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黑天鹅观后感影评

黑天鹅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38:41 | 移动端:黑天鹅观后感影评

201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剧情丰富,画面震撼,在网上的评分也比较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吧!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观赏《黑天鹅》了,这部被2011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最佳影片,也让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凭借她精湛的演技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被视为经典电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小美女长大之后的影视佳作之一,带给我们的演技震撼,至少带给阿茉的内心震撼是酣畅淋漓的。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算得上是结局难猜的类型。它被归为惊悚片,但它的惊悚实际上是女主角内心心态的种种展现。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位对于自己事业与专业能力上追求极致完美的芭蕾舞演员在登上事业巅峰时期的关键性蜕变的内心状态的过程。

影片中的女主角尼娜是芭蕾舞团的演员,她一直对自己的舞技要求严格,在舞团很多年,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像曾经辉煌的芭蕾舞明星一样成为明日之星,也因为自己的年龄在变化着,期望可以在还年轻的时候能够达到事业的高峰期,毕竟年老的芭蕾舞者是很难再伫立与巅峰之上的,就如尼娜一直羡慕的那位前芭蕾舞明星一样。很快,舞团将要演出新版的《天鹅湖》芭蕾舞剧,需要选出能够同时完美的表现出纯洁、美好、善良的白天鹅与邪恶、诱惑、妩媚的黑天鹅的女主角。

尼娜心心念念的想要被选上,这样迫切的心情也让她的每一根神经都高度的紧绷着。甚至也因为精神的紧绷,让她有表现出很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在没有被选做主角的时候,她紧张的揣测和观察有竞争的芭蕾舞者,在被选做主角之后,她更加觉得身边的人有想阻碍或者想要抢走她的位置,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幻想。而她对身边人的不信任也让自己被他人误解和辱骂。很明显,尼娜的个性特质中,冥王力量的负面能量很强。冥王若是和水星有克相,是会让一个人很难以在想法上信任他人的。

而尼娜对于事业、社会地位的掌控欲,那个要的决心,这样的力度,实在是太符合冥王落入10宫的特质了。她有一位相当强势的母亲,而且,她的母亲也曾经历过事业的大起伏,原因是为了生她,而放弃了所爱的事业。家人的事业大的起落也和冥王10宫的落入特质非常符合。

尼娜母亲的强势可以说是让尼娜相当窒息了。但也演出了一位母亲对自己女儿绝对深沉的爱。我想,尼娜的星图能量中势必有月亮和冥王的克相。母亲对女儿的掌控性极强,甚至家里面的洗手间、卧室的门都是没有锁的。尼娜无法反锁隔间的门,她没有隐私空间,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母亲都可以随时进入。影片中可以看到,每当她希望有自己空间的时候,她需要用物品来把门顶住。由此可见,这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操纵性已经有一种变态的程度。这样的亲子相处模式,也很容易导致尼娜的内心情绪扭曲,她的情绪相当容易紧张。

说到舞蹈,其实选拔角色的老师实际上一直不满意尼娜对于黑天鹅的演绎。在母亲长久的掌控和管教下,尼娜一直压抑着内心的种种欲望、强势,她很难释放真正的自己,让人看到的,总是她特别温顺、乖巧、善良的那一面。这样的个性,演绎白天鹅实在是游刃有余。可是这位优秀的老师感受到了尼娜内心暗藏的那份野心与待挖掘和释放的欲望和强大的气场。她需要蜕变,需要被引导、刺激。

其实在尼娜一直恐惧自己无法演绎好黑天鹅和恐惧身边人觊觎自己的位置的时候,包括看到昔日的芭蕾明星陨落变成可怜的残疾人,再也无法起舞,包括母亲对自己施加的种种掌控、压力,这一切的外在因素和生活情景,也逼迫着她的内心,暗流涌动,直到爆发,让她从温顺的小白兔变成再也不想忍受母亲高度的操控力度,激烈的反抗,甚至把母亲的手弄伤。

而长久的精神压力在种种刺激下,也终于把内心一直埋藏的那个野心、欲望极强的自己给激发了出来。她太过敏感了,因为她生怕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位置因为一点点的差池而失去,他人的任何举动都能轻易牵动她的心,她全神贯注的盯着可能觊觎她位置的人,甚至幻想出种种别人陷害她的情节,信以为真。

