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的希尔顿事件》是一部由瑞典、丹麦等四国共同联合制作的电影,影片剧情丰富,画面精致喜感,关于这部电影,网友们是怎么看的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01
这部电影有点意思,制片方是瑞典、丹麦、德国、法国,导演兼编剧塔里克-萨利赫是个瑞典人,主演法瑞斯-法瑞斯是个黎巴嫩人,跟埃及毛关系也没有。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堆外国人拍了个有关中国的电影,片中说中国警察贪污腐败,国安替人暗杀,然后群众闹事、冲突,你确定这不是在黑中国?
俺曾经去过埃及,从阿斯旺一路到卢克索、贝尼苏韦夫、开罗,然后到亚历山大、塞德港、然后再到马特鲁、塞卢姆,与埃及的导游、警察、公务员、普通民众都打过交道,看过埃及的城市、乡村、古迹,看这部电影时,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埃及就是这模样,埃及人就是这德性,或者说操性。
这真不是黑埃及。埃及城市就是土灰色的,乱糟糟的,因为建好的房子要收税,很多人家盖房时就留个尾巴,满眼望去,到处都是没有盖完的房子。埃及人随便做什么都喜欢伸手要钱,不给钱就不办事,就跟你光练嘴皮子。你去住酒店,服务生帮你拿一下行李就得给小费,导游经常偷工减料,说好要去的地方,不知怎么就绕别的位置,甚至到了门口也不带你进去,省下了门票费都不知道。
我看到警察努尔丁办案时掏死者口袋,拿走钱包中的钱,然后相互都拿钱贿赂办事,一点也没觉得奇怪。这样腐败混乱的现象,在埃及都是常态,走到哪里都会遇见这样的人。而努尔丁也并不会因此受到什么惩罚、查处。在片中,努尔丁还算个有正义感、责任感的人,知道要追查凶手,要保护证人,但是他也照样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
片中展现的警局简陋的办公环境、努尔丁四壁空空的家以及他们开的破旧的车等,都不难看出埃及人如今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这还是在开罗,除了国会议员、地产商的豪宅、高尔夫球场,其它人的生活真的没有多少品质,也没有什么舒适的感觉。努尔丁看的电视机,让俺想起80年代的中国家庭,收不了几个台,信号不好,画面经常出雪花点或扭曲,还要找人修理天线。而现在,中国人家里很多都不看电视了,要看电视的话都是大屏幕、彩色、遥控、上百个台。
电影中比较明显的Bug是那个杀人的国安人员,居然还带着证件,最后竟会被目击证人枪杀。这不知是杀手太大胆,还是太愚蠢,按常理来说,他应该不会留下证实自己身份的东西,而且也不会在加油站那个明显有人的地方动手去杀人。
片中展现的“ML花革命”与剧情和主要角色没有明显关系,仅仅是故事发展中的一个大背景,多少能展示埃及社会混乱的状态和局面,而故事本身揭示的则是埃及混乱的一个原因。饶有意味的是,片中不时出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画像,到电影最后,人们正在慢慢抹去街头巨幅的穆巴拉克画像。这意味着,穆巴拉克时代结束了。
“知乎”上有个问题:“ 埃及人如何看待穆巴拉克?”,其中一个回答是:
“ 在我询问的大学生和白领中,普遍是非常非常不喜欢总统穆巴拉克的,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坏的人,原话就是“He is a very very bad guy”。
最可以代表这个情绪的现象就是所有以穆巴拉克的姓名命名的街道、地铁站等都被非常彻底的刮掉了,不能有丝毫的显露。后来为了在人们的说话和思维中彻底抹掉穆巴拉克的痕迹,就把那些带有他名字的各种名称都用其他新名字替换掉了。当然同时他们也说道还是有小部分人是支持穆巴拉克的,虽然他们很不屑。 ”
这部电影似乎也是对“穆巴拉克时代”毫不容情的一种揭露和批判。
02
影片很多与案件无关的人物和社会细节,把剧情搅得较乱,一些相关的社会现象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更是看不明白,导演完全没有用心在编案件,导致影片没主题,两小时看得很疲劳。看完联想起欧洲人看中国某些大导演的乡土电影,还能颁奖,难为欧洲人了。
我整理猜测了下案件主线。
女歌手L(高级妓女)和经纪人(皮条客)偷拍不雅照,匿名勒索富翁议员沙先生。L去酒店见沙先生,清洁工目睹了沙先生从房间出来,随后国安局杀手杀L。
警察N从L的手包拿到照片冲洗单,并最终拿到底片。警察N询问沙先生,但局长叔叔说结案了。皮条客旗下另一个妓女G到警察局询问L。
这时清洁工的室友和邻居生贪念,勒索沙先生,开启了后面的案件混乱。可能沙先生收到的勒索不够明确,误以为是皮条客干的,让警察N重新调查皮条客。这时皮条客从冲洗店知道底片在警察手里。警察N找妓女G询问,中招被偷拍床照。同时,国安局杀手干掉清洁工的室友和邻居,警察N从不雅照中顿悟出拍摄地从而抓捕了皮条客。
