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情人》是一部来自法国的电影,影片故事情节曲折,画面感人,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一
爱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影片开场就呈现出精巧的回环对应:起先是喧闹的教学楼走廊,Ariane远离人群匆忙下行,随后是卫生间交合的呻吟喘息,最终归于安静。接着镜头切换,几乎同样的元素逆序重组,我们又听到起伏的女声,可这次却是歇斯底里的哭泣,随后是楼梯上行,行李箱撞击着地面, 原来是Jeanne与未婚夫Mario分手,到父亲家中借住。
两位女主角的线索因Jeanne的父亲Gilles而趋近,桌上化妆包出现时抵达交汇点。第二天早上Ariane给Jeanne添薄荷茶的时候,第一次响起了背景乐。
起初Jeanne因创伤不断防御攻击,恶言出口后很快又转而自责道歉。两人逐渐敞开心扉后,Ariane问Jeanne好点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给了她一个善意的吻。在聊天和交往的深入中,二者不仅因彼此的秘密而产生连结,在生活和感情中的角色也不断发生对调。从容谅解予人宽慰的倾听者也会有歇斯底里的一面,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失去掌控。或许人们只有作为情感事件的旁观者时,才总能分外清醒。
在Jeanne与Mario的爱情中,Jeanne是更投入,也更被牵制的一方,过度珍惜表现为极强的占有欲。分手后她有天深夜梦到Mario,打电话给他,接通后没作声,Mario猜出是她。第二天Jeanne却向Ariane编造出相反的情景,还特意在街头打电话以使Ariane信以为真。而这些自欺欺人只会让绝望变本加厉。她痛苦至极,又希望这痛苦能被对方所知,使对方心软、愧疚、回心转意。Mario说:“我觉得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而她又太脆弱了。”但或许分离使他们重新思考对彼此的需要,或许相比独自面对寒冷,他们还是希望有人陪。
反观Ariane与Gilles的关系,所谓成熟对爱情有何裨益? Gilles容许自己年轻时的不忠,又因害怕失去Ariane跟她讲明,无论谁有不忠,两人都不要分开。Ariane隐约担心自己定会爱上其他人,产生了这样的不安后,却出于患得患失的焦虑迁怒于Gilles对吻的疏忽。女儿对父亲说:“就是因为她疯癫,所以你爱她。” Gilles称了解女友和她的自私,这样却也仍爱她,对于女方的不忠不仅不想知道,还想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你真的想和我长久幸福下去,我们就学着不要互相伤害。”听其此言,Ariana竟以为自己在这个成熟男人的身边可拥有自由。可当他真的看到女友与他人交欢的投入与享受,所有的坦然却都不再。他觉得受辱,觉得被愚弄,尽管他深知自己从前也像她一样。正是因为害怕自己像之前伤害别人一样被伤害,他才提前打好保护伞,可没想到只是无效药,连安慰的效用也非常短暂。
全片结束时惊觉,分合坎坷兜兜转转之间,Jeanne与Ariane这两条线索无论从心境还是情感关系上都几乎是反向并置,中心对称:
当然,以“从分到合”、“从合到分”来概括情节实在过于简化了作品的意趣,但无尽的回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恰好又是情感的写实。人们在爱情中或许可以探讨理性经验,但即时性的情绪反应和它造成的后果却总是难以控制和扭转。道理和是非说给人听,因在想象情境中合情合理而连自己也信以为真,果真到了需要自医时却还是无济于事。当然讲道理时人也难免坦诚,就像父亲被女儿问到"忠诚"时的吞吐。他给了忠诚十分模糊的界定,似乎表达着克制和包容的理解,但在自我优先的预设下,他的解释似乎已自证为谬。
不过又有什么正确和错误可谈,爱情正是无所谓定准的无限回环啊。“是你平静明亮的眼神,唤起我黑暗的恐惧。” 黑暗危险迷人,才引人一次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断陷入那些狂喜和绝望中去。因为人们贪恋性,贪恋美,以及一切拥有而无法占有的疼痛。
二
