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是一部由姜文、巩俐和滕汝俊等主演的历史爱情电影,影片首播于1988年,虽然至今年代已久,但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依旧很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整部影片看下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九儿回门时,高粱地里,她骑着骡子在路上走,余占鳌在高粱地唱着歌,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就是在给九儿勇气,给她安心。第二就是最后九儿倒在血泊里的场景,满屏的鲜红遮天蔽日。第三是那桌饭菜,同样的场景,等在饭桌前的人却都不在了。整部影片以红色为基调,配以唢呐,民歌,号子,极富有特色,造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刺激。影片由两部分构成,仿佛看不清年代的前部分和突如其来的抗日部分,后面日本人的血腥残忍体现的淋漓尽致。
02
红高粱这个电影看完之后感觉很特别,有一种独有的风格,像《花样年华》。虽然两者讲述的事情南辕北辙,镜头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音乐的运用,故事的拼接,讲故事的方式干脆利落,而又有留白有重彩,整个故事清晰完整,总觉得有一种气质莫名的相似。
关于故事,其中对于李大头的死的处理挺有意思,只是旁白的猜测说是“我爷爷”做的。我觉得也有可能是罗汉做的。在这个不确定性中,也可以让我们对人物的性格多一种解读。如果是“我爷爷”,那传达的是一种争取和野性,如果是罗汉,有可能是一种更深沉的爱。这种可能性比逻辑严密,丝丝入扣的故事更能挠起观众的心。影片中有多处歌和情节出现了两次,像伙计们两次唱起的敬酒神。第一次唱的时候着重点是在前两句,上下通气不咳嗽,滋阴壮阳嘴不臭,是新酿出酒的喜悦,是希望。而第二次唱起来的时候显然重点是后两句,一人敢走青杀口,见了皇帝不磕头,是反抗,是不服。这首敬酒神也是对应了影片前后的两部分。大胆的往前走”也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高粱地里野合之后,第二次是九儿被秃三炮抓去唱的。其中前一次我们听到的是激情,后一次则是无奈。还有向酒里撒尿也是两次,前一次无心插柳尿出了十八里红,后一次是豆倌尿在炸日本军车的酒里,而这尿出了一个悲壮的血红的结局。这种对称和不对称,觉得很精巧。电影的画面和演员的表演,处处透出粗犷,豪情。而情节却是精琢,凌厉。
电影人物的台词凝练,有很多仪式性的场景表达,配合摄影浓烈的色彩运用,我觉得是一个很有风格的电影,挺特别。
03
又看红高粱,重现童年记忆里满屏的红和那直射的太阳。顾长卫操刀的神摄影,必须牛逼,说是中国的罗生门没毛病
现在看红高粱故事情节上有些许的不饱满(一些细节不值得推敲)但从整体传达上来看,都是小事。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打鼓的那些小问题都被看完后的情绪冲淡了
张艺谋最牛逼的作品了吧,那时候的姜文敢爱敢恨敢干,坚硬正义,像黄河里的几百斤的石头,太爷们了。巩俐的美狂野倔强有血性,确实值得有作为的青年为她儿女情长——几次呐喊:1.姜文“妹妹你大胆的向前走啊”,2.罗汉大哥无声的呐喊(东拼西凑3000大洋赎回巩俐但嘴上一句话不说)3.高粱地里众伙计点燃炸药杀向鬼子悲壮地“冲啊”4.巩俐死后儿子沾满鲜血夕阳下喊魂“娘,娘,上西南~”
这部片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更在于难得的下不去的情绪。整部片不管在什么时候情绪都处在高亢的基调上,巩俐出嫁李大头时的愤愤不平,姜文和巩俐眼神的调情,高粱地里的激情,李大头被杀的开心,姜文找三炮寻仇时的拼命,姜文怒抢巩俐时候的爽直霸气,酿成十八里红时候的惊喜,鬼子村头杀人剥皮的压抑愤怒,高粱地炸鬼子时的爆燃的民族正气…
莫言+(那个时期的)张艺谋+姜文+巩俐=红高粱
现在看来都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从红高粱到三枪…
陨落
04
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柏林电影金熊奖。本片以其独特的语言,细腻的手法,渐进的层次,表达了导演对生命的赞扬和褒奖,也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使得中国电影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本片以"我给你们讲的是我们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的事儿"开始,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为后面奠定了感情基础,也交代了影片的主旨,以"我"为第一人称,讲述了"我"爷爷奶奶的故事。
在整部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红色背景为基调,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盖头、红色的花轿、红色的高粱、红色的高粱酒还有红色的鲜血和红色的太阳。这样鲜明的色彩给了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和感受。
在本片中多次运用了唱腔,如九儿在去十八里坡时,轿夫略有嘲讽的曲调。再如九儿在回娘家时,余占鳌在高粱地的唱曲,还有片尾处九儿在牺牲后,豆官为她唱的曲。三段唱腔有所不同,却是代表着九儿和余占鳌感情的变化。
在本片中,主人公的性格也是值得一提的,在九儿当上当家人的时候,工人们都唤她掌柜,她莞尔一笑说: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别唤她掌柜的,叫她九儿,一脸的微笑尽现亲和。当豆官奔跑在坡上,跳跃在水缸里,叫他娘的时候,她又是那样的温柔,回应豆官:"哎,哎"。再如罗汉被杀害后,她号召工人为罗汉报仇,一改往日柔情,只有满腔的热血和爱国情怀。余占鳌,他的骨子里是敢爱敢恨的,如他们抬九儿去十八里坡途径高粱地的时候,九儿被迫进入高粱地,就在这关键的时候,余占鳌挺身而出带领轿夫们拦住了打劫者。再如九儿被秃三抓走以后,余占鳌孤身一人去找秃三算账。在九儿牺牲后,伴随着豆官的唱曲,余占鳌望向天空,眼睛里是对九儿的满满深情。
这部影片让世界开始认识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整部影片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这部影片也是张艺谋的经典之作,具有第五代导演强烈的民族气节。本片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值得人们深究。
05
很喜欢那一片高粱野蛮的生长力
电影有一种天然的隔离感,可以让我们跳出自己的生活,回到那个遥远又熟悉的环境,面朝黄土背朝天,分析那个年代人们的许多选择,以及所作所为的合理性。渐渐发现在传统环境下,很多的选择都是顺应着自然,舒适而合理。本片的美学意向也是。
虽然很写实又粗糙,像是陕西农村的实景,但作品美学价值挺高的,不是简单直接纪录片拍出来的水平,原汁原味,真,尤其是高粱地之战时,拍的那些摇曳的野高粱,很有古画讲究的“气”。否定之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是肯定的生华。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个人审美走向了一种极端,在我眼中世上最美的东西或者说最打动我的,莫过于以下几种意向,社会的底层女性,快要衰老的年纪,皮肤光滑而黄亮,就像贴着一张紧缩而泛油光的薄膜,瘦,为生计而辛苦劳作,有蛀牙,但是被软软的口腔分泌物恰好填平。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怎么提炼呢,就是诧寂美学到了极致的感觉吧。
当然本片的审美并没有体现对残缺的执着,戳中我的点在于红色的粗大棉裤,高粱的生长力等等一系列。粗糙的真实与写意的模糊所协调。就像欣赏一幅用粗笔写的拙稚狂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打着这个幌子的作品不少,但真正要体现好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理解人与自然做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