直到影片的最高潮部分,当她看到了黑暗面的自己,她以为那是对手,但其实根本是她自己心中的欲念,这时候就像是魔鬼般掐住了她的脖子,而现实是她自己在和自己作激烈的斗争,直到用玻璃杀死了“对手”,但实则是将碎玻璃狠狠的扎入了自己的身体。在将一直阻挠她的心魔战胜后,她看见了完美,也成功的演绎了完美。终于,她完成了自我的挣扎与蜕变,可她的蜕变却是悲剧结尾,这也是冥王星的执念到达极致后,她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欲望,欲望也让她烧红了眼,果然像黑天鹅一般,她的艺术达到了完美,可是也葬送了生命。

跳出电影,其实阿茉本身认为这不是一场成功的冥王力量的蜕变过程。冥王星负面的力量是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领域中的蜕变和重生,但是重生之前势必要经历毁坏,不然,何来重生呢?冥王的生命课题时间一到,当事人自己也特别像是厉鬼一般,在和生活中的强大阻力做斗争,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实际的人、事、物。其实冥王星的功课是在于看当事人自己能不能放下心中的执念和欲望,若是过不了自己的这一关,那么就会争出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当然,人与人终究不同,正如每个人星图的能量组合各不相同,虽然,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没有极度负面的压力,也无法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尼娜从小的成长历程已然让她成为了如此紧绷的个性,这也成为了她演绎之路的绊脚石。如果尼娜可以让自己放松心中的种种戒备,若是母亲的疼爱能是正向一点,不那么强势,或许尼娜不至于精神如此崩溃,走上绝路。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冥王星能量体现的相当精彩的电影作品之一。包括我曾写的《看不见的客人》的观后感。这两部电影是阿茉个人相当喜欢的,强烈推荐。

其实艺术作品给到的每个人的感受一定各不相同,而阿茉也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写下这些观影随笔,并结合自己所爱的占星学的元素来表述一些想法。我想这些感受和思考也是在阿茉成长和学习的路上很珍贵的输出。 

看罢本片后,不仅发出一声感叹: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今后的影视作品越发符合学院派与奥斯卡评委们的口味了。2008年,他凭借自己首部意义上的商业主流影片《摔跤手》,在65届威尼斯电影节一举斩获了金狮奖之后,影迷们可以隐约感觉到这位不走好莱坞主流电影路线的鬼才异类导演,正逐渐的融入、靠近大众影迷与苛刻、难以取悦的专业影评人士们的视线,并且既保持自己的电影授意风格又权衡于影评人士及观众的欣赏品味

阿罗诺夫斯基扬弃了自己以往在《圆周率》、《梦之安魂曲》等为数不多,但部部堪称有邪典、迥异、吊诡等“作者”风格十足的争议性精彩影片中所包含的锐气、花哨又光怪陆离的蒙太奇影像和叫人不可思议的故事主题,取而代之的就是这部酝酿了十年之久的《黑天鹅》。本片文艺气质高雅,但明显隐藏了导演以往硬朗、桀骜的诠释深刻的电影课题的形式,而是让影像画面处处流淌着精致华丽的绝美氛围,探讨的故事内容看似温润雅致,其实仍然保留着阿罗诺夫斯基最擅长的黑暗压抑又绝望的主题元素:人性中的黑暗混乱与性格分裂下的残虐体现。

影片《黑天鹅》讲述的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妮娜(娜塔丽?波特曼 饰演),同时演绎《天鹅湖》舞剧中的黑、白天鹅。在排练期间,她逐渐浑然忘我,模糊了现实与虚幻,出现“入戏太深”与人格分裂的状态,在深入艺术表演的过程中一步步诱导出自己内心阴暗邪恶的一面。片子前一百分钟之内的进度是不急不缓的,文艺味道很浓厚,优美的芭蕾舞舞台表演及起到点眼之笔和烘托影片精致氛围的天鹅湖配乐。对于主角妮娜的内心世界及她身处的外部环境,导演给予了厚实平和的积累性描述,点点滴滴的雕琢妮娜性格中正面意义上的自省、怯懦与温和的内质。这一部分的性格形成及特征,利用她在单亲家庭成长及在舞台上争取角色及通过真实的芭蕾舞蹈表演来阐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白天鹅与一只黑天鹅,具备适时的诱导与环境刺激,黑天鹅将代表放浪的负面形象霸占其身心,这是否可以解释为:在压抑、自制性格下,能够造就具有毁灭力的反面性格?黑天鹅与白天鹅鲜明性格的比照也正好用来暗示人类内心深处的两个对立面。这种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影片属于老生常谈的电影题材,但剧本被放在了艺术感浓厚与极度养眼的芭蕾舞及舞台上发生的幕前幕后故事的环境下,还颇有舞台剧的戏剧风格,升格了影片的优雅气质。

