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启示录》是一部由日本作家笠井洁著作的小说,剧情丰富,扣人心弦,网友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较为晦涩难懂的小说,典型的本格推理,但是个性的人设、发人深省的哲学式思辨以及“诡计为了故事,而不是故事围绕诡计”的思路让小说比一般的本格推理要更有逼格,也更加人文。三起杀人事件撑起了整个故事的骨架,而大量的宗教学哲学历史学丰富了这部小说的血肉。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二战后不久的法国,主人公是一个东洋侦探矢吹驱,所谓的“”“哲学侦探”,不同于其他小说中的侦探,矢吹驱沉默寡言,喜欢以旁观者自居,擅长“”“现象学推理”,矢吹驱深信自己是罪恶之身,通过修行,脱离世俗,脱离一般的善恶是非观。
故事的开端是矢吹驱在塞纳河便遭到枪击,这为后来引出”赤色之死“埋下伏笔,同时与作者上一部再见天使在内容是做到了承接。伴随着故事的发展,两条主线不断相互交织,一条是矢吹驱和小说中的“我”到南法寻找杜亚文献,另一条是罗什福尔设诡计实施的密室杀人。
如小说中所述,中世纪时期,圣乔治奉命围剿异端清洁派,并得到了记载清洁派宝藏的纸片,圣乔治遂致函教皇并献上纸片,但还没来得及把信寄出,便遭遇清洁派民众的暴动,临死前将书函和纸片藏于生赛宁教堂。17世纪,时为财长的柯尔贝尔得知了宝藏的传闻,于是以编纂杜亚文献为名义,搜寻圣乔治书函,意图献媚王室,后终得以寻获。可后来柯尔贝尔地位稳固,无需再将宝藏献给王室,而囿于无法破解纸片的秘密,所以未启动挖掘宝藏的行动,而是将信息藏在了杜亚文献里。六十年后,宝藏的事情传入国王的耳中,国王下令柯尔贝尔家上交杜亚文献,于是柯尔贝尔家对杜亚文献进行了删改(矢吹驱正是为了破解杜亚文献被部分内容被删除的秘密,才来到南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杜尔捏发现了关于宝藏的线索,但是却被纳粹抓获,圣乔治书函落入纳粹之手,第一个密室死者费斯托便是当年参与挖掘宝藏的纳粹军官之一,而西尔万教授是杜尔捏的儿子,有充分的杀人动机,于是刚开始的推理合理地指向了西尔万。
小说中的几起杀人事件,都是以启示录中的天启四骑士为谜面,营造出的仪式感极强的杀人手段。几起杀人案件的推进都是以“我”为第一解说,抽丝剥茧,逻辑基本正确,但始终无法碰触案件的核心,第二解说是朱利安,朱利安自身主动将案件推向了其所设想的轨道,并借助我的目击,揭露出案件真凶,罗什福尔。第三解说则是矢吹驱,穿透了案件的表象,揭露了真正的布局者,朱利安。其中,第一起密室杀人诡计是最为精彩,第二章中对每个人的时间上安排作了大量论述,第三章中又通过不断释放线索来暴露时间上存在若隐若现的破绽,让人产生了时间上必有问题的先入为主的想法,而矢吹驱“密室杀人的关键在空间而不再时间”的论断对读者既定思维造成颠覆。
作者想要表达思想主要体现在第四章最后一节中,矢吹驱和西蒙娜的海边对话中对善与恶,对神性和人性的探讨。善与恶并无本质的对立,我们所谓的恶的形成往往是基于爱,基于对自我的执着,而我们所谓的善也往往是恶的伪装,是追求正义的崇高外壳下所包裹的暴力。我们尊崇的神灵,当人们为此设立了教堂,当统治者接受洗礼,宗教就不再是神的宗教,是人的宗教,人的工具,正如清洁派是耶稣和基督思想真正的继承者,却被指为异端。神性与人性也是一组悖论,坚定追随心中的信仰总会付诸于对人的恶,而对人的爱,又往往顾此失彼,与神的意志相背离。,
作者想要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则是通过矢吹驱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最后朱利安利用了真个事件帮助自己达成了目的,并且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对此,矢吹驱并未当中戳破。咦,柯南不是说真相只有一个吗,破案的目的不就是还原事实的真相吗,我们的矢吹君可不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最后在西蒙娜的逼问下才无奈说出,但仍是借着朱利安的口说出的。我觉得之所以矢吹驱不愿意说出来,西蒙娜最后的死就是最好的答案。揭露真相又能怎样呢?难道我们真的可以为了真相而不顾一切?
我想未必。
最后,期待后续故事中,矢吹驱和赤色之死的斗智斗勇和终极大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