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这本书是很多人喜欢的,你在读完之后的感触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之江新语》读后感精选25篇,一起欣赏!
【一】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全书文字如行云流水,充满了诗书气,读来趣味横生,让我难忘。这些短论,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策,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促进领导干部及服务基层的工作人员紧密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真本事,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真知灼见,要有富民安民乐民的新智慧。我们在说服群众方面,要拿规范来扫除障碍,拿思想来占领阵地,拿大爱来温暖人心;我们在引导群众方面,要拿公理来擦亮眼睛,拿理性来处理事端,拿和谐来凝聚共识,拿事实来说明问题,拿成效来树立威信;我们在鼓舞士气方面,要拿勇气来战胜困难,拿方法来减少混乱,拿机制来消除浮躁,拿务实来提高效率,拿行动来诠释一切,拿无悔来铸造辉煌。
一、要求真务实,学有所用
习总书记说,“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办法就在群众中。”务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能够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思考就是在工作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策上进行学习、研究、讨论,以求思想统一、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力求在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今后工作中更要注重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办实事;要深入基层,脚踏实地,言必信,行必果,不搞花架子。
二、要自警自省,力戒骄躁
习总书记所说“力戒浮躁”要做到“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达到“宁静”的心态,从而才能深思熟虑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再加上实干务实的执行力。这样“浮躁”之气也就根除了。
之前由于自己的自满和急躁情绪给工作带来影响的情况也有过,虽然领悟到,也下决心要改,但总是还有反复,说话不经意间又会流露出负面情绪。
以后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领会和贯彻习总书记“力戒浮躁”的精神内涵,时刻记得约束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静之心,理性处事。遇事不急不躁,沉着应对,学会深呼吸、“停一秒说话”,事前多思考,利弊两方面,思虑周全再行动。自己在心态上能够“静”下来,“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在工作上继续发扬实干务实之风,把小事做好,因为再大的“事”也要分解成“小事”才具有可执行性,小事做不好会影响大局。
三、要见微知著,善学善思
“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对照起来,确实觉得自己在工作方法上很笨拙,虽然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加班加点,但是工作的预见性、敏感性不足。一直以来养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上缺乏更强的艺术性,与人交流中言语表达太过直接,说话应该更婉转些,善于调节工作气氛,善于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后要多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多看一些修身养性的书,提高思想修养,逐步完善性格。业余时间多学习语言艺术、领导艺术等相关知识,学会沟通协调,改变生硬的工作方法,说话放慢速度,学会循循善诱,引导并帮助同事完善群众工作。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孜孜不倦的进取之心、谦虚认真的好学之心。向书本学、前辈们学,向领导、同事们学,学习每个人的优点、经验,学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自我。
《之江新语》总的来说,关于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最多的,领导干部都应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威,要乐于听实话、做事实,要全力杜绝长期形成“报喜不报忧”的社会现象等方面作了作了深刻阐述。作为刚接触群众工作时间不久的我们,也许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的要求不是那么的有深刻感触,但是有这样的感受: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因此懂得与人为乐,追求和谐,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也应该严格要求做到的行为。
习总书记说,“仁厚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挑剔的人看到别人的短处;谦虚的人学别人的长处修炼自己,自大的人借别人的短处膨胀自己;乐观的人学习别人而激励自己,悲观的人自惭形秽而放纵自己。”我将一直努力着做个仁厚、谦虚、乐观的人,要让自己始终保持阳光灿烂的心情和热情。
【二】
最近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2月至200xx年3月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短小精炼,论述了经济发展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对群众路线也有许多精僻的论述。总的来讲,我认为它总结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
如何做人?习总书记讲了勤学习,爱思考,尤其是关于学习这方面,给了我很深刻的思考,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习早已不局限于校园,但很多人一旦提起学习,总说自己很忙,工作忙、会议忙、应酬忙,就是不忙着学习,即便学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这方面我透过学习《之江新语》也获得了很深的体会。一是学习要到达三种境界,要志存高远,耐得冷清寂寞,静下心来埋头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用,用有所得。二是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学到的东西能用、管用是学习的一个要务,在我本职工作中,今后就要注重应用文写作、新闻报道写作和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习支撑工作,让工作推进学习。三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学得实、学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
如何做事?习总书记讲要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求实效,一是求实。做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于听实话、善于做实事,勇于出实效,在求实的工作上,我还要向书中所论述的那样,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的办实事、出实效。二是求新。在工作中要学会以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提出新思路、善于实践新路子。三是求韧。应对工作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干工作,把自己普通的工作坚持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如何做官?习总书记讲要“政如农工,日夜思之”,要向古人学习,古为今用也。当权者要向工人农民一样,真正地用心良苦的耕耘自己的土地,春夏秋冬农田基本建设都要懂,要想事,要干事,要会干事,要会想事。不能帮倒忙,坏大事。要知天、知地、知人、知生产工具、知生产力、知科学实验、知科学技术,知自己的长短和不足。要勤劳工作,要勤奋工作,要一心一意地工作,要有真正为老百姓打工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感情。人民是江山,老百姓是天。
总结一句话:做简简单单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清清白白为官。
【三】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的232篇短论集结成书。纵观全书,习近平总书记的短论将他不讲套话、平易近人、关注民生的性格展现无遗。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和谐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重视;对文化产品“清高”与贴近群众的思考;对追求团结与全心为人民群众的期盼;对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态度上等大事小事上的不苟要求;对“三农”问题全方位的重视。
《之江新语》中关于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最多的,总的来说,领导干部都应该站在当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要善于领导基层人民讲实话,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名。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不仅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和深深期盼,更从不同方面受益良多。
首先是关于团结的体会,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结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反之,在一个矛盾重重、关系紧张、彼此猜忌的环境里,就会心情压抑、精神沮丧,难以投入工作,自然也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现阶段,许多企事业单位由于人员关系错综复杂、机构老化,常常使得许多人将生活、个人的坏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去,给群众留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坏印象。因此懂得团结,学会团结,与人为善,追求和谐,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在小事上不留余地,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
其次是关于终身学习的概念。习总书记在好几篇短论里强调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层出不穷,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的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异性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切实把外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习惯、精神需要、生活方式。
读完《之江新语》才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牢挂自己是服务行业的一员,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服务他人。
【四】
品读《之江新语》,尤其精读其中有关群众路线的文章,犹如清风扑面,让人耳目一新,读罢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一论断有了进一步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之江新语》以生动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从不同侧面阐述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为官之道、为官之德和为民之情。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是深刻的切身体会,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既有对党员干部如师者的谆谆教诲,又有慈父似的细细叮嘱。从这些精彩言语中,我们足以看到了习总书记的个人素质、个人修养和一位亲民务实、开朗并彰显个人魅力的领袖风范。我们不仅要学习他文章简洁朴实的文风,更要学习他带头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会如何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要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习总书记在书中许多篇文章阐述群众路线,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一文中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脱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处处想着群众,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取得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把各项工作做好。
