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法庭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热剧《阳光下的法庭》最新观后感,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篇一
近日法治大剧《阳光下的法庭》正在中央一台热播。这部剧以全面推进法治中国为背景,由一个上亿元的环境诉讼案件作为剧情主线,通过一系列诉讼纠纷的化解,深刻反映法治在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剧中讲的是泰杰公司因向清水河中倾倒工业废酸导致河体污染,以致蔓延到周边环境。泰杰公司是环境污染的直接侵权人,志成化工是当地一家纳税大户,通过委托泰杰公司处理废弃物,两者存在合同关系。泰杰公司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庭审中并未出庭,导致基本案情不能查清,第二被告志成化工在庭审中将所有责任推到泰杰公司,试图逃避法律制裁,幸好在二次开庭审理时原告方提出新证据,证明志成化工委托泰杰公司处理的废酸中,存在有害物质,该物质按照法律规定是不能简单与其他废酸物质混合处理,且该有毒物质处理公司要具备特殊资质许可,才最终判决志成化工承担连带责任,赔偿修复环境的损失。
剧情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其故事原型是江苏省泰州市被告锦汇公司等六家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废盐酸、废硫酸总计2.5万余吨,以每吨20至100元不等的价格,交给无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相关公司偷排进泰兴市如泰运河、泰州市高港区古马干河中,导致水体严重污染。泰州市环保联合会诉请法院判令六家被告企业赔偿环境修复费1.6亿余元、鉴定评估费用10万元。该案由社会组织作为原告、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参与主体特殊、涉案被告多,判赔金额大、探索创新多、借鉴价值高,因此被选为典型案例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
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央陆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2015年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方面力度空前。2018年1月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从此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将追究赔偿责任。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解决了立案的问题、诉讼主体的问题、环境赔偿有法可依的问题,司法机关更加敢于积极作为了。
在广东省的实践中,2015年以来广东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环境资源犯罪案件3289件,判处罪犯4546人。目前广东全省共有6个环境资源审判庭,32个专门合议庭,2个巡回法庭,三级法院环境资源联动保护格局已初步形成。2015年7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正式确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5 年7 月以来,广东检察机关发现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线索1222 件,办理诉前程序监督案件580 件,提起诉讼56 件,共督促修复、挽回被损害的水源地、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2800 多亩,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积近50 万平方米,督促清理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近2 万吨,督促整治污染企业286 家,索赔环境损失和修复费用3000余万元。督促行政机关履责整改率超过80%。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司法机关通过起诉造成污染的侵权人,同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有效促进环境资源领域难题的解决。
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存在着环境守法成本高,环境侵害监督成本高、处罚成本高,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由于广泛社会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深深地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
