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年《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15篇)

2018年《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15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31:21 | 移动端:2018年《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15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15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篇一

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此刻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此刻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样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就应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明白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但是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但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职责,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职责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情绪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此刻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篇二

《工匠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但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本职工作,每一天不停的重复的工作说真的每个人都会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这工作不归我管……从而我们会慢慢变得马虎、懒散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但是发生之后,更多的手尾等着你来跟……

作为一个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状况我亲身体会过:认为这但是就是一份工作,无论我是否认真对待,只要不出问题就好,我一样拿相应的薪水,领导一样不明白。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心态令自己情绪严重压抑,真的觉得自己很老很老了……透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真的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因为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带动气氛,但至少不做气氛的破坏者,有效沟通,永远持续初学者的心态,才能持续自己心态年轻,情绪愉悦;把化验结果和化验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导自己向价值型员工进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工匠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乐于做。

德胜洋楼聂圣哲说:当你把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要我干),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色。所以我们的程序化工作要执行,同时还要唤起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被动地执行程序,也就是完成任务而已。只有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才会取得完美的成果。

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明白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品管工作重质,向来要求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原则性强,化验室更是如此。化验结果和化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原料及成品的质量。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职责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当近红外上线后,很多化验员担心自己会被机器代替,认为化验这一行没有出路: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近红外的一切结果均来源于湿化学,近红外需要我们时时的维护,验证。足够的细心、信心,你的工作绝对出类拔萃。姑且认为这是海大企业为我们化验员搭建了实现价值的平台吧,维护好近红外的有序运行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化验员是文员,每一天要像文员一样花时间在做报表统计化验工作,报表多而繁复;化验员是生产工:化验室就是一条严谨的流水线,但产品不是实体的,而是一窜窜严谨的数字:原料到货,化验室会在第一时间内出结果再安排卸货,争取不浪费司机及卸货工人的一分一秒;成品出库,化验室争取第一时间出检测指标,尽量不让一吨的化验指标不合格成品流入市场;生产异常,化验室也争取第一时间出结果,尽量不再产生一顿的不合格成品,协助控制生产成本;采购送样,检测必要指标,协助选取优质供应商;市场样抽检,巡检关键指标,以市场为导向,为配方师带给准确可靠的数据……

作为普通的一名饲料检化验员,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认真执行每一步检测流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工作繁琐不抱怨,实验失败不气馁,工作重复需励志,工作职责勇承担,实现自己工作价值的同时,也为茂名海龙的饲料质量管理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但是磅礴的力量。

篇三

阅读了《匠人精神》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实不仅仅仅是从个人角度,从一个国人的角度也就应有意识的学习日本人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对下一代的教育都会有很大的帮忙。

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点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项工作。任何职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够做到顶尖水平,无论是做木匠、饮食都会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对日本人来说,任何生活细节、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环节,都务必集合意志力与生命力,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标。

亚洲第一培训讲师陈安之先生以前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每一天想着如何赚钱,那你就赚不到钱,如果你想着怎样成为行业的第一名,那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涌来,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阐述这个观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应从上至下的灌输这一思想,让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细、最精,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样企业就会总体上升一个高度。

让我感受深刻的第二点就是事物做到极致,任何的工序都不会出现问题,不允许出现瑕疵,这种做到极致的态度其实体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转一圈,你会发现他们的店铺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是恰到好处,精致美观。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作为基础,你会发现日本人的产品在细节上十分到位,从一碗拉面的味道,到一颗汽车螺丝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讲究,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工作中,明显存在着应付差事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出现抱着不用心进取的态度,应付了事,正是这样问题的出现,才会使得业绩没有明显的进步。

“匠人精神”值得学习的第三点就是肯于钻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欢将现有的事物进行升华,汽车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车已经发明出来的基础上将技术进行更好的更新,让各项功能得到升华,从而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感受。他们对生活是细心的,不允许出现错误,把服务对象当做最在乎的人,学习这种匠人精神,就是坚持对细节的把握,扎扎实实的进行实践,去完善自我,这不仅仅需要精神,还需要动力。

