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这是央视的大戏,传承经典是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去做的,下面的2018最新经典咏流传观后感范文一起欣赏!
01
今天是第一次看这档节目,节目的内容很新颖。咏唱人将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诗是远方,远方的远方是音乐。”咏唱人将自己或他人的灵感,赋予诗歌中,使它们以活力生机的形象重新展现在现代人面前,激起我们的兴趣,从而将经典永流传,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大力弘扬的时代,能够有先行者致力于弘扬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精髓,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这个节目用创新,用智慧咏传了经典。这样多渠道,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传承经典文化的用心。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去传承经典,将它们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力行,传播,让更多人因此受益。
02
今天观看了《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诗歌中的情感。经典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三千多年的诗词历史,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的经典流传的还要早。其中唱京剧的王佩瑜老师用歌声和高科技虚拟的网络人气歌手“洛天依”共同演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充分演绎出了当年苏轼想要表达的情感。吉克隽逸演唱的《观沧海》,通过歌声仿佛感受到当年曹操那种远大的抱负和胸襟。在《琵琶行》的演唱中,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展现了几种乐器,有一种“骨笛”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通过这档节目,我更体会到中国老祖宗们的智慧,所以作为中国人,作为学生,我们更要去学好经典,传播经典。
03
今天观看了《经典咏流传》节目,一首首经典诗词被咏唱,能经千年不衰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华,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国著名琵笆演奏家方锦龙,他为了让文化不断,用40年的时间在国内国外去找寻那些即将失传的乐器,可见他对传统文化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每天想着吃喝享乐,要有家国情怀,要知道怎样能为国家效力,争光,做点贡献,哪怕就一点点。现在有些外国人都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这警示我们,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学习中华文化,这些好的文化将来是会被外国人抢走的,到时候看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国外发展,心里那种滋味都不敢想,如果不想造成这样的悲剧,那就好好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4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档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是撒贝宁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最让我惊艳的是任嘉伦演唱的《琵琶行》,还有在一旁弹琵琶的方锦龙老师。我没有学过《琵琶行》这首诗,《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节目中的导师讲解了白居易在写《琵琶行》这首诗的背景,结合演唱,我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境。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会演奏300多种乐器,太厉害了!方老师吹的“骨笛”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从国外拍卖回来的,中国的很多古乐器流失在国内外,他用四十年的时间一直在寻找这些即将失传的乐器,为的就是不让我们宝贵的文化失传,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遗失!经典是可贵的,用这样的咏唱的方式让经典深入人心,让大家熟知,经典也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05
一个旋律可以湿润眼眶,可以走进内心深处,可以重拾回忆,可以传唱经典。古韵十足的美文加上现代的流行音乐,那会是什么样的呢?古美文用流行唱法唱出,似乎更有韵味了,那是一种艺术风与古风的相结合。仿佛我们感受到了当时诗人的种种思绪与情感。
传唱人用不同的唱法演绎《但愿人长久》,让我感受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世间分分合合的悲伤与现实。一曲《在那东山顶上》让我体会到仓央嘉措那种向往外界自由的渴求。通过吉克隽逸演唱的《观沧海》感悟到曹操远大的抱负与胸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传播的真正目的是将经典记忆在人们心中。随着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或许我们要换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许我们可以把音乐和文化相互渗透,更加方便了对经典的记忆,让音乐与文化流入更多人的心扉。
06
央视一台用正月初一到初三黄金时间隆重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引爆荧屏,这是继汉字书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之后又一档高品味的文化时尚节目。说句实话,以我的文化底蕴,前面那些大会节目我极少观看,这次因为用音乐方式去演绎经典诗词,别出心裁,引起我收看的兴趣。
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本身都是吟诵和歌唱的,《三国》曹操横槊赋诗,嵇康抚琴诵诗,汉乐府本身就是政府音乐机关,负责收集整理创作诗歌。白居易说“歌诗合为事而作”,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旗亭画壁”听歌女唱诗比赛的故事,可知他们诗词都是流行歌曲。唐玄宗更是亲自把李白诗词配乐。宋周邦彦还留下弥足珍贵的与宋词相配的曲谱。我们读《金瓶梅》潘金莲深夜思夫,抱着琵琶唱诗词。苏轼、张先、秦观、柳永、晏几道这些大诗人出入阁楼妓管更是随手填词就让歌女唱。
因为没有录音录像,我们对古人如何吟唱无从得知,用今天音乐来演绎就显得非常好奇,比如那首《苔》改编的励志歌曲,比如台湾胡德夫用民谣演唱的《天净沙·秋思》,比如谭维维演唱的王冕的《墨梅》,还有苏轼《定风波》、李白的《将进酒》、《明日歌》《花木兰》等,我们觉得耳目一新。加之每一首诗词都有传唱人的故事在里面,有情怀在里面,相当于对经典进行了“立体包装”,让诗词情感思想得到最大化的释放。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励志诗《赠从弟》
由奥运冠军孙杨演唱相得益彰。在贵州山区支教的梁俊师生演唱袁枚《苔》改编的歌曲,让一首不起眼的小诗有了更深广的内涵。而胡德夫作为台湾同胞演绎思乡曲,代表了所有台湾同胞心声所有游子的情怀,一开口就感动所有观众听众。
央视充分利用自身超强的编导队伍,充分调动国内外一切有效资源,充分挖掘经典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最先进的电视功能,将朗诵、吟咏、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名人故事、名家鉴赏融为一体,将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精神追求熔于一炉,从爱国、励志、思乡、惜时、为人、处世多个角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诗词,从而在节目的高度、厚度、深度、宽度各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惊喜。
当我们聆听第一代钢琴家88岁巫漪丽演奏钢琴代表作《梁祝》,当四国乐风共同演唱《登鹳雀楼》,当杨洪基和陈力唱响三十年前的《三国》和《红楼梦》,当实力唱将谭维维引吭高歌“中国风骨”,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
然而,感动以后呢?是从此爱上诗词爱上传统文化还是过眼烟云呐?是陶醉其中让感动化作精神化作品质去滋润人生,还是背诵那几首诗词附庸风雅呐?