放下架子,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干部滋生了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端起了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习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一文中告诫大家:我们要时刻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中又说: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做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这些话语,既批评,又鼓励,并指明方向,真是形象亲切,语重心长。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总书记在《办法就在群众中》一文中说: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会时常遇到一些难题,要多向群众请教,向群众讨要办法,依靠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就会应刃而解。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为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要按照党中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认真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际成效。
【五】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说的是一个为官的人是否真的有政绩,是否真的被老百姓所夸赞和爱戴,要在退位以后,人们的闲谈中才能知道,而不是在位的时候。领导干部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公仆天职。为官一任,如果只是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这样的干部就不是一个务实的干部,不是一个为群众谋利益的好干部。领导干部想要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印象,就要努力在为民动真情、谋利益中出实招,精心谋事、潜心干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精准扶贫成为我们一份重要工作,成了领导干部的分内之事。做好帮扶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装着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装着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帮扶工作,要立足于本职,以求实的态度,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要时刻牢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教诲,要牢记无论手中的权力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做事,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要着眼长远、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这样才能真正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好的印象。
【六】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频频对领导干部喊话,要求领导干部们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
3月xx日,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刚好本人在假期品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写下的《之江新语》,其中有一篇名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的文章,写的是作者从工作生活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谈到小事小节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最后落脚到要加强修养,防微杜渐,引起人的强烈共鸣和思考。我在细读此文时,尤受警醒和启迪,深感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小事当慎,小节当拘”、“慎独慎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极端重要性。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其揭示了“小事小节”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示范作用,人们往往会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言行来评判一个人的品质,并由此对我们党产生一种判断。正如文章所说: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
古人曰:“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对人的本性客观而理性的解释,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忌恶的。然而,现实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成长立业,不同程度地经受着名利欲、权力欲、金钱欲、美色欲等对“性本善”的考验。我们都不生活在“真空”之中,同样会经受各种腐蚀和诱惑的考验。因此,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既要警惕防范“第一次”,更要断然拒绝“每一次”,自觉做到慎始而善终。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告诉我们,小节往往决定了人生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如不加注意,就会酿成大错,带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有的人认为,只要不贪不占,吃一点喝一点是小事情,无伤大雅;只要不伸手索取,逢年过节收点红包礼品为人之常情,不足挂齿。正是这种视小节为无害的放纵心理,使党纪法规意识逐渐淡漠,放松了自我约束,久而久之,酿小错为大错,这方面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因此,必须注重“慎微”、“慎小”,做到去小恶以保真本,积小善以成大德。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这篇文章,阐述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深刻道理。当前,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要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生、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正确对待名、权、位。
《之江新语》给我的启示很多,细细反思,深刻感到在工作、学习中我存在的差距很大,在工作中应加强学习、并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进一步做好工作,真正担负起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使命。
【七】
要能做到心无百姓莫为“官”。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对此,书中直言:“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因此,一个好的干部要“守土有责”,要有强烈的职责感,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是为人民干事,而不是做“官”的。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领导职责重于泰山。“‘乌纱帽’再大,也大但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持续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应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够始终持续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此,提出“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如果应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状态,“如果在压力面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下奋发有为,作出成绩,那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
要做到并善于狠抓落实。书中指出,好的领导干部“务必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而“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因此,“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这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潜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要锤炼出“真抓”的工作作风,掌握“会抓”的本领方法。书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而不能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上讲过了。
【八】
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了领导干部应具有的正确政绩观,精辟解答了树政绩为什么、树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政绩的问题。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党员干部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留名立碑、邀官请赏。
“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人民利益树政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求真务实,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而不能急功近利,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中看不中用,劳民伤财。
为人民利益树政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改革、开放、发展、民生、稳定、环境等各方面工作,把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 造福,应该有政_,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暧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 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一个干部树政绩如果是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就根本做不到求真务实,根本不可能对群众负责,根本不可能专心致志抓落实。当然,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
的政缋观,正确的政缋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一定要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努力在为民动真情、谋利出实招中,把“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
【九】
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中一段话。这也可以说是求真务实的一个基本要求。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是优良的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不仅要从思想上强调,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各级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笔者认为,需要形成三种制度,才能鼓励各级干部把求真务实之风落到实处。
科学合理的评价干部制度。要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只有使干部的工作成绩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进一步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