篇四

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这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到达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向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务必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务必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明白并不必须会做到,做到不必须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剩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必须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必须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期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篇五

所谓“匠人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

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匠人精神”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在日本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

日本职场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本份”: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是应份的,必须的。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匠人精神。他们坚持理念,做好每一件事,使每一个人都能享有最优秀的品质。

很多人认为匠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匠人”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接。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日本人对工作、事业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是把工作或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信仰来追求。这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精神,既然研究一个领域,就要做到极致。对日本人来说,任何生活细节、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环节,都必须集合意志力与生命力,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的志业。因此用心对待工作、积极维护所从事的事业的品质,绝不因外界的干扰,就放弃恪守的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

“匠人精神”,其核心就是爱岗敬业,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爱岗敬业就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地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有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学习“匠人精神”,摒弃浮躁,踏实务实,执着专一,匠心筑梦。“匠人精神”,不要只是挂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深入骨髓,融入生命灵魂,永远铭记,一直传承。

篇六

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现在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现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么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应该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知道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不过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取代了。现在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可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责任,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责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现在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篇七

匠人精神,首先是一种对职业充满了喜爱、追求,乃至于执着的精神。所以,秋山先生对一流工匠的自豪和执着,在书中处处可见。例如,“亲手打造制造业的超级明星”,”成为一流的匠人“,”无论客人多么有名,也不会感到畏惧“,”对一名工匠来说,学会自豪的本事是很重要的“。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不准回家、不准用手机,剃光头,禁止接受家里的援助,禁止谈恋爱,每天都要大量辛苦的劳动,而且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持续八年。乍听起来不可思议,仔细想来,若是不能承受这样的条件而坚持下来,秋山工房培养出来的就一定不是对木艺发自内心热爱的工匠。

“不疯魔,不成活”,唯有倾尽心血、情感、精力、时间,才有可能做到极致。程蝶衣把自己当成了虞姬,不光是戏内,就连戏外也时时以虞姬自居。惟其如此,程蝶衣才能被人赞叹,惟其如此,张国荣才能凭借《霸王别姬》夺得金棕榈奖。

“一遍又一遍,坚持完成一件事的执着”,正是这份执着,成就一流。

篇八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匠人精神”,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匠人精神”,正是这个企业的生命力,是一个企业的活力。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同,如果你“抱持着我只做我薪水分内的事,尽量轻松获得成果”,那么你选择了前者;如果你是“要拿出自已101%的气力,持续做有益的事情”那么你成为了后者,具备了“匠人精神”。

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匠人精神,才让我们获得一件真正的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与执着的精神,才成就了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员工。

匠人精神,我们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秋山先生在书的最后,特意告诫各行各业的匠人,“想要成为一流的人才,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一遍挥洒汗水、一边锻炼积累自己的实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我们才看到,秋山先生以44年的经验沉淀下来的30条法则,却无一不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全都是父母、祖父母、寺里的和尚、邻居的叔叔和阿姨教给小朋友的内容”。从打招呼到自我介绍,从感恩到有责任心,都是细小到不能再细小的细节,却是为人做事的立足点。不忘初心,之所以难得,是因为难以坚持,是因为人总会自作聪明的追寻捷径,而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从基础做好,从点滴做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无法改变时代发展的脚步,能做到的便是一成不变的如匠人的坚守

说到匠人精神,我们总会觉得“踏实”、“放下”,因为他们可以不被社会中整体的浮躁氛围所带动,为这社会带来一抹清凉。

篇九

每次学习日本企业家的管理经验,心中就泛起惭愧:上一个学习结果还没有完全践行,现在又看到了这么优秀的企业家榜样。惭愧之余,还会像阿Q一般自我安慰一番“我好像确实是太忙了”,多么牵强的借口。