就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建设生态文明而言,司法只是最后一道防线,环境公益诉讼也并非不二法门。除此之外,还有赖于立法机关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赖于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好事先预防和事后追责;尤其是有赖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相信在中央的坚决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得到有效的推进,法院和检察院作为党领导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坚定、最忠诚的司法力量,将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篇二
追剧了,追剧了!近日《阳光下的法庭》开播,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该剧,剧中人物具有的坚定法治信念勾起了当年步入法院时至今四年多的回忆,期间,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角色变化,然而对法律的信仰始终坚定,也坚信着法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犹记得当年王臻法官在《我的法官生涯百味》中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在当初选择法院的时候都应该是给了自己理由的,是自己清纯的理想主义也可以,是父母 保守的现实主义也可以,没关系,做一个小法官的感悟都是要从头开始的,动机和初衷归零,那么从现在开始积累的经历和体味,才是我们将要永久留存在内心的东西”。匆匆这四年余的时间,始终未忘记法律人的信念,正如王臻法官所说,选择作为法官的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融入法院工作后的经历与体会。
初到法院,作为书记员在民事审判第二庭适应着法院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跟随着经验丰富的法官下乡巡回办案,学会了与当事人沟通交流;与承办法官一起外地出差,熟练了司法查询、冻结等一系列手续;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制作报表、填写法律文书、完善材料、整理案卷、卷宗归档,从而完成案卷整理工作。一年半的书记员生涯,本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作精神,丰富了自己的法律实践,扎实了自己的法律理论。
45天的预备法官培训时光是短暂而匆匆的,但却是一次让我更加坚定法律信念的人生旅途。资深的法官、渊博的教授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法官的社会职责,坚定了青年法官应坚守的信仰,领悟了法律实务的深奥,体会了法律审判工作的酸甜苦辣。
初任法官助理,我承载着案件的公平正义,敲响着每一次法槌。在审判过程中,牢记“法官当如邹碧华”的时代精神,用法律知识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用普通人的情怀为当事人送去温暖。践行法律人的信念,顶着烈日或大雨,奔走在田间地头把传票送到被告手中;远赴外地披星戴月,为当事人调取证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当事人打开心结,息诉服判。在工作中,把自己当作一个朴实的,平易近人的当代法治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并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学习。
四年余的时光,匆匆而过,但当我仔细回忆、品味时却如一杯醇醇的茶,香味细腻绵长,又如一个长长的画卷,记录了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到法院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的点点滴滴。在法院的日子每天都是进步的,是充实的。相信在这样一个法治大幕已经开启的时代,我会带着我的梦想与信仰,不断地学习,正如剧中白雪梅所说“法官就得是百科全书”,只有学习了各领域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类纠纷。
《阳光下的法庭》展现了实现公正的不容易,但作为法律人的我们永远在努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篇三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阳光下的法庭》,在恒山法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伙儿都在可劲儿的安利这部剧,搞得不爱追剧的小编都没能经得住“诱惑”。下面我们来看看粉丝们的感想吧:
民一庭法官助理吴豫林:《阳光下的法庭》真实地展现了实现公正的不容易,但作为法律人的我们要永远在努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民二庭法官助理李宁:《阳光下的法庭》的开播以来,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该剧,印象最深的便是剧中白雪梅所说“法官就得是百科全书”,只有学习了各领域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类纠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辜负法官的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我的梦想与信仰,不断地学习,砥砺前行。
