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比尔》是一部由乌玛·瑟曼和刘玉玲等主演的惊悚犯罪电影,影片首播于2003年,剧情丰富震撼,耐人寻味,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去看看吧!
01
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bgm以及暴力场景处理。口哨源于twisted nerve,好几个影视剧中都听到过,阴森诡秘,听着让人后背发凉,再一个就是每次女主遇到仇人时候的警报声ironside excerpt,也相当经典,一听就知道要搞事情了。关于每次大开杀戒的场景,正是因为配合各种夸张的喷血,才让人觉得不至于太写实,以至于没那么令人作呕。
最后女主和御莲打斗的场面,节奏掌握的很好,而且配合蒙太奇手法,张弛有度。御莲提到武士刀,是专门查了下武士道精神,御莲先占上风后没有直接杀死女主是为礼,女主被伤后依然奋起反抗是为勇,很好的打斗背景、文化相贴合。
主题是报仇,从电影的开始就已经揭露,但是至于为什么女主怀着bill的孩子却和别人结了婚,为什么bill会杀她,依然很好奇。
02
看过很多人推荐杀死比尔,看完之后是有些失望的。
一开始我是抱着很大兴趣来看的,或许是很有兴趣,反而高估了它的价值了吧。整部片子就是一个女人的复仇录。刚开始女主和百步蛇(组织的一个女成员)进行打斗还是蛮刺激的。一直到 石井御莲 这一chapter感觉满屏都是尴尬。特别是日本黑帮大姐大一众非主流小弟,浮夸的打斗场面。女主单枪匹马秒杀n多人。喷血,断肢,神反转……感觉一言难尽。
当然,还是有眼前一亮的场景。刘玉玲真是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她的映象,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女人帮》,她塑造的形象非常干练,独立。在比尔中同样没让人失望。强大的气场,淡定而坚韧的眼神,她自身的气质为她的颜值大大加分。她在电影中的两个场景让我映象深刻。一是在会议上砍了一个冒犯她的部下,之后所说的那段话真是振奋人心。我想她说的这几句话也是她的心声吧,是她对瞧不起她,嘲讽她的人的最好回击。二是女主和石井御莲在雪景中的打斗。为刘玉玲打call。
我想这也是源于东方文化的独特性,让老外来阐释确实有一些违和。讲真,我感觉国内的武打片比这个带劲很多。
还有女主的一身黄衣总是让我想到李小龙。(?ω?)各抒己见,不过仍要致敬经典。
03
昆汀的世界毫无道理可言,没有多余的对白,没有铺垫,暴力的场景、拳拳到肉、手起刀落快意江湖!
章回式的结构设定,就像看一部武侠小说!李小龙的黄色运动服、服部半藏的武士刀、中国功夫、服装、场景、道具、俯视的拍摄手法、经典的配乐……昆汀的世界很难琢磨,所谓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细细观察每个布景都很有深意,掺杂很多元素但又不显凌乱。
散落的雪花、皎洁的月光、对决的身影,乌玛瑟曼风中舞动着利刃,卷起残雪、手起刀落、斩断过去、一切戛然而止,怨已归土,仇恨终结!这次再看此片看出点励志的味道,女主凭一己之力告别过去,在痛苦绝望中浴火重生!
配乐大爱……!这一曲《孤独的牧羊人》仿佛置身于西伯利亚,皎洁月光拉长远方孤独的身影,深深吸一口孤冷的空气,等待凝固的空气,行走在空旷的荒原那种孤独无助又充满力量的悲壮,此刻我允许你走出我的世界,告别过去让我更加强大……!
04
1. 暴力之画面
作为暴力美学的经典之作, 喷张的鲜血, 横飞的血肉, 四射的残肢等种种血 腥场面在本片中无处不在。影片以黑白画面开头,近镜头特写,血肉模糊的脸, 痛苦的呻吟和冰冷的杀戮, 仅在开头我就感受的了暴虐与惊心。 但所谓的暴力美 学不仅是如此,暴力无处不在,暴力美学的表现方式,是放大暴力并将之美化。 为了让暴力看起来有美感,导演体现了很多格斗技巧。在乌玛·瑟曼 vs. “疯狂 88人组”的场面中,集中体现的是主角的剑道,玩武士刀百人斩,导演结合了 邵氏武侠“竹林客栈”的套路,在“青叶屋”的复式结构中借楼梯窜跳腾挪。除 此之外导演还表现了匕首格斗技、 中国剑术、 虎形拳、 鹤形拳、 寸拳、 自由搏击。 动作技巧, “快狠准” ,上下飘飞,日式杀阵式的对峙,出绝招??种种技巧使残 忍的杀戮多了几分灵动与曼妙。 暴力中的节奏控制也很重要。 第一场乌玛·瑟曼 与黑女人的打斗,打到一半黑女人的女儿放学回家,于是这两人进厨房喝咖啡, 由此变奏,来一点黑色幽默,暴力更精彩;果然之后乌玛·瑟曼将那把匕首飞入 了黑女人的胸膛。 同样乌玛·瑟曼 vs. 石井御莲也是一场很有节奏的打斗。 所谓 节奏就是张弛有度。这场打戏三个回合。第一回合“新娘”负,石井御莲耻笑了 她;第二回合石井御莲负,石井御莲以武士道的精神向“新娘”道歉表示低估了 她; 第三回合石井御莲死。 