通过学习本书,我对秋山先生推行的“匠人精神”有一点浅薄的认识:这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和牵引力,注重人的心性和品质的磨砺的文化传承、员工培养方式和经营理念。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以下是我在震撼之余从纷乱的感想中提炼出的两点收获:

首先,本书给了我企业文化落地的启发。

在思考如何将“谦善德勤,有为健行”与教育培训结合时,一直苦于没有“抓手”。本书中,秋山君将“通”诠释和贯彻为“与客户通、与工具通、与徒弟通”等基本规范以及匠人三十条,并从朗读至背诵以期潜移默化。对于此,不知其他同事会有何种感想,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案例。

我觉得不妨学习秋山君,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可视化,比如“谦:对客户谦、对同事谦、对尊长谦……”每一条都提炼出可以着手践行的参照。秋山君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通过本书,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谁“施”,谁“受”?施:实施、推行;受:学习、受用。在我们目前的万华集团,一般状态是总经理“醍醐灌顶”,高管们“从善如流”虚心学习,推行到基层销声匿迹。那么,我认为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标准,还要明确主体。

能够去实践这些东西的,除了管理岗位人员、储备干部、还应有公司的老员工,对于老员工的关怀,除了精神层、物质层,还应该有文化层的关怀并赋予之责任。如此,有了可视化的参照标准,有了推行的主体,那么在推行企业文化时,会更加的丰富。

秋山君要求学员背诵匠人须知,八年一万遍,确实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反观我们这么多年来对《弟子规》的诵读力度,至今能熟练背诵的人太少,更不要说用它去规范和影响员工。我计划借鉴秋山君的方法,对《弟子规》逐节背诵,看看要花多久才能背完,看看一年年的背诵给我们留下来的员工带来了什么改变。

其次本书给了我人资管理方面的启发。

本年度集团赋予人资“教育评估”的重任,我们也在积极的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开发评估方法,通过本书学习,我在以下几点上“打开了脑洞”。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例如对核心价值观中的“善”,我会赋予其“善于事、善于器”的含义,“善于事”就是做好工作,“善于器”就是擅于使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为了消除客户对于4s店维修价位高的疑惑,我觉得可以从“善事利器”的角度出发,搜罗小修理厂使用副厂件引发车祸的案例做成展板,放在客户能看到的地方,讲价凑活是国人的习惯,用可视化的展板暗示加上话术,消除客户的顾虑,并培养其对维修品质的追求)。在技能比武时,明确主题,加强对工具实操、流程演练等方面的考核。让比武不再单调。评估的时候,“善”就是“胜任和熟练”的含义。当然思路转化为可行方案需要集思广益,结合实际。

篇十

阅读了《匠人精神》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实不仅仅是从个人角度,从一个国人的角度也应该有意识的学习日本人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对下一代的教育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点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项工作。任何职位、任何工作都希望能够做到顶尖水平,无论是做木匠、饮食都会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对日本人来说,任何生活细节、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环节,都必须集合意志力与生命力,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标。

亚洲第一培训讲师陈安之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每天想着如何赚钱,那你就赚不到钱,如果你想着怎样成为行业的第一名,那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涌来,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阐述这个观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从上至下的灌输这一思想,让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细、最精,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样企业就会总体上升一个高度。

让我感受深刻的第二点就是事物做到极致,任何的工序都不会出现问题,不允许出现瑕疵,这种做到极致的态度其实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转一圈,你会发现他们的店铺招牌都做得非常漂亮,不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是恰到好处,精致美观。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作为基础,你会发现日本人的产品在细节上非常到位,从一碗拉面的味道,到一颗汽车螺丝的位置,都非常的有讲究,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工作中,明显存在着应付差事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出现抱着不积极进取的态度,应付了事,正是这样问题的出现,才会使得业绩没有明显的进步。