刑庭法官助理邵京京:《阳光下的法庭》电视剧中的人物他们具有的坚定法治信念勾起了我步入法院时的回忆,期间,从民二庭到刑庭,位置虽然变化,但不变的依然是对法律的信仰始终坚定,也坚信着法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红旗法庭法官助理陈月英:《阳光下的法庭》是一部反映司法改革、建设智慧法院的现实主义作品,剧中许多剧情都涉及情、理、法。精心选择的三个案件,既有法学和现实上的重要意义,同时又是足够吸引人眼球的叙事线索,既体现主角们在法律面前的严谨、一丝不苟,也表现出他们作为普通人得一面,在面对情与法的纠葛冲突之下依然能保持理性,坚持自己所相信的正义。
执行局法官助理张露露:作为一名执行干警,对《阳光下的法庭》印象最深的便是剧中:强制执行抓老赖破解执行难的画面,这些画面是我们执行干警真实的工作写照,剧情让人难忘。
研究室科员王艳:孟德斯鸠曾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是让司法为民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要让阳光照进每一个法庭,让阳光温暖每一位公众。《阳光下的法庭》就是将法治的阳光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努力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让群众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篇四
《阳光下的法庭》作为中国首部以大法官视角拍摄,并聚焦大案、要案以及展现法院内部的员额制改革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堪称从情到理,再从法到个人,都做到了立意鲜明,取材真实。不仅让观众们随着愈发紧张的审案节奏,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现状,更细微到大案要案的每一个庭审细节,都足够明晰。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创作者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值得赞叹,从剧集的可看性和普法功用,皆可谓当下小荧屏市场的及时雨。放眼百花齐放的电视剧市场,林林种种的题材类型中,古装、奇幻、爱情、抗战……即便是有都市题材的现实内容,也鲜见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剧。
《阳光下的法庭》不但让老百姓眼中神秘的法院不再神秘,看似远离日常生活的“依法治国”的方针不再遥远!更在编剧精心打造的故事和案件中,感受到“法官”这一“特殊”职业的真正特殊之处。剧中的主人公,东方省高院院长白雪梅及其领导下的法官团队,包括每一个法官、庭长、副庭长甚至书记员也都被鲜活地塑造出来,与他们身边的亲人、同事甚至审判的对象,一同勾画出一幅当代的法治众生群像画。另外,律师作为现代人法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在剧中与法官看似对立又合作的关系上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描述。
衡量一部现实题材剧的优秀与否,除了取材真实的前提之外,还要看创作者能否运用娴熟的技巧和表现手段,将剧中人物与故事的矛盾冲突精彩一处且脚踏实地呈现给观众。就像《阳光下的法庭》里,一面是大法官白雪梅夫妇的互相尊重和齐心协力;另一面是大律师宁致远家庭里与身为记者的女儿以及未来女婿鹿鸣之间的情感关系甚至恩怨纠葛……既有温暖和浪漫的桥段,也不乏揪心和痛苦的情感表现。
全剧巧妙地以几大案件的审判始末为故事主框架,贯穿始终的同时,也一衣带水般地将个中角色的鲜明特点逐个带出。从开篇污水毒地的环境污染修复案,到巨额标的、执行艰难的隐匿巨款案,从专利侵权的跨国诉讼,到尘封17年的奸杀铁案……《阳光下的法庭》用严谨的手法和专业的视角,以及人情味儿满满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真实成效,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现状。
剧中大量的法律专业术语和审案、涉案情节来自十多位法律人的严格把关。更有包括颜丙燕、王志飞、何冰、刘之冰、瑛子、田牧宸、廖京生、高明、牛宝军、果靖霖等40多位实力派演员的倾情出演,才使得这一部融合了多案件、多人物的法治现实题材剧做到真正写实。而编剧和导演一同设置的曲折又跌宕的情节和情感中,更加写意出超出所谓“法网柔情”的质感来。
法律,不仅是维护正义的工具,也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根本。依法治国更是我国的治国之本,法律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个公民的生活。每个公民都该懂法、守法!
篇五
享受过CCTV“国家品牌计划”精心奉上的广告大餐,终于等来了总公司精心打造的年度大戏——《阳光下的法庭》。两集过后,笔者发现,与去年同一时期上映的《小镇大法官》不同,《阳光下的法庭》阳春白雪不少,选取的是高级人民法院的故事,审理的也是标的额三个亿的大案,除去几枚小鲜肉,满屏都是老戏骨的身影,场景也不再是田间地头,感情纠葛也不再是乡村爱情,一幕幕都市气息。
然而,细心的笔者发现,与《小镇大法官》相同,大戏才开场,主角们个个却已然眉头紧锁。副部级高官白雪梅院长即使在一脸殷勤的丈夫面前,也是一脸愁容、笑的言不由衷;一边是即将开建却资金紧张的审判大楼,一边是院长重视却预算极高的信息化建设,加上步步紧逼的司法改革,老同志副院长欧阳也牢骚满腹;老赖栾坤当场逃脱,搜查栾坤办公室也无结果,面对“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承诺,东方省高院执行局原局长,一脸严肃,鲜有笑容;刚一露面就被断定为网红脸的书记员张文文,参加大案庭审与书记员并排同坐的助理审判员斯薇,无不对未来一筹莫展。
为何法院的主角们如此心事满满,忧心忡忡?
