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沙之书读后感书评欣赏

沙之书读后感书评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10:51:08 | 移动端:沙之书读后感书评欣赏

《沙之书》是一部由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著作的小说集,剧情丰富,扣人心弦,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这是博尔赫斯的最后一部小说集。晚年的博尔赫斯愈发悲观了,在《一个厌倦人的乌托邦》中你可以读到博尔赫斯如叔本华一样的悲观主义者本色。《沙之书》延续了博尔赫斯常用的众多主题,在前期对小说创作做了大量的颠覆之后,经历了多年时间的磨损,博尔赫斯未改初衷,从风格、题材和结构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谓“吾道一以贯之”。

《另一个人》大概是很多人都做过的白日梦,和另一个时空里的自己相遇,也许你在做梦,也许你本身就是别人脑海中的一个梦,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你,你真的存在吗?

《乌尔里卡》是博尔赫斯小说中不常出现的爱情主题,尽管这部小说里的爱情克制而朦胧,两个人走向一个预定的地点,像是为了完成一次使命,整部故事仿佛是为了离别而相聚,为了分手而相爱。“地老天荒的爱情在幽暗中荡漾。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占有了乌尔里卡肉体的形象。”《奇遇之夜》是另一种爱情,在突然而至的危机前,一个人初次认识到爱情。死亡和爱情同时出现,人生的深刻莫过于此。

《代表大会》也许会让人费解,但如果剖开荒诞的外壳,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博尔赫斯经常思索的问题,关于一切的不可知,人面对无穷事物的徒劳。代表大会试图用一个世界性的机构,统括世上的所有人。这种努力,就像代表大会不断购买各类书籍,求得记录方方面面一样荒谬。如果你读过《阿莱夫》、《沙之书》,不难看出博尔赫斯又换了一个方式,讲述同样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故事最后,代表大会主席唐亚历山大烧掉了所有的书,代表们用一个幸福的夜晚结束了代表大会的使命。“神秘主义者往往借助于一朵玫瑰、一个吻、一只代表所有鸟的鸟、一个代表所有星辰和太阳的太阳、一坛葡萄酒、一个花园或者一次性行为。这些隐喻都不能帮助我记叙那个欢乐的长夜,我们那晚一直闹到东方发白,虽然疲惫,但感到幸福。”他们终于放弃了所谓的“代表大会”,不去试图寻找秩序,而只是用一次狂欢感受这一刻的幸福。

《事犹未了》是一个神秘的故事,犹如恐怖电影中的手法,描写一个神秘之屋,里面住着一个可怕的东西。整篇文章充满悬疑的气氛,在怪物和谜底即将出现之时戛然而止。博尔赫斯的小说常常给人一种没有完成的感觉,激发出你的想象,又飘然而去,如天外孤鸿。

《三十教派》可以和《杜撰集》中的《凤凰教派》对比阅读,博尔赫斯小说中虚构的教义常常只是一些神秘的意识揉和着没有严缜理性的教义,这种神秘和非理性与其说是在影射宗教,不如说是在隐喻人生。

《镜子与面具》和《翁德尔》都是关于用一个词来统摄一切的故事。在《镜子和面具》中,国王在搜求诗歌,当一个诗人用三年的时间,将所有的诗凝结成一句,仿佛包容了无数的东西,随后,诗人自杀了,国王变成乞丐,四处流浪。在《翁德尔》里,古老的乌尔诺人的诗歌里只有一个词——翁德尔,意思是奇迹,当人吟唱出这个词时,每个人可以从中听出无数不同的故事——和自己相关的故事。对于一生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多少字也无法说清内心全部的思想,但世间所有的思想也许只是一个词,说出来,就囊括了宇宙无数的秘密,说出来,就是一切的终结。

《贿赂》是对人性和复杂心理的绝妙描摹,对知识分子群体心理的细腻勾勒。教授温斯罗普因为另一个教授埃纳尔松对其学术和教学方法的质疑,而提名他参加某次重要学术会议,而不去提名另一位更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的朋友,只为了借此证明自己的公正。而这恰恰中了别人的圈套,那位攻击他的教授,正是看准了他心理的弱点,利用他所谓的道德感,才故意攻击他,而获得了这次机会。最后,当埃纳尔松说出自己的策略后,温斯罗普说:“我们都有虚荣的病。您来看我是来炫耀您出色的策略;我当初支持您是炫耀我的正直。”

《阿韦利诺 · 阿雷东多》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刺杀了乌拉圭总统。但博尔赫斯的小说对人物在刺杀前的状态和心理描写完全出于虚构,这是一部心理探索小说。如果抛开刺杀总统这个血腥和极具政治色彩的话题,小说主人公阿雷东多在面临刺杀前的孤独就是人类共同的孤独。他的落落寡合,他的隐忍和等待,不正是很多人生的写照吗?

《圆盘》是什么东西?一场谋杀,樵夫杀死了一位流浪多年,早已失掉自己国土的国王,为了一个只有一个面的圆盘。把圆盘视作自己权利身份证明的国王永远失去了圆盘,觊觎这位权利的樵夫再也没有找到这个圆盘,你可以给予这个圆盘以及国王以无数的寓意,而最令我铭记的,是其中无限的神秘和虚无。

《沙之书》是关于一本无穷无尽的书,不会重复,甚至连页码都是随机的。像《通天塔图书馆》里无穷尽的书一样,只不过这里把无穷尽的书浓缩成一本了;像《阿莱夫》一样,为你展示永不重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是线性的,不绝如缕,而生命只是其中的一点,瞬息而过。这就是为什么最后主人公不得不把书藏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刻意忘掉其所在的原因,那是一个人对于无限的本能恐惧。

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博尔赫斯的小说是费解的,主题的神秘和朦胧造成很多人强调博尔赫斯小说中浓厚深邃的哲学意味。不过,我觉得,博尔赫斯的小说在哲学上看似多义,其实却始终有某些贯穿始终的思想未曾改变,所改变的不过是其表现的形式,和思想挖掘的深度。我更欣赏博尔赫斯讲述故事的技巧,毕竟,这只是小说,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哲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沙之书读后感书评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2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