07
传统文化需要在创新中传承。我们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也不是用机械地复制传承,而是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的发展。
伴着优美的音乐,主持人撒贝宁出场了:“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我最喜欢王力宏唱的《三字经》。王力宏一出场就说道:“学习知识,丰富自己,感知世界,古典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让我们成才,更让中华文化的薪火,代代相承。”《三字经》这首诗虽然很押韵,但是很难背,但是有了王力宏这首歌,就变得很好背了。
习近平主席说过:“青年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只有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下面的若干粒扣子,才能扣得准,扣的端正。”《三字经》
帮助我们扣好第一粒扣子,那么在以后的道路中,我们才能有得又快又好,走向我们人生辉煌的那个未来。
08
初心不改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黄绮珊也在节目现场证明了这一点,一曲苏轼的《定风波》,在黄绮珊的演绎下,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能从中感受到一个歌手发自内心的力量。黄绮珊说:“70岁那一天我会热泪盈眶,如花似玉地继续唱歌。”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老先生在节目中忆起老师余光中的教诲:“这个时代,一定要有歌。”舞台上,胡德夫深情演唱了老师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想以此告慰老师:“这个大地我来过了。”当深沉醇厚的嗓音响起,亘古如斯的乡愁娓娓道来。“长江水”、“雪花白”、“腊梅香”都成了最具像化的符号出现在游子心头,撒贝宁由衷感叹:“胡德夫先生的声音带来的震动是充满生命力的,而这生命力深深扎根在台湾的土地上”。
09
普天之下,万千诗歌,谁能与唐诗争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的诗词,透出一股让人膜拜的气魄,怎一个“豪”字了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的诗令人从心底里涌出悲怆之情。的确,八年安史之乱让杜甫尝尽了人间冷暖,写出的悲怆之诗透露出的情感又一个“愁”字了得?一李一杜,称霸诗坛数千年。
最爱唐诗,爱它的恢弘磅礴,爱它的情真意切。历史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启明星,带来了诗词灿烂的明天。节目中,唐诗是最绚的一团烟火,带来了无比豪迈的摇滚节奏。
唐诗,甲天下,点亮了节目!
10
晚上和孩子一起看中央四台《经典咏流传》的回放。
看到很多经典古诗词被重新用歌曲来演绎,现代人用一种新的形式“和诗以歌”,解读和传唱古人的心境和胸怀,仿佛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什么这些诗歌经过了这么多朝代依然能够如此动人呢?恐怕是因为很多情感为人们所共有,看似不同的形式,内在情感却是一样或相近的,因此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越是经典,共鸣面越广。
也许是因为很少看电视,所以看看电视竟然有一种奢侈感,也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
当中科院的科学家陈涌海自弹自唱李白的《将进酒》时,歌声质朴洒脱,真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度,令人感动,能够理解一种情怀,才能唱得如此荡气回肠。
尚雯婕的《木兰诗》唱得也很气魄,她的嗓音和气质演绎这首歌很合适。这个时代给了女性很多的机会来实现自我的价值,相对从前来说,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陪着孩子看电视,孩子也看得饶有趣味,这让我想起来自己以前上学时,也是很少看电视,但是遇到有好的电视节目时,爸爸妈妈也会让我们和他们一起看,而今看到的好节目也依然是父亲推荐的,只是观看时,是自己陪着孩子在看, 家庭文化也是如此被代代相传的吧。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精华,值得我们去传承,相信也同样会感动后来人,如此,生生不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