一愁群众上访。《阳光下的法庭》刚开场,东方省高级法院门前就已经是人满为患,着装统一、口号一致的群众正在上访,怪不得东方高院的院长白雪梅一出场,就是眉头紧锁、满面愁容。可以说,剧中这一幕,也正每天在全国上千家法院上演。笔者进入法院十年,像这样的场面至少目睹了百十来场。拉横幅、写血书、裸身访甚至撒尿泼粪,场面千奇百怪,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已成为常态。虽然多数时间,笔者仅仅是作为吃瓜群众冷眼旁观,可一旦被上访这事真要是落到自己身上,不愁也难。
二愁社会关注。《阳光下的法庭》第一集,备受瞩目的环境公益诉讼案由以白雪梅院长为审判长的五人合议庭进行审理,足见重视程度之高,不仅东方电视台跟进报道,群众也密切关注,旁听人数众多。在白院长前往正部级高官东方省李省长处寻求审判大楼的资金支持时,即使是公务缠身的李省长,也给予口头指示“如果违法决不能放纵,不违法也不能冤枉”,镜头此时聚焦白雪梅,刚刚因为审判大楼资金获李省长首肯,燃起些许喜悦的白院长,更加心事重重、一筹莫展了。一边是为经济发展助力的纳税大户,一边是违规排污的不良企业,相信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如何权衡利弊并作出让社会满意的判决,的确是个难题。领导常常苦口婆心教导的,审判既要讲求法律效果,还要考虑社会效果,恐怕就是这个意思吧。
三愁经费紧张。东方省高级法院的审判大楼即将启动建设,欧阳副院长在汇报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时,被白院长问道“既然已经列入财政预算,怎么会不到位呢?”,欧阳副院长答曰“财政厅答复,经济下行、资金紧张,处处都要用钱”,不得已只有请白院长亲自出马,前往李省长处寻求支持。然而,审判大楼的资金是争取到位了,白院长高度重视的法院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一大笔钱,主管财务的欧阳副院长连连叫苦,左右为难。笔者作为一名小兵进入法院十年,从最初的手写庭审笔录加“抢庭大战”,到如今的数字化法庭加无纸化办公,着实进步了不少,但时至今日,打印机、扫描仪等基础办公设备仍无法达到人手一件,文书签发仍然是传统的呈报方式,“有痕无痕”全凭感觉,不知是资金紧张之故乎?
四愁人情关系。仅仅是两集的《阳光下的法庭》,就已勾勒出堪比《百年孤独》的人物关系谱,备受瞩目的大案也因原告律师遭遇突发的交通事故,而蒙上了重重迷雾。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鹿鸣,与东方电视台的美女记者宁佳怡是男女朋友,而与鹿鸣对阵的大律师宁致远正是宁佳怡的父亲,作为前检察官的宁致远貌似与鹿鸣有着撇不清的关系。据第三人交代,大律师宁致远与东方省高院院长白雪梅私下关系不错,而白院长的丈夫东方大学的杨振华教授,正准备开始与环境污染侵权案的被告志成化工的董事长韩志成展开合作。现实中,亲戚、老乡、同学、校友,各种难以割舍、不可忽略的关系,对于一名普通法官,身处其中,想要游刃有余、独善其身,并不简单。
五愁执行困难。《阳光下的法庭》也仅仅呼应了最高院周强院长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剧中,东方省高院执行局白局长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身为人大代表却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栾坤,并且转移、隐匿财产,面对执行局的司法拘留决定,栾坤不动声色的叫嚣,“我不仅是人大代表,也是白雪梅的同学,你们这些人不够格”,当原局长亮出市人大常委会同意司法拘留的公函,栾坤一下子泄了气。现实社会,手握选票的人大代表位高权重,院长都要惧他们三分,而小小的普通法官,更是不会被他们看在眼里。因此,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拿人大代表开刀,着实让吃瓜群众拍手称快,不知现实中能否效仿乎?
