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33:50 | 移动端: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家庭式喜剧电影,影片剧情丰富,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画面喜感,搞笑的同时让我们思考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网友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一起来看看吧!

01

上帝对我们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都得以出生;

而却也是不公,生来所获取的天分、资源、甚至同一家庭中父母的爱,都有所不同,所以你总是在这里或者那里觉得委屈。

正如同本部影片当中的大儿子丹妮、女儿琼,相比同父异母的弟弟马修而言,一直被父亲当做“二等公民”。而这竟然不是主观臆想,影片中处处显示出父亲把他们当空气。甚至在琼被“性侵犯”,他们的父亲也依旧在夜以继日的打球。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直到人到中年,琼一直是个边缘化的人,似乎没有喜好、没有存在感,而整部影片中父亲涉及到她的谈话,只是短短几个字“有同性恋倾向的琼”;到最后,在一段时间的家庭疗愈时光之后,她才显露出活泼和表演的爱好。

大儿子丹妮,明明有音乐天赋,却也并没有发挥,甚至从来没有工作。居无定所,过着看似一个loser的生活。他的快乐与歌唱,只能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表露,甚至作为讨好父亲的方式之一。而“没有胆量”,是他没有发挥天赋的重要原因。

所以,两个被边缘化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也是边缘化的无价值感、无存在感。

相比丹妮和琼,备受关注和宠爱的马修,则看起来功成名就,虽然其婚姻一样失败,却起码有比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业务能力,过着还算不错的生活。

当然,他也认为自己一直深受伤害,父亲的不公对他来说,既是肯定,也是迫压,处理不好关系看起来理所当然。

所有人,都过着压抑、克制、选择遗忘的疏离生活,不想、不说、不听,似乎是还能继续前行的唯一办法。像极了这个社会大部分焦虑而又不安的人。

逃避……有多远跑多远……关上心门,切断感受,感觉不到痛,也感觉不到快乐。

但似乎安全,以为不再在意,便不再受伤。

然而真的如此?那个童年一直在嘶吼、愤懑、无处发泄、不可言说的猛兽真的能够压制的住,甚至化骨无踪?

若真能如此,人生,便似乎并没有了“却道天凉好个秋”。

有朝一日,面对压力,或许是工作的晋升障碍、或许是婚姻触角、亦或许是亲子问题,必引发猛虎出山,将生活搅的天翻地覆。

而这座高山,则需要我们自己越过,如同三藏法师轻轻揭开镇山偈子放猛兽出山,直面内在的“孽畜”,观其苦,查其心,接受自己面对的失望、接受自己幼小时候的无能和妥协,原谅自己一直祈求对方爱自己的心,或许终有一刻,那些刻在心里,从来不知道原来是自我痛恨的愤怒、失望、愧疚,都将推开表面那些对‘施害者’的怨恨,渐渐的浮出水面。原来,最需要原谅的,恰恰是那个自己不愿面对的“失败自己”。

希望每个人,都会有越过高山的勇气与机缘,能得以在某天,不管是对“施害者”,还是对自己说:

“I forgive you,I forgive myself.”

02

作为最受轻视的电影类型和演员群体之一,在喜剧电影和喜剧演员的身上,有着非常的潜力可供挖掘:比如《狐狸猎手》的史蒂夫·卡瑞尔,《点球成金》《华尔街之狼》的乔纳·希尔,《黑钱胜地》中的杰森·贝特曼,以及多年来围绕在中分爱好者维斯·安德森周围的小伙伴们。而现在,这份名单中又要加上一个亚当·桑德勒。

与同为8090年代SNL毕业生的艾迪·墨菲一样,红极一时的亚当·桑德勒也在世纪交替之时不可避免地遇上了事业瓶颈——当然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格调低下的三俗喜剧电影受到市场冷遇,至今都没能缓过气来。而在《像素大战》的失利,甚至是Netflix的失利之后,他也急需一部没那么失败的电影,来让他喘上那么一口气——毕竟同门兄弟姐妹们有的小荧幕混的风生水起,有的已经开出不少成功IP,只有亚当·桑德勒和他《长大后》的中老年烂仔们在越缩越严重的偏安一隅落寞自high。

于是就有了《迈耶罗维茨的故事》。

包括亚当·桑德勒和本·斯蒂勒在内的多数喜剧演员,都面临着严重的定型问题:角色和表演的高度模式化,是阻碍其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相对容易获得好评的转型作品,多数时候是将这种定式做了捷径式的转化,降低喜剧性而突出生活性。就亚当·桑德勒而言,不算成功的《命运鞋奏曲》就已经做出了一定尝试,但诺亚·鲍姆巴赫才真正地为他身上的犹太血统找到了合适的发挥空间。