“匠人精神”值得学习的第三点就是肯于钻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欢将现有的事物进行升华,汽车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车已经发明出来的基础上将技术进行更好的更新,让各项功能得到升华,从而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感受。他们对生活是细心的,不允许出现错误,把服务对象当做最在乎的人,学习这种匠人精神,就是坚持对细节的把握,扎扎实实的进行实践,去完善自我,这不仅需要精神,还需要动力。

篇十一

责任心,是《匠人精神》里特别提到的。"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负责任的行为,是指全力以赴投入自己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不会逃离或回避。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出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有人的第一反应是推脱。但真正有责任心的人,会善始善终,直到问题解决。他们不会去计较究竟是谁的问题,而是关注如何把问题解决好。

年前单位来了一个实习生,一位东北的大男孩。那天中午他录制节目,临时有事情要先走,而他的搭档还没有来。他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后,在节目文稿上做了标注,写下了注意事项,条理清晰、明白晓畅,他的搭档一看就会明白。他的行为让我感动不已。后来,这个实习生并没有留下,但我想,他有这样的责任心,到哪里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的。

"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在同样的工作时间里,做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已经又好又快地完成了,而有的人还在打电话拉家常,等到要交付工作时才手忙脚乱并辩解说自己一直在忙,这就是有没有时间观念的差别。珍惜时间的人,会随时做好投入工作的准备,所以总是能够遵守时间。总是在意时间的人,一定也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所以,有的人成长很快,有的人则停滞不前。

一流的匠人,也必定是注重细节的人,每一道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肯怠慢。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一次拿着一沓稿子去送审,谁知领导连稿子内容都没看就扔在一边,原因是装订不整齐。当时我很委屈,但是很多年后,我明白了,那不是苛刻,而是对待事情的一种态度。从那以后,我每写完一篇稿子都要反反复复查看几遍,确认没有病句、错别字,没有新闻事实失误,装订线整齐划一,才敢将稿子送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

有人抱怨,自己工作如何辛苦,却总是得不到肯定和赞赏;而有人似乎看不见辛苦奔波,却总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因而愤慨这世界不公平。可是,你是真的全身心投入还是心有旁骛?你所谓的辛苦,是不是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就连普通的文件格式也没有能够规范?你有没有流畅地处理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顺利地传递给下一个流程的同事?

所谓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把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情做到位。

在我们中国,也有着传承数千年的工匠精神。我采访了不少传统手工艺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是完全自由的社会人,没有人管束,有的是对自己从事的手工艺的热爱与尊重。他们执着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追求极致的完美。无论是风筝上一个纽扣大的哨口、香袋上的一小片绣花、丝毯上的一根丝线、红木雕刻件上的一个凿痕,都留下了手工艺人执着专注的烙印。在采访如皋工艺丝毯传承人李玉坤老师时,我了解到,一张手工丝毯,仅仅是丝线的配色竟多达上千种,纯色的丝线原来也不过就十几种颜色,经过工人师傅各种不同的组合搭配、幻化出上千种不同的色彩,这才使得丝毯的色彩如此丰富。如此繁复的手工,若没有一颗专注的心,是不能完成的。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话:"功夫是什么?就是时间。"真正的成功,是从最不起眼、最基本的开始反复练习,才能打好最坚实的基础。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才是一流的"匠人精神"。