六愁司法改革。《阳光下的法庭》中,网红脸的书记员小张,参加大案庭审与书记员并排同坐的助理审判员斯薇,无不对未来一筹莫展,司法改革迫在眉睫,白院长在大会上直接指出,并不是所有法官可以进入员额。现实中,无数被淘汰下来的原法官,一边继续隐名办案,一边在扑朔迷离的前程面前,彷徨、迷茫。或许,改革就是要有牺牲精神,可是,为什么是我们呢?案多人少或许在一部分法院,的确是真命题,但在相当一部分法院,却不过是真正办案的人少罢了。
愁并不是常态,也不是了断,而《阳光下的法庭》仅仅播出了两集,守得云开见月明,笔者对接下来的剧情拭目以待。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篇六
到汉寿法院两年有余,从一名法律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资深”的审管办书记员兼技术员,不得不说我已经成功跨界。
还记得2015年刚到到蒋家嘴法庭工作时,作为一名工科女,心怀忐忑的我还怕适应不了法院的工作,但领导与同事的悉心关怀与耐心指导立马打消了我的疑虑。通过同事的介绍,我了解了法庭总体概况及法院、法庭的工作;通过旁听多起民事案件审理,我学到了庭审程序及相关法律知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第一次开庭,体会到了“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真谛。
那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原告王女士与杨先生经他人介绍结识而后结婚,没过几年杨先生独自离家一直下落不明。王女士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后,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直到开庭当天被告杨先生还是没有出现,但杨先生的母亲到庭给儿媳作证,认为不能耽误儿媳的一辈子。最后法院依法判决王女士与杨先生离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已经学会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这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现象,而作为法院干警,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观看了最近新上映的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剧情跌宕起伏,我深受感触,这是一道专业性强,可视性高,实用性大的法治大餐。第一、二集介绍了东方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白雪梅主审一起引发社会各界极大关注的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科普地展现出当代中国法院、法庭具体审理的过程,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眼中神秘的法院不再神秘,让法治建设不再遥远。前两集就涉及或铺垫到了许多: 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法官员额制改革,审判大楼基础设施建设,执行难问题,法院信息化建设等。当然,合议庭专业的“诉讼主体适格”讨论,更是让人深受感动。其次,介绍了法院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这不是一部反腐反贪大剧,这是一部以人民法院审判和改革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展示的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法院在现实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人民法院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阳光法院、智慧法院、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法治建设下,公平与正义不会缺席。
作为法院的一名干警,我们承诺服务于民,阳光底下不止有法庭,更有着我们坦坦荡荡、司法为民的心!
篇七
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等出品的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热议。
“作为一名法官,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剧中东方省高院院长白雪梅这句承诺中所透现出来的法治精神,让同样从事法律工作的我感佩至深。人民群众是社会的载体,要真正实现法治中国,最重要的是让人民心中有法,心中信法,做事依法,遇事找法,让法治的阳光照进人民群众的心中。
马丁曾说过,“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践行司法为民的价值理念,就需要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与支持。在中国,民众其实不大愿意将纷争诉至法院,这一点在传统诉讼观念中便体现了出来。“讼,争也”,古人认为诉讼是一种争夺,是利益的冲突。建立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的传统中国社会以家庭作为其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家族为了维护自身的荣誉,往往希望”家丑不可外扬”,于是通过诉讼这种将一切事实都查明的方式去解决争议便被社会所否定。而且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和为贵”,一直是古代中国人所崇尚和追求的,一个无讼的社会才是理想和谐的社会。即便是在今天,传统的无讼观念在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后,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着。当事人选择来法院打官司,往往是迫于无奈,他们迫切地希望法院去维护他们的权益,为他们主持公道。一个案子的审结不仅能让当事人觉得法院确实是个说理的地方,他们的纠纷能够在这里得到公正的解决,而且还能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阳光和温暖的同时,建立起对法院的信任。
很喜欢孟德斯鸠的一句话,“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的价值理念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是让司法为民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要让阳光照进每一个法庭,努力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阳光下的法庭》,让群众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篇八
《人民的名义》后检察院再无反贪、反渎,但《阳光下的法庭》前后人民法院一直阳光普照。前有《小镇大法官》讲述基层法官故事,现有《阳光下的法庭》聚焦高院大案要案,我院办公室的魏楚瑜可劲儿的安利这部剧,搞得不爱追剧的我都没能经得住“诱惑”
电视中的司改迫在眉睫,现实中的司改如火如荼,这股“飓风”已然吹到了中部地区的基层法院。“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用来形容员额制度也不为过,入则成为精英,出则成为助理或者辅助人员。
员额内的法官办案地位得到了明确、工资待遇得到了改善、职业尊荣感得到了提升,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的诉求,面对一个个结案日的惊心动魄的忙碌,面对近乎苛刻的责任终身制的无形压力,也会选择黯然离去。大多数失去了办案资格的助理,却因改革的进程仍在名不正言不顺地继续办案,相比员额法官工作强度未降但微薄薪俸让其觉着毫无尊严可言,想着进入员额机会渺茫,失望而选择离开。
邹碧华曾说过“哪儿有把船划到江心就弃桨投江的道理,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领导曾与我谈心“不要有心理落差”,三年多的办案资格一朝逝去,要说完全没有心理落差那是谎言,“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但我相信这种逝去只是短暂的,我将以更成熟的状态、更平和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去践行司法为民的承诺!
