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波丽娜舞蹈人生影评观后感

波丽娜舞蹈人生影评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34:04 | 移动端:波丽娜舞蹈人生影评观后感

《波丽娜:舞蹈人生》是一部来自法国的歌舞电影,影片剧情丰富,画面精美,配乐和谐,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01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普通女孩的成长史,波麗娜是一個俄羅斯的女孩,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舞蹈天分。六歲時,她順利進入了有名的「邦喬斯基」舞蹈學院,由邦喬斯基教授親自指導。邦喬斯基教授的教學非常嚴苛,但卻帶給波麗娜很深的啟發。波麗娜離開學院繼續進入劇院深造,但邦喬斯基的古典芭蕾教學方法已經深深影響了她的舞蹈風格,這也使波麗娜在劇院裡,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後來波麗娜為了與男友加入在旅行時認識的舞團,離開了劇院,也拒絕演出邦喬斯基用畢生心血編寫出的舞碼,但這卻造成了她感情生活的裂縫。她決定離開熟悉的一切,隻身前往柏林流浪。孓然一身的波麗娜,在柏林的小酒館裡遇到了一個劇團,沒想到這竟成為了她舞蹈生涯裡的突破點。多年後,波麗娜在現代舞中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但她最想做的事,是回到故鄉,和忘年之交邦喬斯基教授再跳一段舞。情节特别平淡,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点。

02

这篇影评我不知道怎么开头,想来想去切入的角度,其实可以说的有很多,然而如果有友邻和我一样是先阅读了原著漫画再来看电影的话,相信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简单而言整篇就是来自原著党的吐槽~

《波丽娜:舞蹈人生》怎么也绕不开的一点是,会和原著漫画《波丽娜》进行对比。对比可以有几个方面,我们先从作者与导演的视角差异开始。《波丽娜》是一部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图像小说,从波丽娜小时候开始,直到功成名就以后,成长的曲折之路描写充足,人物是充满灵动活劲的。当时就有友邻指出讨论法文版和后浪版的区别在于,后浪的封面从法文版博金斯基和波丽娜双人变成了波丽娜单人,意在希望表现波丽娜的作为一个小女孩慢慢成长成熟的经历。在阅读完整个图像小说之后,你会发现故事情节围绕的可能还是老师与学生:在初进芭蕾学校时;在巡回演出中途偶然遇到;在故事结尾还是博金斯基与波丽娜。所以我猜测作者的想法依然是强调老师的影响。我猜想作者是不是童年里同样有一位严格要求的老师,以至于让作者不喜欢,然而等到长大后的人才明白当年的种种用心良苦。

如果说书籍的封面作为出版商想让读者发生视角的改变,那从观察波丽娜自身的成长的角度来看换封面也是没有问题的。电影的视角,然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波丽娜是作为绝对的主角,从摄影机一直在追踪波丽娜演员的就能看出。故事情节也戛然而止在波丽娜在独立舞团的大获成功的演出中,而没有描写功成名就之后的种种。除此以外,电影里有较多的情节删改,用来突出波丽娜个人成长。同样是来表现成长,小说里更加侧重的老师施加的影响,而电影则是切换到了家庭的因素占主要,主旨已经发生了变化。也没有谁说侧重的方向哪个更好吧,我猜测电影导演是想表达家人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就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很大的推动力或者阻力。然而在艺术生的修养中,寄宿的环境下,言传身教的老师应该是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漫画中几乎没有出现波丽娜的父母,他们也不起着主要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说,我不喜欢电影的改编,因为芭蕾舞跳得优美还是糟糕,翩翩还是僵硬,都是指导老师的事情,父母在这方面能提供多少有意义的指导呢,让人怀疑。家庭教育,很可能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专业上,而是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如果老师能够在专业上提供做人的指导,那最好不过了。

电影的后半部分,已经是波丽娜在solo(独舞了),又要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又要担当编舞排舞,从生活里寻找灵感,进行创作,归根结底是波丽娜一个人的路。如果说电影要表现女性成长的力量来励志的话,那干嘛要花前半篇幅来描写学校老师的事?干脆描写“考了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才考上”、“在学校里受到欺负,老师又不喜欢,但是经过刻苦练习终于获赞赏”、“生活好艰苦,爸爸妈妈离异还欠债,只能去酒吧打工睡大街”之类的打怪升级,然后开挂一路走上巅峰的套路不就好了。干嘛主角要起名叫“波丽娜”,还和一本漫画小说有着某种相似的情节?算了算了息怒息怒,再说下去,估计就变成本片中借名头打酱油的朱丽叶老师的另一电影《合法副本》的经典问题了。只能坐实改编剧本的坑爹差劲之处。只能叹息,好好的一个文艺向得奖热门,被弄成赔本货。这部电影国内一点水花都没有,可想而知有多么不著名。(本人著名论调: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大多数没听说过的,就是不著名的)真心呼吁国内文艺片导演,可以尝试完成符合原著的电影或者短片纪录片,少点国产青春片里的狗血撕逼故作年轻跌宕起伏的套路,多一点平淡无奇。是的,多一点平淡与无奇吧。