电影《芳芳》里,男主惧怕自己对芳芳的爱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而对她若即若离,直到影片结尾,他才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每个清晨,芳芳都会离他而去,而在每个夜晚,他都会重新爱上芳芳。
于是爱情常有常新,不必惧怕生活长久的琐碎会动摇忠贞的决心。
其实某种意义上,《一日情人》中的阿丽亚娜与《芳芳》的男主是同一种人。他们都对一生忠于一人有着难以消解的怀疑,这种怀疑与其说是来自对爱情和人性的不信任,不如说,是来自对自己本性透彻的了解——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最终将会成为这段感情的背叛者。
偷欢与偷情,爱情与肉体的不忠,是无数电影讨论过的主题,加瑞尔的偷情三部曲也是以此为出发点。但不同的是,影片的黑白色调,以及透过旁白对情节所做的减法,让整部片子重心更多放在三个主要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上。
而作为一部爱情小品,导演更多时候也只是将这些态度展现给观众,不做评判,使氛围十分舒适且真实——当然,这种真实并非指每个人都会经历爱上与女儿同岁的学生这种事,而是在爱情中的怀疑、摇摆的态度,常常能使观众感同身受。
影片的三个主要人物,父亲,女儿,与情人,对待爱情与欲望的态度看起来像是泾渭分明。
女儿让娜因为未婚夫的背弃痛不欲生,在爱情中迷失自我,自称是“上了爱情的当”,却仍然深爱未婚夫,也仍然对忠贞的爱情抱有幻想。
她几乎不会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去与不爱的人做爱,对唯一一次的酒后乱性,感受只是“不算糟糕,但不是特别好”。她渴望安定舒适的感情状态,也渴望在爱情中全身心地投入,而投入的程度自然与抽离时的痛苦成正比。
让娜分手后的种种表现,可以说是不少人失恋的真实写照。
你有没有在半夜梦醒时,突然有强烈的冲动想给前任打一个电话?你有没有在分手后对前任是否已经开始新恋情念念不忘?你有没有煎熬到想要跳窗自杀,觉得这是终结痛苦的唯一办法?每个经历过失恋的人,大概都能在让娜崩溃大哭时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而让娜的自愈过程,看起来像是充满希望,从影片开始的失魂落魄,到后半段至结尾逐渐恢复阳光,但又隐约透露着一丝循环往复的无奈——她最终还是回到未婚夫的身边。
影片没有交待主动言和的一方是让娜还是未婚夫,而这位自觉“不够成熟”的未婚夫还需要让娜付出多少的精力才能成长,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这在让娜看来并不是问题,太过投入的让娜在感情中十分脆弱,却也坚韧异常。因为爱,她对可能产生的痛苦也甘之如饴,毕竟在她看来,从未陷入爱情才是悲哀的。
或许在让娜眼里,阿丽亚娜就是这种“从未陷入爱情”的人。
情人阿丽亚娜从影片伊始,就以极具吸引力的热情形象存在。她可以主动追求自己的大学老师,可以与他在楼梯间做爱,可以为了钱给色情杂志拍照,也可以背叛爱人在不同男人的床第间周旋。
她看似是将爱情与欲望、灵魂与肉体划清界限,没有忠诚观念,一如在分离前对峙的那场戏中,她可以十分真挚地一边流泪一边宣称那是第一次,而且只是一时的欲望,不到第二天就会烟消云散。
但事实上,她深谙爱情中背叛与忠贞的门道。她对让娜坦言男人绝对无法忍受女人的背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告诉他们。在这段感情开始,她就预见到自己的离开,爱人的那句即使背叛也不要分离,无非是给了她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鼓励自己放纵欲望。
而她也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般洒脱,她会在与别人做爱之后感到愧疚,会因为吉勒的离开而喊出“我会死的”这样的话。只不过相比之下,这样的痛苦与折磨并非无法忍受,就像她在安慰让娜时所说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这是阿丽亚娜的处世哲学,痛苦终有消散的一天,她也无法做到长久地去爱,她选择了一日的忠贞,也许在她看来,会好过一生的背叛。
