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迷楼精选读后感欣赏

迷楼精选读后感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10:06:51 | 移动端:迷楼精选读后感欣赏

《迷楼》是一部由刘以鬯著作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除了悬疑、侦探、科幻小说,我很少读虚构类小说。但最近却格外想看个故事,《迷楼》成了我的优先之选。

说来惭愧,此前并没有听过先生的名字,更念不出他的名字——刘以鬯(音同“畅”)。看之前就已得知,王家卫偏爱先生,《花样年华》、《2046》都是从先生这里获得的灵感。读来也发现,“这的确是纸上电影”,画面跃然眼前。

之所以能有此感,我个人认为是源于文字。曾经看到有人说,“写作最核心的东西,不应该是文笔,而是其中的力道。”此话于我心有戚戚焉,我之所以不喜欢读虚构类小说,很大程度上,是觉得那些故事都是假的,一旦前提都是虚构的,那故事的力道自然在我心中会被削减大半(我是不是对小说存在什么误解)。越是真实的故事越适合白描,其精彩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故事本身。但当读完刘以鬯先生的小说,我觉得自己此前太绝对了。力道固然重要,但文笔描写得好,也特别能吸引人。刘先生的小说便是如此。

他写悲的时候冷静,写景的时候动情,写理的时候深刻。故事很整洁,有精神。语言精炼简短,说一句是一句。干净利落,点到为止。毫无停顿地奔向故事的结局,不过这样简练的语言并没有影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本书分为中篇小说、短片小说和微型小说。刚拿到书的时候,我是从呼声最高的《迷楼》开始看的,然后是《蛇》、《酒徒》、《他的梦和她的梦》,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之大。后来,频繁上班,这本书就在通勤的时候,逆着编辑排列的顺序读完,没想到非常适合(因为微型小说真的太短了,大概就一页纸,一站地的时间就能读完一篇)。

书中的小说,好似一场场电影,场地不断变换,涉及的时间也从清朝到现代,十分丰富。后来看了刘老先生的一则采访才知道,之所以写作素材丰富,和他的亲身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经历的抗日战争的他,出生在上海,后去了重庆担任了两份抗战大报《国民公报》《扫荡报》的副刊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1948年又辗转去了香港,1952年前往新加坡,5年后再回到香港。因此书中那些在上海、在重庆、在新加坡发生的事情似乎都有了线索,极具地域性,也有了历史性。这倒让我想起来唐诺曾说,人写不出来高于自身太多的东西。

这本小说集悲剧偏多,在他笔下,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亲戚恩人永远要相欠下去。不过这种无奈他倒是轻描淡写,似乎用一种告知的语气,给人打一剂预防针:人生的痛苦远不于此,你早晚都要经历一二。

在丧文化盛行的今天,这本书倒是非常符合大家的胃口。我本人既不属于悲观者,也不属于乐观者,好事坏事的几率一样,只是不知道哪一个会落到自己的头上而已。

我最喜欢的应该是中篇小说《蟑螂》,边看边猜剧情,然而事态的发展走向完全与我的猜想不同。由一个小小的蟑螂,刘先生延伸到了对痛苦求生、以及人生的思考。刘先生曾在一次采访里说,“每个作家在写作时,都不能把自己完全关在作品外面。写小说的人,不论有意无意,总会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读这篇《蟑螂》的时候对此感触颇深。如不冠以“小说”之名,我还以为这是他的日记。后来想想,这应该是先生擅长“灵魂描写”。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由蟑螂联想到失去双腿的祖母,而对蟑螂的态度也从恐惧、憎恨、折磨到最后的怜悯,整个小说里,写满了命运的残酷与人性的龌龊,按说这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读完却极能引人思考。

读完整本书,有一天突然看到这句话:“人啊,似乎早晚都会被生活的洪流吞没。”好像一下概括了我所有的感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迷楼精选读后感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2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