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要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难道只有一个活雷锋吗?小编整理了一篇没有雷锋,国人就不助人为乐吗?偶像灌输的教育罢了供大家欣赏!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还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小时候伴随着《学习雷锋》的歌声长大,从小看的是关于雷锋的电影,更对三月份的“学习雷锋精神文明月”记忆犹新。而今,也就是几年的工夫,雷锋先生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有时候,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一下,当初那么红火的雷
锋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对着大山喊:雷锋,你在哪里;我们对着大地喊:雷锋,你在哪里?
从小学到现在,被告知了那么多的榜样。从雷锋到赖宁,从焦裕禄到徐洪刚;不知道现在又是哪位了。本人在小学时相对比较懒惰,一年级至三年级时周末从不做作业,等着周一到老师办公室做,不知道这算不算个性,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玩的,哪位和我一样经历的请举手,呵呵。
从小学到大学的历程,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的偶像,多亏本人自控能力还可以,否则到现在都不知道该向谁学习了。后来上了大学,听了很多历史系和中文系老师的课,才知道什么是人文,才知道什么是美。记忆犹新的是:大二的时候接触到夏中义先生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才知道什么是人文精神,才知道什么是爱不释手,才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狼性思维和羊性思维的不一样,在于人的开拓进取,在于敢于质疑。个人认为,中国陷入模仿而缺乏创新的源泉在于墨守成规。故而我们需要敢于怀疑,善于发现。 如果人能够有狼性思维,而且又富有人文精神,那将是非常厉害的。我们不禁要回想一下雷锋思想的源起和发展,不
否认雷锋是一个在普通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人,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颗螺丝钉,这值得颂扬。
以上谈的不是主题,我想请问的是:雷锋以前呢?雷锋以前就没有助人为乐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知道这是否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这种人文精神的传承,经历了焚书坑儒而不灭;这种人文精神,经历了历代的书籍
损失而留存在人们脑海;尤其需要指出的,经历了明清时代的“文字狱”而留存千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民族精神的生命力。我要进一步追问的是:雷锋能够传承中华5000年的优秀文明吗?似乎不能。中华民族已经经历了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似乎树立一个典型,他在一定
时间段内确实给人们指点了方向,但长此以往,似乎很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雷锋毕竟不是孔子,孔子经历了历代改朝换代,乃至抗日、解放战争、文革的浩劫,到现在依然受到尊崇(当然也有很多人骂他),但能够传承到现在,自然说明其生命力。乃至现在中、日、韩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儒文化圈”,这确实是一种能耐。我们
确实需要好好考虑之。但孔子依然还是不行的,毕竟没有平等法治思想,难以顺应时代潮流。
废话不再多说,里面的韵味请各位细细体味。我不否认雷锋在普通岗位上创造出的辉煌,但雷锋是否能够传承中华文明中“助人为乐”部分,我心中还是有疑问的。请各位赐教!谢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