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战前37天观后感影评

战前37天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21:54 | 移动端:战前37天观后感影评

《战前37天》是一部于2014年播出的历史战争剧,主要由Nicholas Asbury和Simon Coury等主演,该剧剧情纷繁复杂,扣人心弦,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战争并不是必须会发生的,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上算是把欧洲文明,打了个稀巴烂,欧洲文明的明灯,迄今,也就成了一个,在教科书上可以供凭吊的东西,倒是把革命这个病毒传播到了四方,教科书上的东西是是值得怀疑的,尤其是随着你生活阅历的提高,你会越来越相信休谟的怀疑主义者,梁漱溟在晚年,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明天会变得更好吗?

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人类最非理性的一项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准确的说是三个表兄之间的战争,当然啦,外国人的表兄表弟,堂兄,堂弟,和我们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总体来说,英国国王,德国皇帝,还有沙皇他们是一家人,一家人玩个游戏而已,没有想到游戏玩大了,尤其是德国皇帝,居然用了一个闷罐儿车,给自己的表兄送去了一个革命的种子,还有几百万,金玛克武装起来的一个,乱党,最后把自己的表兄,尼古拉二世,送到了一卡捷琳堡里面的坟墓里,他们的坟墓不是教堂,是一个厕所,一家被杀个精光,整整100年过去了,这种革命的病毒,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打着革命的旗号,屠杀,抢掠,强奸,干什么都行,哪里是?黑格尔,所谓的,进步,所谓的世界精神,这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所见的,是更大规模的屠杀,更大规模的罪恶,举世无双的世界级的大屠杀和世界级的大饥荒,都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怨谁呢!

战前37天,本来这些都可以避免,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历史也不是直线的,也不是循环的,历史?是什么?人们什么都没有忘记,什么也没有学会,这恐怕就是历史的经验,

02

可能因为已经过去了100年,所以事情看得更清楚。良心贝贝西为我们描述了一站前37天欧洲大国间的外教上的博弈。将那种算计 官僚 伪善 全部撕裂。之所以会爆发这场人类浩劫般的战争,就是因为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自私的上层所谓的自尊!

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家庭从此破裂。

这是一个看着难受并且让人来气的电视剧。

但却如此的客观,并没有針對任何人却批判了所有人。

這也注定是一個小眾的電視劇,全劇圍繞了主導命運的幾強的外交斡旋,沒有過多的渲染和鋪張,濃烈的當時感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若沒有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甚至會讓觀眾消化困難。全劇精髓盡是語言和演員表演的張力,英劇硬實力的最佳表達。

此剧的意义是告诉我们,我们有多么接近不用开战!却又有那么多当年历史的必然导致了一战。

甚至到最后,英国人都不清楚他们采取的立场与态度是否是正确的。

然而打到山河破裂,国破家亡,屍殍遍野之後,你還講什麼高尚的大道理,站什麼立場,表示什麼態度!

黑格爾說得最清楚:人類從歷史裡學到了一樣東西,就是人類從未改變過。

03

一战缘何爆发?这是个讨论过太多的问题。片子也是从所谓历史的导火索:1914年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入手。

1914年普林西普的刺杀的成功太具有偶然性。塞尔维亚刺杀团伙首次行动误伤了斐迪南大公的座车司机,而斐迪南并没因此中止访问活动,在完成访问后决定前往医院探望受伤司机。而这次的驾车的司机又因为路线不明转错了一个弯,这才又给了已经打算离去的普林西普团伙又一次的机会。直到这时普林斯普的行动还是被附近的警察发现并阻拦,而更加巧合的是,普林斯普的同伴也在旁边,适时阻拦了警察的抓捕,这才使得斐迪南最终命丧玻利维亚。

随后的故事我们都熟知,一战开始,欧洲大陆陷入四年的拉锯战火中。

但仅仅是偶然的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吗?

所谓左右了历史进程的偶然事件,或许蕴藏着历史必然发展的趋势。

我们表面看到的偶热事件的爆发,其实在背后已经蕴含了诸多的必然,换句话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偶然事件是历史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使得这样的偶然事件会必然发生。

还是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例。

刺杀、暗杀我们可以定义为偶然事件,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刺杀、暗杀?

