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观后感

《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06:09 | 移动端:《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观后感

最近一个有声版的《梁家河》播出了,现在已经是第二集了,你在看完听完第一集之后的感想是什么?下面的《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观后感一起欣赏!

01

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上午11时许,三辆中巴车远远地停在梁家河村口外。车上下来几个人,健步向村里走去。

“近平回来了!”

一声惊呼,村民都向村口外跑去。

习近平回到了梁家河——这个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算起来,他离开梁家河已经整整40年了。

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习近平难掩激动的心情。

“哎,随娃!”习近平老远就认出了跑在人群中的石春阳。一声亲切的呼唤,话音未落,两个人的手已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迎儿,你老了!”

“向前,你上次可去过我家呢!”

习近平和昔日的“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双方的手都不愿意放开。

春娃、迎春、成儿…?岁月虽然沧桑了当年“小伙伴”们的脸庞,习近平却仍能亲切地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小名。

陪伴习近平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彭丽媛。他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这是我婆姨,今儿领回来让大家见一见。”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卫庞,你还没有变!”正与“小伙伴”们热情寒暄的习近平,一扭头看到了张卫庞,便伸出右手“狠劲儿”地拍在张卫庞的肩上。有力的大手上传递的深情,让张卫庞感受到“近平的心跟咱们还是那样亲”。握着张卫庞的手,习近平向彭丽媛介绍:“这是梁玉明的‘挑担’哩。”

“随娃,还有几个不认识,介绍一下。”习近平转向石春阳说。

石春阳连忙把身边的人向习近平挨个儿介绍。当介绍到巩保雄时,习近平握着这个年轻人的手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会彦的儿子。”石春阳说。

“你爸可是个老实人。”习近平亲切地说。

人们簇拥着习近平,一路走,一路拉话。

到了村委会大门口,更多的人拥了上来,激动地围在习近平身边,一步也不肯挪开。

石春阳急了:“亲人回来了,快迎进家,让站在大门外算啥啊!”大家这才让出了一条路。

不少当年曾经在一起劳动、生活的乡亲,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并亲切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

“根民,赤脚医生。爱学习,看的书也多。”

“争气儿,家里都好吗?”

“张儿,你‘有肚子没嘴嘴’。

亲切的小名脱口而出,亲切的往事也历历在目。

68岁的巩政富小名叫“开伙”,习近平笑着对他说:“你当年劲大,摔跤是村里最好的,不过,你可摔不过我啊。”大家听了,欢笑一片。

巩政富患有眼疾,一只眼睛已失明。习近平关切地问:“你年轻时眼睛就不好,现在咋成这样了!”这事他还记在心上,记得这么清楚。巩政富闻言,直抹热泪。

当年的老支书梁玉明来晚了,好不容易挤到跟前。习近平边叫着“王栓”,边与他热情地握手寒睻。梁玉明高兴地说:“你先忙着,我给咱们回家准备饭去,一会儿到家里吃饭。”

习近平和“小伙伴”们拉着家常:收入靠什么?平时吃些什么?老人好吗?孩子们都在做什么?日子过得怎样?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吃吗?······

习近平问得非常亲切、细致。

“小伙伴”们告诉习近平:“现在光景过好了,平时吃的是白馍、白面,大米和肉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

习近平听了露出舒心的微笑,满意地说:“那就好,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就放心了。”

02

一年春深处,读书好时节。前不久,交警支队党委为三大队党支部28名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梁家河》。作为一名政工民警,我第一时间将领回的书发放到单位每一位党员民警手中。“又是一本学习资料,等有时间了再看吧”心想道。将书发完后,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没想到竟一口气将它看完了!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封面的照片上,习总书记笑意盈盈的和他年轻时的小伙伴走在梁家河村子的道路上。走在习总书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已年过半百,写满沧桑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立春后的阳光暖融融的洒在人们的身上,远处的山上,冰雪正在消融。”温暖的笔触,简朴平实,却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梁家河,一个地处陕北腹地的小山村。我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读到过陕北,也亲身到过陕北,多年前就见识过陕北的风情,山山峁茆,滚滚黄尘,几分壮美几分苍凉,更不用说40年前的这里是怎样一幅景象。青年时期的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几乎是一个人青春时光的全部。对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灵魂来说,身处当时的政治氛围和艰苦贫瘠的生存环境,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该有多么绝望和孤独。