按干部的工作实绩选拔使用干部制度。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不能认为干部只要不违纪违法,作风不实不是大问题。必须看到,干部作风不实,不仅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也会给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带来严重损害。在督促领导干部做到求真务实上要有硬措施,对那些不能做到求真务实、经过组织教育和帮助又不愿改正、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
对干部的强有力监督制度。要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保证干部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保证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决策和各项职务行为负责。要着力健全发现问题的机制,扩大信息来源,前移监督关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着力健全纠正错误的机制,促使发现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防止小错拖成大错。要着力健全追究责任的机制,干部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该给什么处罚就给什么处罚,决不袒护姑息。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就有了坚强的体制保证,求真务实的作风就能够在各级干重中蔚然成风,长期坚持,进一步发扬光大。
【十】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党员干部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留名立碑、邀官请赏。
“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人民利益树政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求真务实,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而不能急功近利,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中看不中用,劳民伤财。
为人民利益树政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改革、开放、发展、民生、稳定、环境等各方面工作,把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 造福,应该有政,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暧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 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一个干部树政绩如果是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就根本做不到求真务实,根本不可能对群众负责,根本不可能专心致志抓落实。当然,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
的政缋观,正确的政缋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一定要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努力在为民动真情、谋利出实招中,把“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极不平凡,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些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也将成为人类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要思想而载入史册。伟大的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其背后一定有一个理论上反复锤炼、实践上长期历练的不断升华过程,而《之江新语》一书就是记载这种磨砺的重要载体之一。
《之江新语》辑录了2003年2月至200xx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文风质朴,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这些短论从来没有一种把观点硬塞给人的感觉,而是娓娓道来,让人心悦诚服,更像是谈心谈话,能够让人非常舒服地欣然地接受,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当前,在全党上下掀起深入学习领会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再来品读《之江新语》,确实又别有一番滋味,产生了新的感受和体会。我们重读《之江新语》,就会发现《之江新语》里面已经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许多重要萌芽。我们从《之江新语》中可以读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上的一以贯之的继承性,以及鲜明的与时代同行的创造性;可以读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坚持什么,创新性地发展了什么,是如何坚持的,又是如何发展的。树有根,水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必然,是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扎根于人民群众与时代同行的伟大理论创造。
在《之江新语》中可以看到多处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呼应的思想原点和智慧火种。比如,在梁家河“为群众办实事”的本能愿望,在《之江新语》里已成为“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心无百姓莫为‘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等等立场鲜明的重要论述,牢牢地站稳了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一种高度自觉,直至发展上升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治国理念。这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初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只是越发坚定和牢固。再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之江新语》里已有了对“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等理论原型。还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与“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要‘干事’,更要‘干净’”等重要论述是一脉相通的,是在坚持中发展的。类似这样的原点很多。这些都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初心、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以及必将实现宏伟目标的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领会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将《之江新语》作为非常好的参考读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之江新语》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重要书籍一脉贯通起来,这将特别有助于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理解该伟大思想的脉络渊源和发展轨迹,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的坚定性以及行动上的自觉性。
【十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就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瞎子摸像,对工作没有全面的把握,一种是纸上谈兵,眼高而手低,遇到具体事情不知何处着手。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确的工作方法对广大干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提出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同时,又要小处着眼,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以有效抓手之“无厚”,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取得实效。这样,我们就能有效防止工作上的不当,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01xx年,历史的一页即将翻过去。就在这一年,我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角色的转变,由一名大学生村官转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身份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砥砺前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投身农村、服务基层的初心。
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我从起初的激动与茫然,到现在的几分成熟与稳重,点滴成长都离不开在农村工作实践的历练。从走访入户,全面熟悉村情,夯实党建,推进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因地制宜,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找准定位,完成镇领导交办工作。我在这林林总总的工作实践中,始终不忘“学习”二字,坚持在书本中学,坚持向同事、领导和经验丰富之人学习,更重视向群众学习,正因为不断学习,使我从刚入职遇到具体事情不知何处着手,对工作没有全面的把握,到现在积累了部分客观、正确的工作方法,收获了些许“曹冲称象”和“庖丁解牛”的全局思维及具体工作措施。
来到基层面对黄土地上的广大农民,我从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用心与群众交流,正确的认识农村、真正了解农民,熟悉掌握村情,切实做好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将是我今后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我终生收藏。身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就是要走实、走稳、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不辜负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期望。
【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如何来做好人民的公仆,如何为人处事。读完此书,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现象、问题,选择一个切入点,展开一事一议,道理讲的主旨明确,旗帜鲜明,深入人心,让人心悦诚服。感触比较深的三个方面:
一、走向成功必须养成良好素质。书中多篇文章论述了如何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和道德修养。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作为年轻的组工干部,我们应该时刻“三省吾身”,不断查找自己的不足,尽量的去改正去完善。同时,我们还要牢记“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不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锤炼自我。
二、做好工作需要学会虚实结合。《既重务实,又重务虚》一文中说,务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而务虚指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以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务实与务虚相统一,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未雨绸缪,先预想事情可能带来的后果,详细考虑每个步骤,然后再来开展工作。
三、面对困难要能化压力为动力。面对工作当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总是会不同程度地感到一些压力,一方面,压力来源于上级领导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工作本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和动力是可以相互转化》两篇文章告诉我们,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压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压力,就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能在压力下奋发有为、做出成绩,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