刺杀者普林西普来源于塞尔维亚黑衣社,一个激进民族主义的恐怖组织。

而这样的恐怖组织的出现必然有其产生的土壤。

拉到大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和瓦解,导致巴尔干地区各个民族的民族主义兴起,而各列强尤其是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争夺霸权的行为恰恰又打击着以塞尔维亚为代表的巴尔干各族谋求民族独立的行为。

简而言之,萨拉热窝事件其实可以认为是民族主义情绪积聚的结果,而这样民族主义情绪的外在表现就是对奥匈帝国的对抗。

即使暗杀不在1914年发生或者说1914的暗杀失败了,也不会阻止以黑衣社为代表的塞尔维亚青年们的反抗活动。因为暗杀的成功与否可能是偶然的,但持续的蓄谋已久的暗杀行为则是必然的。

上面提到偶然事件蕴含着历史的必然,但并没有解释偶然事件对于历史的作用,那么可以说有一些偶然事件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吗?

首先来讲,上文提到的偶然事件蕴含历史的必然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历史的大系统结构。即历史这个复杂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产生自发的组织。

我们看到的只是萨拉热窝事件的导火索作用,而构成导火索的成因也是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原因,导火索决定不了历史,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历史。

那么除此之外呢?如果萨拉热窝事件不是决定一战的关键事件,那么可以说是导致大战爆发的最后一根引线吗?

其实也不一定。

塞尔维亚的恐怖主义刺杀了斐迪南大公,所以奥地利就要对塞尔维亚开战吗?真正原因或许是奥地利本身就想削弱塞尔维亚。

问题在于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三十余天后,一战在正式展开,而在这三十余天中,又有无数的事件可以阻止一战的开展。基辛格也在说“一战爆发令人惊讶之处,不在于最后引发全球大灾难的是一桩与先前众多危机相比显得单纯的事件,而在于它居然拖延许久才发生”,片子生动的一面便是大国之间的背后外交博弈似乎比萨拉热窝事件更能决定一战的走向。

拖延的奥国皇帝约瑟夫因为得到德国威廉二世的“空头支票”而迅速展开对塞尔维亚的战争动员,英国外长格雷则期望用各种渠道了解德国对大战的真正态度,德国贝斯曼反过来期望英国采取中立态度默许日后可能对比利时法国的行动,但也总是与皇帝疯狂的想法背离,法国则一直强调英法的协约作用,俄国尼古拉二世则难以容忍奥国动作的但也不急于向德国摊牌。

可以说,在这些纷繁的外交博弈环节中,哪一环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一战未来的变化,

由此也可见的是,一战绝不是偶然事件所能决定的,而偶然事件也不是其被触发的最后一个环节。

那么可以说偶然事件的作用不大吗,也不是。

正是由于萨拉热窝事件才开启了欧洲各大国的外交博弈,而博弈最终的僵化致使大战爆发。

不过要说的是,偶然事件不同阶段会对历史产生不同的作用。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如果类似的暗杀事件发生在1914年之前,或者1914年之后,还会导致大战的爆发吗。

巴尔干地区我们形象的形容为火药桶。如果我们把萨拉热窝事件形容为一战的导火索可以发现,在1914年之前,火药尚未堆满,而1914年之后,火药有可能因为堆积太久而受潮失效了,唯有在1914年,偶然事件才能真正起到导火索的作用。

如果暗杀在1914年前,一战会发生吗?

而暗杀如果在1914年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比如危机发生在了1916年,这时候如果开战德国的指挥官们则要多考虑考虑俄国人的态度了。

在19世纪90年代,俄国人需要2到3个月才能把军队集结到德国边境,这个时间足够德国在西线先把法国击败;而到了1910年,运输时间缩短为18天;而到1916年,俄国日趋完善的交通建设对德国则构成大大的威胁,使其没有能力再进行两线的作战。这一变化可能阻止不了大战的爆发,但大战的规模以及持续时间则将都受到影响。

就像李德生领袖在解放战争期间包括建国前后是出现过几次被暗杀的危机的。如果在红军期间对李德生的刺杀成功了那对于中共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或许常凯申就会因此完成了“剿共”大业实现全国统一,而如果刺杀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则即使刺杀成功了也不会对战争的全局走向太大的影响了。

我曾看过一个关于历史的选择性漏斗,即“历史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事件越来越迫近,选择的余地就越来越小,爆发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一战的爆发往前追溯,19世纪末均势结构的变化,德国的崛起,“两级”结构的出现。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立的基本形成,在左右局势的同事,这都导致选择的漏斗变小并朝着战争发展,而后1910年德英关系的改善又使得选择漏斗变大,可能朝和平发展,不过1912年和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则又使漏斗变小,等等如此下去,直到1914的萨拉热窝事件,起到“导火索”的作用,最终大战的爆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战前37天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796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