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小森林夏秋篇观后感影评

小森林夏秋篇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04:04 | 移动端:小森林夏秋篇观后感影评

《小森林夏秋篇》是一部来自日本的电影,影片首播于2014年,小白你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去看看吧!

01

闲暇的周末,一个人在寝室,拉上窗帘,打开电影《小森林》,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突然就唤起了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记忆。

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在晨光中吃完早饭,然后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座去学校,一路上的清风和和那远处的朝阳,便是我的伙伴,只是后来搬家转学之后,它们就只存在我的记忆里了。

生在山城,长在山城,二十年了也没学会骑自行车,看着市子骑着单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好像没法带入那种感觉,但周遭的山林和雾气,又确实是记忆里的乡村。

自己种菜,自己打稻谷,自己腌腊肉制泡菜…我的家乡是榨菜之乡,记忆中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坑,专门用来腌制榨菜的,把菜头倒进去,再倒进各种佐料,但好像也只有盐而已,然后大人们便跳进坑里开始工作,用脚把盐拌匀,小时候不懂事,后来懂了就常常疑惑,万一有人有脚气怎么办?_(:?」∠)_

夏天最期待的那个人,一定是骑着三轮车载着满满一车西瓜来吆喝的小贩,抱着西瓜和几个小伙伴坐在电视机前看还珠格格,是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

农忙时,大人们一整天都在地里奔波,中午我便在家门口扯着嗓子呼唤他们回家吃饭,然后看着绿油油的玉米地里陆陆续续钻出几个人,背着沉重的背篓,穿过田坎,穿过小溪,顶着烈日,带着浑身的汗气,推开院子的栅栏,将那一背篓的玉米倾倒在地上,再到院子边上的梨树摘几个梨,试图用那甘甜解一解浑身的热气。

午饭是一早就煮好的绿豆稀饭,炒丝瓜,咸菜炒腊肉,凉拌西红柿,还有几颗流油的咸鸭蛋。远不如市子的便当精致,但也在燥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清凉。

小时候对星空有一种莫名的憧憬,常常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看着一闪一闪的星光,做着自己不切实际的小梦想,希望长大后能出人头地,能像七仙女那样拯救众生,能和自己的白马王子幸福生活。

长大后的我,看着早高峰晚高峰挤不上的公交车,挪不动步的轻轨站,却只想再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小乡村,想要每天在鸟儿的歌唱中醒来,想要伴着星光入睡。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永远做不到市子那样勇敢,想要在这个城市存活下去太难了,想要离开也太难。唯有努力做好当下,才有底气去争取自己向往的生活。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的《行香子》,便是我向往的生活。

02

近来酷暑难耐,热到变形,热到融化,热到感谢空调的再生之恩。只想在空调房里躺着,哪还有精力看电影呀,小伙伴们是不是超有同感。

不过,雪映觉得下面这部影片却是“解暑”神作,“制冷”大片,想要在这个夏天透心凉,心飞扬的影迷们,千万不要错过!

它就是:《小森林夏秋篇》

1.

小森是位于日本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是市子长大的地方。20多年后的某个夏天,市子告别首都东京,孤身一人回到了小森。

这里远离都市,没有熙攘的人群和林立的高楼、没有工厂的轰鸣和汽车的尾气。 它甚至连商铺也没有,去临近的市集购物,来回要用上一整天,人们大多数时候过着近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

小森静静地处于喧嚣和浮躁之外,立于绿水和青山之间。

市子也曾在繁华的大都市闯荡,但她终究适应不了都市的节奏,而小森的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安详,山水还是原来的模样,草木仿佛也能明白自己的心事。

原来,市子的父亲去世已有些年头了,母亲也离家而去,杳无音讯。市子将空旧的老宅洒扫一新,在这里住了下来。

2.

市子放弃城市的工作,孤身一人在这个原始的村落里,要怎样生活呢?

答案是做回一个农民,除草种地,围笼养鸡。通过自己的双手,汲取大地母亲的乳汁。

农耕生活被市子过成了另一种模样。夏季给她带去了通身的汗液,也给影片带来了溢出水来的美丽。

白天的大多时候,市子在田间劳作,抱怨野草除不尽的同时,她会偶尔跓足,站在绿油油的秧田里,听听风声、蛙声和鸟鸣声。

在家准备一日三餐,尝试各式各样的美食,成为市子取悦自己的方式。即使是一个人生活,也不要单调乏味。

晚间,靠在书桌旁,看一会喜欢的书,享受劳作一天之后的轻松和惬意。要是累了,推开窗,能看见缓缓飞动的萤火虫和它们点亮的夏夜独有的光芒。再过上一会睡意也就来了,她歪在床边,在溪声虫唱中睡去。

其他时候,她也和邻居拉拉家常,聊聊小森的故事和她的童年,酸米酒煮得多了,也分享些给要好的朋友。就这样,市子与自然,与世井的生活和光同尘,活成了一株遗世独立、静静绽放的山中木棉。

3.

这部上映于2014年的日本电影,豆瓣评分8.9分,豆瓣TOP250榜单第114名。被影迷奉为日式文艺片的代表,日式美学的典范。

难怪有网友看完之后惊呼:邻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得了!

