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采桑子读后感欣赏

采桑子读后感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10:09:26 | 移动端:采桑子读后感欣赏

《采桑子》是一部由叶广芩著作的小说,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了,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我读过的家族小说很少,勉强数数,也只《红楼梦》、《尘埃落定》、《四世同堂》、《京华烟云》等寥寥几本。作者均为男性,即便是以情婉思神见长的曹公,笔力也少不免遒劲雄健,加之男性构建世界的视角与女性是迥然不同的,因而读《采桑子》,于我而言是十分特殊的阅读体验。

叶先生行文个人风格十分明显,语调从容和缓,措辞雅致隽永,情感哀而不伤。读其文几便可知大家品性,不可不说,家族环境,城市环境对人的涵哺之功太大了。

回归文本,《采桑子》带有半自传性质,作者的智识世界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经验视界几乎混融一体,读者进入文本后不至于因两者的出入而跳脱,这使文本具有极强的代入感与可信度。感觉如同那个耗子丫丫,牵着读者的手,在时光里逆着走。在一切发生之前,骄矜地指出老照片里的家族成员,而后又在漫漫长河里,旁观每个人的凋敝。回神时,已站到了故事的尽头——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值得称道的是,叶先生在使用第一人称时那份难得的分寸感。一方面是抒情论道上的分寸,情感倾向揉进语句里,不作赤裸裸的道德评判,这在今天尤其可贵。另一方面,是对事件的解读程度。曾有段时间,疯狂读网络小说,慢慢知道大部分网文作者是十分可怕的,在事件定性上不吝笔墨,大书特书,仿佛生怕读者看不出人物动因,读来一股嚼过的渣滓味道。对于事件的定调,尤见作者功力,这便显出叶先生的高妙来。全文最打动我的两个故事,都是似有若无,含而不露的。大格格之于董戈,四格格之于廖先生,是金风玉露,此生不渝的恋人深情,还是知音难觅,自有高格的交心之谊?作者大度极了,不多说一个字,全都交由读者琢磨,读出味道的人免不得在为故事感动之余,也有感于作者的信赖。

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是对于细节的选取和处理。读至四格格殁了,我构想过已经神智不清的廖先生来吊唁的情景。是抚碑痛哭,还是当场随之而去?都没有。叶先生是这样告诉我的——他没来,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出门。他派儿子去,手中带着丁香,那曾经为她所喜,而后他种了满院的忧愁之花。它在一众鲜花之间显得那样局促而寒酸,但在落棺前一刻,儿子小心翼翼地将花瓣洒在她棺椁的四周,想来是他的吩咐。万籁俱寂。我好久没有为书里的情节动过念了,读至此处,热泪难已。——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不过如此。

遗憾的话放在最后,细腻与厚重,深情与深刻,往往难以兼得。《采桑子》中虽可见人性流变,时代兴衰,但涉及在具体历史大事件下人物命运的波动,笔力还是稍浮了些,有失深痛,但总归写出了以时为观,人事难久这样哲理意义上的悲剧,不失独特的闺秀之风。这位从没有被认可过的七格格,在岁月衣角生风几十年之后,想来已白雪满头。提笔望当年,不知她是怎样的心绪。

夏时梦长,请格格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采桑子读后感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2233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