篇九
阳光下的法庭》所具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是别的电视剧不能替代的。它既区别于《小镇大法官》,又跟《小镇大法官》互映成辉,共同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法治风貌。从艺术创作上讲,《小镇大法官》在深入生活、把握生活上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阳光下的法庭》这样的作品把握起来就比较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阳光下的法庭》表现的正是这个时代伟大的实践,叙事上既厚重又很细腻,给人的总体感受就是既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比如剧中鹿鸣给女朋友买玫瑰花的细节,第一个孩子来卖玫瑰的时候他买了,第二个孩子来时他又买了,女朋友问他今天要有100个孩子来卖玫瑰怎么办?他说只要我兜里有钱我就全买,因为这样对孩子们才显得公平。这个细节很好地丰富了鹿鸣这个人物形象,公正公平已经浸透在了他的血液里,变成了他内在人格的一种外化,这个细节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足以证明这部剧是努力站在枝丫上,每一声鸣叫都是最美的音符,每一次跳跃都是最美的舞姿。同时,这部剧的格局又很宏大,就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是写党的十八大之后推进的司法改革,视野比较开阔,是把司法改革植入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进行历史哲学的关照。
这部剧选择的三个主要案件都具有历史哲学意识,代表着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年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环境污染案,契合了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的是人类生存权的问题;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对应的是人类的创造力、发展权,这是一个对全人类都至关重要的问题;冤错案件平反,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权,也象征着法官手中的权力之大,生杀予夺。从这三个案子的选择上,不能不说编剧是具有历史哲学意识的,他们知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进入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必须要面对这三个新课题。习近平主席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所以这部剧在思想上是很有深度的,站位是很高的。因此,对这样的作品,要为它提供宽松的环境,要为它鼓与呼,不能用一般言情剧、公案戏的评价标准去苛求台词的生活化和情节的戏剧性,更不能用一般的收视率去衡量它,它担负的职责,它具有的价值,是其它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也无法相比的。
篇十
《阳光下的法庭》播出了六集,好评如潮。
不得不说,虽然只播出了六集,但精彩纷呈,足以让人频频惊艳了。作为法院人,首先被惊艳的是刚一开头,白雪梅院长率合议庭成员走向审判庭的那个镜头,抛开颜值,统一规范的着装,端庄大气的仪态,整齐有力的步伐,沉稳睿智的面庞,庄严肃穆的法庭,这一切不由得让人由衷赞叹,原来曾屡屡被吐槽的法官袍这么好看,简直就是高大上到不输任何大牌啊。
虽然只是短短的六集,但电视剧中的法官形象饱满,鲜明生动,法警英武神勇,动作利落。由不得你不为自己的法官身份自豪,或者也可以说,只要身为法院人,不管你是法官,还是助理,是法警,还是书记员,都会心生一股神圣的自豪感。
这部电视剧如此吸引法院人关注,不仅仅是人物设计,还因为它与目前法院的现状太一致。这边案子刚准备开庭,那边被告员工和媒体就开始高呼“公正审判,还我清白”;省高院要盖审判大楼,列入财政年度预算的资金却下不来;省长既对审判大楼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又婉转的对志成化工表达了关心;全国法院员额制改革大幕拉开,人少案多,30%的入额比例,入还是不入?哪些入?哪些不入?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伤了大家的心;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确保如期实现智慧法院建设目标,不单纯是需要投钱,还需要大家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再学习掌握……他们面对重重压力,以致常常不自觉的双眉紧锁;回到家本可以放松自己,却忙得没时间享受生活情趣,无法品尝爱心早餐,白院长也会对爱人撒个娇来表示一下歉意;国柱法官努力兼顾家与单位,因为爱人生病,手忙脚乱,奔向医院竟连钱包都忘记了带;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的有血有肉,朴实亲切,他们是人不是神,眼角堆满鱼尾纹。
