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一部于2004年播出的电影,影片主要由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和艾玛·沃森等主演,剧情丰富,画面震撼,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哈利寄宿的那家人虽说是他很亲的人,但却混蛋极了,对哈利百般刁难,恶语相对,哈利忍受不住,冒险施了魔法后,离家出走,他说那不叫家。
魔法课很精彩,比我们的课有聊多了,但是怪异恐怖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在魔法世界,空有勇气是不够的,所以他们三个好朋友是绝佳的拍档,计谋、聪慧、冷静,他们应有尽有,再可怕的事情最终也都迎刃而解。
这一集里,他们时光倒转,救了别人,也救了自己。好人坏人往往分不太清楚,总在改变,总在掩饰,看不清真相,不相信看到的,也不确定听到的,但是能救自己的永远是真正的自己。
02
在我看来,哈利·波特系列有三条线,分别由三个人物来引导:斯内普、邓布利多和哈利。只有完全理解了这三个人物,才能谈得上读懂了这部作品。斯内普是一条暗线,串联着亲世代的往日恩怨和子世代故事中晦暗的一面,这个角色是用叙述技巧塑造出来的,罗琳对他的刻画几乎都使用转述,读者对他的认识始终是被叙述牵着走的,因此斯内普才能够成为故事里最惊心动魄的反转。所以在我看来,对斯内普的理解主要应当集中在角色功能上,只有意识到这个角色是为了构建情节而被作者肆意摆布的时候,才可能真正认识到斯内普的悲剧色彩——在命运中浮沉的人生,一切都身不由己,很勇敢,也很无力。邓布利多是半明半暗的,他就像一个谜,这个谜我觉得我至今尚未解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参透一二。
去年重读混血王子的时候意识到,哈利是书中的明线,是我们窥视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的一双眼睛,虽然书中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但我觉得基本和第一人称无异,因为读者只能看到这个角色内心的想法。也就是说,哈利在我们眼中是完全透明的,这无疑会给我们认识哈利这个角色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他在我们面前完全没有神秘感。这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哈利作为一个塑造得很好的主角,为什么我一开始根本不喜欢他。最近看了纪录片《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罗琳和电影编剧科洛弗说到书中角色,科洛弗明确对罗琳说他不喜欢哈利,罗琳表示认可,并说她最喜欢的是罗恩。她说罗恩和赫敏都会比哈利招人喜欢,因为他们的性格很鲜明,这也印证了我的猜想——哈利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太过透明而已。
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因为在我看来,每一个人,无论真实的或者是虚拟的,我们对他理解的极致在于感受到一种致命的吸引,从而产生亲切的感觉。而这种吸引在我看来,应当来自角色们故事背后的情绪,只有从叙述中去感受这种情绪,才能够体会到人物的魅力所在。例如斯内普,我认为他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种不被人理解的彷徨感。斯内普终生隐匿在黑暗之中,唯有莉莉可以带给他一束微光,所以他能为此奋不顾身,他对莉莉的执着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追寻他人的理解与认同。他的经历都会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无论对斯内普认同与否,我们都会与他产生共鸣。我之所以觉得这三个人物难懂,就是因为我们很难感受他们的情绪,斯内普的情绪是被作者隐藏的,邓布利多是人物自己藏起来的,而哈利的情绪则表现得太过直露,反而比前两者更加难以把握。