【十四】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2003年2月至200xx年3月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五年间,232篇文章,平均每周一篇,说来让人感慨万千。 短论语言简洁、朴实、精炼,形式生动活泼,观点一针见血,多是在谈人民、作风、修养,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读后振奋人心。
自支部组织诵读《之江新语》活动以来,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同志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充满了诗书气,读来趣味横生、让人难忘。这些短论,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对促进领导干部紧密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时下领导工作的内容颇为繁杂,虽然不同岗位的领导者有着不同的具体工作,但是,“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却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所有领导者都不能推卸的工作责任。领导干部要知实情,就必须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坚持换位思考,以真诚态度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在群众中交“知心朋友”,把心交给基层、交给人民群众,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充分了解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难题。防止“打马虎眼”、“走过场”等现象发生,要坚持作一名“耳聪目明”的人民公仆。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真本事,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真知灼见,要有富民安民乐民的新智慧。我们在说服群众方面,要拿学习来扫除障碍,拿思想来占领阵地,拿大爱来温暖人心,拿无私来宽慰心灵,拿人格来挡住诱惑,拿力量来撼动世界;我们在引导群众方面,要拿公理来擦亮眼睛,拿理性来处理事端,拿历史来反观现实,拿和谐来凝聚共识,拿事实来说明问题,拿业绩来树立威信;我们在鼓舞士气方面,要拿勇气来战胜困难,拿方法来减少混乱,拿机制来消除浮躁,拿务实来提高效率,拿行动来诠释一切,拿无悔来铸造辉煌。
透过《之江新语》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心忧天下,方能把百姓冷暖挂心上;事业至上,方能把青春热血来奉献;对党忠诚,方能做到无怨无悔义无反顾永往直前。将“之江新语”作为鞭策自己、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学习意愿、提升思想认识的参考书,并向习近平同志学习,做一名脚踏实地又志向远大的人民公仆。
【十五】
汉字中横平竖直的要数一个字:正。《之江新语》中一篇名为“激浊扬清正字当头”,深得我心。我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作文,就叫“横平竖直好一个正”。家中长辈一直都是厚道老实之人,养育我们过程中自然也是希望我们做人正直,不做偷鸡摸狗之事。记住长辈的尊尊教诲,成长这三十年来,也能正直做人九十九分正确做事九十分,那一分和十分便是自己要一直不断学习不断提醒自己的鞭子鞭策自己,如今身为一个党员干部更是要激浊扬清正字当头。
“正”字好写,却不好做,做人如何正直、做事如何正确,一直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说:“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就是说,要兴国安邦正百官,要稳社固稷泽百姓,就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社稷才能稳固。我们在工作上要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整改形式主义,着力整治懒惰奢靡之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今天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当前主要矛盾面前,在群众利益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域,切不可有所松懈,勿以恶小而为之,实实在在为百姓带来获得感。
党员干部如果失去律己之心,随波逐流,趋利媚俗,放纵自己,就会混淆是非,走上邪路,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做到身在顺境而不骄纵,身处逆境而不失志,宠辱不惊,处变不乱,扎实工作。身为基层的一名党员干部,在老实厚道正直的家庭中长大,我更要以身作则,两袖清风。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褒扬正气、贬抑邪气,尊崇廉洁、鄙弃腐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六】
今日诵读《之江新语》中的《树立五种崇高情感》颇有感触,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树立五种崇高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历史一再表明,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同志从对人民的挚爱,延伸到对党、对祖国的挚爱。这种情怀,敦促着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做一个永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
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虽然他只活了22年,但却说出了“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这句感人至深的名言。他的赤胆忠心和赤子情怀,堪称对党忠诚的模范,雷锋所感受到的幸福的内涵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孔繁森先生的境界感。他说“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这句话与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含义相同。这句话为党员干部指明了“爱”的方向和境界,只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用“爱的最高境界”去“爱人民”的党员干部,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
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所说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与范仲淹先生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郑培民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心系人民群众,以其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郑培民同志服从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困难去贫困地区工作。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心里装着人民。
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xx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在年轻时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赤子之心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种对国家、对人民的光荣感值得我们学习。
五个典范、五种情感都无一不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五种情感,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七】
读罢习主席的《之江心语》,受益颇多。习主席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如何来做好人民的公仆,如何为人处事。其实这些哲理不仅仅只是适用于政治生活,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它能够指引我们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更好的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有效率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一,对待工作既重务实,又善务虚。务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招能够真正的把工作落实到市场上而不是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些空想,许多时候我们都只是说多过于做,因此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够有效的去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目标达成性很低。而务虚指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以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凡是都要事先考虑好,不能够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撞,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工作中真正的做到务实与务虚的统一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事先预想之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后果,每个步骤都需思考周详然后再来开展工作。
第二,具备良好的素质是走向成功的前提。素质包括很多种,在此我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做人的一些准则以及在人际交往之中应该体现的一些素养。公司的企业文化里面也说到了为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忠”“正”“和”“信”“容”“恩”这六个字看上去是很简洁的六个字,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就是一个人为人需要具备的一些素质,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尽量的去改正去完善,有时候我们自己未必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因此多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受用的,“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善于倾听下属意见的领导一定是一个英明的领导,一个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也一定是一个修养很高的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第三,正确的面对工作当中的困难,化压力为动力。面对工作当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总是会不同程度地感到一些压力,一方面,压力来源于上级领导对你的催促与要求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工作本身需要承担的责任。其实有压力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我们企业不是时时刻刻在倡导“责任胜于能力”吗?这其实也就要要求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压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当然正确的面对压力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做为指导,不能盲目的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应该做到“超越”工作,这样才能够让领导放心,让自己满意。
上面我所说的只是从习主席的《之江心语》里面所提炼的一些思想,《之江新语》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不断的吸取其中的精华完善自己,让自己能够迅速的成长起来。
【十八】
最近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2月至200xx年3月间为《渐江时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知文,短小精练论述了经济发展建设、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其中坚群众路线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读后我受益颇多,习主席从多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阐述如何做合格的共产党、好干部,如何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人民公仆,如何为人处事,这些对我们今后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适用的,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谈谈我的感悟。