篇十二

不久前,从杭州的浙江图书馆门口每周设摊的杭州假日书市带回一本《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以刚刚参观过的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为契机,近期准备以“匠人精神”为主题,集中阅读一批相关好书,如申赋渔的《匠人》,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中国美院出版的《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等,而这本由秋山利辉总结40年工匠生涯经验所写的《匠人精神》,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在推荐序的第一篇“孝育天下”中,梁正中先生作为在大陆和台湾引进这本好书的穿针引线人,介绍一本好书的因缘聚合,谈到发心怎么教,愿力怎么培养。“秋山木工”的发心直溯人伦本源:“首先要取悦父母,每天要像作战一样,拼命努力做出让父母高兴、感动、吃惊的事情。”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先生认为,我们培养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着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秋山先生总结出的“匠人须知30条”,不光适用于木匠这个传统的手作行业,其中关于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人生,都值得学习,值得好好反思。我们离这样的匠人精神有多远?在我们重新检讨职业技术教育的当下,在我们探讨人力资源转为人力资本的当下,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推荐序的第三篇“企业生命力”,作者智然是一位心理学家。他用“活力”这个词来概括秋山利辉先生经营企业的传奇经历,用一个“通”字来说明“通则不痛”的理念。培育从“通人”到“达人”的观念,首先要与父母通,百善孝为先;其次要与师傅通,严师出高徒;再次要与同事通、与邻里通、与客户通、与工具通、与所制作的产品通,最近还要跟徒弟通。日本的长寿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一,千年企业有9家,五百年企业有39家,二百年企业有3416家,百年企业有50000余家,可以说,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秋山利辉这样的匠人,才能打造可以传承百年以上的企业,正所谓有传人,才能有传承,秋山利辉先生不光光是为自己的“秋山木工”培养接班人,更是为日本的制造业培养传人,这样的观点,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秋山利辉认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因此“秋山木工”制定了一套长达八年的独特人才培养制度,其制订的“匠人须知30条”,是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属于21世纪的新工匠,应该是懂得关心他人,知道感恩,能为别人着想的人。30条匠人须知中,像学会打招呼、每天打扫厕所和周边环境、整理课桌和书包、学习待人接物、善待手头的工具,这些不光学手艺可以用,其实在为人处世的一辈子都可以受益终生。学好学透这30条匠人须知,往小了说,对一个家庭的孩子教养,往大处讲,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与传承,都善莫大焉。如果六年前就读到这本书,每天让儿子读诵这三十条,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会不会对心性的培养大有裨益?或者在儿子上初中以后,推荐给儿子的班主任教师,在每天的晨会上诵读,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学徒制的课堂环境,是不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工作?

花了不到一天时间阅毕这本书,有深深地触动。我愿意向身边所有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30条匠人须知,都是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处世哲学,关键是要身体力行,马上行动起来。

篇十三

“一书一世界,精彩耀人生”,这是我的读书格言。当早春的第一缕晨曦初露,照进您的轩窗,也许您还未从暖床美妙的梦境中醒来;也许您这时正步履匆匆赶往工作岗位;也许您已经带着心肝宝贝驾车驶往幼儿园;也许您还在为昨晚扣人心弦的电视剧情节回味无穷......。这时的我却在为夜读樊登老师推荐的一本好书《匠人精神》深深地震撼!读这本好书的缘由来自于观看央视《挑战不可能》栏目。接连几期,我都随着挑战者那魔幻神奇的技艺,惊险骇人的操作,完美无瑕的结局波澜起伏,心之颤抖!时而掩面祈祷,时而合掌祝福,时而热泪盈眶.......。激动过后,引发深思:我们观看的不仅仅是挑战者光鲜表面的过关和掌声,更该深掘成功背后的辛酸血泪!!!我在扪心自问,是什么信念让他们掌握了那样精湛娴熟的绝技?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把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带着疑问,我捧起了《匠人精神》阅读,从中找出答案:那就是李总理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只要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工作当中把秋山利辉先生在书中总结的“三十条”精神不断践行,坚韧不拔去实践,那么,世上的事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真正的发扬《匠人精神》,以石头般的顽强意志,拼搏到感动自己,我们都会成功!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想从此书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动力,请关注本栏目,这里有奥妙无穷的智慧宫殿等您去探索!