最后是情感线,波丽娜和男友分手就分手呗,怎么最后又找了一个,跳个舞就要成朋友啊(特指男女朋友),原著里可是相当克制的,最后波丽娜还是独自一人,和独立剧团的保持着朋友关系。总有人臆想,生活不如意,就是你不找对象、不结婚、不生孩子…找了、结了、生了,就能包治百病。???改编剧本差评又+1。还不如干脆改成《阿黛尔》,跳着舞突然发现自己内心与对女孩的吸引,然后波丽娜与女友两人改编经典的芭蕾桥段《睡美人》与《天鹅湖》,王子的角色变成女人,然后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简直不能更赞是不是。

对这部电影,我只能这么说:没有看过原著图像小说的,可能觉得这电影还有点意思,关于成长,关于努力。但是无论你看前还是看后读了原著,你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心情,那就是吐槽电影。

第二点,大家也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的,电影的画面与分镜与原著小说差了不知多少。电影刚开始的画面还是比较好还原了原著的,然而剧情改编以后,从波丽娜回家在雪天雪地里尬舞开始,整个画面就自成一体了。本来以为小说里已经画好了的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结果导演还是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拿掉了。芭蕾里的灵动、轻盈、活力,对不起,我没有在电影中看出来,连专注刻画舞姿优雅加上优美配乐的环节少之又少。只能说在最后编排的双人舞里面才有那种流动的力量的体现。

或许真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原著小说里到底是怎么来完成的。

吐槽整个剧情吧:本来一个上海音乐学院的民族唱法专业科班学生,后来不喜欢在文工团里唱民歌,跑到别人音乐节上去看,觉得想加入北京的流行乐团,奈何练习时嗓子受伤,无奈退出,成为X漂一族打零工,然而又不想放弃音乐梦想,最后在北京后海(大家麻烦换成各家城市里酒吧一条街就好,比如长沙解放西路)结合民歌唱法来喊麦、唱freestyle,终于大显身手。

03

她是白天鵝還是黑天鵝?或是灰姑娘飛上枝頭作鳳凰?她自小在冰天雪地苦練舞蹈,會不會變為白雪公主?一切都有可能。但性格與命運使她成為飄零燕,必須受到坎坷考驗,然後舞出她自己的人生。

法國片《翩翩人生波麗娜 (Polina : danser sa vie) 》拍攝這少女的成長經歷,由古典芭蕾跳到自由奔放的現代舞,從俄羅斯跳到法國和比利時,相當豐富曲折。練舞和演舞尤其細緻優美,特別適合舞迷,也值得非舞迷欣賞。

波麗娜是俄國女孩,劇情上半部拍攝她童年而至亭亭玉立,不斷練舞。老牌男導師非常嚴苛,學生們精挑細選,培訓細節充分顯出俄羅斯把芭蕾視為國粹的深厚傳統。她終於獲得舉世尊崇的莫斯科 Bolshoi 大劇院芭蕾舞團取錄,可以「光宗耀祖」,被父母和老師引以為榮。

但喜歡自由發揮的波麗娜,不想循規蹈矩只跳一絲不苟的古典芭蕾,而且愛上白馬王子似的法國男同學,因而決定放棄 Bolshoi ,跟情郎前往法國的現代舞學院進修。中段就是法國戲,茱麗葉庇洛仙飾演女導師。然而深受古典訓練的波麗娜未能適應新舞法,加上情海翻波,陷於兩頭不到岸。

此片第三部份,波麗娜流落比利時,無法加入舞蹈團謀生,飄零燕落泊街頭,要到酒吧搵食的情景很可憐。直至她遇上一個在社區教舞的陌生男子,同是天涯淪落人,能否在舞蹈和感情兩方面逢凶化吉呢?成為充滿懸疑的戲肉。

《翩翩人生波麗娜》改編繪圖小說,由法國著名編舞家 Angelin Preljocaj 和編劇妻子 Valeria Muller 聯合導演,很有電影感,亦拍出歐陸三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其中俄羅斯戲富於北國特色,除了老導師,女主角的父母亦生動,一家吃飯時即興歌舞尤其有趣。還有俄國開放走資後黑幫橫行的怪現狀,父親也變成投機走險,父女在比利時重逢一場頗有滄桑感慨。

片中古典芭蕾、現代舞和社區街舞等,專業名家拍攝當然出色。飾演波麗娜的女主角 Anastasia Shevtsova ,來自聖彼德堡著名的馬連斯基芭蕾舞團,外型與舞技都好,片中她不但說俄語,也精通法語。

其實我覺得波麗娜不加入 Bolshoi 有點可惜,因為俄羅斯芭蕾有古有新,絕非一味保守規範。當然,蘇俄東歐變天後很多人千方百計「投奔自由」,女主角在西方受挫也不願回國,不足為奇。何況落難時更不想家人知道,決意要在異鄉創出新天地。

很明顯,片中古典芭蕾比現代舞可觀。我嫌最後一場特別編排的現代舞還未夠精采。整體來說,全片好看,值得推薦。

04

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感知和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世界?又该如何认识并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发生什么变化?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法国年轻插画家Bastien Vivès的新作《波丽娜》就讲述了一位如邻家小妹般让人感到亲切的小舞女“女大十八变”的故事:

