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晓说2018观后感影评

晓说2018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30:40 | 移动端:晓说2018观后感影评

《晓说2018》是一档由高晓松、徐克、吴宇森、冯小刚和樊建川等主演的脱口秀节目,该节目每期都有一个新话题,网友们对这个节目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看看吧!

01

第一期:冯导的“不忘初心”

说实话,网上骂冯导的不少,豆瓣上骂他的更是很多。

但我觉得冯导是一个人民艺术家,而不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他一直在做的事儿其实就是想让大家乐一乐,然后在近十年,他开始在大家都疯狂的“乐”的时候,拍一些片子,让大家稍微的缓一缓,别一条道走到黑。

这也是我个人的理解吧!他可能也没这么想,但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晓松呢,这期其实表现得已经很老练了 。能让冯导感觉舒服,其实真的挺难的。许知远跟冯导聊了一个半小时,冯导最后也只是说还行吧。

或许,这也跟他们的私交有关。

最后,谈一点对冯导这个身份定位“人民艺术家”,我觉得挺好玩的。

因为,他不是一个想流芳百世,拍出一部亘古绝伦的旷世名作的导演;他同时更不是一个只跟着市场走,一心挣钱,拍商业片的导演;他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在两个鸡蛋上跳舞”,最后跳出的还不错,让人民还挺满意。

称得上是“人民艺术家”,哈哈。

第二期:爱尔兰独立史

这期谈的内容是很深的,深到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

整个人类历史,如果从决定因素来看,刚开始是宗教,后来是民族,现在是经济。

爱尔兰作为欧洲尽头,承受着整个欧洲的历史变迁所带来的痛苦,也承载了欧洲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

本来以为这期的末尾他会谈谈小红莓的,结果没有,但也无妨,可能他也是不想消费小红莓吧!

下一期是谈谈心理话,从预告片来看,晓松好像乐观了好多,不像前几年还是满怀忧虑和一个知识分子的惆怅了。可能他也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一个阿里的员工,这个节目只是他的副业。

第三期:谈谈心里话

大紧是真的变了。

如果翻开之前的每期这最后一期说说心里话,包括去年的,都有那么一些的知识分子的酸劲儿在,在为这个世界忧虑啊,在探讨科学和艺术啊,在谈论人类的未来啊!

而且有一个最明显的就是时间越来越短了。

但是大紧依旧是大紧,虽然成熟稳重,就像他说的,能够应付好自己内心的一些事情了,而且在阿里的事业上也越来越好了,他的青年真的刚刚到来,可能还是因为生活得太顺利了,太丰饶了,快五十岁了,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他谈的这个大年的话题,可能对于好莱坞有可能比之前好了一些。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有了《芳华》和《无问西东》就叫大年了?我的天啊!可能是大紧太感情用事了吧!这完全不能叫大年吧!

至于之后的一些话,没啥意思,也就结束了。

我还以为能说五十分钟呢,结果后四十分钟都是去年的回顾,也没啥可回顾的,都看了不止一遍。

最后,谈点小感想。看这个节目,就是个乐,闲扯淡,千万别当真,那就有点low了,警告自己。

第四期:三个火锅加一块豆腐

前面大紧讲的刘家的那些外戚的血缘史好像跟《美食演艺》的第二期有点重了,也不知道剪辑是不是换人了,还是怎么回事。

但是十分钟之后讲的东西就比较有意思了。

先来谈谈遗传问题。刘家外戚那么厉害,肯定是因为基因好,聪明,智商高,再加上出身卑微,因此励精图治,还最重要的就是命好,能跟皇家结亲。因此,这才是,真正成功的必备要素,自古如此。

再来谈谈这仨火锅。大紧拼命推荐大家一定要学习古人的美食经验,这一点其实很能说明,其实历史进步论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这简单的吃,就不能说我们现在的火锅跟之前有太大的进步。

最后来看看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书,胡适先生早年的时候也专门研究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这都不能不归功于这个文艺青年。物质和科技这些东西会因为社会的需要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文化这种东西,却是一种永恒的非物质遗产,而且会有一种长久的影响和魅力。因此,研究文化的人通常都比较自高自大。

而且,大紧其实在这块提了一个非常深重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每部书,都是大书,都是又宽又大,而不能像西方那样深入的专精一门。我想,这还是跟我们的文化的早熟有关系。

周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易经》春秋战国时代,我们就又政治化了,实用化了《易经》,有了《易传》,再加上诸子百家,一顿思考著述。我们对于奇技淫巧就没了兴趣。因此,置身于道的研究。而道就是统摄世界的,因此,在编书的时候才一定要宽泛,引领天下,照亮未来。这才会有后来的《淮南子》,《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等。

这豆腐的发明,影响了革命,影响了新中国的早期革命者们的人生轨迹,就有点扯淡的嫌疑了。这就有点像“蝴蝶效应”一般。

第五期:由吃的引发的命案

本期可以说可分为上下两部,前二十多分钟,讲的是汉朝的一些事儿,又讲了屈原的时候的事儿。后十多分钟吧,才开始讲的三条鱼的故事。

晓松说,他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纬度,来聊聊历史,能聊出点比较有意思的东西。这之间又由面这个字,谈到了中国文字,谈到了文字在中国维持向心力的巨大文化作用。又说了一下这个简体字在合并的时候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而且,他在说接下来的春秋时期人的刚烈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民族性的问题。我们这个民族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逆来顺受了呢,我想,不是自古如此,应该算是明清为甚。

当然了,还是聊回吃。

吴楚越之间的争霸导致的不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也导致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事迹吧!