父亲吉勒,在影片中大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映射和桥梁式的存在。
很难说他与阿丽亚娜的互相吸引,不是因为两人内心深处的共性——阿丽亚娜,就是年轻时的吉勒。他太了解阿丽亚娜,正是因为他太了解曾经的自己。
所以他才会在这段感情开始,就给了阿丽亚娜一道免罪金牌——你可以背叛我,但不能让我知道。这也是他试图给自己打造的保护罩。他太清楚阿丽亚娜这样的人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只不过这种保护罩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幻想。曾经的浪子如今厌倦了在肉体与欲望间的你来我往,他渴望与一个相爱的女人一起变老。但年轻的阿丽亚娜显然不会是他的最终选择。他深知她的自私与欲望,只是一度试图去逃避残酷的真相——他爱上了阿丽亚娜,但阿丽亚娜终将离开他。
而当吉勒给自己打造的保护罩被阿丽亚娜亲手打碎时,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结束这段感情,也就变成了解决痛苦的唯一办法。某种程度上,他与阿丽亚娜在这段感情中都是利己主义者,远没有无私到牺牲自我,一旦痛苦难以忍受,就会挥刀斩断。这一点其实与让娜截然相反。
作为桥梁的吉勒,沟通的则是让娜与阿丽亚娜这两个同岁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她们时常保有共同的秘密而对吉勒形成联盟,两人感情观的对比也正是在这样的联盟中显得更加鲜明和有趣。
到了影片结尾,一切似乎又回到平衡状态,只不过让娜从被抛弃的角色回归到未婚妻,而吉勒则孤身一人。
影片在结构与主题上都经过了精致安排,避免了落入俗套,将生活的真实缓缓展开,76分钟内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导演也并非意在告诉我们,偷欢或者偷情,肉体或灵魂的不忠究竟哪一个更难以忍受。
也许,偷一时的欢愉与彻底的背叛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关键只在于,你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对忠诚的信仰程度。
三
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女儿Jeanne在感情里总是想要的太多,患得患失,因为Matéo曾经的一句气话,她收拾行李搬回了爸爸家。她在深夜给Matéo打电话却不敢说话,第二天告诉Ariane,前男友试图打电话找她,还特意趁Ariane在家时装作Matéo给家里打电话来修饰谎言,甚至因此爬上过家里的窗台。这样一个情绪化不成熟的初恋少女,最后牵着Matéo的手,甜甜地告诉爸爸他们复合了,她要重新搬回他的家。
而爸爸Gilles和女友Ariane就显得很讽刺了。Gilles一副了悟感情的成熟样子,告诉女友如果她想要年轻的肉体,可以去追寻,他们即使彼此肉体出轨,也依然能和谐地生活下去。Ariane说在他身边感觉到了自由,她沉溺于年轻的肉体,在一日情人的镜子上用口红写下‘PLUS JAMAIS ?A‘(最后一次)。但他们故事的最后,Gilles撞见了Ariane和Stéphane的情事,告诉Ariane她不是能陪他过完一生的人。(说好的不忠诚没关系呢)
情绪化的Jeanne搬出了这个家,她找回了爱情;成熟的Ariane搬出了这个家,她失去了爱情。对于忠诚与爱情的探讨,永无止境,可所有的讨论,在现实中,根本不堪一击。
太喜欢这个故事了,Garrel的黑白镜头,再加上两位女主的完美演绎,真是不能不爱这部电影。
四
直到电影最后的十几分钟,我才恍惚明白主旨是什么。
关于“忠”,身体的忠,心灵的忠,哪种没有才更可怕?我记得和某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太难选。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喜欢,怎么可能会有肉体的接触?对我来说很难。但肉体上的接触就一定是喜欢吗?欲望的作祟或许可以,但取决于是否愿意尝试。
但当一个男人说对你没欲望的时候,也许就是真的不喜欢吧。喜欢,就是想做一只树袋熊粘在你身上,哪怕什么都不做。这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
