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西小河的夏天影评观后感

西小河的夏天影评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34:22 | 移动端:西小河的夏天影评观后感

电影《西小河的夏天》是一部由周全导演的家庭式剧情电影,影片剧情丰富感人,画面精致唯美,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01

西小河是绍兴市西小路历史街区内的一条小河,全长约700米。沿着西小河西岸的,是青石板铺成的西小路和一幢幢明清时代留下来的老台门。

电影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青瓦粉墙的台门里。

电影主要对生活在同一个台门里的少年、中年、老年这三个阶段的人物进行了刻画,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父权的压制、精神出轨、中年危机和安土重迁。看过整部电影,观众会发出“原来这就是人生的感叹”。

其实不管是背着父亲偷偷踢足球的小男孩顾晓阳、遭遇中年危机的父亲、被老公的出轨伤透心的母亲还是守着台门不愿搬走的老头,都是电影作品中常见的形象。那个喜欢年轻实习女老师的父亲,会让人想起《男人四十》里的张学友,而对旧厂房、老房子有着无限留恋的老头,其倔强脾气又与《老炮》里的冯小刚有着某种相似性。

但令我们惊喜得是,导演周全把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处理得轻重得当、彼此交织。顾晓阳的笔墨最多,却并不孤立,正是因为亲眼撞见了父亲的出轨,才令其心中的父权崩塌;老头子的笔墨最少,可轻描淡写的台词和顾宝明沧桑的演技已经足以表达人生的感叹。

三个阶段的人之间绝对会有碰撞。父亲的实用主义与儿子的足球梦想相冲突。老头子对机械厂怀着深情,可偏偏要遭遇下岗和收购。身为副校长的父亲对生活厌倦、对升迁期待,可惜最后还是两手抓却都没抓住。细细品味,人物之间的冲突并不源自本身个性,冲突的根源都导向一个:时间,或者说人生。不过导演没有像李安的《喜宴》那样把“父权的压抑”无限放大,也没有像《老炮》那样给老一辈的怀旧注入热血激情,更没有像《男人四十》那样把中年人的尴尬精雕细琢,而且采取有点诙谐也有点悲伤的方式,把人生展现给观众看,毕竟戏太浓了叫人觉得那就是戏,戏淡一些才让人觉得那就是人生!

最能体现导演这种举重若轻的诙谐手法的,便是梦里的足球赛一场戏。在梦里,父亲化身守门员,顾晓阳和好朋友左突右奔,终于攻破父亲把守的大门。而老头子则成了裁判员,母亲和女同学成了拉拉队。顾晓阳对父亲的胜利被导演用这样的方式表现,符合他10岁的心里认知,同时,漫长人生里的点滴冲突又何必全都搞得那么轰轰烈烈,用梦境这种含蓄的“中国式”幽默来表现,回味无穷又温暖人心。

走在人生的末尾逃不了哀伤的感叹,老头子站在孙子坟前对小男孩说“我这把年纪的人才应该在里头”,有点扎心却不滥情,那不是矫情的哀叹而是对人生清醒的认识。导演是温情的,他在让老头子一语道破人生的秘密后,又让顾晓阳在坟头放了一个玩具送给老头子的孙子。老头子说的,是活了一辈子的“明白箴言”;顾晓阳放的,则是人生刚刚开始的“懵懂稚嫩”,两种人生状态被放在同一座坟前,不禁让人感叹时间这一剂催人老的“良药”。

父亲和母亲的形象也颇具代表性,母亲一心要拿“梅花奖”,就是为了给家里换一个大房子;父亲则“痒”了,有着一种企图焕发“第二春”的蠢蠢欲动。可母亲虽敏感,却也老练克制,处理的丈夫出轨,既给男人留了面子,又怼了所谓的“小三”;而竹篮打水的父亲虽然也曾哭得像个小孩,可他最后还是正襟危坐在餐桌前批作业,给顾晓阳的足球队申请表上签了字不是父权被“战胜”,而是父权另一种更体面的表现。导演对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把握非常“中国化”,让观众相信,那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同时,导演对音乐的使用也尽量克制,和电影的文本一样,流淌出一种淡淡的人生况味,《西小河的夏天》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不失为一部可看、有味的佳片。

02

同为江南水乡长大的孩子 能够体会到小男主性格里的倔强和敏感 在碧绿色的爬山虎爬满黑瓦白墙时候 夏天悄然而至 院里的瓜棚豆架下有着聒噪的蛙叫蝉鸣 又衬得午后片刻是那么宁静 细腻委婉的家庭关系在夏日呼啦呼啦的老旧电扇下逐渐放大 时而雷雨时而天晴 小河边承载了很多人的心事 随着青石板桥的微妙弯度 在夏天中渐渐淡去 稀疏

