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美》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网友们对这部片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第六集:烧烤
美式烧烤?独特性。
【1】adam perry lang:烧烤就是用火做饭,火加上肉。烧烤是花费时间的。
【4】pit master大会
烧烤有多少种风格?北卡罗来纳烧烤/西田纳西/德克萨斯/田纳西
各自所持有的自我限定和对其他的偏见。
从一个简单的命题开始,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自成一派”
amerrican bbq的美国中心本位思考。
【3】韩国烤肉
banchan:韩国小菜,一种来自皇家的传统习惯
韩国烧烤不会被美国人接受为BBQ。
但韩国烧烤的确是让很多人认识到的一种韩国菜,韩国的载体。
韩国烧烤的互动性。现代性。
文化融合是否对亚裔能够开放。(《行尸走肉》li终于有韩国小哥上了妹纸啦)
【4】哥本哈根的NOMA
BBQ可以变得很柔和。是回归明火的烹饪。
【5】北京 街头肉食
鸭头鸭脚裹糖吃。
亚洲人总是循规蹈矩的吗?电视上的亚裔人必须是,有口音、会武功、很安静、或者是同性恋,所以你看,亚裔美国人总是在嘲笑亚洲人。
【6】北京 烤鸭
历史悠久。独特的烤炉结构。
传统的宫廷美食。注重体验。程序化。
【7】烤猪
长时间的煎熬、等待——得到猪肉的升华
除非你发明了火,否则你就不是烧烤的发明者。如果要做到更好,j就要总是保持开放的思想。
【8】tootsi 老奶奶烤炉大师
女性的烤炉大师并不多。
烧烤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食物,周末家庭餐,本地化的,也因此是文化的强化。
【9】日本 烧鸟hakitori
备长炭。肉的脂肪滴落,在火上燃烧产生香味包裹了食材。
巨好吃。但是烧鸟并不是世界级的食物。
【10】家中的韩国方式美国BBQ
02
这部纪录片与其说是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不如说是关于移民的记录片。它所探讨的是文化融合的过程与艰辛。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我觉得本片也是一个非常私人的,第二代移民重新寻找自己定义的一个旅程。
第一次看到David Chang是在Youtube的Munchies频道上。Munchies青睐于采访看似玩世不恭嬉皮风十足的新世代厨师。在上面出现的众多新一代亚裔厨师,常常是口中脏字不断,在穿着与为人处世的风格上巴不得想突出一种惊世骇俗的反叛感,仿佛在时时强调“不要用stereotype来定义我。” 但在字里行间我总觉得他们却是一群努力到不行的人,时常是在竭尽全力地争取他们父辈的认同,同时也挣扎着去争取美国社会的认同。这两个世界本是不相同的,怎么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呢?他们在成长的过程里太习惯于去否定自己是什么 “I Don't bring Asian food to school for lunch”, "I don't cook tyical Asian food". 然而要在这个世界闯出头,他们回头发现其实更重要的是定义自己是什么。然而去创建定义是比单纯否定要艰辛很多的过程。如果这个人恰好有钱且任性还有点才华的话,就会像Chang一样把这个过程拍成这样一部有趣的片子。
如果观众想看到的是世界美食的话,本片肯定是要让你失望了。因为这里讲的根本不是意大利菜,韩国菜,法国菜或者中国菜。这里出现的所有东西全,部,都,是,100%,的,美,国, 菜。披萨,Taco,烧烤,小龙虾,炸鸡,炒饭,dumpling(这个真不好翻译)每一样都是住在美国寻常人家在寻常的日子里就可以吃到的。如果你要让一个美国人悉数让他思乡的家乡菜,这些就是他们的家乡菜。有趣的是,这里的每一样在今天都超美国,但是每一样都是从其他文化中生根发芽的。他们都在保持传统和适应改变中挣扎过。这些外来传统与美国社会撞击的结果就是这些在美国人眼中‘ugly’但‘Delicious’的畅销菜。他们也就是美国文化自己的写照。里面包含着南方红脖子近乎愚蠢的对其浅薄传统的固执,百年来对黑人的侮辱,对亚洲移民的排挤,也包含着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包容与接纳。也许David Chang在他的生意成功中发现了自己作为二代移民与这些‘美国菜’的相似之处吧,他想知道当今美国里的文化少数群体的前路,所以他去寻找了这些烹饪传统和人群文化的过去,然后和一帮做新式烹饪的朋友探讨如何在保持自己本质和特色的情况下在如今的文化熔炉中创新。我所见过的所有在美加长大的华裔都有这个对自己文化身份认识的挣扎,然后有几个人能像David Chang一样坦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的呢?
剧中提到的美食凭良心讲,我大部分都不感兴趣。大部分真的都非常不健康……唯一的例外是小笼包和Taco了吧。小笼包我就不费唇舌了,不过小巧简单的正宗墨西哥脆皮Taco真的非常好吃。当年坐在 Playa de Carmen的夜市小摊边我抱着强烈的成见不情愿地尝试了人生第一个fish taco,从此惊为天人。只要你愿意去尝试,那份对美味的赞美是不会在意做菜的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历史是发源于哪里的。
简而言之,本片比较适合对文化感兴趣的同学们。另一部透过食物来记录移民在美国的奋斗挣扎史的记录片,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 更加着重地回顾了华裔在美国的艰难融入过程。一个人独自坐在异乡的饭桌前时,不妨看看。
03
不记得是在晓说还是闲情偶寄里,高晓松说现在好多国外的中餐做得比国内的还好,对比我真是深表赞同。巴黎那几家好吃的川菜馆和火锅味道真是不输成都的网红店。But still,说起中餐馆,大多数的印象还停留在温州人开的那种traiteur,什么菜都一个味道,所有餐馆也就那些菜。欧美小城市更是如此,中餐馆就是廉价快捷的代名词,谈不上多好吃,但经济实惠。服务无所谓好坏,关键大多脏乱差。好在这几年在大城市慢慢的开始有有钱的中国人开正宗的中餐馆,让偏见慢慢去减少,也满足了时差党的胃。
说回这部片子,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亚洲食物正名,想要打破偏见。意大利和中国,同样都是以美食闻名,意大利的就晓得逼格高,就能卖个好价钱,而中餐就是下里巴人的大排档。David那句意大利菜是被overrated,can't agree more.至少,跟中餐比起来,它没有赢面。两次去意大利吃了个痛快,可是说起来也就pizza和意面。中餐的丰富,无法言说,光是报菜名都能编成相声。其他我不敢说,至少吃,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