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3》是一部由阿尔·帕西诺和黛安·基顿等主演的犯罪电影,影片首播于1990年,虽然至今年代已久,但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依旧很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教父3,结局可以说是没有结局,故事故事都是一个循环,你以为你能够改变的扭转的最后却发现还是会回到原点,没有尽头,黑即是白,白即是黑,苦心经营扭转洗白却发现白的地方更黑暗,黑起码是直观的黑,而白还要深层去挖掘,透过事实包装的白,寻找意义的过程最终却发现没有意义,或许这一路的酸甜苦辣的过程与体会就是这一趟旅途充满意义的事情了,看完充满了无尽的孤独感,有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孤独感,拼劲全力去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与家族,最终却无法去保护周全,取舍之间,这是一部讲人性的作品,涵盖了很多个面,关于权利、关于女人、关于男人、关于家庭,然后就是想告诉你,兜兜转转你改变不了啥,但是拥有经历,但是你不去改变不去发掘就啥也没有啦[允悲],然后就是想告诉你,我们做了一切都是让你去得到,去拥有去控制,而最终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妄,你能够控制的只有你每天要去做什么而已,而结果就好像人生一样没有啥是你可以控制的,活着经历就好[可爱][可爱][可爱]
02
1974年《教父》(续集)问世,相隔16年《教父》(第三集)终于与观众见面了。这部制作成本高达5400万美元的巨片是“教父系列片”的第三部,也许是最后一部。这一以黑手党为题材的系列片记录了美国梦及黑手党家族精神的兴衰,是迄今为止最长(近10小时)、最成功(前两集的票房总收入已超过7亿美元)的黑帮片。《教父》系列不同于过去的黑帮片,它不仅表现了黑社会的嗜杀成性、冷酷无情,还着重刻画了教父对家族亲人的温情,融合了黑手党家族互相仇杀的帮规法则和存在于美籍意大利裔家族中传统的忠诚观念,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黑帮片类型,开一时之风。
第三集的叙事结构仍遵循前两集的“一个家族两个层次”这一基本模式,只是略有不同。迈克尔的妹妹康妮属于外层,却干预了由男人组成的内层事务,支持后来成为迈克尔接班人的文森特(私生子,迈克尔的侄子,康妮的教子)采取暴力行动。不过从整体上看,这只是陪衬,改变不了上述叙事结构的基本模式。再从第三集的叙事内容看,与前两集则有明显不同。前两集主要着墨于黑手党的犯罪活动,对政警官员贪污腐化的揭露着墨不多。第三集则着重描写科莱昂家族力图财富合法化以及由此引出的对教会、政客和黑手党其他家族相互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深刻揭露,也可以说这集描绘了一种双向转化:黑手党力图由非法转向合法(当然只限科莱昂家族),而教廷和政客则从合法转向非法(在合法外衣掩盖下从事非法活动)。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就时空而言,其叙事结构大体可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如《教父》)和时空交错式的结构(如《教父续集》)。第三集除少量闪回镜头外,主要采用了时空顺序式结构。科波拉在拍摄续集时,是把第一集作为结构因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处理的。他在拍摄第三集时,显然也是把第一集和续集作为结构因素的一部分来考虑的。
第三集序幕是一个长1分45秒的横移镜头,随着镜头缓缓横移,依次出现以下画面:已废弃的迈克尔在内华达州破败不堪的豪华宅邸;纽约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迈克尔年轻时欢快的家庭照片;迈克尔儿女安东尼和玛丽的合影;老迈克尔伏案给子女写信的情景。镜头切至教堂大厅内正在进行的给老迈克尔授勋仪式。这一横移镜头使画面向两侧合理延伸,画面构图不断变化,景物和人物交替出现,在不停的流动中,有机地交织成一个整体。这一缓慢的主观镜头,既抒情又怀旧,形象地描绘出老迈克尔脑际浮现出的种种思绪和对亲人的怀念。伴随着这一横移镜头的是语调亲切而沉重的旁白:“亲爱的孩子们,自我移居纽约七年多以来,未能常见,心中挂念,希望你们前来观礼,因我参加慈善事业而荣获教廷颁赠荣誉勋章。