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读学生个案诊疗69例读后感:问题与成长

读学生个案诊疗69例读后感:问题与成长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04:46 | 移动端:读学生个案诊疗69例读后感:问题与成长

《学生个案诊疗》是王晓春老师所著,里面主要针对问题学生进行诊断与帮助,值得老师借鉴。这里给大家带来了读学生个案诊疗69例读后感:问题与成长,大家可以进来看看!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所有问题孩子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家庭原因。王晓春老师所著的《学生个案诊疗》,针对问题学生的诊断与帮助,对于一线老师,特点是班主任,是有借鉴意义的。

01

问题孩子的家庭原因

1、宠溺型

巨婴产生的首要责任在家庭。无论是父母还是隔代亲人,家庭对于孩子的宠溺,绝对要负第一责任。在宠溺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旦接触社会,就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亲人之外的人,是不会像家庭一样将自己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更不会将自己当做小皇帝小公主,满足自己的一切。环境的变化,使得宠溺型的孩子,要么越来越自卑悲观,要么越来越蛮横无理,成为令老师同学头疼不已的问题孩子。

书中第6个案例中的壮壮,属于典型宠溺型孩子。小时候要什么给什么,长大后越来越不省心,甚至越来越白眼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恐惧。

前段时间,五河某学校的老师被家长王某殴打,原因是老师未及时回复短信。这样的家长能够理直气壮的侮辱师道尊严,说出有殴打老师的权利,绝对是对孩子宠溺的毫无底线了,这样的任性,势必会自食其果。

2、缺失型

父母离异,或者家庭变故缺少了父母当中的一方或双方,孩子由父母之中的一方带大,或者由隔代亲人甚至其他成人带大。这样的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缺少父母之中一方或双方的关爱而成为问题孩子。

当然,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的孩子,也可能由于监护人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变得健康、变得更加强大,但事实是,更多的会成为或多或少的问题孩子。

冷淡是另一种缺失。看起来父母都在,其实仍然是缺失。比如陪伴孩子的时候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机上,比如给孩子读书时没有感情投入应付了事,都会让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失望,从而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缺失型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会因为缺少安全感而沉默寡言、缺少爱心;会因为强烈的自我保护而浑身带刺、攻击倾向;会因为相互对比而心生厌恨、伤害自我或他人。等等。

中国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在缺爱和不完整家庭中长大,缺失的总会以另一种形式来回报。

3、粗暴型

主要是家庭监护人当中至少有一个有暴力倾向,可能是施加给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可能是施加给孩子。无论暴力施加的对象是谁,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

还有一种粗暴属于冷暴力,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影响,实际上对孩子心灵所造成的影响,比起实实在在的打一顿更坏。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候会在人的主观投射下放大。

案例5中的小智,就因为哥哥的挨打而深陷怕打的状态,胆小,恐惧。自己也受到爸爸的打(有次打的上学走不好路)和妈妈的语言暴力(恼了我掐死你),导致对生活和学习缺少兴趣,甚至偶尔会讲"活着没意思"的话。

粗暴的家庭教育是极其违背教育规律还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家长的控制欲望非常强烈,并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势必会严重忽略孩子的个性成长和正面发展。

4、复合型

这样的家庭是糟糕的,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是不幸的。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产生合力,共同施加不利影响,促使孩子在问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案例1中的小李,其家庭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其父亲是长期在外的,其母亲是缺少方法的。小李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迷茫、叛逆、暴力。而从小李画的果树图中可以看出,树干上有三个明显的大结疤,说明他生理或心理上至少有三次比较严重的创伤;一个苹果离开大树下落但没有落到地面,说明他可能孤独、离群、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大树几乎没有根,说明他内心不稳,迷茫,缺乏安全感。

可以说,在复合型家庭中的小李,问题很严重,而他自己至少在初二前对于出路的寻找是无引导的盲目,逐渐越来越偏离正道。至于将来能否走上从军的道路,或者从军后如何,没有事实依据,不可妄论。

02

问题孩子的救赎思考

首先,我批判"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这句话的人要么不懂教育,要么对老师持有偏激的意见。自然人的成长是受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的,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对孩子施加影响并使其按照老师的意图发展,更何况,如今的环境不利于老师育人。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并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对于问题孩子的教育,老师不可能完全相信家长能够密切配合,有的家长甚至还认为花了学费,孩子交给了学校,就应该所有的问题由学校来解决。

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对于家庭和学习都没什么信心,通过了解发现学生的父母关系不和,父亲身体不好,母亲要离婚,还要我给建议。我只能说不建议高考前离婚,其他的家庭事务我也管不了。可惜,学生高考前父母还是离婚了,学生的高考成绩也一般。

对于问题孩子的救赎,老师能做多少做多少。对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有耐心的劝导,并利用好偶发事件,比如生病时多加关心以引起感化(未必能奏效)。事实证明,越是批评越有可能适得其反,很多情况下需要"顺毛抹".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效果未必理想,所以老师心理上一定要做好准备,要有耐挫能力,遇事用心去做,能问心无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学生个案诊疗69例读后感:问题与成长》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