然而优秀的人很难被埋没,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充满了强大的力量,不但不怕吃苦,不忘修身,还能够做到攻坚克难,一心为民。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青春正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读完此书,我的思绪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何能让青春的枝头在逆境中绽放梦想之花,我由衷的渴望能够汲取到这种强大的力量。

为民造福的初心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描写了40多年来习总书记两次回到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和对相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如今他已位高权重,回来时却像一个想家的孩子,一声声呼唤乡亲们的小名,亲切自然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总书记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很多基本的特点,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饮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论走的多高多远,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初到梁家河,艰苦简陋的环境,穷困饥饿和繁重的农活都没有将这位年轻人打败,在磨砺中他虚怀若谷,不忘修身,刻苦学习,脱胎换骨。习总书记的读书范围非常广,从文史哲学到外国名著,甚至美术作品和当地县城文学期刊都是他阅读的涉猎范围。任何时候精神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难以想象没有书籍,身处逆境的年轻人怎样才能够坚持自我。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实践中也一样,书中写到,在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时,青年习总书记始终脚踏实地做实事,亲身调研取真经。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习总书记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我认为这一部分对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启迪非常大,从读书到实践,有了知识和真理的充实,才能够更有底气的干事创业。追求真理,就要一往无前,永不松懈。

干事创业的方法

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做行动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做好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领导干部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这些曾经受过习总书记深刻影响的人们,在他们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当地人民群众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宽广的天地,青年民警,尤其是扎根基层的民警,如何在平凡和琐碎中书写人生的精彩,为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书中给了我们答案——“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复兴民族的梦想

第四部分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收尾。走进新时代,要有新面貌,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整洁的农家小院,灰瓦盖顶的平房,新修的柏油马路,发展了特色种植和养殖,成立了现代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农民们变身上班族,在自己的家门口创业就业。同时,村上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习总书记讲到,这里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年初,我在大队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片中各种大国重器的研发应用,一个个超级工程的诞生,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无不让我们青年一代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更进一步......

青春因梦想而激昂,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献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我是一名基层交通民警,以人民为中心,尽心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辖区道路交通秩序平安畅通,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是我所能做并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这样才能不负青春。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0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梁家河是一本大书,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近日,认真研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感触颇深。《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质朴的语言,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一部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启迪人、感召人的心灵教科书,是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细细品读之后,最重要的感受有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党员干部应多踩泥巴、身子下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干群才更和谐,党和政府才能得民心。

     二是实干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就是因为他敢想敢干,实现了自我价值。作为党员干部要善谋事、会干事,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

     三是公平才能得到群众点赞。“一碗水端平”是一种管理智慧,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手段。总书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深受梁家河人的爱戴。作为共产党员就要保持一颗公心,做到公道正派,廉洁奉公。

04

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通读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

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可能是五年七年,超过十年的很少。在一个地方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结合自身谈感受,我于2011年6月来到西营,今年整整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我带领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建成了一座美丽宜居的文化新镇,两个文化广场,三个宜居社区,六家社区工厂,八个特困户安置点,山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镇社区变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在家门口上班,生活得越来越丰富。

尽管也给群众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每下村入户,看到还有少部分群众生活依旧困难,增收没有支撑,极少数贫困群众还走的是泥土路,读后感.住的是土坯房,争等靠要攀比,缺乏脱贫动力,内心就很沉重!工作中,压力太大,琐事太多,难免遇到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坚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读了《梁家河》这本书后,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克难奋进的精神力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习总书记在陕北延安梁家河那样一个艰苦的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远远好于过去梁家河的那个条件。党组织让我担任镇党委书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是一个为民做实事的机会。我一定会坚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