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殊途同归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殊途同归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24:33 | 移动端:殊途同归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殊途同归第二季》是一部于2012年播出的犯罪类电视剧,该剧主要由安-玛莉·杜芙和奥利维娅·科尔曼等主演,剧情扣人心弦,耐人寻味,网友们对这部剧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01

偶然看到知乎上有人问该剧为什么没人推荐。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句推荐的话:该剧让你眼睁睁看着你身边的人走向毁灭。

剧中的人和事在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少,人生的路上也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件或那么一俩个人,也许你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或处在那样一个困境中或者歇斯底里。

可以说这个剧太沉闷太真实了,很多时候我不得不看到一半停下来喘口气,虽然喜欢这剧却不能像看其他剧一样,好看过瘾连着看几集。

第二季第一集让我看到的是西蒙追求真实的自我,有点正面向上的味道,是个动人的故事。剧中存有一股巨大的情感的力量,这个股力量链接了我们眼前的虚幻与内心的真实世界(这句话瞎扯个啥,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机会重看一遍该集。一场相遇,让西蒙白天的教学工作,不再枯燥毫无意义,他的教学内容——英国诗歌,是对他们的相遇故事的注解)。另外,这集追问的不是法律上的有罪无罪,反正我自始至终看到的是视角人物西蒙无罪。正如豆瓣上@anon 所说,“他只是有毒的玫瑰,引得Tony走上另一条路”。 

第二季第二集最后结尾的时候,那种纠结反复的状态,看得我心痛,演得太精彩了。剧中的Mo应该走上前,紧紧的抱住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Sue 。她们都需要一个拥抱,都需要来自好朋友的安慰。因为,我相信法庭上Sue的眼泪是为Mo和Mo的儿子而流。也许我一厢情愿了,但我们都知道,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

第三集的故事,就是一个类似知音杂志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故事不是给读者猎奇的,是撕开给你看的,让你看到人的脆弱与邪恶。这集故事,看似没什么内容,不够深刻,也不复杂,就是一个人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这个人敏感,有臆想症的问题。我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心之敏感,是福祉,也是诅咒。

每集的镜头都是从监狱开始,第四集的故事就发生在监狱。三四集的衔接,一下子让我对第三集上述的看法有了改变,让我重新审视这位父亲在斯蒂芬悲剧的发生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剧中的女主被强奸后,她那种沉默冷静,看强奸犯看同事的眼神,让我印象深刻,觉得这样一个情节真实无比。

该集法官的表现,让我想起恻隐之心这个词语。这个未成年被告可能精神有问题,法官对此也大致清楚,于是法官再三询问这个未成年的个人意思,都被这名未成年人犯人给拒绝了;基于被告自己的选择,法院的被动和法院对当事人意思自由的尊重,法官没有进一步做精神病鉴定,而是将这个少年直接判进了监狱,然后在监狱未成年被告,因为精神问题自杀了。法律是惩罚了罪犯,但面对这样一个罪犯,罚的还有意义吗?

我很喜欢第四集,那种人性的复杂,人的自私阴暗一面,人的善良光明一面,在这集表现的淋漓尽致。

02

相信很多人被第三集的结尾惊悚到了。有人说是哥哥的幻象,也有人说,继母在说谎,但事实的真相却在第四集中偷偷地展露了出来。

首先,哥哥并没有杀死继母,应该是杀人未遂。如果你看过第二集,就应该知道,是同一个法官进行了审判决定,第二集中的未成年人因为杀死约翰而被判处了12年,而哥哥只被判处了6年,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继母没有被杀死,是杀人未遂。

第三集结尾,哥哥和继母的对话是真实存在的。继母没有说谎,她的确给父亲和弟弟下了毒药。继母是一名护士,她经手了很多人的死亡,死亡和生命对于她来说无足轻重。哥哥的母亲,并不是自然死亡,是在使用了阵痛药物后,加速了母亲的死亡。

继母从一开始就盯上了这个家庭,从继母的日常行为上来很,很明显是不安于室的女人,也许,在折腾这个家庭之前, 她还有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行为,也许她以玩弄别人及别人的家庭为乐趣,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她的阴险与狡诈。

为什么可以确定继母的确给父亲和弟弟以及哥哥都下毒了呢?