在最终的四十分钟画面内,影像越发“妖魔”化,剧情在极度“闷骚”和前期处心积虑做人物双反性格的细节铺垫下爆发。个人认为,这一段双面性格彻底释放在观众眼前的戏码,达到一气呵成、没有喘息余地的效果。直接带给观众一种“华丽之后的毁灭,灿烂之后的死寂”的心理宣泄感。阿罗诺夫斯基几度在他的影像作品中,不遗余力地给影迷们营造这种高温高压式的戏剧高潮体验。例如他的《梦之安魂曲》,就是采用分线叙事,运用平行蒙太奇将情节与画面频繁快速切换、复现;《圆周率》与本片一样,也用了手持式摄影体现一种颠簸、晃动的真实感,来达到压制观众的视觉,创造紧张、诡异的观感画面。彼时的《黑天鹅》又出现了误导性的画面,这在他的影像中有些类似《珍爱源泉》,将现实与虚幻错位交替,最终通过这种混乱的镜像与故意松散的情节,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妮娜分崩离析的双重性格的心理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让影片时刻散发着艺术优雅气息的人不只有导演,他只是创造了精湛的镜像与故事内核,影片中的首席舞者妮娜的饰演者:娜塔丽?波特曼才更加使观众们感到真正的惊艳之美。她的黑天鹅与白天鹅的造型、扮相华美、脱俗,双重性格的表演也是不温不火,甚至,她能将芭蕾舞演员高难度的足尖舞步演绎得专业又漂亮,应该是多处没用替身演员,自己来完成那些只有专业舞者才能达到的芭蕾舞动作。据说波特曼为这部影片准备了半年的芭蕾舞专业训练。

有评论说,这部影片最后那段心理惊悚戏份的风格形式与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颇为相似。二者同样是展现一位精神敏感女性的双重内心世界。波兰斯基的这部影片应该是经典、不可仿制的,尤其是片中用奇妙的音效和超写实的几处神秘画面来制造心理恐惧的惊心体验;阿罗诺夫斯基的《黑天鹅》有一处是仿同波兰斯基的那处最著名的伸出很多手的墙壁的情节,画面有些妖魔化,看来是向大师效仿吧。

我记得我高二的时候写过一篇小说,大意是写一个女人,女生吧,也是从小练芭蕾,然后从小父母吵架然后离异,她在演出的前夜剪短了蓄了很多年的长发,幼稚的她一直以为,等头发长长了父母就会重新和好,等到她认清事实的时候谁都回不到过去了。

矫情的给女主角安了个会死的病,矫情的写她死在了舞台上,矫情的写的很悲伤。

看了《黑天鹅》才知道什么叫悲伤。

悲伤的是不能做自己,悲伤的是做了自己却只绽放了那么一次。

白天鹅心地善良,美丽,懦弱,害怕的时候只会哭泣。

黑天鹅富有心计,妖娆,坚毅,想得到的时候就努力去争取。

让我选择的话我愿意选择做黑天鹅,就算不被瞩目不被夸赞,至少我敢勇敢的去展示我自己。

nina,我弄不清她到底是蜕变还是本性。

如果是蜕变我想她很成功,当那只蒙着面纱的黑天鹅站在舞台上她就已经成功了。

如果是本性,可悲的是她的母亲,那个在28岁为了私生女放弃自己的芭蕾生涯却把自己所有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的可怜妇人。

据说《命中注定我爱你》里面的安娜也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她妈妈从小逼着她练芭蕾。至少nina比她的情况好,从电影里开看,nina自己也是热爱芭蕾的。

其实我一直在猜,nina的父亲到底是谁,我开始猜的是thomas,我朋友说不是,lily来她家那个情节,她母亲关门她开门,我真以为是thomas来了。

黑天鹅慢慢长出羽毛,在她一个人的舞台上,太美了!!

