和人的头,人们把见到和想象的生命,浓缩成玉片,他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当时的人们认为,把一个世界穿在身上,让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让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就是人对天地万物之爱的表达。

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玉作为礼的载体,用来当做沟通日月天地,对话祖先的语言。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用来象征女子美好的仪态。

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玉石。

先民的双手把玉开凿出来,捡拾起来,捧在手心里。

玉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这一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

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

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02

1.人头壶:微微扬起的嘴角,好似儿童般纯真。眼睛作为容器的出水口,暗示了人类最初孕育的痛楚。容器仍清晰鲜活,比它的制造者存在得更久。

2.贾湖古笛:仙鹤翅骨做成的笛子,人类最早的乐器,来自河南贾湖遗址,吟唱的是九千年前的人类的呼吸,记录的是原始社会文明的先声。

3.肌肉萌的陶鹰鼎:历经摔、揉、烧,陶土涅槃、成器,制陶如塑人。展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鹰鼎,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作为唯一的鸟类器具,其用途已不甚明了。陶鹰鼎是上古社会的水与泥的融合,历经土干、火烧、陶凉,终成精美的器具。六千年前的古人就已为我们诠释了匠人精神。

4.龙山文化蛋壳薄壁黑陶杯子:杯口0.2~  0.5mm,缔造的是史前的精致文化。封窑渗碳技术,展示的是4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山东龙口文化的黑科技。非批量生产,没有生产基地,我们只能揣测这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精美器物,是表达虚幻的祭祀,象征身份权力的上层贵族的礼器。

5.红山文化C形玉龙玦:龙是多种动物(蛇,鸟,鹿,猪等)的组合,象征着中华民族多民族的融合;龙形象的演变回溯,C形蜷曲状暗合了个体生命被孕育,早期文明被孕育。内蒙古辽河流域古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等玉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6.安徽凌家滩玉版玉龟以及玉人:这是星象?数字卦?历法?洛书起源?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版和玉龟一套,玉版夹于玉龟中间。玉版中部钻有小圆孔,以直线箭头准确分割为八个部分,大圆外又有四个箭头;玉龟腹甲钻有5个孔,背甲钻有8个孔,暗指数位与宇宙之谜。另外凌家滩两座墓中还出土了六个小玉人,玉人都伸双手于胸前,似乎暗暗表达着什么,这与中国文化的五进位制似有关联。玉版中心的八角星符号也是一个古老、有趣,至今在我国以及全世界仍可见的符号:神秘引人遐想,却又因司空见惯而被人忽视。凌家滩也打开了玉的世界的大门:璧、环、钺、锛、璜、镯、玦、管珠,具备成套玉礼器的规模。凌家滩历经五次勘测,勘测总面积不足遗址总面积八百分之一,未来可能的发现让人暗暗激动。

03

一集一件国宝,五分钟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

这是个正经的纪录片

蜜汁BGM+萌萌哒官方吐槽

等一下,有点好笑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典藏品,它也有鲜活的生命。

穿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它以它原本的姿态,讲述她的所有经历和故事。

千年隔世,他们还是原来的模样,背负着沉甸甸的的历史向我们走来。

岁月流逝,物存人非,那些故事里的英雄早已随年岁远去,只有它们依然存在。

逗比的旁白君+经常绝伦的文案

不愧是你央视爸爸

我一个想写字的工科生,对优秀文案的向往是不能一言蔽之的。

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文案: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P1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P2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声音)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P3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

用规范化的系统与工艺极致的器物来表现祭祀中虚幻的礼,这是权利与等级是诉求。(P4 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P5红山玉龙:寻龙玦)

有人说,它和星相学相关;有人说,这是数字起源的数字卦;也有人说,它和历法相关,还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洛书。(P06玉版玉龟:玉中迷藏)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P07梁柱玉琮王:神之徽章)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他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P08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P09殿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栖)

地为方,为阴,象征养育万物之母。

鼎所在之处,有了特别的动词,叫做鼎力。大地也一定感受到了那不一样的分量。

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P10后母戊鼎:国之重器)

殷契是凤的后代,殷商是男人的天下。

这件玉凤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资。(P11妇好玉凤:凤凰传奇)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P12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P13利簋gui:刻下商周的界碑)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汇演才能看见它的心。

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早已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P14何尊:这里有中国)

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当时的人们认为,把一个世界穿戴在身上,有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

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P15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P16 三星堆青铜人像 :人性的光辉)

历史 文明 想象 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P17三星堆青铜神树 :生命之树)