世上唯有子女是财宝,儿女胜于金钱与权力,你们是我的至宝。安东尼、玛丽:我虽让你们母亲负责抚养,我仍盼望与你们会晤及一起融洽生活。你们或能说服母亲,与她同来观礼,共叙天伦之乐。父字。”旁白是影片叙事和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这段以家书形式出现的旁白,与画面紧密配合,成为影片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抒发了老迈克尔对自己子女的怀念之情,还与横移镜头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结构影片的作用:承上——续集结束时,年轻的迈克尔孤独地坐在内华达州自己豪华宅邸门外,目视远方;启下——迈克尔从内华达移居纽约已经七年有余,年迈的迈克尔利用授勋机会,把子女召集到纽约,第三集的叙事由此开始。
教堂授勋仪式长达5分钟,交待了迈克尔与教廷的密切关系。在授勋仪式进行的过程中,迈克尔浮想联翩,其中一个闪回镜头是续集快要结束时使用的全景镜头:迈克尔在他内华达豪华宅邸巨大会客厅窗前形单影只地凝视远方。彼时的孤独与此时的荣誉剪辑在一起,让观众窥视到迈克尔的思绪起伏;家庭团聚的实现又通过特写镜头让我们注意到一丝笑容掠过迈克尔的面庞,表示内心的满足。前妻凯的出现当然让迈克尔感到欣慰,而凯与现丈夫同来参加仪式又使迈克尔的感情受到刺激,这一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也是通过特写镜头显示出来的。
授勋仪式后的庆祝会在迈克尔的纽约宅邸举行。这一25分钟的欢庆段落,在镜头运用上与第一集开始时的镜头处理有相似之处,科波拉将在内室处理家族事务的场景与在大厅里欢快喜悦的庆典场面巧妙地交叉剪辑在一起,构成第三集的一个主要叙事段落。
这一叙事段落交待了以下重要情节:
一、迈克尔与前妻凯在内室就儿子安东尼的前途进行激烈的争论。科波拉在这里使用了一组正反打的近景镜头,迈克尔居中,凯在左面,安东尼在右面,三人两方进行争论。凯支持儿子当音乐家的选择,而迈克尔坚持要他成为家庭律师。在影片中,为强调人物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常常运用近景镜头。如果说特写着重细部描绘,那么近景就仿佛是肖像描写。科波拉在这里使用近景镜头是十分恰当的,因为通过近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说话者面部的表情以及感情的变化。安东尼离开内室后,导演用了几个中景和全景镜头作为过渡。接着又用一组近景镜头来表现迈克尔与凯继续争论,直到迈克尔答应让安东尼走自己的路,凯才离去。迈克尔大失所望,颓唐地坐进一把扶手椅。这把象征科莱昂家族权势的扶手椅在续集开始时曾出现过。这一段叙事主要说明两点:1.家族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深化;2.迈克尔让儿子继承己业的希望落空。
二、阿尔托贝洛在内室拜会迈克尔,他说自己已忘却了仇恨,没有了欲念。为证明他对科莱昂家族的友好感情,当场填写百万美元支票捐给“科莱昂基金会”。科波拉利用中景视距稍远,加深了画面的纵深,便于表现一定环境和气氛的特点,在这里主要运用中景镜头来渲染两人会面时祥和与友好的气氛。科波拉在这里设置了假象,埋下了伏笔。后来的叙事表明,祥和友好的背后布满杀机,忘却仇恨的背后却充满仇恨。
三、迈克尔力图调解乔伊和文森特之间的矛盾。乔伊作为迈克尔的助手之一,与迈克尔侄子文森特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文森特在教母康妮的支持下与乔伊激烈争吵,互不相让,使迈克尔的调解失败。这一失败至少说明两点:1.迈克尔在家族的威望正在下降;2.乔伊与文森特之间矛盾的加深预示着黑帮内部残杀的升级。导演在拍摄这一场景时主要运用了中景和全景,目的是为了使人物的整个动作和相互关系得到充分的展现,紧张气氛得到渲染。
四、在大厅欢乐气氛中拍摄“全家福”照片。迈克尔从内室回到大厅,也就从重重矛盾里回到欢乐中,这种氛围是拍摄“全家福”的最好时机。迈克尔在拍“全家福”时特意把文森特拉了进来。这一举动明确表示,尽管文森特是私生子,迈克尔还是把他作为家族的一个成员看待,同时预示着文森特即将成为迈克尔的事业继承人。这一安排绝非偶然,与第一集康妮婚礼仪式上拍摄“全家福”照片的场面十分相似:当全家人站好准备合影时,教父维多(迈克尔的父亲)发现迈克尔未到,就说:“没有迈克尔我不照。”直到迈克尔参加进来“全家福”才算照成。不久,迈克尔就继承父业,成了教父。
