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知道大家读过没有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老师读完这本书的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班主任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发言感)
穆英杰
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班主任,穆老师。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在刚刚步入这个行业之初,我就有这样的疑问:教师到底都要做些什么?尤其是当班主任之后,我就更加的迷茫,面对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要给的只有知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其中这句话解答了我的疑问:"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教育又是什么?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和自己的实践经历,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我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
教育是不辜负信任。
每当我在走进班里,最让我动容的就是那22双纯净、充满信任的眼睛,这让我无比感动,也倍感压力。当老师后,我发现自己的学生们会无条件的信任自己。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向我寻求帮助,伤心时会向我倾诉,开心事也会和我分享,甚至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每每思及于此,工作上就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生怕自己不好的言行会深深的刻印在他们的心上,从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教师,我时刻谨记:他们信任我,因为我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我要接纳每位学生,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教育要对得起孩子的信任。
教育是鼓励。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上课经常走神,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时不时地会说些与课堂毫无关联的话,多次提醒也无济于事。学习成绩不好也导致她非常的不自信,不愿与别人交流。经过长期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有超强的想象力与感受力,这些都是她的优点,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她爱幻想的特质引到别的地方。在语文课上,分角色朗读时,我会鼓励她扮演一些性格比较鲜明的角色,开始她并不会跟大家配合读,但通过慢慢的引导,她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了,而且会把角色演的活灵活现。每当这时,其他学生们和我都会为她鼓掌,不遗余力的夸奖她。收到这些鼓励的她慢慢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了。我也会创造讲故事的机会,让她站到班级前面给我们讲,其实由于紧张,她讲的并不是太好,经常虎头蛇尾,但是大家都很宽容,也都鼓励她。这一次次的历练让她越来越自信,她开始在集体活动中大放异彩。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她都积极参与,抢答问题,获得了很多次的奖励。在元旦的联欢会上她还主动报名,为大家背诵《三字经》。当学校的值周生一直是她的目标,我和家长一直鼓励她只有各个方面都做的特别好才能当上,她为此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值周生,并且成为最有礼貌,笑容灿烂的值周生。
鼓励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不仅仅在于激发动力,更重要的是重建自信。
教育是爱,是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尊重的前提,教师必须是个热爱孩子的人。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行为习惯特别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发呆就是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写,成绩很差。我很为他着急,在他不会的时候经常批评他,可这样毫无作用。静心想想,他是最不容易也是最坚强的,每天课都听不懂,还硬着头皮听;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好,却还能勇敢的面对;每天被各科老师批评,第二天还能无怨无悔的来学校。他每天都得面对失败,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内心是多么强大。换个角度看待他,发现他也是值得我们心疼和尊重的,我应该关爱这样的孩子。从此以后,我开始关心我们班的这个小男孩,经常和他聊天,我发现这个孩子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伤心,上课走神是因为接受能力差,听不懂,作业完不成是因为不会,很多时候想努力却无从下手,天天体会着这种挫败感而心灰意冷。了解过后,我不再批评他,而是开始帮他建立自信心,上课遇到简单的题目时经常鼓励他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告诉他做题时遇到不会的就可以问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的为他耐心解答很多遍,渐渐的这个孩子有了自信,与我的关系也更为亲近,学习也在慢慢进步。
是关心让这个孩子放下戒备,是爱让这个孩子走出阴霾,是尊重让这个孩子重建自信。尊重和爱学生可以避免学生的自暴自弃,可以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的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谈心。每当有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总要把他拉进办公室情真意切地谈一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个体,会有不同的想法和个性,尊重这些想法才能真正的触及心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关键在于情感,思考怎样用情感去影响情感,态度去影响态度,这才是我要追求的教育的真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