回归正题,我觉得这部影片对哈利的情绪表现得准确且恰到好处,对我理解哈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看到了救世主的魅力所在。首先是在姨夫家中,玛姬姑妈无礼地对哈利和他的父母妄加非议,哈利一直极力保持冷静,终于忍无可忍地呵斥她。小巫师还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魔法,在情绪变化的时候会发生反常的事情,这种设定简直是天才的想象。情绪变化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但除了自己往往别人很难发觉,影片将它外化出来,相较于书中的酒杯爆炸和玛姬被充气飞上天,电影里加上了厨房里灯的闪烁。我很喜欢电影加入的这个细节,像极了我们极力忍耐怒火时的急促呼吸。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哈利对姨夫一家愤怒的爆发(魔法石和密室只有委屈巴巴的碎碎念,当然,这些也能说明问题,只是不及囚徒中表现得强烈而已),突然忍不住开始想象哈利十几年来的日子究竟是怎样,这才发现哈利这个灵魂的可贵之处。在经历了如此难以想象的童年之后,哈利竟然还能够对这个世界心存善意。这时我忽然觉得哈利是闪闪发光的,如果这样的孩子不是救世主,那么谁是呢?我们之所以觉得哈利平庸,是因为看到了他头脑简单、固执且自控力较差,但这些缺点都是被全知视角放大过的。联系魔法和麻瓜两个世界,才知道哈利有多么的不易。伏地魔认为哈利徒有虚名,他的成就不过是建立在运气和别人的牺牲上。我曾经认同这个观点,但现在看来,很想对伏地魔说,抱歉,救世主就是你救世主。哈利心底的善良是难以掩盖的,尽管他也有阴暗的一面,但他的微笑始终干净而真诚,这就足够了。这个世界的光实在太少,尤其是他人带来的,哈利能够从黑暗中发出光来,他就是救世主,因为他首先救赎了过去的自己。
其次是海格的课堂上,哈利被自愿(书上确实是自愿,为了照顾海格的感情)和巴克比克互动,他一开始是惊恐而不知所措的,只能依照海格的指点,僵硬地按部就班。后来骑在巴克比克背上飞过城堡和湖面的时候,他张开双臂畅快地大笑,这时周围是静谧的,空无一人,唯有巴克比克载着他飞越长空。这一系列情感的变化也是电影的改编,导演阿方索说这象征着成长,哈利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我忽然想到了哈利初识魔法世界的时候,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他在好奇的同时也是非常茫然的,尤其那么多人都认识他,并对他表示善意——这是在麻瓜世界里从来都没有过的。他一直都很自卑,觉得自己融入不了魔法世界,是魁地奇的天赋第一次给了他信心。这项天赋与其说是主角的金手指,不如说是单纯的潜能而已,每个人一定都有某种潜能,只是很多时候自己都未必能够发现。对哈利而言,麻瓜世界里的人不认同他的性格与能力,因此他和那个世界注定格格不入,但魔法世界会认可他接纳他,可是魔法世界突如其来的热情又让他无所适从。其实哈利是很自卑的,周围的赞誉让他非常惶恐,生怕别人高估了自己。直到凤凰社中学生们准备组建邓布利多军时赫敏讲述了哈利四年来与伏地魔战斗的经历,哈利自己才说了一句听起来似乎不错,我也才惊异地发现其实那么多学生都不会用缴械咒和昏迷咒。哈利真的足够优秀,只是我们被他的不自信迷惑了,而且我还会把他和那些天才比较,这才误解了哈利的能力。正因如此,我认为哈利其实是为我们所极力排斥和逃避的自我。哈利让我觉得很亲切的一点是面对赞扬表现出的不适,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认为得那么好,这种感觉很真实,所以我会下意识地相信哈利的想法,从而误认为哈利就是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样,just Harry。尤其在第一人称叙事之下,我们知道哈利所有的碎碎念,这种感受就变得太过真实,所以我会不自觉地排斥他,就像排斥自己性格中不喜欢的一面。意识到这一点,我忽然发现人生也是一个第一人称的故事,我们因为陌生而看不到别人,同时也因为熟悉而看不到自己。