俄罗斯女孩波丽娜,虽然身体并不柔软,但还是通过了一所著名舞蹈学校的面试,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名师博金斯基的学生。博金斯基以严厉著称,每节课都有女孩子被他说得哭鼻子。波丽娜在博金斯基的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并尽力满足他对优雅、轻盈的身姿和内敛情绪的苛刻要求。由于在期末芭蕾公演上的出色表现,波丽娜被莉托芙斯基夫人选中,提前进入久负盛名的剧院学校继续深造。

莉托芙斯基夫人教学方法和美学观念与博金斯基大相径庭,波丽娜一直难以理解她的理念和要求;而莉托芙斯基也对波丽娜进步缓慢颇有微词。由于在同时准备剧院学校的年终测评和博金斯基的独舞演出,波丽娜身心俱疲,每天都睡不够,幸好还有一群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互相鼓励,互相慰藉。

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年终测评之后,波丽娜和同伴坐长途大巴去参加舞蹈艺术节,并认识了舞蹈家米哈伊尔。考虑再三,波丽娜决定退学并放弃了博金斯基的独舞排练,随同伴投奔米哈伊尔的实验舞团。米哈伊尔专门为波丽娜和男友阿德里安编排了一段双人舞。排练时波丽娜受伤,双人舞的女主角只好临时换人,这也让两人的感情产生了裂痕。排练、剧团、演出、感情……一系列的重压和困惑让波丽娜想到了逃离。

她瞒着所有人孑然来到柏林,住青旅,找工作……直到偶遇编导马库斯。波丽娜和马库斯的团队合作,探索将舞蹈和戏剧融合的新颖艺术形式,创作出揽获无数大奖的舞剧,还展开了全球巡演。波丽娜成为舞坛新星,也找准了自己的方向。趁着回剧院学校参加校庆的机会,她专程回到舞蹈学校找到博金斯基,聊天、叙旧,袒露心声,还提议重拾数年前搁下的独舞排练。在舞蹈教室,波丽娜和博金斯基在众多习舞的女孩面前跳起了华尔兹……

《波丽娜》不是名人传记,没有讲述舞坛新星奋斗成长的励志故事;也不像同样讲述师徒关系的好莱坞电影《炸裂鼓手》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本质上讲,《波丽娜》是一本记录成长的书,像纪录片一样跟踪了一个小女孩从年幼懵懂,到青春叛逆,再到成熟女人的蜕变过程,安静而平缓。书中有不少稀松平常的生活场景(如刷牙、洗澡、处理伤口、抽烟、坐床上发呆……),虽然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更不能制造出戏剧冲突,却也是波丽娜成长过程中的鲜活瞬间,能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芭蕾演员的日常百态与喜怒哀乐。大量排练、演出和候场的特写“镜头”,将古典芭蕾舞的优雅和精致展现地淋漓极致。不夸张地说,自德加(Edgar Degas)的“小舞女”(一系列色粉笔画、油画和雕塑)之后,很久没有人为芭蕾舞蹈家绘制过如此美好的画作了,直到Bastien Vivès的《波丽娜》。

读者翻开《波丽娜》,首先会被其独特的画风所深深吸引:黑白灰三种颜色和不甚精细的笔触,像是画家信手拈来的素描习作。纤细的线条和大面积的黑色色块给读者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人体的形态与动作(尤其是舞者的姿态)和表情的变化(莉托芙斯基夫人的大墨镜都无法掩盖)的准确捕捉与细腻表达让人叫绝。Vivès精通于繁简之道,仅在必要处(如主要人物的表情和姿态)精打细磨,绝不会让读者迷失在细节的森林中,颇有国画大师“连工(笔)带写(意)”的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法语原版的封面和封底截取了波丽娜年幼随博金斯基练舞和成名后演出的两个瞬间。而后浪版中译本则将封面换成了波丽娜心事重重的侧脸像(原图出自29页),封底换成在后台等待上场的一群古典芭蕾舞小演员(原图出自50页)。后浪的这一改动可谓用心良苦(德译版和英译版都保留了原版封面设计)。我想,后浪更希望将这本书看做是一位普通小女孩的成长史,而不是一名知名舞蹈家的奋斗史。有点傅雷教导傅聪”先做人后做“家”(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的意味。

《波丽娜》法语原版于2011年3月出版,并于次年获得了昂古莱姆漫画节漫画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绘画奖。2016年8月,后浪版精雕细刻的中译本终于面世。在笔者看来,不论是译文的鲜活生动、字体的选择,还是图像的色彩还原度,以及书籍的装帧都可谓至善至美,无懈可击。高档光面铜版纸(法语原版和德语版均为雅致纸)的使用,让图像更鲜活,色彩对比更强烈,也让中译版更加轻薄。

细心的读者可能还会发现,“后浪漫(画)”把他们引进的欧版漫画几乎全都做成了相同尺寸,这是明摆着让漫画迷们买买买,然后整整齐齐在书架上排成一面墙的架势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波丽娜舞蹈人生影评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905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