现如今男人不忠和女人不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原因可能就是男人走肾不代表走心的几率要比女人更大吧。
回到电影上简单说说。它用现代日益减少的黑白片表达更多的情绪,减弱色彩对观影者视觉上的夺取,我很喜欢,但并不那么习惯,所以途中开了几次小差。
其实这部电影我并没什么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写了长影评。
最后用想到的一句话结尾吧——出轨是天性,忠诚是选择。
五
这是一部2017年的黑白片。对于在当下拍摄的黑白电影,我从观影一开始就抱有多一层审慎的态度,从头至尾找寻导演的用意: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个形式不可?这部片看完之后我的结论是,在这部讨论爱情和亲密关系的电影里,男性与女性是从多重个体中被融合与提炼的符号,女性Ariane、Jeanne与男性Gilles、Matéo、Stéphane不止被黑白映像刻画,穿着、神态、肢体语言也近乎描白,叠加成为抽象的性别处境与立场。
两位重要的女性在角色这部片里似乎是两个极端:Ariane成熟,目的明确,趋于理性,深谙自己的性魅力和如何运用它掌握性与爱的分野。Jeanne脆弱迷茫,缺乏安全感与存在感,有为爱哭泣,欢笑,寻死,向生的天真。而同龄的她们在片中被一位男性角色联系起来,放置于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关系中:父亲的情人和情人的女儿。从一开始参杂着隐约恋父情结的互相防备,到互相投射、验证女性在爱情中的心理路径。
两位女性之间有着互相对立同时又推动着彼此成长的微妙关系,并且也实践了保守彼此秘密这一女性之间建立联系的最有效方式。该片最多被人引用的台词是Ariane对Jeanne说“当一个男人想要离开你的时候,是不会提前跟你说的。他可以背叛你,却不能容忍你做出同样的事情。所以你就偷偷地做,不要告诉他。”Jeanne仿佛颇为受教。而Ariane说这句话时,充当这个“男人”角色的正是Jeanne的父亲。
但我认为更深一层的情节有两个:一是Jeanne把身边的爱情浪子Stéphane介绍给Ariane,希望她帮助完成一个愿望或仪式,即与这个男人发生不投入感情的性爱,而Ariane也确实这样做了。二是似乎以超越年龄的成熟看透男女关系的Ariane,在面对失去爱情的恐惧时,仍然哭着说出“没有他我活不下去”的无力言语。
两位女性的各自存在与相互关系,不正是每个女性自我内部矛盾与和谐的共存?
如果说女性的爱情路径在本片中是一个闭合循环,男性的种种龃龉则更像是线性的。大学教授Gilles在年轻女学生的追求下与她同居,并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对Ariane说“无论我们之间谁不忠于对方,我们依旧要在一起”。在他与学生们的聚会上,对这段地下情不知情的男生与Ariane调情。在他表示不满之后,Ariane却看穿他其实享受这种“别人与你调情,但今晚睡在你身边的却是我”这种隐秘掌控感。Ariane与这个男生一夜情被他料知,他自此每当Ariane不回来的晚上就去年轻时召妓的街上散步至深夜,似乎便可真正设身处地敞开心扉。
最后与Ariane欢爱被Gilles撞见的Stéphane,想必就是年轻时的Gilles,不轻易投入真感情,热衷流连于情欲的冲动。当他到了结过婚离过婚女儿都已经与未婚夫同居的年纪,可能也会有这种被自己误解的过来人的“大度”,直到真的亲眼目睹情人与他人的爱欲场面,激发暴怒与谴责。
片中的另一位男性是Jeanne的未婚夫Matéo,他似乎解释了以上两位行为的原因:一旦确立固定关系,就要面对女友控制欲太强,占据自己的各种空间,缺乏自由,断绝了其他可能性的种种问题。加上只在Ariane言语中出现过的“以离婚为乐”的父亲,片中的男性立场,虽处于线性的不同阶段,却互为共同印证。
有朋友说影片很有新浪潮风格,在我看来它似乎确实在延续新浪潮时期对爱情可能性的探讨,除了monogamy(一夫一妻制),男女关系是否还有类似《祖与占》中的可能性?但从一个女性的感性立场,不免仍觉得Ariane重复的几张沉迷短暂情欲的面孔,比不上Jeanne片尾与Matéo和好后在深夜街头的真切拥吻。
六
