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是一部由所罗门·诺瑟普著作的书籍,写的是一段美国的历史。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在毛概课上翻完的小说。普莱特的漫漫回家路,当时看的时候,感慨的点其实挺多的,现在却无法连缀成一些完整的语句。
所罗门本是纽约州一个自由公民,有着美满的家庭,有一群朋友。他工作勤勉,努力养家。被人诱骗卖给黑奴贩子,在南部庄园辗转流离,远离家园,被强制忘记姓名,被人奴役,十二年后终返故乡。
很遥远的故事,完全不同的时空和国度,字里行间让人有流泪的冲动。
很粗略地浏览,很多细节并未仔细阅读,比如,所罗门被鞭打的片段,奴隶主的残忍暴戾等等。
所幸,所罗门一直都没有放弃离开的念头,执着地撑了12年,穿过辱骂、伤痛,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人身边。
所罗门是这样,可是那些没有撑过来的人更多,在光明抵达之前离开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绝望。
不得不承认,所罗门是众多被贩卖的黑人里十分幸运的一个。身体强壮,足够使他与伤痛的对抗;遇到的主人都比较正常(除了那个诡异的木匠提比茨),总能遇见一些提供帮助的好心人,比如最后的贝斯,保护所罗门不被提比茨打死的查宾等等。并非每一个受苦受难的人都有这样的际遇。
还想到了现在的人贩子,全球每年超过250万人口神秘失踪,落入人贩子之手,此后生死未知,堕入地狱。
两者其实有很大的相似性,几百年前发生的暴行今天依旧在发生,不过更隐蔽更可怕,手段更狡诈更加没有人情。无论日后世界发展情况如何如何,这里永远是不见天日的角落,血腥和阴影环绕,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反抗总是以失败结尾,换来更加惨绝人寰的苦痛。
似乎有点跑题
去百度找了一些更加客观的素材评价。
由史蒂夫·麦奎因导演的电影《为奴十二载》大获全胜,将奥斯卡、金球奖等众多奖项收入囊中,《纽约客》甚至称该片是有史以来描写美国奴隶制最伟大的影片。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每日电讯报》便有文章认为原著要比电影更精彩,“并非从艺术的角度,而是从人性洞察力的角度”。这自然指的是原著中对于奴隶制中性、克制的描写,其中涉及了奴隶制中更为复杂的面向,即如何看待一个良善的奴隶主,自传的作者所罗门·诺瑟普认为他们也是奴隶制度的受害者,成长的环境让其从未怀疑人屈服于人的道德权利,从而看不到奴隶制度的本源错误。不过如果我们回到历史中间,就会发现这样看待奴隶制的视角有着更为复杂的来源。
PS 书中有一张小书签,很喜欢上面的话:被温柔对待后,自己也想变得温柔。与书中内容无关,大概是某个借书的人留下的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