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03:23 | 移动端: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

《萤火虫之墓》是一部来自日本的动画电影,日本的动漫对我们来说一直是比较经典的代表,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去看看吧!

01

萤火虫在亮着光的那时刻,已经注定了它接下来会灭亡。

生活带给我们的不是享受,而是挣扎,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我看到了爱与和平,我看到了战争和现实。

阿姨所做的没有错,只是很现实。世界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这样的,在经过权衡后的数字,最后选择一方。没有什么好苛责的,只是单纯的不喜欢。

如果有现实,就是我们生活的样子。如果有希望,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不要说孩子不知道不懂,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敏感。憋屈起码能苟延残喘,自由背后的代价往往是沉重的。

我只看到了一个哥哥,在辛辛苦苦地养着妹妹,他们太缺乏了,太缺乏了,缺的甚至将泥土当成饭吃。又不是贝爷,哪能在哪都能生活地好?

之前安妮日记里有一个观点深深打动我,战争中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群众也不例外。要不是他们提供的物资,也不会有侵略战争。每个人的人性可谓是一样的,但当别人还没有作恶的时候你不能说别人是坏人。群众是无辜的,媒体给你传播的永远都是他想让你知道的。而只有少数人掌握着一个国家的想法和做法。

至于提供支援,难道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算吗?经济的互相增长难道是助纣为虐?我们不知道后果会怎样,但是我们不能凭借着一个后果而阻断了我们的开始。

无论是羊毛还是韭菜还是民众,一定是有信息不对称的。而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差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幸我们还有感情,所幸我们还有爱。若是哥哥抛下妹妹,这个故事会被万人唾骂。有爱结果不一定是好的,但过程一定是好的。

02

看这个总是感觉怪怪的,好像永远有千万同胞的冤魂和我一起在看这部电影。重庆轰炸、中国各地的各种无差别对平民的轰炸,那些受害者的冤魂,是不是仍然在淌着泪水?把中国往死里欺负,反过来却又觉得自己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之后又看了温故1942,里面也有一段轰炸的场景,那些人好像就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恶有恶报,活该日本人1945年的经历。画面再美,音乐再美,情节再煽情,也一样挡不住我的差评,看到一半已然看不下去,妈妈包扎得像个木乃伊一样死去,可多少中国人连包扎都没有,像个臭虫一样地死去,所受的痛苦强烈一百倍。更不必谈那些为了找乐子而虐杀的中国人。日本人可以哀叹自己的境遇,但不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中国人,更不可以忘记历史,忘记过去。身边就有无知无畏者,更有从新闻上看到的精日分子,与这些中国人比起来,似乎这部动画片又算不得什么了。心情复杂。

03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是来自灵魂的追溯。

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双亲。因为是孤儿,投奔亲人,却遭受冷眼。最后远离村庄独自生活,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山林中,萤火虫的到来,可能是他们唯一感到快乐的事吧。不,还有哥哥的糖果盒,妹妹其实是幸福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简单而快乐的满足感。夜空飞舞的萤火虫,一颗糖果。

所幸,他们最后相聚了。在一个没有战争,有吃不完的糖果的世界。萤火虫指引伴随着他们。

04

小的时候,知道,但没有看过。当时只看《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之类的~直到那天看了《辉夜姬物语》,惊艳到了,才知道不止宫崎骏爷爷一个人,还有高畑勋导演,于是找到了《萤火虫之墓》。

上网看了2012年豆瓣的影评,错愕了,疑惑了。不过,有争议,证明大家都有思想,这是好的,所以,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是永久的。我们为了不忘教训,一代又一代传承我们的历史,为了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发现,伤害别人的人,好多都带着无辜的语气,意思是有那么痛吗?不就“不小心”“轻轻”“碰”了你一下吗?更有甚者,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利益动机。但是,请记住,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混球!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媒体宣传的那般……

其次,这部电影,我看哭了,而且不止一次。当我说我看哭了,不是说我同情挑起战争的法西斯,而是说,我看到了战争中不分国界一同受难的百姓。当我看到在战乱中独自抚养妹妹的哥哥,自己还是个孩子,却故作坚强;自己也是吃糖的年纪,却把糖水(糖罐里的糖渣子兑水)全都让给妹妹喝……我看到了爱,责任感,男子汉。有人会说,那个时代,这些不足挂齿,可是我想说,我很受感动!这让我想到,二战中中国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场景一,得知母亲受伤住院,哥哥偷偷去探望,被吓到了,伤势那么严重,又是担心,又是害怕,又是难过,可是在妹妹年前,又强装出一副没什么的样子,哄妹妹开心。前一刻,母亲是他俩的柱子,倒了,现在他变成妹妹的柱子,他不能倒!那一幕,妹妹的情绪波动深深地触及到了我,妹妹隐忍,坚强,想哭,但忍着,身子扭啊扭,想缓和自己的冲动情绪,可依旧压制不住,又蹲下,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哥哥当然知道妹妹难过(孩子很敏感的,大概猜到母亲伤势重,又害怕),可是此时的哥哥不知道怎么安慰妹妹,就以自己的方式吸引妹妹注意力,在单杠上一圈又一圈打转……就是这一幕,一个在那儿哭,一个在那儿运动,两种不同的发泄方式,表现同样的感受。