《小森林》所呈现的日式美学用一个词概括,大约是:冲和淡雅。

表面上,它是一场日本田园风光的展览。

《小森林》的镜头和配白处处透着禅意。

“禅”是日本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他们对自然的审美眼光和对生活的品质追求无不体现着禅意。

小森的自然环境美丽清新,夏日的小森,任意一帧画面都绿意盎然,像是被水洗过的干净,沁人心脾。

小森的人口不多,茂密的树木间零星地座落着几户人家,除去自然赋予的山水,就数人工耕种的稻田最多。因此,站在高处远眺,所望之处,草木青青,山岚弥漫。让人不由得猜测,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山水中,肯定住着一位清丽出尘的仙子吧。事实上,片中的市子就如同这样一位仙子。

市子的房子是田园特有的纯木结构的房屋,背靠着森林,令人想起杜牧的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绿叶、白窗、灰墙、绛瓦,各着其色,搭配在一起简单纯粹却给人充满生机的美感。

在这样的村庄生活,市子总能从平凡的物事中,看出不凡的生活哲理。影片的剧情十分简单,却有着耐人寻味的配白。这些配白都是市子与自我的对话和对生活的思考。

最富禅意的还是那些寂寞的花、纷乱的木叶、古老的田野和自由的生灵。

小森虽小,却有着种类繁多的花。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土豆花和紫阳花、绿色的蜀葵、南瓜花和雨久花、还有水边的艾蒿和不知名的白花。如果只是在远处观望,是不会知晓原来在绿色笼罩的小森深处,竟藏匿着如此缤纷绚丽的色彩。

影片时而又像《动物世界》一般将视角聚集在动物的生活上,但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是,它不是科学探索,而是人文关怀,在《小森林》的镜头里,每一种生物都具有美感,都值得关注,都是自由的生灵。它们蠕动、呼吸、和小森的人们一道,在这里繁衍、生息;绽放、凋落。

总之,小森清幽淡雅,宁静怡然,它就像我们找寻已久的世外桃源。这无疑是影片摄影的成功之处。

因此,有影迷调侃说,这是日本农家乐旅游宣传片。

然而小森虽美,却不独特。这样的乡村田园,在我国可谓星罗棋布,只要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就会认同这一点,但《小森林》却拍出了我们未曾拍出过的美,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小森之美的背后,传达的更是一种禅意的自然观。禅意的看自然,自然才富有禅意。

4.

它还是一本日式菜谱。

“吃”是影片着重反映的内容。物侯更迭,菜蔬也就相应的变化,夏秋两季,影片共记录了14道菜肴。

食在小森,即是食在自然。

前面提到过小森的地僻人稀,因而所有的菜肴都取材于自然,而非市集。

夏季,在繁重的劳作后,来上一杯自制的酸米酒(最好是冷藏过一段时间的冰酒,口感最佳)累积的闷热和疲倦就被酒的酸甜冰凉噸噸噸地冲入胃中了。若是一时兴起,做的多了的话,用来招待朋友,也是夏日的绝好饮品。

小森的后山,长着许多果树,有的是人家种的,有的就是自然长出的,后者则是小森人的共同财产,人们有了兴致,都可以摘了来做食材。

市子的家旁边就长着一颗胡颓子树,夏季,胡颓子就已压弯了树枝,早熟的则落了满地,烂在泥土里,市子不由得怜惜起它们无常的命运来,在生命最丰盈的时候,委落成泥,多么令人感伤。

于是,市子把它们摘下来,做成果酱,用罐子储存起来,偶尔就着面包吃,即使没有肯德基或麦当劳,也能尝到三明治的味道,而胡颓子也因为市子的采撷而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秋天,则可以去山上捡熟落的核桃,把桃仁碾成糊,和在米里做成核桃饭。

还有栗子也在这个时节成熟,抛开糖煮栗子的美味不说,单单在漫山黄叶的森林中拾栗已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体验。

食在小森,主要是素味。

不过,除了漫山遍野的花果外,还有丰富的肉食食材。比如溪水中的鱼,沟渠里的青蛙和泥鳅,尽管影片里没有反映,我想,山间也一定还有野雉和野免吧。

市子自己也蓄有家禽,番鸭还小时,小巧可爱,头顶上的黑点显得它呆萌蠢笨,抱在手中,羽毛软绵绵的,是一群乖巧的小精灵。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即便长大后,番鸭成了一道菜肴。因为有过蓄养和陪伴,市子也多了一份对食物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理解。

5.