配乐很精彩,加上她精彩的表演,我朋友说我是张着嘴巴看完的。

还是只能说太美了。

结局未知,不知道是死是活,虽然我不以死活来评论是喜是悲,不过还是很希望她能死掉。

实话,闪耀过就可以了,芭蕾演员最好的谢幕方式不是beth那样被千篇一律的感谢词感谢,被总监临幸,被众人关注,却在刹那将语气一转,所有的闪光灯打向了她的接班人,所有的目光,羡慕的,倾慕的,嫉妒的,通通不属于她了。

与其这样,不如死掉。

死在最爱的舞台上。

看完黑天鹅,各种感觉纷涌而至,流动的汇聚成块郁结不顺。只是想一写以求得发泄,不改不修,故本文结构粗糙,剧透慎入!

故事很简单。芭蕾舞女演员nina,被曾经接近辉煌终而失意的母亲禁锢在人造天堂,粉与白的卧室布置,各种绒质玩偶,八音盒里的天鹅湖伴随着入眠,两个女人在餐桌边按时的进食与休息。然而公主仍然被置于冷硬现实中的旋转舞台,在人间烟火的背后窥视,竞争,暗潮涌动,所有的力量向巅峰攀越,完成崭新与残破的更替。影片开头的梦境已经揭露了nina的愿望,出演white swan,洁白善美的,安全性的,对自己毫无违背和矛盾的。然而墨守成规的安全性的东西总难以恒久。公司要创意性冒险性的采用优秀的舞者一人分饰两角:一面是纯洁悲情的白天鹅,一面是诱惑罪恶的黑天鹅。最先是,nina偶然看到beth在化妆间里的发泄,嘶吼,将东西胡乱推翻,在beth离开后,nina潜入进屋,偷拿了beth的耳饰,锉刀,口红,这里已经为nina的欲望埋下了伏笔:她渴望成为beth,渴望成为下一个black swan。之后她就擦这鲜红的颜色,去请求演出指导,只是懦弱的,谨慎的在母性教导下重复那些刻苦的付出。没有用,那不会是全部,连关键也算不上,演出需要的不止是克制,还有释放。被强吻的那一刻她被迫的bite,被迫的释放被视为演出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微小到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释放,成为自身保护壳的裂缝。自此,在各种挣扎中,公主躯壳便开始无止境的反复的破碎,欲望要破茧而出。她开始视奔放热情的同公司舞者lily为竞争者,nina遥望着她,她嬉笑,挑逗,能勾起喷薄而出的欲望。背后的声音说:她的激情,她的快乐,这些都不是伪装。她开始逐渐想要释放,排解压力,寂寞和无助。无处可寻出口。她触摸自己的身体,获得短暂的快慰,但总是在自我伤害下终止。黑天鹅的翅膀要刺破皮肉的伸展。她感到惊慌无措,只觉得瘙痒难耐。无数次她在黑暗中行走,她感觉到鬼魅如影随形,自己将被尾随的东西所吞噬。她终于愤怒,不愿在母亲面前更衣,打开门要跟来访的lily出去,逃出这熟悉的牢,一刻也不能等,穿衣背包疾走而出。在厕所换黑色蕾丝工字背心,在药物的作用下沉溺斑斓的镭射灯光,舞蹈跳跃。回家,感觉到背叛及黑暗气息的母亲,又指望强行的解救公主,把她托入远离尘世,似乎是只剩芭蕾的城堡,她不理会,失控,压坏母亲的手。在柔软的床,背披纹身的lily解放了她。演出的早晨,黑天鹅终于羽翼丰满,只待展翅。她的白天鹅在最后的挣扎里懦弱退缩。黑天鹅取而代之,杀死幻想中尾随她,窥视她,妄想取代她的lily。在现实舞台下,黑天鹅毫无吝啬的展示她的光泽漆黑如深夜的翅膀,血红的欲望的眼。在最后从道具台纵身堕入地面的一刻她实现了生而为人的完美,梦与欲望,黑暗和光明的融合。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出道未久,影片至今也只拍过数部(确切地说是五部),但声名之大,少人匹敌。最近的一部黑天鹅,又是未公映即已众人热议,让人不想看都不行。虽说此片在各大影节上收获不多,且我对此公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看过他的一部影片,那是一部让他声名雀起的电影,《梦之安魂曲》,批评不敢,因为太多的好评,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菜,对于他只好敬而远之,连他那部更有名的《摔角王》,也未敢看。但此次《黑天鹅》我还是有些兴趣的,这种深入于芭蕾舞台之后的影片,以前未看过,对于像我这样迷恋芭蕾的人来说,肯定应该一看的,何况还是围绕着老柴的《天鹅湖》来说事,那可是引我进入古典音乐的曲目,更引起了我的兴趣。但一观之下,却至为失望。我看到《黑天鹅》中的达伦,仍然还是《梦之安魂曲》里的达伦,充满了迷狂而混乱。而《黑天鹅》里那些白天鹅黑天鹅们,仿佛也都如吸毒过量似的,在迷幻之中跳着芭蕾,在HIGH|中展露着没有来由的人性之恶。我所看到的《黑天鹅》,只是一部吸毒者的芭蕾版。

