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听来的段子:还记得毕业进入社会时,老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啊,这样会让你飞快成长的。”老板果然没骗我,才工作一年,我看起来就好像40岁大叔……
焦虑、困乏、不安、中危、拼命、用力,是无数当代人的状态。
浙江一家网络科技公司28岁的女员工猝死在家中。
女孩出身农村,对外汉语专业,长得好看又能力出众,是全家人的骄傲。
她曾不止一次向父母表达过承担家庭负担的意愿:“我一年工资有20多万了,你们以后不用干活了,我会负责的。”
可辛苦、疲劳、压力过大,没有规律的生活,团队领导的责任,让她的身体渐渐支撑不住。
5月14日晚上,她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我烧糊涂了。然后陷入失联,直到第二天下午房东破门而入,才发现悲剧已经发生。
这不是第一个因劳累倒下的年轻人。
搜索“工作”“猝死”会发现,悲剧的主角大多恰恰是以为自己身强体壮,年轻就要好好拼的青年人:
这些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当来自工作、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越发实际,梦想就不再是动力,反而变得虚无缥缈。
就像很多人常说的那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焦虑感是年轻奋斗者共同的符号。
不少年轻人,挤过高考独木桥,四年后跌跌撞撞进入社会,却发现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闪光文凭或许能赢得一份工作,职场上每进一步还是各凭本事。
在整个找工作难、创业更难的环境下,失业对于一个贫寒家庭奋斗上来的年轻人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
天下年轻人一样苦:穷困和孤独是常态。
之前看到一个讲年轻人的段子:快三十的人了,仍然像20出头的小伙子一样半夜打游戏,约会穿T恤,偶尔小火煮锅泡面陶冶情操。人家问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我总是笑而不语:快三十了,赚得跟二十岁的时候一样多,能不年轻么。
在全球化这个大趋势的推波助澜下,一系列债务、失业、房价飙升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成为发达世界年轻人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所面临的危机。
综合起来,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了年轻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虽然从数字上看,他们赚得比爹妈年轻的时候要多,实际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年轻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都超过40小时,大部分人达到47小时,除此之外还有十几小时与工作相关的社交和回邮件时间,哪还有时间全身心去恋爱?
人人在社交平台上狂欢,却还是孤独得像条狗。
在整齐划一的焦虑感驱使下,很多人的生活走向了这样一种模式:以前拿命挣钱,后来用钱换命。
亦舒借她笔下的女主角喜宝之口,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
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果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看过《喜宝》的人,可能会对商界精英勖存姿印象深刻。勖存姿冷静、精明、无畏,他年轻时也是一个强壮俊美的男人,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却对“老”这个概念近乎执念地忌讳,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深深的自卑。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医药公众平台丁香医生推送过一篇文章《我们和遭遇癌症的年轻人聊了聊:恐惧、死亡、爱和被爱》。
文中那些得癌症的年轻人,在经历变故之后,他们有的更加想赚钱治病,有的更加想享受安宁时光,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对生命的优先级有了不同的理解。
他们“既认同死亡,又顽强抵抗”。
其中一名34岁患乳腺癌的女孩说:“有人说生命不在于长度,在于宽度,但是站在我这个阶段,我绝对不会说不在乎生命的长度,我情愿生命的宽度没有那么宽。”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接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只需4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脏器变异,诱发癌变。
长时间作息紊乱,致使身体功能异常是癌症的最大诱因。
健康像空气,存在的时候感觉不到,失去的时候才发现不可或缺。
不要等摔伤了才知道好好走路,不要等生病了才知道健康可贵。
知乎问题“长大后,你悟出过哪些不一样的道理”下,用户“张斯托洛夫斯基”有个特别的回答:
其实“性格好”、“讲道理”往往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才有资格表现的品质。
和人一起爬山,有人两步就嚷嚷累,不一定是他毫不在意出游的气氛,可能是他身体弱容易觉得累。这时有人接过他的包抗在自己肩上,固然是这人慷慨相助,但也是他体力充沛,以至于不觉得帮人拿个包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以前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意识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温柔地对待任何自己想要温柔对待的人。但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我发现,控制情绪的难易程度和身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意志力能解决的问题比我想象中的少得多。
身心健康,身在心前。正在经受身体痛苦的人,很难保持内心不扭曲。身体不好,情绪糟糕,工作也容易出麻烦。这像是无限循环的噩梦醒不过来。
拼命的本钱朽了,通往前程的脚步自然慢了下来。
很多励志文章里说,热爱工作的人也热爱生活,精致的人会把完美带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但我见到最普遍的状态却并非如此,若非有强大的意志力,一个被工作填满的人生活往往要么大道至简,要么一团乱麻。
因为保持完美的工作状态,已耗尽了他所有力气。
最无奈的部分是,很多工作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老板可能只觉得你效率低。
《穿普拉达的恶魔》中,安迪没把工作做好,被女魔头训哭后跑到同事那里诉苦,却反被教训了一顿:
“如果觉得累,辞职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钟内找到一个很想要这份工作的女孩顶替你。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你希望我对你说什么?要我说‘真可怜,马林达又欺负你了,真可怜,可怜的安迪’?
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而你还抱怨她为什么不亲吻你的额头,每天都给你的作业批个金色五角星。醒醒吧,亲爱的!”
在生活的暴击面前,除了绞尽脑汁动用自己有限的智力,除了用力工作,似乎没有更多好办法。
生活不是《欢乐颂》,但现实版樊胜美的故事不止一个。
背负着家庭厚望与个人理想一起前行的年轻人,太多太多。
去年9月,26岁北漂演员徐婷离世引发了巨大争议。
大家惋惜年轻生命患癌离世的同时也在讨论,是什么样的生活重压,能让一名正当年华的少女将癌症视为“轻松”和“解脱”:
“五年来拼了命地拍戏给弟弟交学费、交房租、替父母还债、买房…无数次熬夜拍戏、累得腰间盘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在冰水里拍戏、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五年拍了几十部戏的钱全给家里了,自己从来舍不得花…在我得知得了癌症后居然有一丝的轻松…我感觉我要解脱了…”
大部分人没有雄厚的本金和四通八达的人脉,没有开阔的眼界和灵活的头脑,在资金、教育、知识、能力、人脉、机会上都有欠缺,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体力去赚钱。
不知道哪一天会倒下,但不敢不前行。
贫穷和困顿像一个闭环,锁住了他们的人生。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有些责任,未到中年就已经到来了。
某次聚会,听到一段对话:
“为什么学生时代不好好学习的人,工作之后那么拼命?”
“大概是因为长大了,懂事了,明白只能靠自己了吧。”
每个人都不容易,我明白年轻的你所有的焦虑和无奈,也理解你为什么拿命换钱,所以不劝你不奋斗。
但我希望你不要像《幸存者回忆录》里写的那样:
“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返回童年。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们焦虑地憧憬未来,忘记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的时候也好像从来没活过。”
愿你只吃该吃的苦,每一份付出都有最大的回报。
愿你来人间一趟,可以看看太阳。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