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弹子》是一部来自法国的儿童历史战争片,根据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小说《弹子袋》改编而来,影片剧情丰富精彩,画面精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比较好,一起来看看吧!
01
感觉弟弟有点蠢,有些情节不太喜欢,例如强行暗恋妹子,又是小弟弟暗恋大姐姐……最后很感动,特别是有声胜无声的感动。虽然我是所谓元首控和德棍,看到纳粹的东西都会莫名兴奋饶有兴趣起来,但我真的痛恨他们所做的一切,迫害犹太人算个屌?感觉纳粹和某?一样都是独裁,而且洗脑都很成功……完全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却让你完完全全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作为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飘摇。但就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背景中,从小孩子的视角来记录下来,更浓重的笔墨无不落在光辉的人性上。这样的文字和影像,才是真正让人反思战争守护和平的。
02
影片改编自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小说《弹子袋》。在被德军占领的法国,莫里斯和乔是一对年轻的犹太兄弟,父亲经营着一家理发店,一家人生活温馨又美满。直到纳粹要求所有犹太人必须在外衣上缝上一个黄色的六角星以示区别,由于当时人们对犹太人的偏见,同学对他们的态度也开始转变。眼见犹太人的处境越发困窘,父亲命令两兄弟立刻先行前往自由区逃难,一家人约定在尼斯汇合。临走前父亲嘱咐不能告诉任何人他们的犹太人身份。在离开的火车上他们才真正亲眼看到了纳粹对于犹太人民的迫害。漫长的逃亡之路,纳粹仿佛无处不在,而他们惊人的机智与勇气以及陌生人的出手相助让他们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死亡的威胁,两兄弟相依为命只为与家人再次团聚。完全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却让你完完全全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作为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飘摇。但就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背景中,从小孩子的视角来记录下来,更浓重的笔墨无不落在光辉的人性上。这样的文字和影像,才是真正让人反思战争守护和平的。
03
2017年的影片《一袋弹子(Un sac de billes)》,大约是法国著名作家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小说《弹子袋》第二次被搬上银幕。第一次改编版本于1975年公映,早先的这部还有一个译名,叫做《苦难的童年》,似乎有将原著气质带偏的嫌疑。
处于战争期的人们,很难不苦难。对童孩而言,他们原本可以嬉闹玩耍的生活被彻底打碎,他们上一秒或许还在天真烂漫地撒欢玩乐,下一秒就猝不及防地跌进了或颠沛流离或生离死别的境地,有的甚至对战争究竟是什么还懵懵懂懂之时,就失去了生命。
面对苦难,约瑟夫·若福的创作态度似乎是相对积极的,他在《弹子袋》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话——“这本书不是历史学家的著作。它是我对十岁那年的童年的回忆,讲述我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三十年过去了(作家生于1931年),记忆和忘却一样能够改变一些故事细节,但主要的东西是记忆犹新的:它的真实性、它的亲切感、它的诙谐和惊慌所在,无一处不历历在目。”
看罢最新影版《一袋弹子》,观众似乎可以感受到这一版较忠实于原著,既有真实性,又有亲切感,诙谐和惊慌不时出现于影片各处,并充分而细致地再现了主要故事情节和脉络——在德占期的法国,生长于巴黎的两个年轻犹太兄弟莫里斯和乔,为躲避纳粹抓捕,和父母、哥哥们分开行动,穿越法国至尼斯会和,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甜蜜的团聚被德国人侵占的步伐扼杀,兄弟两人再次独立生活,遭遇种种艰险和磨难,等待着回巴黎一家人团聚的不凡经历……
在逃亡的过程中,兄弟俩经历了诸多惊险考验,也渐渐表现出了机智敏感的一面,和家人重聚的美好愿望,令他们内心充满勇气。当然,若没有沿途陌生的好心人的挺身相助,哥俩怕是早就遭遇不测。在这部分,小说和影片均展现了在极端的境况下,人性的高贵之处,如替兄弟俩检查身体的医生,替他们保守了秘密,写下了有利于他们的检查结论,而医生自己却因犹太人的身份被送往集中营,临行前,他还在照顾生病的乔,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再如,火车上保护了兄弟俩的神父,拿着假出生证明冒险去纳粹军官处去“捞”兄弟俩的尼斯某区神父……在有些情形下,人类还是可以期许陌生人的善意的。
可以说,这部影片拍得较踏实,用足实的细节表述,以孩子的视角看二战时的法国及彼时的各色人等,保留了童孩的内心活动和真情实感。也和小说一样,影片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法国战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如亲德派的所作所为,再如抵抗组织的行动。片中对亲德派的着墨不算多,但十分点睛,当乔终于喊出自己是犹太人时,他打工店的店主,那位亲德分子的面部表情堪称精彩,想必内心也是奔溃的,而片中饰演乔的小演员巴蒂斯特·弗勒里埃尔表现也不错。
影片的有些段落多少有些平铺直叙的嫌疑,但不时突发的状况起到了调节节奏的效果,某些节奏还带得不错,既有情绪的释放,也远没到煽情的地步,最终的团聚,也带着不小的遗憾。
片尾,现实中年事已高的老兄弟俩的出镜,令观众不胜唏嘘——回忆过去,当人们在反思战争时,还需要反思些什么?