场景二,路上,妹妹不开心,饿,最重要的缺营养,哥哥拿出糖罐,递给妹妹,妹妹摇了摇,没听到声音,以为没糖了,TAT,哥哥拿来,拔开一看,里面还有,只是粘住了,再次递给妹妹,妹妹全部倒出来,有3颗,外加一些碎糖渣,(我以为妹妹不懂事,结果她的行为出乎我意料),她舔了糖渣,把其余的糖放回去了。

场景三,寄人篱下后的“出穴”。妹妹在防空洞问哥哥,“我们真的可以住在这里吗?”当哥哥说“能”时,节子一脸惊喜。离开亲戚家时,哥哥绷着脸,可能是看透了人心……二人推着车,直到走远一些,妹妹才咯咯地笑出了声~

场景四,萤火虫,妹妹嫌防空洞里黑,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怕黑。于是哥哥就抓萤火虫到蚊帐里,为妹妹照亮他们的小家,妹妹可开心呢,不过不一会儿,现实的海浪又把他们冲到了酷热的能晒死人的沙滩上……明天,大海会送来什么呢?明天会有粮食吃吗?明天战争会停止吗?明天母亲父亲能再次回来吗?明天他们会有个像样儿的家住吗?什么时候他们不用再这样颠沛流离呢?夜深了,蚊帐上的萤火虫死了,一个个掉了下来。前一秒鲜活的生命,后来就结束了。短暂,却有意义。

场景五,哥哥偷甘蔗给生病的妹妹喝。无论多危险,无论良心上多愧疚,他为了妹妹,都要偷到甘蔗,被农民伯伯狠狠地打都抵挡不住……这里的那位警官,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至于那位农民伯伯,真的不好说,毕竟哥哥在那里偷了好多,人家生气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下手那么重……又不体谅人情,就太……妹妹没穿鞋,一路小跑到警署外等哥哥出来,抱着哥哥,哥哥痛哭,他一般不会在妹妹面前失控的,一滴泪都不掉,可这次,他实在忍不住了,身上的重担,生活前后的翻天覆地,他委屈,窒息,身心俱痛,又心疼妹妹,同时怀疑自己,前方的路,他不知如何才能走下去……记得妹妹身上起疹子,哥哥又一次带着妹妹到大海,用海水给妹妹冷敷,我们都知道这样不利于痊愈,但是……哥哥也是个孩子,对他而言,真的没有期待可能性。

场景六,每次空袭之时,都是哥哥冒着生命危险去“找”东西吃,“找”能卖的东西。之前都是哥哥背着妹妹逃命的,现在只身一个人在鬼门关里闯。在人群中的哥哥,尽管是相向的方向跑,与逃命的群众形成鲜明对比,但都是向“生存”的方向,殊途同归。人群中的哭喊声、惊惶声,天空中狼烟四起,前面熊熊烈火,与哥哥因“找到”食物发自内心的笑声、跳跃的动作,又形成鲜明的对比。看的时候五味杂糅,不知是该为他喜,还是该为他忧……不得不说,高畑勋导演心思之细腻,把握得太到位了!想起姨姥说过,姨姥(9岁)、姥姥、舅姥爷(6岁)小的时候,因为太姥姥走得早,我的姥姥——13岁——肩负起重任,没钱么,带着姨姥上街上捡烂菜叶子,回家煮汤吃……