眼前晃过的这道耀眼的金芒,仿佛普照大地的神灵,一晃,离我们三千年前的太阳神鸟已经近在咫尺。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P18 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但,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期盼。大克鼎铸成不久,周朝衰落,春秋争霸,乱世之下,“克”的子孙又能去哪里安身呢。(P19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牛虎铜案)这是一个血腥的瞬间,一直猛虎,用力撕咬着母牛的尾部,虽然有一对可以刺穿老虎的巨大牛角,但母牛还是隐忍着,和老虎僵持,死亡显而易见。他要护住肚子下那头天真的小牛。(P20 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坛的牛虎)

仙鹤展翅,溅起的水波,惊动了莲花绽放的花瓣也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一只小鸟,带来一片天空,将硕大壶体的重量感化为流动飞扬,与前朝肃穆庄严的青铜器区别开来,流露出驱陈纳新的气象。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P21莲鹤方壶:莲花怒放 仙鹤欲飞)

在尊盘上盘踞着上千只蜷曲的怪兽,蟠虺(hui),是蜷曲的小蛇,蟠螭,是没有双脚的龙。(P22曾侯已尊盘:复刻传奇)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因为它最适合一击刺杀。它不像长矛那样,远离敌人,也不能像到那样,挥砍自如,更不会像棍棒那样殴打弱者。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P23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cuo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生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P24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黑科技 )

虎符意味着军权,见符即见君。

后世随着勘验手段的发展,符节虽然渐渐成为历史的背影,却也并非踪迹全无。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

04

前两天北方大雪纷飞时还游了趟陕西历史博物馆。

然后就再一次匍匐在了历史的厚重之下。

至于我为什么热衷于此,源于两个节目。

一个当然是之前狂推的《国家宝藏》,以明星演绎邀你入门;

另一个自然就是让你彻底不愿再离开这个“国宝坑”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

首先声明,这不是综艺,不是综艺,不是综艺!

这张国宝名片上明晃晃的表明了,它是一部成熟的纪录片。

或者说,是一部可爱精致的纪录片。

毕竟5分钟一集的长度,这第一季25集看下来也顶多让你紧紧巴巴的看完一部电影。

更别说一天5集的更新速度。

吃顿泡面就够了啊!

之前米姐有在《国家宝藏》时说过,这是国家台在年末放的一个大招,且招招紧逼隔壁《戏精的诞生》。

那么,这个纪录片就是国家台在年初给我们最棒的一份新年礼物。

实在是每一件国宝都可爱万分!!!

重要的是,它做到了让人们主动去靠近这些国宝身边。

让历经千年沧桑的文物们以另一种样貌活了起来。

在你印象中的国宝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都是安安静静的躺在展厅里、橱柜中任人观赏,偶尔伴随着讲解器里冷冰冰的解说。

哪怕就连《宝藏》也都是借助了明星才拉近了一点点的距离。

但“六千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当美瞳式的太阳神鸟金箔、奥特曼式三星堆青铜人像等等落地的时候,说实话,米姐真的被他们圈粉圈的死死的。

这根本不是我印象中那死板到底的家伙们啊!

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人头壶

一脸无辜的表情,永远睁不大的眼睛和张不大的嘴巴,就这么呆萌的望着你,不觉得超级可爱吗?

加上壶身一齐看时,你又会发现,这就像一名孕妇,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下的一个象征。

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恰如泪水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

旁白小哥哥说出这句话时,立马又让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厚重了起来。

毕竟,这些参照自己形象捏出的家伙们比制作者拥有着更为漫长的生命。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鹰鼎

这是个不要面子的雄鹰。

短粗又肉嘟嘟的腿部,严肃状背着双翅挺立的模样,本意是想要呈现出威武雄壮、彰显强大张力的感觉,但这莫名蠢萌状又是怎么回事!?

而且这个家伙当初的发现者,曾经还把它拿去做鸡食盆!!!

鹰的威严被碾压的不要不要的,哈哈哈。

虽然官方说了,我们家陶鹰鼎是一个有着王者之气和现代萌萌哒气质相结合的完美之物。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龙山蛋壳黑陶杯

请注意,这个细长的家伙只有0.2毫米的厚度!!!

新时期时代龙山文化的代表,同时它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可不是白叫的。

官方连精致宣言都说了“我要做个精致GIRL”

如果哪一天米姐的身材也能如此这般,那我就非常圆满了!