第一,对待工作即重务实、又重思考,务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能够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思考为虎添翼是在工作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政策上进行思考,学习、研究、讨论,以求思想统一、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为求在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做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于听实话,善于做实事,勇于出实效,在求实的工作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的办实事、出实效。二是求新,在工作学会以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在效率的前提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提出样新思路、善于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子。三是实韧,面对工作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干工作,把社区各项工作做好,在平凡的收写不平凡的人生。
第二,注重学习,提高自身水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想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更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要常用结合,学以致用,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习要结合我的本职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善于归纳总结工作的得失,不断提高自我。
读完《这江新语》这本书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足之处,还需要在工作和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按照习总书记“温故知新”“学新知新”要求,我将深学细照,勤修自身,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做一名合格党员,争优共产党员。
【十九】
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以来,非常重视群众路线,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很大的改变,呈现新的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认可。在其著作《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就党员干部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谈了很多看法,这给我们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履行“为民之道”指明了方向。
一、心无百姓莫为官
“心无百姓莫为官”这一句摘自《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这一句仅七个字,却道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心要有百姓,就是一定要把老百姓的事扎扎实实地放在心里,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只是把为人民服务这些话放在嘴上,做做样子给人看,而压根没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心上,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道貌岸然,逢场作戏,这样不仅不能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给百姓带来伤害。比如说一些干部,一说到扶贫帮困就扛着一袋米、提着几瓶油到贫困户家,摆个样子,拍几张相片;一说到干部得下基层就带着着媒体大张旗鼓下乡,没多久,就跟着媒体一起走了,至于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却熟视不睹,或避重就轻,能省事就省事。本来老百姓有困难,心里就难受,急需上级领导来解决问题,来给予关怀,没想到到头来却反而成为领导摆拍的工具,成为彰显其功劳的背景,难得一次的接地气却成了摆拍走过场,这对老百姓来说无异于二次伤害。
习近平多次提到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要求党员干部面对百姓的疾苦,就要像对待自身上的病痛一样,严阵以待,想尽一切办法来除病。但现实中多少干部能做到这样!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作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真真切切“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好干部。他带领群众同恶劣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患有肝癌,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42岁时,就被肝癌夺去了生命。非常让人感动的是他临终前说的话,也是他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他说“我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多感人!这就是“去民之患,如初腹心之疾”,这就是为民之道的真谛。
二、拎着乌纱帽当官
习近平同志在《拎着乌纱帽当官》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习近平同志用拎着乌纱帽和捂着乌纱帽作比喻,其实就是在说明权为民所用的问题。从根本来讲,权力上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上级领导给的。人民群众认同你,你就有权力,一旦人民否定你反对你,你就什么都没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员干部必然要为人民赋予的职权负责,用自己的手上的权力为百姓谋取更多的利益,这就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但是现实中,不少官员是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的,就是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在我看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一些贫困县,尤其是国家贫困县,干部住别墅、豪华办公楼,老百姓却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之前媒体也报道过河南一贫困县豪华办公楼扎堆,而不远的一学校的学生教室却如“难民营。还有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湖北国家级贫困县房县斥资上亿占地百几亩建豪华办公楼,甚至是无视国家法律强制占用基本农田,把一个村的xx00亩的农耕用地都给征完。有的用来建大楼,有的拿去卖,卖了的钱就去建楼,剩下的围起来也不让去耕种,都是好水田就这样荒着,跟老百姓带来很大损失,村民苦不堪言。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但终究也没什么好下场,失去人心,百姓唾骂,媒体曝光,结果都受到处分。习近平同志就说,“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权力不是为民谋利,反而是损害百姓的最根本利益,就一定会栽跟头,会出事,是迟早的问题。所以,我们党员干部必然需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行驶,而不能老捂着乌纱帽在黑暗处做见不的人事,这样乌纱帽就会容易受潮,会发霉,会烂掉。
三、干部要接地气
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党员干部要接地气,说“接地气才能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感情”。这就是说党员干部,无论身居何位要放下架子,要脱掉套在内心的那件所谓官袍,从官椅上走下来,走到群众中去,以平民的姿态对待群众,了解群众实情,想尽办法解决群众的困难。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一文中习近平同也这样写道:“也有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滋生了“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了‘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习近平也曾经这样总结过过自己的下乡史,他说:“xx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较深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说党员干部要开展好工作,甚至说为了自己工作能做出成绩也好,就必须接地气,扎扎实实的接百姓的地气。而这个接地气可以体现在很多个方面,包括要常走访群众、多做实地调查,也包括与群众说话的语气,为民办事时办的方法态度等。比如说一些基层窗口单位现在还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故意刁难等送礼的现象。这就给群众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就这样拉开了。本来要遇上点事自己心里就着急难受,如果还被不友好的对待,情绪爆发,破罐子破摔,就很难收拾,民愤的积累以及爆发往往就在于这些事上。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心里有百姓,用权力为百姓谋利,亲民爱民,这就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二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腐败问题高度重视,打击腐败的力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八项规定,到整顿四风到三严三实再到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推进。在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之江新语》一书中,习近平同志对于干部的腐败问题的治理,对于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看法要求,这对党员干部做好自身的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就以《之江新语》的文章为主,结合“三严三实”中的“三严”的具体要求,来学习、理解习近平同志的廉政观。
一、修身炼党性,心洁境自高
古人说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放在最前面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修为到家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到家了,才可能去做其他的大事。对于党员干部更是如此,作为党员干部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努力去追求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思想出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规章制度再严格,倘若自身修养不足,思想动摇,经不住诱惑,早晚还是得出事。
(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习近平在《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这样写道:“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落马官员,一开始也不是大贪特贪的,反而好一些在刚为官的时候,也是满腔抱负,想要有所进步,也是严于自律。但是,随着时间久了,接触的诱惑多了,经不住诱惑,小小拿了一点,拿个购物卡、吃顿饭、洗个桑拿,觉得也没什么,但有了一次就有两次就有三次,开了个口,就止不住了,欲望膨胀,口越口越大。而且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要帮人办事,办了小事,办大事,有时反而变得被动,想不干都没办法。前段时间山东纪委网站,公布了某县原常委副县长的忏悔书,该官员因贪污受贿xx2万元、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损失90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xx年。她在忏悔书中写道:“我由最初的拒收变成了有选择地收,心态也由最初的胆战心惊、半推半就变成了后来的心安理得。”我想他的这种心理变化过程,或许是很多落马官员的真实心理写照。小事小节不重视,无法克制,一发而不可收拾,小官小贪逐渐演变成了小官大贪。
或许有的同志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公务员,根本也没什么权力,我都没资格去腐败!但是有人就觉得你是宰相门人七品官,你没权,但你整天接触到有权的人,就来拉拢你来行个方便、帮忙说句话、搭个线,结果搭着搭着就把你的前途都搭进去。国家预防腐败局原专职副局长崔海容接受采访时候说到一个案例,南方某省会土地房产部门的一个打字员受贿400多万。他只是个小公务员,没有什么权力,审批签章都轮不到她,为何能受贿这么多钱?原因是需要到她那打印材料的人太多,要排队与等候。搞房地产的老板不差钱,早一天审批过关,就早一天收回银子。打字员就有了谁先谁后打印的选择权。所以,党员干部无论身居何位,都需要时时自警自省,把不良苗头扼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错。为官与为囚,仅一步之遥、一墙之隔,切勿让一时的贪念毁了自己的一生!