六集看下来,总感觉他们并不是什么电视剧里的人物,分明就是和自己单位里的同事们一样。在执行指挥中心,很少笑容的原局长得知逃脱的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出境后的欢喜,明明就是自己身边的执行局长嘛。
还是最高院的那篇文章说得好:田间地头是我,智慧明媚是我,优雅淡然是我,你所不知道的法官另一面,在这部电视剧里都得到了呈现。
当然,作为一部电视剧,如果它的受众主体单一,无疑是不成功的,但《阳光下的法庭》里除了法官这个团体,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法庭上双方律师的较量,记者佳怡的采访被停发,被执行人栾坤的傲慢嚣张……也就是说呢,本剧虽然取名《阳光下的法庭》,却不仅仅反映了法院人的生活,还反映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总之,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该剧都值得一看。
剧中的律师团队无疑也是个戏份很重的角色,有一段剧情颇为深刻,鹿鸣律师费尽周折找到泰杰公司老总何泰,劝说他出庭参加诉讼时说的那番话:我有一个客户,曾在一个人身意外伤害案中,没有任何责任,由于不懂法,自认为法庭会查明真相,还自身清白,他没有出庭应诉,也没有提交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结果,法官采信了对方提供的证据,判他负全责。要知道,法官是居中裁决者,当你完全放弃为自己抗辩权利的时候,你就不能期待法庭主动去收集证据,查明真相,因为真相的澄清,靠的是完整的证据链。
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受理的案件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缺席判决的,被告不到庭参加诉讼的理由五花八门,但究其原因无非就是那几个:事实就是事实,我不来你也得看真相;反正我没错,你法院不能不讲理;我就不到庭,你法院没见我的面儿咋判决?……尽管法律明确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没有几个被告会接受法官的释明,然后到庭参加诉讼的,相反,如果法官一直劝说他参加诉讼,他反会想偏了,认为法官是偏向着对方,企图说服他与原告面对面,当庭对质。
然而,一旦等到他拿到了败诉的判决书以后,他不去反思是他自己放弃了为自己答辩的权利,他会固执地认为这是审判法官有私心在偏袒,是裁判不公。
所以,鹿鸣律师对何泰说的这些话,就是一个绝佳的普法好教材,普及了被告出庭应诉的重要,和举证责任的重要。而且,这些话由一位律师讲出来,其效果明显会优于法官,因为当事人往往更信任他的律师,而不是法官。这段话还表明,举证责任在当事人自己,不在法庭,同时指出,查明事实真相,靠的是证据,不是你说的怎么样怎么样。
其实关于对证据的重视,电视剧里还有提及。
鹿鸣去医院看望王主任时说:我怀疑他(何泰)和志成化工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王主任说:这种怀疑是需要证据来支撑的。
还有一点,在法院的日常工作中,不时会有媒体对正在审理的案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律师宁致远对当记者的女儿佳怡说:志成化工作为我的客户,我认为他们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律师应该说的话。即便是清水河修复案当中,志成化工应该承担责任,那也是应该由法庭去做出判决,而不是你我之间给下这个结论。你是个新闻记者,应该知道,时时要保持一个理智、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才有可能报道事实的真相,而不是主观臆测。
这很明白地传导出一个信息,作为媒体记者,对法院审理的案件,应该以事实为重,客观真实,不能自行作出判断,任意得出结论。
这几位律师,法庭上举止大方,谈吐得体,法庭外申明大义,重事实重证据,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传达了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法庭的尊重。说明了法官与律师并不对立,大家都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都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说到这里,不仅又想到了宁佳怡,苦苦追问鹿鸣,倒底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不爱她的呢?唉,这个无助的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小女子啊,不爱就是不爱了,就算告诉你何时开始不爱了,还有意义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