教堂会谈段落,表明迈克尔舍弃非法买卖、进入合法企业的决心。一个大特写把教堂的威严肃穆展现在观众眼前,但在神圣外衣的掩盖下,教堂内的会谈却使黑手党有机会将成亿美元的非法收入转入合法的投资渠道,使教堂成为洗钱的理想地方。吉尔戴明知科莱昂家族的钱财来路不正,仍求迈克尔帮他渡过难关。作为交换,科莱昂家族将控制资产达60亿美元的恩莫比拉公司将家族的罪恶史一笔勾销。神圣的罗马教廷与最大的黑手党家族之间的这笔肮脏交易充分地暴露了教廷的腐败与无能。科波拉仍用一组正反打的近景和特写镜头使观众对两人讨价还价时的面部表情一目了然。
黑帮内讧导致用直升机屠杀的场面在黑帮片中也不多见。由于分赃不均,致使乔伊大怒离去,接着直升机进行屠杀。这一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屠杀场面持续了1分20秒。分得红利的赌场股东正坐在桌旁交谈。接着是一个缓慢的推进镜头,推成近景和特写。与此同时,直升机隆隆之声大作,我们看到桌上的杯盘颤动,苹果滚动,天花板吊灯震动,大家预感情况不妙,分头逃命。可是,门已被反锁,欲逃无路。这时,一排排机枪子弹从直升机上扫射下来,一个个股东倒在血泊里,机枪扫射声、人们喊叫声和夺路奔跑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恐怖,大有世界末日到来之感。混乱中,迈克尔在文森特掩护下用步枪击开门锁,逃离现场。这一情节安排与第一集迈克尔从医院救父出险情节类似,预示着文森特将成为迈克尔的接班人。科波拉运用电影声画结合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段,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目睹黑帮互相残杀的恐怖感。显然,这一段落是导演科波拉精心安排和制作的一个精彩段落。
西西里部分长达1小时15分钟,几乎占了影片时间的二分之一。迈克尔一家到达西西里后,受到乡亲们热烈的欢迎。这一部分集中表现了迈克尔对自己亲人(如子女、侄儿、妹妹,甚至前妻)的温情和关怀,同时描绘了利益冲突的敌对集团(一方以卢切西为首,一方以迈克尔为首)之间的互相仇杀,造成两败俱伤的悲剧性结局。其中剧场谋杀段落是两个敌对集团的一次总较量。
这一段落长达27分钟,在结构上是采用分叙方式,也就是平行蒙太奇。迈克尔的死敌卢切西是金融界和政界巨头,又是黑手党头目乔伊和阿尔托贝洛的后台。吉尔戴也受他指挥。迈克尔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迈克尔为挫败卢切西一伙的阴谋,派文森特打入他们内部,掌握了确切的情报,然后将计就计,制订了一个消灭仇敌的行动计划,并选在巴勒莫剧场上演《乡村武士》当晚执行。以卢切西为首的犯罪集团也同时采取行动。这样,事态发展就沿着三条线索平行进行。一是剧场正在演出由迈克尔儿子安东尼主演的歌剧,迈克尔率全家在剧场包厢观看;二是文森特指挥手下,在演出的掩盖下把卢切西、吉尔戴、阿尔托贝洛一一杀死;三是迈克尔的敌人在巧妙地毒死新教皇的同时,又派杀手也利用演出的机会伺机暗杀迈克尔。在这里,平行蒙太奇把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谋杀事件交错地叙述出来,迅速把全片推向高潮,此时节奏之快与前面的徐缓形成鲜明对照。而文明、优雅的歌剧演出与野蛮、血腥的黑帮火并对立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曾在黑社会“建功立业”、风云一时的迈克尔,人到老年终于天良发现,萌生赎罪意识。他贴近教廷,想行善补过,更想洗手抽身,与黑道决裂。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黑手党的其他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将其置于死地,使他欲罢不能,只好火并。而这火并等于向他宣告,走正道是“此路不通”!
影片结束时先用了头部特写镜头,我们看到迈克尔老态龙钟,面带愁容。接着是一个大全景,迈克尔只占据画面左下角很小的一部分,坐在椅子里,慢慢倒在地下,孤独地死去,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只有一只小狗作陪。科波拉这样安排具有象征意义:尽管迈克尔在黑社会里曾经叱咤风云,显赫一时,死时却默默无闻,凄凉藐小。也许科波拉用这种隐喻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教父系列到此画了句号。
03