山西博物馆玉组佩

这组家伙被发现时,妥妥帖帖的附在墓主人的身上。

且,是从头到脚,五官都没有放过。

玉衡、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204件玉器又恰好是人体204根骨头。

在西周那个等权制度森严的国家,想来墓主人肯定是个.......高贵的有钱人。

正当羡慕的时候,旁白一句“从礼玉到玉佩,我们把世界的美好,藏在身上”又将米姐拉回到现实

好吧,美好的事物还是用来看就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金箔

单看这张图,米姐第一眼是觉得它是图腾。

至于含义,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

看好了,中间的火球是太阳神,围在四周的是它的四位使者(托负太阳运转的神鸟),寓意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也讲述了古代“金乌负日”的神话;还有一种说法是四只鸟首尾相连、循环往复代表四季,十二道太阳金芒代表十二个月。

和12都暗合着天数,自然是送给人类的礼物,被古蜀人用最珍贵的金子勾画出了对宇宙的认知。

结果这个家伙就以0.02厘米厚、94.2%金箔的形象出现了。

然后还从众多强有力候选者中突出重围,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这一生过的可谓是非常圆满了。

这些可爱的家伙们有很多制作工艺现今已经失传,甚至有些在出土时就是一堆破碎的小件(比如让米姐羡慕的玉组佩)。

幸亏有着那些真正的国宝守护人才能让我们窥见历史的容颜。

当然,这样一部有趣的纪录片,幕后工作者的贡献不得不提。

尤其在旁白小哥哥渐入佳境后,配合上情景式的语速,就连旁白都变萌了怎么办!!!

《故宫》《故宫100》《当卢浮宫遇上紫禁城》的徐欢团队这次在讲述时不仅是实物和访谈相结合,更是用上了动画制作。

动画与实物的结合,新与旧的结合,碎片化的处理,没有了长篇大论,有的只是意犹未尽。

迎合互联网社会知识灌输的方式,竟然意外的和原本冰冷的国宝们搭了起来。

就像是看着这些家伙们和历史资料做阅读理解,如何在5分钟内完美释出国宝的含义一样,恰好戳中内心的国宝自白,让冰冷褪去,重见温暖。

毕竟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05

如果说《国家宝藏》在于精细和宏大,那么《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视角更加微观和具体。

前者是以综艺的形式讲述九大博物馆共二十七件镇馆之宝前世今生的故事,后者则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文物背后的传奇。

各有各的精妙,先来谈谈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四季播出,每集5分钟。

如果你喜欢《故宫100》,你也一定会喜欢《如果国宝会说话》。

同样来自一个主创团队,同样都是大事小讲,把宏大的历史题材拆分成一个个小细节,拆开了让你看见历史的纹理,这部评分更高。

为了拍摄这些历史文物,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目光跨越千年,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从全国300多万件珍贵文物中,最后精选了100件国宝。

一集五分钟,共一百集,讲述一百个有代表意义的文物,其中仍会穿插一些当“配角”的文物,整部纪录片中拍摄的文物有近千件之多。

第一集讲了六千年前由仰韶文化先民制成的红陶材质的人头壶。

六千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开始驯养家畜,开垦田地,形成聚落,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纪元。

陶,是人类第一次从无到有的实验。

从陶壶的面相上看,双目上视,嘴唇微翘,难以分辨男女。这件器物既是壶,也是人的身体。丰腴的壶身似乎象征着女性孕育生命时的模样。

水可以从壶的背后注入,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留出,恰如泪水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

人头壶是中国古老文明觉醒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母系社会对女性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分钟的纪录片,把一个文物说透,困难了些。把最精华、最精准的文物历史价值点透就算是成功了。

点透,靠的是解说词。

“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塑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这些不乏想象力又蕴含深度的解说词,支撑起了全片的叙事脉络,也透过杳渺久远的历史长河,赋予千年前的故事新的生命力。

第二集穿越九千年,展示了中国出土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

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一个原始人的村落里,村落里的人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被后人发现于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贾湖。

仙鹤的翅骨并不规则,要在不规则的翅骨上找到正确的位置进行打孔并能保证发音正确,需要不断的尝试。

目前中国最顶级的笛箫调音师还在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对乐器的发音进行校正。

早期的骨笛是用来模仿鸟叫,吸引猎物,后来狩猎之后的欢庆也用骨笛助兴,慢慢演变成了乐器。

当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丁晓逵用仿制骨笛范本的骨笛吹出九千年前最远古的声音时,没有人会不为所动。

穿行在骨笛空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是文明的先声。

导演徐欢曾表示,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到明清,100件文物构建了中国的一个用文物讲文明的历史。

看完这100件文物之后,观众对中华文明历史进程里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会有更清晰的认知,这就是节目的出发点。

100个故事,没有统一的故事模板,怎么好玩怎么讲,拉近了国宝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历史文物从一个个博物馆的展览柜中“活”起来,告诉你千年前的时间和故事。

是真的喜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观后感精选6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