(二)远离低级趣味。习近平同志在《生活情趣非小事》一文中这样写道:“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同志在对三严三实的阐述中也这样说到:“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综上可见,习近平同志对官员的个人情趣趣味很重视。事实也多次证明,不健康的趣味,低级的趣味,往往使得党员干部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名誉扫地,而且低级生活情趣往往滋生腐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低级的情趣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沉迷其中也是官员忘记了理想追求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赖昌星就说过:“不怕领导不好见,就怕当官的没爱好!”可见,不良“趣味”成了很多党员干部的“软肋”。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严以修身,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某些人的一记“当头棒喝”。
(三)多读书,修政德。修身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多读书,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事理,读书更能陶冶个人情操。习总在《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干部,需要多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的修养,多书卷气,少些烟酒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反躬自省,每日三问。严于修身,需要不断的反省自己,也就是要不断的自己批评。在《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中习近平同志这样写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所以说,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查看自己身上有没什么问题,敢于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还有得向榜样的学习,要有一个参照物,要有一面镜子,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二、公权神器,敬畏慎用
作为领导干部比普通群众,多拥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权力。权力是个好东西,它可以使你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事,为民造福,实现个人价值,光宗耀祖;但是也可能会让你锒铛入狱。其实权力不是个平凡的东西,要驾驭好权力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习近平同志在《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一文中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党员干部必须严以用权,对于严以用权,其中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慎于用权。谨慎用权的前提是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想明白。搞清楚情况唯一的办法是调查研究,除此没有别的途径;把问题想明白就是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博采众长。而拍脑袋决策,家长制领导,一言堂做主,出发点未必不正当,雄心勃勃,急于在短期内获得成功,结果或许事与愿望,折腾到最后,面貌依旧,民生如故,甚至更差。敢于用权。上面我们说慎于用权,但不说因此就不敢。权力有风险,用权须谨慎,说的是,手中有权,如履薄冰,要负责任地使用权力。反之,不敢负责不敢用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权力放空,以不作为而保证不犯错误的惜权思维,也是违背权力的本意的。毛泽东说,“好的领导者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认真地对待错误。完全不犯错误的人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的”,邓小平说,“大胆闯,大胆试”,说的都是敢于用权。上面我们讲到焦裕禄,事迹非常感人,那焦裕禄精神的本质就是对人民负有的使命,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一些,关键时刻他敢于用权,甘愿接受组织处分购粮救济饥民。当时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但是与民众的现实产生冲突的时候,焦裕禄顶着违反政策的责任,毅然选择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畏于用权 。就是需要分清权力与个人的关系,要认识到权力掌握在官员个人手里,但决不是属于任何官员个人的,权力是公器,官员代表人民、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要意识到公权私用的严重后果——公权私用,与贼无异。
三、自律以严,慎独慎微
《之江新语》的最后一篇文章为《追求慎独的最高境界》,作者开头就这样写道:“《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放松自我要求,也不要因为是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即使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不丧失自我。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其实这个慎独也就是我们今天说说的自律。对于自律,习近平在文章中这样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原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培民,可以说他就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严以修身,保持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想郑培民同志学习。郑培民不仅严以律己,而且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虽然身居“高官要职”,而他妻子仍然是新华书店的一个普通营业员。他经常告诫子女:“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
2002年3月,中央抽调他到北京临时工作一段时间。3月11日,他在考察干部找人谈话时,突然感到胸口特别难受,原来是心肌梗塞又犯了,吃下随身带的药也无济于事。身边的同志赶紧送他去医院。途中,秘书焦急万分,催司机:快!快!救护车司机拉响警笛,开始闯红灯。这时,郑培民艰难地睁开眼睛,一字一字地说:“不要闯红灯!”听到这句话,身边同志眼泪一下就冒了出来。到了救命的时候,他想到的还是不违规啊。“不要闯红灯!”这就是郑培民留给人们最后的话语。什么叫做连细小的事上也要慎言慎行,这就是,而且做到了极致。
总之,作为党员干部,无论身居何位,都要自觉学习中央关于廉政建设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严守底线,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严防精神懈怠,误入歧途。
【二十一】
总书记《之江新语》一书中,有三篇短论直接谈及基层干部,分别是《注意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和《基层干部的分量》。书中写道:“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看基层干部,”习总书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如何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如何为人处事。作为一名乡镇干部、驻村干部,读过习总书记《之江新语》后让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也让我对如何做一名“称职”的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有了深入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乡镇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参差不奇,接受能力较弱。作为乡镇干部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学会讲地方语言,还要更加理解农民的心声,运用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只有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能达到思想上贴切,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才有成效,干群关系才能融洽。