《教父》书籍作者是马里奥·普佐,电影三部曲编剧也是他,导演则是科波拉。这里我在看完书籍之后以为书籍的三部曲和电影一样,结果发现除了第一部和第二部部分内容在电影中有之外,电影的后面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先说一说书籍和电影本身,再来探讨内容吧。
首先是书籍三部曲,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和第三部,第二部是讲得唐·柯里昂得年轻时候的事情和一个西西里的民族英雄的故事。第二部耐读性不是很好,我只想要快点看完,并且故事本身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第三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但是可读性要好一些,故事有趣一点,但是深度要比第一部差了少许。第一部则是最好的,据说当时马里奥·普佐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是在被赌债缠身,写作黑帮题材又比较敏感,还是一拍脑袋而写作的。我姑且半信半疑,去考究也没有什么意义,李白可以酒后写佳作,所以一切皆有可能的。
电影来说,第一部则当然也是最好的,故事就不用多说了,导演的对故事的把控非常不错,用镜头把故事交代的非常清楚。比如第一场婚礼,人物的关系、性格、能力基本上都表达的很清楚了。第一部一炮而红,的确是里程碑的作品,当然离不开马龙·白兰度的神级演技。第二部两个时空剪辑,即交代了柯里昂得过去,这点和小说相同又写了家族在柯里昂死后的发展,在小儿子迈克·柯里昂得带领下。第三部的感觉明显是一个家族衰败的故事,老年的迈克·柯里昂在最后剧院的地方痛失爱女的那场戏,看的让人抓心,首先是刺杀行动的抓心,没有现代动作片的那种火爆的打斗,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场景就能让人手心出汗;二是爱女被杀的地方,感觉特别的凄惨,凄惨程度不下于乌江自刎。迈克·柯里昂,你拥有全世界又怎样,还不是一样的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表扬一下科波拉,确实厉害的导演。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口水话,接下来进入正题,是什么让教父走上了神坛,同时我们也要探究是什么让教父又走下了神坛。
问题一,是什么让第一代教父从一个非法移民成为一代教父的。
刚开始的时候,维托·柯里昂只是一个从西西里来的难民,成年后在一家小店里当一名杂工,最后成长为了纽约的五大黑帮家族之一。
首先是时代大背景。
当时世界上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各国来说都是比较混乱一些,社会动荡是成为教父的大环境。当时政治的黑暗是黑手党形成的直接原因,政府的压迫促使人们被迫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政府,苦难的民众只好向他们心中的“政府”——黑手党来寻求公平正义,于是乎形成了一套西西里人的潜规则,包括“缄默规则”,而黑手党的党魁被民众称呼为“教父”。
当时的美国是处于一个移民初期的阶段,可以说是美国发展刚起步的阶段,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各色各样的人来到美国这片土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国梦。在这个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柯里昂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黑道之路。这是时势造英雄的大时代背景。也印证本书开宗明义的卷首语“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血腥、暴力、权力、说一不二、叱咤风云——巴尔扎克。”
随着时代的变化,都想着是能够洗白上岸,这是历史的必然。仓秉而知廉耻,人类的需求逐步满足后,放眼到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两项是走黑道无法满足的。这是想要洗白的内因动力。而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秩序更加的正规、法制更加的健全,生意难做了,这是外因动力。
第二个原因是教父的个人魅力。