在《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中,鲍姆巴赫讲述了一个纽约犹太家庭的生活危机。像鲍姆巴赫早期的作品一样,电影有着尖锐的戏剧冲突和独特的角度,同时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温暖和苦涩——你很容易就会想到他的好基友,维斯·安德森的早期作品《特伦保姆一家》:一个问题多多的大家长和三个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的成年子女,其中一个还都是本·斯蒂勒。

虽然这类题材我们已经再熟悉不过,但比较前作《年轻时候》,鲍姆巴赫设法规避了一些陈词滥调,在故事逻辑上也显得更加自然。

与维斯·安德森的电影相比,由于鲍姆巴赫没有选择传统的三幕戏结构,而是用一系列的小段落来构建影片,使得电影在叙事上有些散漫和缺乏力度,显得略有拖沓。而节奏上的问题,所幸得到了摄影罗比·瑞恩的帮助——这位著名英国导演肯·洛奇的多年合作者,为本片带来了足够的现实感,而不再是以往鲍姆巴赫的那种空中楼阁式的自怨自艾。

而这一点差别,让《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和其他鲍姆巴赫的纽约电影都有了气质上的不同,很好地为银幕上的情感与观众之间搭建了联系的桥梁。影片的关键情节出现在达斯汀·霍夫曼的父亲一角头部受伤之后,而在此之前,鲍姆巴赫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组织登场的角色,仔细厘清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让暗流汹涌的家庭聚会显得格外剑拔弩张。

在这样一部话唠的严肃喜剧电影中,亚当·桑德勒送上了他从影以来最为成熟的表演。虽然丹尼这个角色本身还是会像个大男孩一样乱发脾气,但这一行为已经和之前的喜剧桥段有着内源性的区别,其动机和目的并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源于角色自身的daddy issue。亚当·桑德勒把握到了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界线,充分利用了多年来喜剧经验带来的面部表情和表演节奏,他与其他角色的互动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对于愤怒、喜悦和宽容都有着到位的表现,算得上是令人惊讶。当然,作为绝对的主角,达斯汀·霍夫曼成功调动了亚当·桑德勒和本·斯蒂勒的积极性,令他们分别展现出了跳脱框架的表演水平,并很好地与整部电影的氛围相容。虽然此前二人分别都与达斯汀·霍夫曼扮演过父子(《命运鞋奏曲》《拜见岳父大人》),但三人共演倒还是头一回。

在《鱿鱼和鲸》和《婚礼上的玛戈特》中,鲍姆巴赫以更直白态度来描绘家庭争执,显得电影和角色们似乎表现出了过度的愤怒情绪。而《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则处理得更加冷静和平和,在戏剧张力和现实之间取得了近乎完美的平衡。尽管这种舒缓的节奏不那么适合大银幕,但并不能掩盖其小戏剧带来的惊喜感。

鲍姆巴赫努力从复杂的家庭故事题材中找到了一些新意,角色也足够引人注目,即使电影已经结束,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持久的好奇。而这种对电影和角色的好奇,才是验证一个成功故事的最好标尺。

03

我不知道,看到亚当和本的名字是该大笑,我觉得人到中年这哥俩越发有种我特么在干什么狗屎事的感觉。其实还好,现代社会里面故作轻松随意的对白一点都不比商业电影里的字字珠玑,会有很多没作用没意义的时间真空用来烦躁。当你们相互交流寻求关注然而实际又自说自话得不到重视后,相信我,你的故作镇定只会让你更焦虑。

04

我想象,演员们如何在拍摄现场用心记住每一句台词

我也猜想,他们在拍摄时如何流利地将台词悉数念出

不然如何解释还没等前一个人的话讲完,后一人的话

已然蹦出嘴角:好似每一个人都拥具了一种语言天赋

能够不假思索地展示那种超出常人的反应和表达能力

这是为一种文本编织,还是鲍姆巴赫创造喜剧的方式:

一本正经的胡言乱语,还要配上莫名其妙的过度音乐

人物只有抽象的剪影,变身成发声器官。它既然已经

抛弃自然化:比如父亲重病在床,还能不避讳地搞笑

何不进行一种戏剧化的建构,话痨的合适场地是舞台

(影像的自然/非戏剧与文本的非自然/戏剧之矛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影评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903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