这个疑问在第四集中隐晦的得到了回答。在哥哥死亡后,对于女狱警的开庭中,都没有出现继母和弟弟,如果继母没有出现,也许还有原因可以解释,但是弟弟为什么也没有出现呢?甚至整个第四集中都没有出现弟弟和继母。假如第三集结尾继母说的是实话,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弟弟已经被毒死,而继母下毒的行为,很可能随着弟弟的死亡而让父亲幡然清醒,意识到自己的大儿子说的是实话。

那么,第四集和第三集中间就应该发生了这样的事:因为哥哥的入狱,弟弟慢慢开始对继母比较冷淡,继母开始看弟弟也不顺眼,继母为了和父亲一起过完美的生活并独占父亲,弟弟慢慢被继母毒死,而弟弟的死去,也让父亲开始怀疑,但因为没有证据,而和继母离婚。离婚后,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父亲去医院看望自己的大儿子,告诉儿子,儿子是正确的。却得到了,儿子的死亡消息。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在哥哥死亡后的庭审现场,始终弟弟和继母也没有出现过。

关于哥哥是否真的有精神病。答案是:没有的,他只是一个敏感的孩子。

哥哥应该是17岁左右,从他和自己母亲的回忆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个敏感的孩子,但是敏感不等于神经病。不知道大家周围有没有比较敏感的朋友,如果没有就请参照自己的女朋友。一般敏感的人,第六感,也就是下意识都比较强。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的潜意识就会根据自己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得出结论,一般结论都是准确的(请参照自己女朋友的灵异第六感),在继母第一次登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哥哥就已经下意识的意识到了这个女人散发出来的勾引气息。以及在后面的生活中,继母也一直都在散发着自己的性感与不安分。 

敏感这个词汇,往往都和脆弱相互依伴,哥哥敏感的同时也是脆弱的。他刚刚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唯一能够理解自己的母亲。在他最需要支持与帮助的时候,面对的确实自己最亲近的人的不信任。他不知道怎么办,平静的面容下充满了无助与责任,当责任遇到了无助,就只会采取极端的手法去完成自己的责任。哥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甚至有可能是真相的想法,但是他却被最亲近的人反驳。他不能接受的不是继母的邪恶,而是自己父亲和弟弟的不信任。同样,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 最终,哥哥充满了对亲人的失望,而走向了极端,哪怕是充满了对亲人的失望,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自己的家人。 当继母在监狱里,告诉他他的父亲和弟弟都生病了,他选择了死亡。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父亲,这个词汇,真是,让人难以加在居中的父亲头上。作为一个成年人,驱赶自己刚刚失去母亲的未成年儿子出家门。尤其是在大儿子说出自己想法,需要得到他信任的情况下,做出了最错误的选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为。他可以相信继母,但是他也应该相信儿子。但是他却做出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行为,驱赶、结婚、不信任。这是我最无法理解的事情。

一个男人,中年丧偶,也许他急切的需要另一个女人来安抚他的忧伤,需要一个女人来完善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对象, 用不信任儿子,而去换取表面的美好与平静。最终,他得到了最惨痛的结局。

第四集最后,父亲说原谅并认可了女狱警的行为,何尝不是父亲对自己的一种自我的谅解,这种掩耳盗铃,真是让人作呕。也许,父亲是想赶紧结束这一切吧。

03

第二季的三四集绝对是我全剧最爱的两集,悬疑但不做作,整个故事一气呵成,从卷毛杀人到自杀再到Tina放人,完全可以一条线索走到尾,还包含了少年犯罪的悲剧现实。

片头的人当中不仅有被告,还有卷毛的父亲和小护士,感觉对人物形象也是一种隐喻。被告不一定有罪,其他人也不一定无辜。

觉得卷毛的父亲质问Tina那段演得很好,就和第一季的母亲一样,孩子死后将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却发现事实被如此多lies包围而触发的愤怒和咆哮;狱中Tina向他演示卷毛自杀跪下的场景也别有深意;最后法庭上对Tina说的那句THANK YOU后Tina失声痛哭将全集剧情带入高潮,也为全集情感赋予了荡气回肠的尾声。

再看Tina和Frank之间,大致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完美诠释。卷毛的死两个人都应该负一定责任,只是一开始说谎的Tina后来良心发现决定告发事实而Frank为自保对Tina间接施暴,TRUTH IS ALWAYS HARD TO TELL.看到这里本来可以理解这种行为,毕竟人被逼入绝境什么都能干出来。但后来Tina注意到的手表也让我对这个人物彻底失望,这是一种本性,一种植入内心的丑恶。反过来看相对善良的Tina,将Jake放走那段简直戳心,不仅是因为她惧怕Jake入狱后相似的未来,同时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丁点内心的补偿和赎罪。

至于卷毛为什么要自杀,他父亲的那句“you told him to write to his mum?!”的时候就有点隐喻,Tina的那句话肯定有加深他自杀的决心,不然他不会在她说的时候完全不提他妈妈已经死了的事实。直接原因是小护士对他的精神施压,感觉到了自身的无能为力。但我也在想他提了那个电视明星很多次,反映的是他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在让自己做什么,所以我觉得那个他所听到的电视明星与他的死也有关系。

这部剧就是这样,让你在看完的一瞬间意犹未尽却又不忍心让故事继续,因为太过压抑太过现实,简单的生活情景让你有种这些故事随时可能发生在身边但却无力逃脱的真实感。

原来我们离法律的边缘竟如此之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殊途同归第二季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818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