“我会提出一个你(他)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教父的口头禅,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气场十足,也是一种个人自信的体现,其次也是一次威胁的手段,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有非常丰厚的利益回报。
不被利益所迷惑,例如毒品生意,即使利益丰厚,也不会去碰,因为第一这是伤天害理并且从现实来讲,这样会失去政治保护伞。更多是对朋友和手下,不管是电影开头开始小说开头的时候,教父帮助西西里老乡解决困难,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一种尊重,或者是为了使对方欠自己一个人情,当然还有上述提到了黑手党的主持正义的原因在里面。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很是得人心,不管自己是否有钱了,人情债才是最珍贵的。
不被感情所左右,或者说是不被情绪控制,反面例子就是教父的大儿子。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不能混为一谈。当教父失去大儿子,次子和三子被迫远走他乡,尤其是三子的离开,让教父的情绪到了谷底。但是在那次各路老大的会谈中,柯里昂让出利益,放下仇恨,迎接次子的回归。以退为进,最后大仇也报。迂回前进的下一盘大棋,很让人敬佩的手段和城府。
当然狠辣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和小说似乎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描写手段的残忍上面,但这是不可忽视的。
第三个方面。
我认为是其组织模式。他们通常是以家族或者是血缘关系为纽带,打通各个关节。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故事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当然我们的黑手段家族同样也不能避免。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有先天的缺陷,传承苦难、要维持制度也很难,很容易养闲人、废人甚至是白眼狼,这是造成了家族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家族开始走下坡路了。小说中这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因为基本是三个独立的故事,但是最后也是想洗白。
就电影的故事来讲,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去洗白,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并且困难也是重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模式注定会被淘汰。要么彻彻底底洗白、要么是藏的很深很深,完全由代理人来操作。
第二个原因,就是家庭关系的破裂,迈克尔维持的家族,兄弟情淡了,夫妻也缠着要离婚,这些现象都是迈克尔开始走下坡路的表现。影片最后,迈克尔的女儿也被人枪杀了,儿子则是期望投身于艺术,一个正常的事业。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如果迈克尔的儿子不愿接手或者不能接手,那么迈克尔也只能将位置传给他的侄子,其实影片已经这样在安排了。但是这个侄子继承了大兄弟的火爆,狠劲有余而进度无度,可以预见,家族的衰落是必然的。很像我们历史上的许多王朝一样。
最后,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或者小说也许是被期望的太高了,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没有想象中的精彩。老一辈的唐·柯里昂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电影中有马龙·白兰度扮演,以超强的个人魅力支撑这个故事。但是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惊艳,勾心斗角令人拍案的计谋设计看一看《战国策》《三国演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