其实,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是一部概念先行的作品。阿罗诺夫斯基先生想拍一部关于天鹅湖的电影了,由芭蕾中黑白天鹅的故事,一人双饰两角色的习惯,想到了人性的两面,再由传闻之中舞者之间的勾心斗角,想到人性之恶。于是,一切故事都得围绕此而展开,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得在此主题下进行。本来应该丰富的故事而变得单调,似乎剧中人物的存在,只是为了抢争角色,相互之间如仇敌。娜塔利·波特曼所饰演的主角,本来应该是个很饱满的形象,结果也变得脸谱化,她非白即黑,在白与黑之间挣扎。她本应是个乖乖女,就像那只纯洁的白天鹅,虽然内心也有躁动,却将那种躁动紧紧地包裹于自己谨严的外表之下。她是一个很棒的芭蕾舞者,跳白天鹅是没问题的,不过此次导演却要求一人分饰黑白天鹅两角,这对于她就有难度了。导演总认为她难以体现出黑天鹅心中的那种恶,也没有黑天鹅身上的妖冶与诱惑力,于是就不断地诱发着波特曼心中的邪恶。最后终于黑暗面占据了她的心灵,她也很好地诠释了黑天鹅的角色,不过却是以生命为代价去诠释的,她倒在了舞台上,以鲜血成就了完美。

达伦大概很得意于这样的意象,一人分饰善恶两角,恰恰代表了人性中的两面。最后潜藏着的恶战胜了良善,体现着人性中善是那么的脆弱。在电影中,不光波特曼如此,似乎剧中的每一人都露出了恶魔的狞笑,他们都成为恶的力量,逼迫着波特曼这个电影中唯一的善改弦易辙,也加入于恶的行列。为了争夺角色,波特曼的同事们是多么的邪恶啊;为了诱引出波特曼心中的恶,剧中芭蕾舞的导演使出了各种恶劣的手段;即使是波特曼的母亲,这个未曾成功的前舞者,也是变态地将压力与自己的期冀强加于波特曼身上。这哪里是美丽的天鹅湖,简单就是群魔乱舞的人性地狱。达伦认为他已经深刻地挖掘出了人性的复杂,描述出了人性的黑暗面。但达伦错了,他错在将复杂的人性仅仅看作黑白两面,认为人性之中只有善与恶,人的行为就是由善与恶的此消彼长来支配的。其实人性远非如此的简单,如果只有善恶,人类社会不会像我们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复杂。人性是多面的,黑白只是其中两色,还有众多的色彩和灰色的地带,这样的人性才是丰满的,这样的人性才可信,刻画这样的人性才能让电影更有内涵。而达伦却将人性脸谱化,所以电影中的人物显得异常的苍白,似乎只为此部电影而存在,他们难以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好在电影中的演员表演还算卖力,特别是波特曼的表演,确有可圈可点之处,让这部影片挽回了一些颜面。从各个电影奖的评选结果,我们也可得知,虽然此片名气冲天,但能收获的大多都是表演类的奖项。

《黑天鹅》中还有一点让人难以容忍的,就是剧中的人物似乎都处于迷茫与疯狂之中,如同吸足了可卡因的隐君子。看此片有时感觉恍惚仍在《梦之安魂曲》的情境之中。大约阿罗诺夫斯基从未从“梦”中走出过?只是可怜了柴可夫斯基美妙的音乐,成为这场毒品闹剧的背景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黑天鹅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944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