76分钟的时长,明晰的结构,代表性的人物,交织的关系,叙述的旁白,甚至黑白影调都使得这部片子好似一部爱情小品,像是导演站在高处悉心安排摆置人物似的视角,你身处其外甚至比里面的人更清楚他们的走向而又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进去感叹何其相似的无奈。
文本-结构
从主线上来看,最先交代的是吉勒和阿莉亚娜的关系,那么影片其实也是围绕他们来展开的,但从开头这段,你可以解读他俩的关系是恋人或情人,这一字之差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稳定而甜蜜,后者则带有某种冒险性的刺激与强烈。他们的关系由于身份的特殊并不被外人知道,所以一开始就带有着隐瞒下偷情式的快感。
让娜的出现从电影文本而言就是一个刺激事件,一个促使他俩关系和生活发生改变的刺激点。让娜几乎像所有失恋的年轻姑娘那样痛哭流涕着哽咽:“人怎么才能在一瞬间变得麻木冷漠?”而处于热恋的他们俩则恰好充当着开导者的角色,就像是在湖边漫步的人对着溺水的人一般客观冷静,“如果他真的不爱你了,而你却为他难过,你就是在浪费时间。’’这如拿着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对病患所说的并无二致,正确而冰冷。
如果说这是男人的劝诫的思维,那么让娜和同龄的阿莉亚娜的关系就很有趣了。两人从开始的试探融洽到芥蒂而妒又坦诚相诉,再到因彼此的秘密而紧密联系,虽然吉勒在她们的关系中一直被撇开在外,但她们俩都在吉勒制约之下,也都是以吉勒为结点而展开的。几乎三个人同时出现的情节都是矛盾的爆发点,甚至让娜间接参与了阿莉亚娜的两次偷情,并直接导致了最后他们俩的情感转折。而让娜的情感线作为辅线来看,也似乎在他们俩尤其是阿莉亚娜的帮助下,走向相反的结局。
这两个文本在交错中完成了某种程度的对调,形成某种结构上的对应,当然两者在本质上就好似之前所说”恋人””情人”之分,又或许有某种在岸者的得意和自以为是与溺水者的挣扎与挽回终就造成他们走向对立,这合理又似乎巧合的设置使得整部影片的文本对应,人物符号变得可观起来,当然这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结构。
环环对应,两条线从各自从一点出发,最后沿着相反的弧线轨迹走到对方的起点上,最终形成一个圆环。就像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回旋楼梯,而这样的圆环生生不息,可以一直重复,这也某种程度上对应了文本里爱情的荒谬与徒劳,不停的开始,不停的结束。
爱情-欲望
爱情是他们都上的一个当,并都甘愿跳进去。相爱这件事本身就带有极大的偶然和冲动性,那么爱情在笃定的同时也一定包含着脆弱和敏感不安,吉勒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应该比这两个姑娘要更清楚,所以才会一开始就说出:”我们要学着不要相互伤害”,”你是什么样我就喜欢什么样,从没计较过”是的,包容是维系爱情最重要的方室,可是一旦稍加不注意,包容就会变成纵容。年轻的阿莉亚娜有着丰满的身材,她自己也对此很是满意,欲望往往从纯粹的肉欲出发,施特克尔说:“对很多女人来说,堕落到动物性是性欲高潮的条件。”因而不掺杂爱情的性行为是可以满足阿莉亚娜性欲的最好方式,之前也说过偷情往往可以达到相比于恋人更加强烈和刺激的状态,所以一旦阿莉亚娜和吉勒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下的恋人关系时,阿莉亚娜便无法克制的寻求情人,何况吉勒说出的包容。
可爱情绝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做到包容和任其自由,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爱的梦想:通过消失在他者中,达到最高生存。”那么,爱情的最终同一,就是某种占有,某种被存在。而阿莉亚娜的偷情毫无疑问否定了吉勒的存在,那么其实也就否定了吉勒爱情的存在,占有里不会允许丝毫的背叛,这是爱情的自私,可也唯有如此,才可成之为爱情。
而爱情本身就是无解的,就像围成的圆,无缝可钻,无隙可解,我们都围绕其中,兜兜转转,迷失自我,开始又结束,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都在其中,岸边或是溺水都是一种存在,是的,爱情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