另外,我非常喜欢电影中哈利和卢平、西里斯(来自对小天狼星这个翻译的深深怨念……)相处的片段,哈利和他们在一起的那种放松的感觉尤为美好。卢平和西里斯是真正把亲世代和子世代连接起来的人,这一点斯内普做不到,因为他和亲世代结怨太深,连接两代人最有力的纽带是爱而不是恨。我以前不喜欢邓布利多关于爱的结论,认为它落了俗套,可现在我开始相信爱的意义。当你经历过与身边的人无话可说的阶段,才能真切地体会到那来自背后的强大力量,它往往是看不到的,可是只要一想起来,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绽开一个微笑,刹那间便无所畏惧。哈利在卢平和西里斯面前就是一个孩子,他会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而他们对哈利的关切和其他人都不相同,仅仅是出于亲情,并不因为他是救世主。这样毫无保留而又纯粹的爱让人变得柔软,也让人感到安心,所以只有卢平能教会哈利守护神咒,只有西里斯能让哈利完全信任(这一点我觉得邓布利多做不到,哈利还是害怕把一些东西告诉邓布利多)。影片最后,西里斯告别哈利的时候对他说,爱我们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们(The ones that love us never really leave us),这是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一直不喜欢西里斯,但影片中这个片段非常触动我,我感到自己看到了一个和书中完全不同的西里斯,忽然开始想象他为了替自己的好友报仇冒着怎样的危险从阿兹卡班逃出,他又是如何背负着所有人的误解一直默默地暗中观察和保护着哈利。我无法脑补他之前经历的所有细节,可是能够被他此刻眼中流淌着的脉脉温情所打动。我对卢平的感觉很奇妙,不知为什么在没看过小说和电影之前我似乎就知道他是狼人,因此一开始比较平淡,后来喜欢他的部分是他最开始向哈利讲他父母的事情。导演对卢平的定位是一位亲切的叔叔,尽管我们不知道叔叔背后有什么秘密,但他的确是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卢平是把子世代和亲世代连接起来的人,在此之前,我们对亲世代一无所知,而卢平以朋友的身份将这一切娓娓道来,倍觉亲切。听朋友(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卢平也是亲人)讲述他的朋友,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尤其他的朋友就是你最熟悉和陌生的亲人。在我眼中,第三部的这两个新人物是这个逐渐变得黑暗的故事中所有的美好,叔叔总会出现,教父总会到来,心底的爱与光明总会驱散一切恐惧和烦恼。
03
对比于前面两部的脉络清晰,这部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一些地方要想一会才能理清楚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过有些地方现在想起来我还是一脸懵逼,为什么小天狼星和教授一开始是想杀了哈利的,但是后来那只老鼠现出原形后就同仇敌忾,既往不咎了,这段,emmmmmm,我回去再想想。
还有摄魂怪相关片段,当年可是噩梦般的存在,记得我对哈利波特的第一印象就是摄魂怪是最常见的生物,到处都有。现在才知道,那些是阿兹卡班的守卫。
然后就是时光倒流那个片段,看似一点问题都没有,哈利他们回到过去,但是却没有改变正常的时间线,就是说,所有发生过的东西都继续发生了,可是他们回去既然没有改变什么那为什么要回去呢,略懵。
最后,力荐,准备看下一部。
04
我一直相信这是一部题材非常好的电影,虽然这三部都让我觉得一般,但我依然相信。
我依然坚持上一部的观点,这系列电影看到现在让我觉得像柯南,主角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他却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人完成,想说他主角光环强大吧,戏份却又不是很多。
而且我产生了非常多的疑惑。三部来他们基本没有学习多少魔法,学习的都是当下能够立马用上的,唯一贯穿始终的魔法算是那件隐身衣了。他们的魔法强度是按什么计算的呢?年龄的大小肯定不是魔法强度的标准,资质越老魔法越强这个毋庸置疑,可是在电影里我只看得到哈利波特叫的越大声魔法越强…
三部来基本上新来的老师一定会和本片有重要关系,而且故事结束之后就走了,他们没有带来矛盾,反而是为了配角而配角。
我觉得是好的系列电影而不是好的(独立)电影是因为:三部看的都有些压抑,而且都是看似单独的故事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理解是导演为了电影的完整性而不得不将它们以“部”的形式分成独立的故事。所以我的合情推理是,在后面的某一部电影中会有一个情感,或者是千丝万缕所绘成的故事的爆发。
听说是第四部,这个我不置可否,但肯定不是最后一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