吴越王火锅店什么时候能出来呢,很期待啊!

第六期:收藏狂人的果敢人生

这期有意思。

可能是因为我本人就对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史很感兴趣,也看了一些书,也了解过一些,所以,看这期就特别有感触。

首先,谈谈樊建川这个人吧!这个人一看一身的江湖气,很懂人情,很懂世故,但又不圆滑,是一个很有性情的人,而且有情怀,直来直去,像一个军人一样的,特执拗。挺了不起的。而且,因为他之前的从政经历,导致他对中国的很多事情恐怕比一般人更要洞若观火,而且能够泰然处之。这不禁让我想到鲁迅先生的话:中国需要的是真的智识阶级,现在中国恐怕还没有,就要一方面懂世故,又要有理想。大意如此。所以,可能,他就有点像这么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才是真正能干成一些真事的人。那些光有知识的书呆子是不管用的,那些纯世故的人是不行的。

其次,来从这些文物,本集展现出来的,谈一谈我对于抗战的想法吧,或者说是自己的一些基本的判断。我曾在一堂课上问过一位教授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中流砥柱?碰巧,这期节目也谈到了这么一个问题。那位教授的回答很巧妙:桥墩的砥柱谁说只能有一个了?所以,我现在的基本观点是,基本上和大紧的看法差不多,当时就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谁都不希望中国输,所以,就都是砥柱。硬要分出高下,硬要说谁功多,谁功少,已经没有了意义。

最后,就是期待下期吧,看看这些文物,谈谈这些故事,一方面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历史,一方面也算作“沧海桑田”之后的一种缅怀和纪念吧。

第七期:占领日本与中美并肩

这期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是讲中国差一点就占领了日本,一个是讲美国在抗战中与中国人的关系。

首先,占领日本这个事就有点扯了,个人觉得。第一,此事未能成功;第二,就算此事成功也不能说明当时的中国就已经能跟列强并肩;第三,为了宣扬民族主义,而刻意说成我们占领日本,其实未尝是个好事。

其次,美国的飞虎队能够在中国抗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实归根结底也不能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说日本军人的死亡数字的时候我们也能知道,美军才是老大。

过去的历史都已经过去,我们还是向前看吧!

第八期:永别了吧,武器!

三期的这个节目,讲的都是一些历史的遗迹,抗战中的事情。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我党在抗战中所做出的很多的贡献。特别是知道了樊建川这么个人。

就像晓松最后总结的一样,历史上,日本其实已经对于中国道过很多回歉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非得揪着这件事情不放,而是应该已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和谐的未来。

虽然,我本人对于日本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的观感。但是,我知道,理智告诉我,绝大多数一定是好的,不要被媒体所误导。

此时,美国又要开始跟中国打贸易战了;

此时,中东还是战火飞扬;

此时,世界各地还是有人在战争中死去。

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会结束,我只知道,多一个有素养,有理智,有情怀的人,这样的事情恐怕就会有一种制约,而不会被政客所误导的庸众带进罪恶的深渊。

第九期:历史的真相

真的很喜欢晓松谈历史。

因为他谈的历史总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有一个别的角度来看过去的世界和时代。

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历史太弱的缘故罢了。

但是,这也可以说,本期所谈的一战,在晓松这么一解剖中发现,原来,在一百年前发生的这场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和多么的可笑。

另外,政治家们的各种算计与大略也是很值得反思的。

这是一个大题目,很期待这一个话题。

第十期 生动的历史课

这一期讲得内容非常多也非常乱。

但总之就是大乱之后的大治吧!

大帝国都瓦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激发了,各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基本规模。

好像下一期不讲这个了,难道没有收尾?

第十一期 生动的经济课

本期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区分了什么是好政府和坏政府。

为什么蒋介石不能翻案!

第十二期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金融

这一期节目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金融是怎么发源的和中国为什么落后了。

第十三期 一百年前的世界和今天其实没什么不同

听完这期,我觉得,在世界局势方面,其实一百年过去了,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律都没有什么变化。大家还是在极端和理性之间寻求着张力之间的平衡。

第十四期 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历史

我很遗憾的是自己不懂经济学,或者说只是在他人的经济学的观点下来建立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但是,这不代表我不想用经济学来解释历史。

这期晓松就用经济学来解释了一下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以及近代发展的历史。当然了,还是他一贯的风格,讲得是那么的杂和宽。

但是,听完这期,对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不能不说又有了一个更加新奇的了解和认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晓说2018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