04
以孩子的视角来看二战对犹太人的迫害,从天真开始,经历绝望,同时,也历经着人性的美丽与温情。
值得我打满分的原因是,最开始,那份天真。在逃亡的路上,兄弟之间仍然有欢笑。甚至是一段奇妙的时光,没有父母,没有学校。那份天真同时还是,一路上遇到很多朋友,还是在camp 里面和一个不小心开车撞倒了柱子的工人的打闹。还是最后暗中出现的爱情,更是最后时刻,去保护那一家在不知情中保护了自己的纳粹。
天真总是短暂,就像童年一样,很快就会结束。天真的开始,历经绝望,最后成长。
还是这些绝望,让我愿意打满分。完美的塑造这些残酷与绝望。中间很多次,貌似都是归于平静,貌似都可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甚至,有的时候,开始的是非常幸福的生活。
正如弹幕里面所说的,多么希望这就是结局,但是并不是,美好的下一刻,残酷的绝望就把一切击打得粉碎。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孩子的那种弱小,那种害怕,那种无助,让人看了之后,真的无法忘记。
人性的美丽,从那个救了他们的神父开始,那个引渡客,那个camp的负责人,那个医生,甚至那一家纳粹,还有最后小男孩的出手相救。这一切,好别黑夜中的群星,注定无论多么黑暗,人性的天空,只会更加美丽。
最让我感动的,是解放后,小男孩站在桌子上向来打砸他老板家的人们说,stop!they hide a jewish!老板不知道他是犹太人,但是他告诉所有人,就是他救了他。
救人一命,胜救苍生。可以引用这一句话。那一刻。人性的美丽,无时无刻存在着,无论是多么黑暗的夜。毕竟,他的老板,虽然是纳粹,但一直把他当作家人看待。
最后,小男孩回到了起点,天空的色调却和离开时完全不一样。父亲死了,他的童年也结束了,那颗他一直从头到尾带着的弹子,掉了下来。
一袋弹子,开头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他和同学的冲突,因为知道了他是犹太人。但是下课后,却有一个同学愿意用一袋弹子交换他的犹太人标记—黄色六角星。
穿插着天真的绝望,在痛苦的同时,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得到温暖。或许,这就是我们。对我们人性的一种期望与相信吧。
05
第十四届法国影展选片《一袋弹子》。观者随孩子的逃亡之路,揪心,感动,泪目。虽然是广为人知的二战题材,导演功力不俗,儿童的视角,细腻的亲情是最绵长的牵挂。法片独有的丰沛情感的渲染,人们即使在战争中依然流露出的充满仪式感又无比自然的优雅。人人自危的战时恐怖,少年们逃亡中的救命稻草,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普通人的刹那选择。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恐惧无助的少年人,又成长为别人的救命稻草。爱人如己。舍己为人。全场掌声一片,大家在黑暗中流泪。当片尾现出真实事件里幸存下的两位慈祥的老者,(片中的少年:乔和莫里斯)又一次被深深感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