有人说《小森林》就是日本版的“舌尖上的中国”。虽然两者都与美食的制作相关,但实际上,两者有着非常深刻的差别。

《舌尖上的中国》着重反映美食的烹制工艺和菜肴的历史传承,重在挖掘它们的文化价值;而《小森林》则没有过多地关注菜肴的历史,也不过分讲求相关的文化,影片提及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是妈妈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回忆。

“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存焉”,儒家文化特别讲求饮食,认为吃是人生数一数二的大事。日本受它影响,因此和我们一样,在我们的童年里,关于吃的记忆十分丰富且深刻。

市子的厨艺大都就来自对母亲的回忆,当她告别单位的食堂阿姨,告别城市的外卖和快餐,在厨房生起火来时,她首先想到的总是她的母亲。

就像一句歌唱的,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厨房承载了许多关于母亲的记忆,她披着围裙的肩膀,她勾下腰洗菜的背影、她在饭菜快要出锅时,喊我们洗手吃饭的声音。

市子的很多快乐也来自这些记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年幼的市子肚子饿的咕咕叫时,滴溜着大大的眼睛站在母亲的身边,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微笑着转过头来对她说,“这个声音是肚子里的青蛙在叫”。

市子的眼睛增得更大了,显得更加懵懂和好奇,她半信半疑又天真

无邪地问母亲:“真的吗?”母亲强忍着把笑意鼓进腮帮里,然后严肃地对她说“是的”。

后来,一直到市子长大,她都以为青蛙长在肚子里。后来,她遇到过很多老师,读过很多书,但是,这么特殊而又温暖的“教育”却再也不曾遇到了。

虽然再也无法遇到,却永远不会忘记。

同样无法忘记的,还有那些寄寓在饮食中的人生道理。

比如市子在做完胡颓子酱后,对着盛满酱的深红色的瓶子发呆时,想起母亲说过的,“做菜能看出人心,用用心,不然会切到自己哦”,她想,深红色的胡颓子酱就是自己的心的颜色吧。

比如市子在摘果子的时候,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一下爬上去,站在树弯上,一点也不怕,长大后,脚还没有迈,却已大喊大叫着危险。

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意义,它说出了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某些共通的体会。

小时候,我们大大咧咧,勇敢无畏,趟过河,上过树,长大后却突然胆小,害怕起来。

小时候,从来不会好好走路,总要走路沿、山坡,和各种各样的弯路,但总能比大人先到达目的地。长大后,我们学会了走直线、直捷径,却似乎走了更多的弯路,目的地也似乎永远抵达不了。

6.

内在地,《小森林》呈现的是一种简朴自律的生活意志和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市子在一次和朋友的交流中认识到,朋友之所以留在小森,是为了直面自己的人生,而她却是逃回来的。此时的市子仍然心存畏惧,初返小森,不过是因为畏惧都市的生存压力。

但渐渐地,她越来越平静、笃定。小森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给她搭建了一个直面自己的生活空间。

市子一个人生活,如同隐居。她喂牛,劈柴,生火,煮饭。任春夏交替,岁月流转,日子只如门前的流水,单纯透明,恬淡美好。

在田野与厨房之间活动,前者亲近美丽的自然、后者感受自我的创造。

对母亲的眷恋,对草木的爱,温柔地融化进森林深处。或者在春天的黄昏,坐在门槛上,对着夕阳发呆。或者在夏日的午后,与邻居一起分享几片烤熟的地瓜片,或者在深秋的早上晨练,雾气未散,枫叶正红,小跑进满地的落叶间。

保持简单的饮食和单纯的交际,但却有着对日常食材的细心和考究,对邻里的关心和照顾。

7.

影片的精神内核,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回到纯洁的故乡、是面对孤独的自己。

小森是市子的故乡,是生养她,哺育她的地方。而故乡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当市子在外奔波忙碌,尝尽辛酸苦痛时,故乡是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不必感到难堪,每个人都需要从故乡汲取养分,获得力量,故乡总是纯洁的,总是单纯透明的,她的广博和深沉可以融化世间一切的自卑和恐惧。

父亲的早逝连同母亲的不辞而别,使得市子骤然掉入彻底的孤独,独自坐对寂静的山野,面对孤寂的心事,但她从不抱怨,从不苦恼,在寂静和努力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努力将记忆中的母爱复原成现世的美好生活,将繁重的耕作变成自食其力,亲近自然的田园牧歌。

她从未流泪,从未向任何人表露生活的艰辛,从不将自己置于弱者的位置。不卑不亢,不争不抢,从不依靠,也从不寻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安静地顺应自然的规律和物候的变迁,扎根在泥土里,生长在山野中,餐风饮露,宿雾眠云,与清风为侣,揽明月入怀,沉默而谦卑地面对天地和山水,骄傲而从容地体会创造与享受。

没有亲人、没有伴侣、没有现代化的工作,更没有手机和网络,她只是与自然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无论天空是晴是雨,人间是冷是暖,无论前方是否有人陪伴、她都能寂然面对,从容生活。

而邻里的照顾、朋友的关怀于她而言,都是生活额外的馈赠,有时欢喜、无时寂静;即便是自然的山水,平凡的日子也是生命于她的赠予,无不欢喜,无不珍惜。

她真正做到了直面孤独,像庄子发自内心的快乐,无所凭恃的逍遥。

在市子的身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闪耀着汉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民族的古老智慧,传递出一种寂然欢喜的人生境界。

无论过去多久,身在何方;是从孩子的口中,还是作家的书中,当我偶然遇见“井底之蛙”时,我想我都会记起市子和她母亲的发明——“胃里之蛙”,然后会心一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森林夏秋篇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641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