二、懂得农村政策,增强宣传教育的能力。
乡镇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政策和教育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要透、深、细,吃透相关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用政策凝聚人心;二是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掌握要实、准、多,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各种情况扎根在脑子里,把握群众的脉搏;三是要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要把宣传政策和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懂得服务承诺,增强办事效率的能力。
乡镇干部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言必行、行必果,公开承诺的事就要有所为。现在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我们作为乡镇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于此同时,更要注重做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诚心诚意地帮助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读完《之江新语》后,发现自己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不断努力,同时这本书也教给我在本职工作中为什么干、怎么干、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学习《之江新语》正是对我们年轻人一次很好的理想实践教育,以此为契机,在工作上、在服务社会上、在学习上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二十二】
《之江新语》是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的4年多时间里,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于200xx年xx月结集成书。我最近逐篇逐句读了这本书,对最高领导人亲民务实的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官场上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颇有几分感慨。
对于一位领导着几千万人口大省,而且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大省的一把手来说,需要处理的事情可谓多矣,如果没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如果没有勤思好学的理论功底,他就根本不可能在百忙中亲自撰写专栏文章。仅这一点,就是其他许多为官者不想做、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事。
掩卷深思,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本情怀。这本书的中心内容是阐释浙江省委的施政方针,为加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鼓与呼的即时评论,文章的口吻是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篇篇都体现着踏踏实实做事、让人民富裕、让人民幸福这一条红线。从有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如《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善于同群众说话》、《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等。从大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换届选举,小到防风抗旱、村容村貌整治,都论述得具体到位,既提出了“过河”的任务,又考虑到了“桥”和“船”的问题,一片亲民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二是辩证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作者有着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功底,他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等文章中,都提出了看问题、办事情要统筹兼顾,使之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方式方法。他告诫人们,要“以辩证的思维、从全局的高度、按统筹的方法,谋划各个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从反而印证了不按辩证法办事、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就会走弯路、犯错误的客观规律。
三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作者多次在书中论述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的重要性,他在《不兴伪事兴务实》一文中引用古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箴言,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这是对别人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他在《抓落实如敲钉子》一文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他常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事例为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让人觉得可信、可学、可行,在求真务实方面为他人作出了榜样。
四是“以‘正’为‘政’”的执政理念。作者多次在有文章中引用圣人先哲的名言警示各级干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天下。”“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他“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理念。由此我联想到去年以来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明掌舵者的施政方针是一脉相承的。
五是简短朴实的文风。限于专栏文章的特殊要求,也基于作者朴实的作风,《之江新语》的文章体现着简洁明了、口语化的文风,最短的文章不足300字,最长的也不过xx00字左右,每篇都是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些文章没有毛文的幽默风趣,没有江讲话的洋洋洒洒,有点接近邓小平讲话的风格,但比邓的讲话多了一些引经据典,文中不时会引用古代圣贤们的警句作为文眼,有时也引用社会上普通群众的俚语俗话,以达到通俗晓畅、易懂易记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官不大,官气不少,满足于发号施令,把主要精力放在交际应酬上,该自己做的事也交给别人去做。有些人当个科长、当个股长的就不亲自做事了,凡事都由下面的人去完成,自己签个字就万事大吉了。我知道有些官们的读书笔记都是由他人代笔的。比比最高领导人亲力亲为的作风,不知道这些“小官们”有何感想?
读了《之江新语》,我对最高领导人更增添了几分敬意,有这样富于思想、敢于担当、勤勉做事的人领航掌舵,国之幸矣,民之幸矣!
