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猫传》是再2017年12月22号上映的,电影中主要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电影中讲述的中日文化有何差异呢?
在优酷看了《妖猫传》,画面音乐气氛都很好,场面宏大,制作精良,特效也不辣眼睛,但是……深深的违和感让我始终不能进入这个故事中,感受不到盛唐的繁荣,也领略不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与意图。
全剧有一条不明朗的主线——空海求佛,寻找杨玉环的死因只是空海悟道的经历。我始终觉得这部影片或者说原著是想传达一些佛家思想,点出一点感悟。但是我看完了电影,我很茫然:“我看了啥,它说了啥?”我提炼不出中心思想,甚至讲不出个条理清晰的故事梗概。
违和感一:对妖怪的接受度
开篇,妖猫出现,本来会惊悚的出场处理得很含蓄平淡,演员的情绪也很内敛,小惊小吓,春琴看起来一点也没有见到妖怪的恐惧感。这一点像极了日本文化,在日本文化里,妖怪出现不一定是坏事,妖怪也不一定要害人,甚至可以当作神灵去祭拜。但是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面,几时见过看见一个凡人看见妖怪不尖叫逃跑的?中国的妖怪大多数都是害人的,只是有些不害主角罢了。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里面,妖怪就是坏的,是要害人的,就算写了一个不怎么坏的妖怪,旁人看见了也是默认它是害人的妖怪,要驱赶,要镇压,这才有了各种人妖爱恋的故事。如果中国文化像日本文化似的不怕妖怪,那白蛇传恐怕就写不成了。
再说皇帝死的那一幕,死状如此惨烈,旁边的官吏居然一个都没有尖叫逃跑的,反而淡定自若地编造了死因,有种他们是凶手的错觉。看下去才发现,他们是真的只是镇定罢了……
再来看猫吃鱼眼睛这个行为。中国人讲究因果,猫为什么只吃眼睛,不光吃鱼眼睛,后面还吃了人的眼睛,后来又怎么不吃了?疑问越来越多,但是我看完整部电影连一个答案都找不到,这让我很难受,就像看了一个没有起因的故事。日本文化在这点上就有明显的不同,妖怪的行为是生来造就的,不需要解释。
还有妖猫突然在妓院里杀人这一段,演得着实摸不着头脑。还是那句话:中国人讲究因果。妖找和陈云樵寻仇可以理解,无端端大开杀戒,还挖了一个不相干的人的眼睛,弄得妓院一片狼藉,问了一句:“钱还想要吗?”这这样没头没脑的话。我实在是拼凑不出逻辑。感觉像是中日对于妖怪的文化突然间像两块颜色不同的橡皮泥一样糅合到了一起,但两种颜色并没有融合,反而你一道我一道,扎眼得很。中国的妖怪一根筋杀人寻仇,日本的妖怪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所以妖猫一会找陈云樵寻仇,一会展现自己的妖力。
违和感二:对和尚的印象
在中国文化里,和尚——特别是得道高僧,都是沉稳镇定,不苟言笑。但空海就常把微笑挂在嘴边,这是不是日本对于和尚的印象我不得而知,但每次看到空海微笑,我都在脑补他到底在笑啥。是看到世人沉溺于红尘之海呛水痛苦不得上岸的嘲笑吗?还是礼貌性的微笑?但是皇帝死的时候不该笑吧,看起来真的很像是讥笑。
关于瓜翁这个角色,看到最后大家才知道,他就是丹龙,也是青龙寺的主持。这又是日本的文化体现,在中国,一寺主持是绝不可能上街卖艺的。而且佛修的是“真”,“幻”是日本阴阳师的本事,与中国的佛家无关。
还是妖猫妓院里杀人这个片段,空海关门躲避,在旁边干看着,连观众都着急了:“你快驱妖啊,你不是法师吗?”《夏目友人帐》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里面对驱妖的部分手段,就和空海一样:先让妖肆虐,看看它到底要干什么,找出原因或者制服的办法,再下手,往往捉妖的手法还不会伤害妖怪。因为日本人把妖怪也当做生灵来看待,并不会一味否定妖怪的所作所为。中国人可不管这些,救人要紧呐。看见妖怪在自己面前作祟还作壁上观的,恐怕只能是始作俑者了。整部电影的前1/3空海都在看戏,直到给玉莲解毒开始,空海才展现出驱邪的本领。但是最后春琴死的那段,空海也是围观了好久,春琴简直是被编剧写死的……
违和感三:预言
中国的预言,如果是关于皇位的,即位的通常都不是太子,这种预言才会被人们重视,才会被称为预言,才会导致血案。空海捡到的牌上写:“黄帝已死,后即李诵。”前一句已经是事实了,就算不是事实,皇帝也总归会死,算不得预言。再说后一句,李诵是太子,按照道德和律法,皇帝死了即位的都该是太子,名正言顺。这算哪门子预言啊?
电影中各种中式日式的布景、着装和妆容等等,对中日文化比较了解的观众应该都发现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