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秀才的手表读后感书评欣赏

秀才的手表读后感书评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10:07:12 | 移动端:秀才的手表读后感书评欣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袁哲生著作的《秀才的手表》这本小说呢?该书剧情丰富,扣人心弦,网友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人写的作品以前并非没有看过——譬如三毛、林青泫、余光中——但多半是散文,当然也有一些是诗歌,也并不难懂。之所以不难懂,大概是因为,那些作品的体例,和大陆文学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差异,本身并没有什么隔阂,所以好懂;倘若第一次读台湾散文作品,便换了袁哲生的《秀才的手表》中的系列,或许就难免要有一些糟糕了:一则,他的作品中隐寓的成分很多,即使读完了一篇,也还要好好想一想他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真实意思;二则,其中有很多词汇是闽南语,如果不借助小说最后的《台湾常用方言简译》,估计真的会很狼狈——但一直要翻到最后去查看,也真的已经非常狼狈了!

所以,实话实话,袁哲生的《秀才的手表》这本中短篇小说集并没有看得很明白,一路磕磕绊绊地下来,最后居然还是不明所以——元稹思念他的妻子,所以要“半缘修道半缘君”;而要想真正读懂,或者至少是“劝说”自己读懂了,也是需要一番勇气,干脆把不大懂当作懂就行了!这个“半消化”的状态是最让人感到发愁的。只不过人类终究是没办法进行反刍的——而倘若是奶牛或者山羊,那便是轻而易举。但可以慢慢品,直到品出袁哲生到底在说什么以及到底想要说什么。再难懂的作品,也不过是一根“铁杵”而已,让一根“铁杵”变成一根针,办法总是有的!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大抵上用方言来写作的并非少见。如果是自己熟悉或者在用的,那理解的难度就低得多甚至可以“即插即用”;而如果过于隔阂,譬如袁哲生所使用的闽南语,那就难得多了——马上就会给绊得摔上重重的一跤,然后起来了还是不明所以然,所以继续摔下去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如果事先做足了功课,比如先把常用的方言词汇掌握一些,那就会便捷得多了!或者,这样的作品多看一些,等到那些用语“司空见惯”甚至于变成了自己也会使用、卖弄一番的时候,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或许,方言作品有时之所以难懂,主要原因还在于,很多方言词汇原来并没有很恰当的汉语普通话书写形式,所以需要借字,借字只需要准确或者近似地表达那个音,所以最后也就显得很不大好懂。除非,就像“整一桌菜”的“整”字,像“搞事情”的“搞”字,都随着小品、影视变成全民常用语的时候,就会变成一说就懂。不然,也就只好两眼一瞪,作无奈摊手状了!

而且读袁哲生的作品,还是不能急,还是需要很多耐心。耐心的功夫修炼成了,磨也是能磨得透其中的意思的。一段一段地琢磨,再一篇一篇地琢磨,琢磨到最后,似乎也不难懂。而在此之前,只好诚实地说一声:“我还没弄明白呢!就先这样吧……”

“先这样”?到底是哪样呢?唉,不说也罢,一言难尽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秀才的手表读后感书评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2213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