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是一部由德国作家梁柯著作的小说,剧情丰富精彩,耐人寻味,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一起来欣赏吧!
拿到书看到封面,脑子里不由自主想到《水中的处女》的封面。心就有点没底了,不会也是一样的噱头产物吧?读完后,就觉得这书还是看看电子的就好了,书买来多少不值当啊!
最应该控诉的是这书的编辑,请问下你们有用手工艺一样的耐心来对待吗?不,在他们眼里这书估计就成了电子时代时间按分钟算的汉堡包了!错字、语句的问题不少,我都疑惑这编辑是哪一国人了呢?所以了,所以了,这能不成为失望的一个理由吗?
对于这本书就是消遣读物吧,别太较真,也别太严肃去对待,至少在阅读过程中他也用他特有的诙谐幽默,在恰当的情节让你开怀大笑,放松心情了。对这书的定义在消遣娱乐上,所以也就不会去想情节上的不合理,或者说在最后部分的仓促下掩盖的无力或天真了。
对作者挺欣赏的是他的比喻用得很多,也用得很独特,这一点书里所见甚多。“像陷进流沙一样陷进了回忆里”,一下让回忆显得那么深远、悠长、压抑、无奈而挣扎。“已经失控的思绪却像断掉的降落伞绳一样缠住了他”,情感如此直白而立体的出现在脑海里。好的比喻总是如此轻易传达深厚的情感。
书在不知不觉间有些显得是主角的个人秀,但又不够丰满。书里的每个角色其实都是有特定性格的,但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却不能相辅相成。特别是语言,平顺到每个人都可以用一样的表达方式,没有体现出来过往的经历在一个人的想法、语气、动作上留下的痕迹。遗憾吧!
书的表面线索是人口贩子、拐卖的社会热门话题,也是能激起人们痛恨的一类人,毕竟围绕这类人是否应该通通被枪毙的话题何时都是那么新鲜。今年家里有了侄儿这个宝贝疙瘩,开始有点感触情感的纽带和生命延续的微妙。孩子就是一片净土,是成人都想去呵护和珍藏的。恰好这样的纯洁和天真,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的阴暗面;要么拼命掩藏,要么承认自己的不足。为了孩子眼睛里的光,父母在黑暗里匍匐,流血流汗,只为了前面能有条康庄大道。坚定的心性、乐观的坚强,时光荏苒,回头一看,原来成长都是因为孩子在身侧;而一直目送着孩子独立成长,原来岁月已经让家长完成了各自的特殊修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