【二十三】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国著名作家臧克家也说过:“读过了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之江新语》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读后令人心头一震,感慨颇多。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2月至200xx年3月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以笔名“哲欣”为《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评,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集结出版。这些短评,有旁征博引的经典名言,有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有深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有幽默风雅的形象比喻,有简短精炼的文字要求。自从得到此书,我坚持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并以此为鉴,三省吾身,深刻查找自己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自己较以前,心更静了,思路更宽了,对工作的感情更深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前很多迷惑自己的问题,通过品读这些文章,逐渐豁然开朗。
下面,推荐几篇谈论反腐倡廉的文章,以飨大家。在《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一文中,总书记强调要盯住重要部位,包括腐败问题多发的领域和领导干部。在《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中,总书记更是强调“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更是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关口前移,惩防并举》和《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两篇文章中,总书记认为,要预防和惩治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所谓“关口前移”,指应该着眼防范,强化纪律教育和事前监督,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在《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中,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慎独”这一要求。“慎独”取自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把其作为党性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党政干部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还能够不做任何坏事。
《之江新语》字字珠玑、篇篇经典。值得我们每天花时间花力气咂摸、咀嚼、回味并作为鞭策自己、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思想认识的参考书,从本职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名脚踏实地又志向远大的纪检干部。
【二十四】
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以来,非常重视群众路线,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很大的改变,呈现新的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认可。在其著作《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就党员干部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谈了很多看法,这给我们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履行“为民之道”指明了方向。
心无百姓莫为官
这句话摘自《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这一句仅七个字,却道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心要有百姓,就是一定要把老百姓的事扎扎实实地放在心里,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只是把为人民服务这些话放在嘴上,做做样子给人看,而压根没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心上,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道貌岸然,逢场作戏,这样不仅不能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给百姓带来伤害。比如说一些干部,一说到扶贫帮困就扛着一袋米、提着几瓶油到贫困户家,摆个样子,拍几张相片;一说到干部得下基层就带着着媒体大张旗鼓下乡,没多久,就跟着媒体一起走了,至于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却熟视不睹,或避重就轻,能省事就省事。本来老百姓有困难,心里就难受,急需上级领导来解决问题,来给予关怀,没想到到头来却反而成为领导摆拍的工具,成为彰显其功劳的背景,难得一次的接地气却成了摆拍走过场,这对老百姓来说无异于二次伤害。
习近平多次提到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要求党员干部面对百姓的疾苦,就要像对待自身上的病痛一样,严阵以待,想尽一切办法来除病。但现实中多少干部能做这样!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作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真真切切“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好干部。他带领群众同恶劣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患有肝癌,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42岁时,就被肝癌夺去了生命。非常让人感动的是他临终前说的话,也是他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他说“我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多感人!这就是“去民之患,如初腹心之疾”,这就是为民之道的真谛。
拎着乌纱帽当官
习近平同志在《拎着乌纱帽当官》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习近平同志用拎着乌纱帽和捂着乌纱帽作比喻,其实就是在说明权为民所用的问题。从根本来讲,权力上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上级领导给的。人民群众认同你,你就有权力,一旦人民否定你反对你,你就什么都没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员干部必然要为人民赋予的职权负责,用自己的手上的权力为百姓谋取更多的利益,这就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但是现实中,不少官员是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的,就是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在我看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一些贫困县,尤其是国家贫困县,干部住别墅、豪华办公楼,老百姓却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之前媒体也报道过河南一贫困县豪华办公楼扎堆,而不远的一学校的学生教室却如“难民营。还有去年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湖北国家级贫困县房县斥资上亿占地百几亩建豪华办公楼,甚至是无视国家法律强制占用基本农田,把一个村的xx00亩的农耕用地都给征完。有的用来建大楼,有的拿去卖,卖了的钱就去建楼,剩下的围起来也不让去耕种,都是好水田就这样荒着,跟老百姓带来很大损失,村民苦不堪言。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但终究也没什么好下场,失去人心,百姓唾骂,媒体曝光,结果都受到处分。习近平同志就说,“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权力不是为民谋利,反而是损害百姓的最根本利益,就一定会栽跟头,会出事,是迟早的问题。所以,我们党员干部必然需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行驶,而不能老捂着乌纱帽在黑暗处做见不的人事,这样乌纱帽就会容易受潮,会发霉,会烂掉。
干部要接地气
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党员干部要接地气,说“接地气才能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感情”。这就是说党员干部,无论身居何位要放下架子,要脱掉套在内心的那件所谓官袍,从官椅上走下来,走到群众中去,以平民的姿态对待群众,了解群众实情,想尽办法解决群众的困难。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一文中习近平同也这样写道“也有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滋生了“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了“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习近平也曾经这样总结过过自己的下乡史,他说“xx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较深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说党员干部要开展好工作,甚至说为了自己工作能做出成绩也好,就必须接地气,扎扎实实的接百姓的地气。而这个接地气可以体现在很多个方面,包括要常走访群众、多做实地调查,也包括与群众说话的语气,为民办事时办的方法态度等。比如说一些基层窗口单位现在还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故意刁难等送礼的现象。这就给群众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就这样拉开了。本来要遇上点事自己心里就着急难受,如果还被不友好的对待,情绪爆发,破罐子破摔,就很难收拾,民愤的积累以及爆发往往就在于这些事上。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心里有百姓,用权力为百姓谋利,亲民爱民,这就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二十五】
之前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之江新语》,向习大大学做官”。最近,得益于院领导为每个党支部赠送的书籍,品读《之江新语》,深感思想深邃、文风清新,读后如春风拂面、受益匪浅,未读之前认为此书讲述的是习总书记的为官之道,仔细品读后发现,阐述的不仅是为官之道,更多地是如何做人与做事。
一是有关如何做人的感悟。习近平的“功成不必在我”,“把困难当作机遇”,
放下“架子”、做好“样子”,“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等,让我有很深的体会。下面我谈谈对学习方面的感悟。一是学习要达到三种境界,要志存高远,耐得冷清寂寞,静下心来埋头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用,用有所得。二是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学到的东西能用、管用是学习的一个要务,在我本职工作中,今后就要注重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习,让学习支撑工作,让工作推进学习。三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学得实、学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
二是有关如何做事的思考。习总书记讲要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求实效,一是求实。做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于听实话、善于做实事,勇于出实效,在求实的工作上,我还要向书中所论述的那样,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的办实事、出实效。二是求新。在工作中要学会以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提出新思路、善于实践新路子。三是求韧。面对工作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干工作,把自己普通的工作坚持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三是有关如何做官的启迪。习总书记讲要“政如农工,日夜思之”,要向古人学习,古为今用也。当权者要向工人农民一样,真正地用心良苦的耕耘自己的土地,要想事,要干事,要会干事,要会想事。不能帮倒忙,坏大事。要知天、知地、知人、知生产工具、知生产力、知科学实验、知科学技术,知自己的长短和不足。要勤劳工作,要勤奋工作,要一心一意地工作,要有真正为老百姓打工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感情。在法院工作给我的启迪是,更要把群众百姓的事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利益。只有坚定法治信仰,坚定法治信念,勤恳奉献,甘于付出,不图回报,不忘初心,为百姓干实事,做好事,才能为好官,为高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