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国》是一部由日本作家是枝裕和著作的小说,剧情丰富,耐人寻味,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迈向死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真的像一直传说中那样这一辈子的记忆像走马灯一样在脑中回放?记忆那么多,大脑又会选择怎样的记忆去回放呢?又真的存不存在死后的世界?死亡以后意识真的还会残存吗?高中的时候和朋友讨论过诸如此类和死亡相关的话题。然而讨论并没有结果也不会有结果,因为这一切大概只有真正经历过死亡的人才会真切的知道,可是经历了死亡的那些人已经无法再跟我们诉说。
死亡是我们避了又避的一个话题,仿佛不去谈论就不会发生,但是生死是生命的两头,又开始就会有结束,就算我们一辈子都避开这个词语这个话题,也无法避开这个结局。《下一站,天国》是是枝裕和的同名电影改写而成的小说,以一个虚构的天国中转站作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一个去世后的人们去往天国之前在经历选择筛选回忆的故事。去世后的人们来到这里,呆上一个星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之下选择一段生前最宝贵的记忆,并把这段记忆拍摄成为影片,最终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带着这段唯一的记忆进入天国,而其他的记忆会全部消失。
我们所熟悉的是枝裕和是以拍摄家庭片而闻名,因为在拍摄电影之前曾经从事过十多年的纪录片拍摄工作,所以电影风格纪录片色彩浓烈,而又因为拍摄纪录片期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所以电影里面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的陈述。而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评价批判这些问题,而是以冷静克制的态度把这些夹杂着矛盾冲突悲伤却又不失温暖的故事展现出来,他是故事的讲诉者,也是投入平静湖面的那块石头,至于能不能激起千层浪,那就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了。
《下一站,天国》故事的背景设定虽然是虚构的死后世界,但是里面的内容却又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了,在拍摄电影之前,是枝裕和走上街道采访了500个路人,这些回忆的内容就是他们其中一部分人的,甚至在电影里面还邀请了一些路人参与拍摄。而相对于电影不同的是,书里面转换视角,大量的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描写,除开大篇幅的描写了人物的记忆以外,也加重了工作人员诗织和望月之前朦胧的感情,以及渡边,望月和渡边妻子之间跨越生死和时间的错位三角关系。更是加重了对二战这一时代背景以及二战对那代人的影响的笔墨。
生死之间,回忆留存
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死者对于生前记忆的回忆,生死之间,留在世上的除开物质财富,应该也就只有回忆了。这些回忆留存在与死者有关系的人们哪里,是死者生命的延续以及活过的证明。电影《寻梦环游记》里面也有类似的设定,如果关于死者的回忆再没有生者记得,那便迎来了终极的死亡。
生死之间,回忆留存,而这回忆也不是永存的,依然跟肉身一样终将有消逝的一天。探讨死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死亡的意义应该是让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由终点的,而去思考应该如何渡过这一生,是要轰轰烈烈还是平淡度日或者浑浑噩噩。是要去爱还是极力逃避爱。没有谁的人生比另外一个人的人生更高级一点,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相对公平的事情,因为你有再多的钱再大的权都无法逃脱掉这个结局,顶多也就是延长时限。而又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因为有的人能平安到老,而有的人生命还没有开始便又被迫匆匆结束。正如是枝裕和的电视剧《回我的家》里面的一句台词所言,死亡这件事都是一个一个排着队的,但是要是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那的确是有点让人难过了。
牵扯回忆的一根重要的线 食物
而牵扯着回忆的一根重要的线便是食物,并不是那些功成名就或者春风得意的时刻,看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还是有几份道理,虽然能吃饱已经早不是什么问题,能吃好花花心思也就能做到。但是食物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本书的基调都是非常平静克制的,看完有些情绪也都是淡淡的。但是却又让你止不住的要去思考,这一生到底什么对你来说才是重要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