对于哥哥带着妹妹离开亲戚家,自开炉灶一事,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哥哥考虑不周,害了妹妹……我想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事方法,也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别忘了他们一家以前的生活,是特别滋润的!所以,也不难想象,他会出此下策,特别是在妹妹也同意的前提下,尽管妹妹年幼还不太懂事,但是寄人篱下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对于他的亲戚,我也不好多说,毕竟战时物资紧缺,没谁愿意多养两个“闲人”(至于亲戚多次指责哥哥不出一份力帮助国家,个人觉得那更多的只是借口),可是毕竟看在两个孩子的现状,没爹没妈,没依没靠,还年幼,把地洞里所有的食物毫无保留地拿过去,她怎么忍心?(啊,默念道德婊可耻,我不该站着说话不腰疼,要考虑当时的状况)后来还假惺惺地问“你们要去哪儿呢?”你明知道当时只能通信!只能通信!战争弄得人们的房子都毁了,可不得搬家?搬了家,怎么收的到信!你怎么能让他们出去!!在法律上,如果你不管大街上饥寒交迫的孩子,无罪。可是当你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养着,后来又抛弃不要了,你要担责的你知道吗!你已经“接管”了你知道吗?送佛送到西知道吗!要么一开始就别接手!哼,两幅嘴脸,先是盯上他们母亲的遗物——上档次的衣服(不过这也说得过去,人要吃饭啊),换来米,第一次煮米,给哥哥妹妹大碗盛饭,吃得管饱,第二天,就不给他俩吃了,给自己的家人包了瓷实的米团子,好几个。哥哥问了,她还说别得寸进尺……妹妹嘟囔说“这是我们的米(用遗物换来的)”,她就叫嚣说,有本事你们自己做饭吃啊!对于盛饭这里,刚开始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喝汤,我还奇怪呢,是不是哥哥喝第二碗了,所以盛稀汤,不过后来,当她给自己的女儿盛的时候,哇⊙?⊙满满的稠稠的……再看看哥哥的小眼神儿,亲戚家姑娘羞红了脸,就明白了~高畑勋导演刻画的好细致!其实,我觉得,这位亲戚呢,有点刀子嘴豆腐心,我猜。因为,他女儿看到哥哥妹妹自己开始做饭,就问她妈妈,是不是又说什么重话了?她就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再后来,哥哥把吃完的锅碗直接塞到水池里没洗(这里也体现了他还是个孩子,思想太简单,平日里母亲估计也不用他干活),她一边说着气话,一边帮着洗了碗。还有一开始哥哥妹妹刚来到亲戚家,亲戚的女儿给节子买了新木屐鞋(哥哥背着妹妹逃难时丢了一只)。综上,这家人还是可以的,最起码不坏。个人认为,最周全的做法是,哥哥厚着脸皮赖着不走是上上策,虽然忍辱负重,毕竟不到最后逼不得已的时候,亲戚不大可能逼着他们走。有的时候,你给别人添麻烦了,但是你也是不得已,尽管你知道对方也不愿意让你久留,可是你得假装不知道,特别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不能为了面子和骨气离开,因为,你无法预料到外面的境遇有多遭,尽管这里也难以忍受,可相比之下,这里待你还算温柔一些的。我们无法去评论他人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果是你,你也不一定做得比他好。我们只能假设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但是能不能做到,是由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多变的环境决定的。

我不懂战争时这样合不合理,就是政府不管失去双亲的孩子的死活。我觉得,л??????? (?????)?,这个“我觉得”是不是又too young to simple了?我觉得,应该有专门的部门给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啊,手无缚鸡之力,你只管征兵,却不管他家人的死活,你这不是在故意杀人吗?不过想想,大家都朝不保夕了,粮食也不够,谁能顾得上谁啊?可我还是觉得,发动战争,不顾百姓的政府,你的仗赢不了!你的动机有问题!把百姓当枪使,用完后不管了,自始至终,没人通知男孩儿他爸爸(上校)牺牲了,没人管。当时是乱,但也该有个人通知一声啊。像这样上战场的为国牺牲的人,你们觉得值得吗?你在前线冲,家里的人不受政府保护,你觉得你图什么?最起码你留在家里,你的家人还有个靠山,以前家里的男人是顶梁柱,虽然现在也是,但以前更重要,因为女人是非常弱势的群体,再加上家里好几个小孩儿……

最后的结尾,让我想到了史蒂芬金的《迷雾》。最遗憾最痛苦的莫过于,你差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节子走了,不几天,天下太平,人们又恢复了昔日的生气,阁楼阳台上穿着漂亮裙子的姑娘们,打开留声机,一边听着曲子,一边看着日出,色彩艳丽;而这边的哥哥呢,收拾遗物,火化节子(天空的颜色从清晨到傍晚再到夜晚),糖罐本来想放进去一并烧了,可又犹豫,最终把糖罐留在自己身边,作为回忆,作为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告别防空洞,此生再也不会回去。你说哥哥此时的内心能不复杂吗?他可能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能力养活节子,让节子坚持到黎明;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早点儿把这些钱取出来,给节子买食物,不然也不会饿死,尽管钱不多,用完就用完了,以后再想别的办法;他恨啊,西瓜都没吃,太痛苦了……后来晚上抱着早已冰凉的妹妹的尸体……哥哥去取钱时有一个场景,当他得知“大日本帝国”投降了,他悲愤地说“大日本帝国怎么能无条件投降呢?!”我当时心里有点儿那个……是因为民族情绪……后来他又问“那xxx军舰上的海军上校呢?”我就不说他们的民族文化了,我生气,但在这里注意到,他内心的依靠在那一刻没了,彻底没希望了。他以前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可能就是基于至少父亲还在,等战争胜利后,他们一家又团聚了,他又能回到他本应在的位置——儿子,他不用再担惊受怕了,不用再独挑重担了……

以上是这部动画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本想说艺术归于艺术,不要带有政治情感,但看了《庄子》的这篇应帝王,我觉得那么说是不可能的,只有每个人申明自己的出发点,才能说得通,我这篇呢,是站在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的角度来讲的,不分国界。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北海和南海之间的部分叫混沌,他们想报答混沌对他们的恩情,又听说人有七窍,于是想给混沌凿七窍,but,混沌因此死掉了。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事物的存在皆有他的道理,你不要干涉他,更不要试图去改变他——注意,相对而言哦,我不反对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周身的环境——否则会费力不讨好。)

怎么可能那么完全区分得开呢?当你在讨论艺术作品时,你在讨论什么?不就是个人价值观吗?这里怎么可能丝毫不掺杂民族情感、政治因素、三观呢?所以,混沌吧。大家的见解,都有各自的角度、出发点、道理。平心静气地讲清楚就好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