电影时间循序上,警察N把皮条客关进牢里,马上就去照片拍摄地,发现已清场马上返回监狱,这时就发现皮条客死了,叔叔让他去国安局。他找沙先生问妓女G,沙先生问他底片,他说皮条客没有。然后在国安局,警察N得知妓女G死了,而且国安局展示了N和G的不雅照。
警察N从国安局回家,马上被扫射(朋友死了),他得出结论是沙先生要他死。小警察Mo把意外被捕的清洁工带给了警察N,警察N马上逮捕沙先生,而且回到警局得到检查总长的电话同意,沙先生入狱。这时发生暴动,警察N带清洁工逃跑,途中反杀国安局杀手,清洁工逃出国。局长叔叔放走沙先生,并烧国安局杀手尸体。
从这个主线,我没想通的几点:
1,沙先生为了底片重开案件并给警察N升职,这时叔叔说搭上高层做生意了。为什么沙先生不直接让杀手或局长秘密干掉皮条客。
2,警察N为什么被国安局总部的人询问?警察N的不雅照怎么出现在国安局,杀G的是局长叔叔吧,清场的应该也是局长叔叔。
3,沙先生为什么扫射警察N?局长叔叔知道扫射吗?如果沙在皮条客死后从另一警察那得知底片在N手里,那沙怎么知道N是单干的。
4,警察N逮捕沙先生,为什么检查总长突然支持他,中间发生了什么。
5,局长叔叔在里面搅什么?叔叔坦白保护了皮条客的勒索生意,在重开案件时应该明白沙被勒索了,怎么还让侄子慢慢查案并越陷越深。警察小Mo放走清洁工后被酷刑,局长叔叔到底要干吗,清洁工证人应该没啥用,最后警察N也承认了她没用处让她逃。
6,最后警察N拿枪对着局长叔叔犹豫,叔叔利用暴民对警察的恨脱身。警察N是不是意识到叔叔和扫射也有关。
03
这个尼罗河的希尔顿事件,以一次高级妓女谋杀事件引发的政商勾结贪腐问题,并影射埃及穆巴拉克的倒台背景。这该是西方电影圈的一种政治正确,一种“主旋律”。但是这种影射从一个点放大来试图总结政治问题往往犯幼稚病。
就本片来说,这种影射非常生硬。这件案子发生在2011年1月,2月穆巴拉克就宣布下台了。背景中生硬的穿插示威运动,并且直接展现了警察局受上级指示向示威群众开枪的情节,以示威游行结束,以穆巴拉克的巨像被涂来展现他的倒台。结合案子的政商贪腐内容,也就是以此作为穆巴拉克倒台的“正义”理由。这种硬生生的结论和缺乏真正思考的逻辑,是没有太多价值的。
就影片本身来说,没有太多好说的。很多案情细节都是常规阴谋手法,交代比较晦涩,好像要引导观众分析,但结论导向却太明显。虽然没去过埃及,但也看到了有评论称很多拍摄地点其实应该是在摩洛哥,有一些穿帮镜头。加上片方一群的瑞典、丹麦、法国、德国人,以及美国的 圣丹斯电影节 ,你就该明白,这不过是西方按照自己意愿去解读或者舆论化埃及政治、社会的道具。
应该从背景外看电影背景。埃及政局一直比较乱,每一届总统都充满了争议,结局也大都不好。开始的殖民统治,然后军政革命推翻帝制和殖民者,气候就一直是军政成为埃及真正的权力中心。埃及一直处于阿拉伯中心,又曾与以色列的关系反复失去或重回阿拉伯世界。西方各老牌殖民宗主国对这里的争夺也从未停歇。最大的因素还是苏伊士运河这个战略位置。所以世俗与伊斯兰、殖民与反殖民、东西方地缘政治与民主化势力在此交织。虽然穆巴拉克下了台,还因贪腐被判刑。但是其继任的穆尔西作为唯一的无军方背景的所谓民选总统(穆斯林兄弟会),有着深厚的美国教育生活背景,2个在美国出生的儿子。打着反对穆巴拉克贪腐和镇压屠杀群众的旗帜上台,可自己也在这同样的原因下台,号称民选却企图独裁,只一年就下台了。社会的更多深层问题没有解决,光是看到贪腐一个问题是不是幼稚病呢?“阿拉伯之春”大部分都成了灾难的“阿拉伯之冬”。现今的埃及总统依然是军方背景。另外,穆巴拉克也被宣布无罪释放。
04
社会的乱象,腐败到了骨髓。男主还算是个能做自己工作的人,但也是明目张胆的受贿刮钱。当这一切都成为了常态的时候,就说明了他所在的国家真的病了。警察之间跨地区抓疑犯都需要塞钱才能带走,积病太深了。
骚乱,当街杀人,人民已经迷失生存的意义。主角作为公务员吃拿卡要但活的仍然是拮据、简陋,那更何况是老百姓呢,活着根本就没有什么指望啊。看看他的家,可谓寒酸啊,那电视机让我想起了中国八九十年代的老黄河电视,没几个台,还竟是雪花啊。我们应该庆幸啊,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咱们国家也有收贿受贿的龌龊败类,但不至于干什么事都得用钱开道吧,老百姓只要你不懒,都能过得很不错的吧,最起码的想看电视都大约百十个台左右吧,就这一点幸福指数比其这些国家简直爆棚啊。
影片结尾,所谓寻求的最后的一点点良知怂恿下的正义也没有被伸张,随着一片乱象就这么结束了。盲目的百姓,刷掉一半的国家总统画像,一切都是政治家的玩物,就像开始时被杀的女子,都是屁。政治家,弄权者们才是国家患病的病根,可百姓是看不了这么深的,所以只能被玩弄,还傻乎乎的被所谓的民主,自由的紧箍咒所绑架。百姓不在乎谁赢,谁赢他帮谁,哪怕谁统治都是想要剥削他们,他们仍然是乐此不疲,因为那是他们的主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