除此之外还有色调的使用, 同样是乌玛·瑟曼 vs. “疯 狂 88人组”的这场大屠杀中,身着黄色运动衣的主角和杀手们的黑色西服的成 为了鲜明的对比, 而杀戮中那种时时鲜红的梅花一样的血液四散飞舞的时候, 那 种色彩的搭配成为了场景的一大亮点。 还有双松镇大屠杀” 事件采用了隽永的黑 白色调, 白眉部分采用加重画面颗粒感的怀旧色调等等, 让电影层次感十足。 总 之,在这几个小时的血光交迸、愤怒四溢的银幕历程中,突如其来的杀戮、死亡 降临和不可扭转的血腥, 任何一只断臂, 一只眼珠都能让人感到刺激不已。 多个 动作场面的华丽和血腥, 快速的剪接, 变换速度的镜头拍摄, 大量的人物特写镜 头, 慢动作, 黑白和彩色场景的转换, 导演已经把拍摄动作能够使用的技术元素 全部融合到一部电影当中,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动作和血腥的高峰。
2. 暴力之音乐
本片的另一大亮点在于音乐,可以说没有音乐的《杀死比尔》是不完整的。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是那种家里黑胶唱片数量超过 CD 数量的超级乐迷, 他用从 四处采集来的而不是为电影度身定做的音乐, 拼贴此片, 与画面、 剧情完美结合。 电影一开始,触目惊心的画面在“嘭”的一声枪响后和主题歌一拍即合。漠然黯 淡的浅吟低唱,让这样的开端有一种诡异的平静。然而,平静下潜藏杀机:新娘 鲜血淋漓的脸因为恐惧而扭曲,之后比尔给新娘头上“嘭”地来了一枪,同时主
题歌唱起“我的宝贝朝我开了枪”。暴力的大幕拉开,即使只是在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平静和暴力的张力构成了一种黑白对比的色调:新娘的脸是惨白的,脸上的血是深黑的;字幕打出时,粗体文字是白的,背景是黑的;主题歌中,女生迟缓轻飘的声音是白色的,低迷微颤的西班牙吉他伴奏是黑色的,并且歌里还唱着:“他穿黑,我穿白。”音乐和画面在这样的黑白对比下相映成趣,把极简有力的风格像邮戳一般“啪”地盖在了电影的开篇。片中音乐和惊悚完美的交织融合。在“加州山蛇”企图在医院暗杀新娘时,一段口哨一步步揭示着恐怖。一开始,只有单独的口哨音。口哨轻快诙谐,像一个游游荡荡的人四处闲逛,画面也正好是“加州山蛇”步履飘逸的样子。随后,合成器伴奏音加入,时间正好卡在“加州山蛇”移出镜头而画面沿着空荡荡的医院走廊前行的时刻。伴奏音有着一股凸于口哨音的锋利冷峻,这和走廊中光线渐暗形成的压迫感呼应,惊悚感开始沁入。之后画面一分为二,一半是病房中新娘的脸,另一半是“加州山蛇”在谋杀前的准备工作,口哨音和伴奏音在这时就像两股溪流汇聚到一起,连同镜头的两半也一起汇聚,把惊悚感烘托起来,达到了一种微微躁动的小俱声势的恐惧。突然,口哨音和伴奏音又分裂了,伴奏音急速下滑、跌跌撞撞,而口哨音一如既往地平缓,再看镜头——恰好是“加州山蛇”在用针管抽取谋杀新娘所用的毒药。最后,口哨声暂歇,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管乐弦乐打击乐的大合奏,像海浪击石,“轰”一声汇聚在一起,又幻化成水花四散开;与此同时,“加州山蛇”准备就绪,她戴着眼罩、托着毒针和托盘、面目狰狞,在杂乱的轰轰作响的音乐中,迎着镜头走过来,走向新娘的病房——昏迷的新娘坐以待毙。除此之外,片中音乐在抒发感情上也十分经典。在新娘和比尔之间的感情中音乐作了注脚。这一段用排箫演奏的《孤独的牧羊人》如同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将比尔这一暴虐成性的黑帮老大,化作了萧索的平原之上、孤寂的远山之颠一粒渺小的人影,苍老,空茫。这样的比尔,是新娘心底的比尔。
05
拍摄的手法新颖和暴力美学这两个吹捧个人并没有感受到。
特别是打斗场面所谓的暴力美学真心觉得中国国内几部大制作的武打电影对于我个人来说才真的算暴力美学比如卧虎藏龙,毕竟文化传承下来的东西观众体验的会更准确。并且日本很多武士的电影和动漫也真的给我感觉那才是暴力美学,比如银魂。
有些打斗场面比如说日本武士刀那一个片段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快进了,因为真的觉得有些无聊并且觉得说服力低当然最重要的是表现力太差了。
电影中老老实实的朴实身体打斗反而更有看头,拿个武士刀瞎弄太牵强,就像我说的有些文化的东西一旦涉及就要好好利用但在导演手中即使武士刀意义重大但在电影的女中手中反而就是一把刀罢了。
但这部电影我很喜欢看因为这部的剧本我是真心佩服,电影描述的顺序的剪辑方式也完全把我代入其中,看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就觉得怎么办还没看完呢,故事没说完呢,舍不得时间。 就这点而言,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它让我迫不及待只想看下一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