篇十四

这本书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先生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作品。秋山利辉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自己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读完全书,有三点体会:一、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匠人”旧指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而“匠人精神”则是一种态度,或者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我喜欢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穷尽一生,磨练一项技能。二、对照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将“匠人须知三十条”进行了分类。“打招呼,联络、报告、协商,听懂并回应别人的话,随时准备好以及熟练使用工具,做好自我介绍,好好发表意见,勤写书信,善于打电话,会打算盘,能够撰写工作报告”,这些归于“能力”。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匠人须知三十条”中能力部分又可以分为自身硬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的磨练和提高自己,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将牢牢抓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今社会,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朗,不使他人焦躁,和蔼可亲、好相处,执着”,这些可以看做是方程式中的“热情”。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热情,离不开执着。积极乐观的形态以及对事情的“不抛弃”、“不放弃”都是将工作做到极致的必要条件。“明白自身立场,积极思考,拥有自豪”,这些相当于成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匠人须知三十条”与“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异曲同工,都告诫我们:“先德行,后技能”,想把事做好,先把人做好,“己成,则物成”,“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此外,三十条还涉及到了感恩和自我总结。三、“守破离”讲得很好。“守”是学习,是传承,别怀疑,不批判,因为你是初学者。“破”是吸收,在“守”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融入到所学之中,不拘泥,有突破。“离”是实践,将所学所思去运用,成也好,败也罢,能修正,有提高。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读者群很广,可以是工匠、商人,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培养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十分必要。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虽不敢说是理想中“匠人精神”的现实体现,但至少那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十五

一茗清茶,一缕书香,手指划过微冷的秋风,合上《匠人精神》的尾页。细细品味每句每字后蕴藏的人生哲学,我仍然沉浸在秋山先生“己成,则物成”所带来的灵魂震撼中。

“世界愈快,心则慢”。当下,随着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多数人只是一味追求速效和财富,而忘记本已植入血脉的“一流之根”——修身。正如纪伯伦所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秋老提出的“先德行,后技能”的匠人精神正是提醒人们放慢脚步的钟声。

“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我们一生中所遇之人大多是匆匆过客,因此面对每一个亲人、朋友或客户都要坦诚相待。一个有元气的打招呼、一个真挚的微笑、一个看似“多管闲事”的提醒,都会让生活春暖花开。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富有欢乐和活力,洋溢的热情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明确自己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客户、为他人着想,从客户有限的表达中了解客户心灵深处的需求,方是真正的“木之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名有能力的员工如同精准的时钟,将联络、报告、协商三个时针合理分配,并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数十年如一日对岗位的坚持和热爱,带着101%的责任心与信心,时刻处于战斗状态,迎接修业中的每一次战役。高士奇说过:“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正如工具已成为匠人们的手足,我们也要将爱岗敬业融入奔腾不息的血液中。深谙匠人的“守破离”之道,在倒下处站起,在失败处屹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挨骂和挫折是每个走入社会的人必须经历的洗礼。当以感恩之心理解师傅的教导时,每一声训斥都会变成通往美好明天的阶梯,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独一无二的点缀。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由秋山木工组织的员工与其家人之间的书信互动,让员工在感恩氛围中谦虚奋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秋山先生是不允许员工家人给员工汇款的,员工在住宿期间必须要自食其力,感受挣钱的不易和艰辛。对员工来说,客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应感恩的对象。感恩现在就是投资未来。

“不学礼,无以立”。秋山木工们每去拜访客户时,必须准备一双白袜子,这便是给予双方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节。正如歌德所言:“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礼节和仪容是一个人真实思想中的行为艺术,一次简短扼要的自我介绍、一双准确智慧的倾听之耳、一个简单易懂的礼貌措辞、一个精神饱满的回答,无不展示一个优秀员工的素质和修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匠人精神”是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淳朴,也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时代呼唤“匠人精神”,现实需要“匠人精神”。

轻抿一口清茶,观赏茶叶在泛起层层涟漪的杯中上下沉浮,回味“匠人精神”留下的醇香,悠长悠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1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