03

这里的故事发生在1998年。有人说,《十年》这首歌真的是10年前的歌了,而1998年距离现在也是三分之一个甲子了。说它陈旧,是因为整部影片的处理都氤氲上一层泛黄的暖色,我喜欢这样的底色,像深夜寂寥的路上,孤零零路灯一圈圈淡淡橘黄色的光晕。西小河的人们没有匆匆忙忙的步履,没有挤地铁挤公交的繁忙和拥塞,小河流过的地方是慢的,也是静的。清脆作响的铃铛声,淌过坑洼小水塘的自行车在青石板路上划过一道长长的痕迹, 不消一会儿便在阳光的蒸发下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我们的曾经,水痕不再,蜻蜓已款款飞过,难觅儿时归处。     

青年才俊导演周全和我是同时代的人,我们同样生活在南方的小镇,只是因为他有了江南水乡的养育,让他在细腻柔软的心思在影片中一览无遗。      

《西小河的夏天》讲的是南方热爱足球的小男孩顾晓阳为了参加足球选拔队,和自己执拗强势父亲之间的一场博弈。台门院子里的怪老头成了他的指导教练。这个老头的孩子事业有成,可他偏偏与其不和。中年的顾建华也有自己的情思。学校来了个年轻漂亮的英语教师,身为教导主任和顾晓阳父亲的顾建华陷入了自己的隐秘的不为人知的爱情之中。爷爷亦有自己讳莫如深的秘密,丧失孙子的他难以原谅儿子,独自一人寓居台门。      

这三个男人都有自己的欣喜和忧愁。少年、中年、老年,我们人生必经的阶段,三个处于不同阶段的男人,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原来成长不是声嘶力竭的哭喊,也并非童话中蝉蛹化蝶、凤凰涅槃的那样的壮观炫美, 它就像是心口上被针刺了一下,伤口很小,却会在日后的岁月里隐隐作痛。观影之后的提问环节,有人问周全:“父亲最后在河边失声痛哭,倚靠着妻子,像婴儿一般,这也算是成长吗?”他又提及,一个成熟的男人怎么又会有小孩般的哭泣,这无疑是一种懦弱和无能。      

我有点惊诧。我们现在的社会,总觉得成长就是棱角,是坚硬,是无往而不胜的孔武有力。我们也总把成长和少年联系在一起,好像那是为他们量身度造的一个词语一般,不处于这个年纪的人一旦和这个词沾边,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好像“成长”就是“成熟”,而那个阶段早早就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完成,一旦中年再谈及成长,那便是拖欠了功课的小学生,该受罚的。      

有人说,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其实没有。成长应该是便柔软,对全世界都柔软。顾建华因为自己教导主任的身份,影片最开始是一副端着的姿态,像是号令百万雄师的将领。可是最后他却伏在妻子的脚边,一个男人从高高在上的姿态到敞开心扉,这种转变,怎么就算不上是一种成长呢? 有人说,这是一种失意后对生活的妥协,不值得夸耀。可是成长啊,本身就是需要妥协的,这既是妥协,也是和生活的和解。        

再说爷爷。爷爷是一个固执的老顽童,他可爱又善良。他从对儿子耿耿于怀,对自己死磕到底,到最后的放下负担,带上行囊,轻装前行。这也是一个老人在最后的荏苒时光的成长与释怀。 

有人说成长是扎向针尖拼命缩回的手,其实成长本身就是一种疼痛。        

顾晓阳发现爸爸和女老师有染,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不论是在合唱会上故意捣乱,还是和爷爷一起尾随跟踪爸爸,并且拍照取证,亦或者是穿着球衣上学。这些方式看似蹩脚和滑稽,却来自一个少年最深的最隐秘的伤口。顾建华对女老师的情愫暗涌,再到被拒绝的尴尬局促,被揭穿的窘迫不安,最后职场的失意不得志,也是一种疼痛,只是这疼痛近乎于一种羞耻,所以我们就习惯于当看客,看一个中年男人自作自受的下场。   

触摸过的疼痛,并不会像剪掉的头发,风一吹就飘散了。触摸过的疼痛会变成叶片上的纹脉,脚踝上的微血管,储存记忆,维持生命,难以察觉,但却一直存在。         

爷爷最后离开了台门,留下了顾晓阳痴痴的等待。离别总是一件残忍的事,猝不及防地到来,我们退无可退。可是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和最亲的爱人告别,告别是通往成长的苦行之路。 

没有捷径可图。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顾晓阳的身上。背景是嘈杂的拆迁的声音。台门终究还是要拆迁了。可是人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想起了影片宣传片里的一句话。        

你还记得你是在哪年夏天长大的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小河的夏天影评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908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