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是一部由王小波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时代三部曲》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01
近日在kindle里读王小波的这本小说集,刚看到《我的舅舅》,不,是《未来世界》,颇有感想,这里记下一点,后面还要继续读和想。
读王小波的经历。大学时,偶然有次在图书馆书架上翻到他的《黄金时代》,被其带有色情味的描写所震撼、吸引,然而只是翻过一些,未深入、继续读下去。不过,在那个专注于阅读古典作品、思想被新儒家等人吸引的时期,读到这样的作品,一方面是呼吸新鲜的、不同的空气,那是属于文学的、虚构的,也是有魅力的,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对我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吸引力、没有让我继续追随,大概与自己当时的兴趣及认识有关,当时对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还是懵然无所知的——尽管现在也所知不多。然后,在同学中偶尔听到有关王小波的话题的讨论。再后来,自己买了一本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震于其大名已久,遂买一本看看,也曾细致的读过一遍,感觉收获不少,了解到他的一些思想、经历(如与许倬云的交往),了解了一些时代的思想氛围,以及了解了他的语言风格,幽默老到而深刻尖锐;不过,当时也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大概与自己对其思想的部分内容不是很合口味有关。买了kindle后,曾在上面断断续续、片段地读过他的小说,包括《黄金时代》,及写古代故事的那些;近日读到其《白银时代》,描写未来,实际也是描写现在,或者说,是描写作者所描写的东西、描写作者自身心灵的小说,真正感觉到他的小说的魅力,以前是有些忽略了。至于具体如何,待进一步的阅读、感受、思想和写出吧。
痞子气,顽童,或者老顽童?他反映在小说中的的痞气、戏谑,是有着较深厚的文学文化素养作为背景的,因此不同于一般的痞子气。他的年龄,其实相对而言也不算小,1954年出生,到现在也有60多岁了,然而,可能是去世早的缘故,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好像还永远是“小”波。
02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他的代表作。这次看完《白》,但是《青》并没有购买放置书架待下面的时间阅读。其实是迟早需要买的,就像你看了三分之二的剧情后希望知晓主人公的结果时那种迫不及待,势必是会凑齐三部曲的。《教父》、《1Q84》、《三体》、《平凡的世界》我也都是三部曲一并购买的。及时如《二号首长》这类的官场小说我也是买了头两部,第三部迟迟没有出版,时间算算也过去六年了吧。就像入剧坑,没把剧刷完有点遗憾。
但是,这个三部曲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连续。及时如《黄》、《白》的章节内容也不是一个连续故事,分成几段,主人公忽而是这个亦忽而是另外一个,但又不是等同于另外的视角。
1、白银时代;2未来世界;3、2015
我想在里面寻找人物的脉络联系,如未来世界的我及他舅舅,2015年的我以及他的小舅好像就是同一个主人公。而白银时代的又绝对不是一个时空发生的事情。但是里面荒诞不经的事情好像又一脉相承。
我粗以为应该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经历以及他周边人经历所见所闻,而把故事置换时空,又把对事件的看法夸大,透露着他对社会的看法。封面说这本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也是反乌托邦的小说,乔治奥威尔描述的是未来,一个可能发生的平行时空。而《白银时代》应该也是王小波在描写的一个时空,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现在是2018年,我知道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像他所写的那样。但是社会骨里面发生的也是跟这个书描写的契合。只是我们现在的科技经济生活水平发生着变化。但是里面荒诞不羁的事情又未尝不是没有发生。透过事务现象看道理本质。
不久应该会看《青》,我想或许等在过几年我在翻阅他们的时候就没有这么费解了。而我的读后感,也会别有一番风味。看书图一个乐趣,虽然不能将感悟梳理成章,但就这样子吧。
03
《白银时代》的故事情节应该不太难懂,除去文中穿插着无数版本的《师生恋》章节,大约是这样的:“我”写完小说,拿给头头审阅,自己审阅下属的小说,送“棕色的”回家,告诉她什么是写真正的小说。
但要说到小说想要表达的寓意,确实很多人不甚明白。我也不敢说自己读懂了,只是提供一种可能的线索。我们就从“什么是写真正的小说”说起。
直接开门见山,“真正的小说”并不是一种客观上的分辨,它是一种暗喻,暗喻一种生活,一种由你自己主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显而易见,“我”就没有“写真正的小说”,不是说“我”写的小说《师生恋》的内容是假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生活状态,“我”像一个好死不活的烂人,只是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写作生活。当然,这并不是“我”本意,“我”也不想这样,但“我”别无选择。
“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师生恋》中,虽然在《师生恋》中“我”也备受约束,有头头指手画脚,但至少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我”是个写小说的,所以作者说“写真正的小说”,如果主人公是个打篮球的,那就要说“打真正的篮球”,也许读者会比较好理解。小说中套着小说,生活中穿插着生活,确实让人费解。但要是真写个打篮球的,这篇小说也变得单调乏味了。
文中写到“有时候你真正在写小说,但更多时候你是在过着某种生活”,其实表述的应该挺明显了。就像我们这些篮球迷经常说一个球员,他虽然还打着篮球,但那仅仅是为了赚钱,他已经不再热爱篮球了。作者甚至用做爱来比喻,双方都想才是做爱,如果不是就是过夫妻生活,可见个人意愿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而小说中每个人物似乎都没有感情,都没有个人意愿,像是一个个机器人机械地完成各自的生活,无精打采,低头在键盘上敲字,踩上司的脚趾,跟同事吃晚饭。每个人都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个体的地位,丧失了作为人的天性与尊严,他们循规蹈矩,迷失在无意识的生活之中。
“棕色的”说自己想写真正的小说,看似她有冲破束缚的勇气,但其实一切都是徒劳,她不过从一种生活到了另外一种生活,生活的性质是相同的,区别就像是一个是写小说,一个是打篮球,在每一处你都不能做你自己,都没有翻身的可能。所以作者也说“我”不想点破,因为“我”已经看破,“我”就装糊涂不犯错,犯错了也不让你知道。
小说开头就是一个谜题:“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随后也给出了解答,银子热导性最好,每一处的温度都相等,就像是在说将来的世界就是这样,每一处都是混沌,你逃无可逃,只能陷在这片混沌之中。
小说中描述的生活确实恐怖,就像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乌托邦理想国只会导致集权与专政,“人人平等”意味着人人平等的地位低下,没有个性,没有思想。
04
希腊神话里说,白银时代的人蒙神的恩宠,终生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一直到死,相貌和心境都像儿童。死掉以后,他们的幽灵还会在尘世上游荡。 ––– 《白银时代》
实话就是王小波的文字真是无厘头,相信他的人也是一样。像小孩子一样思维跳跃,初初是一头雾水的,后来发现,你得跟着他的文字走,他想到哪你看到哪,不要去思考,先看,自然知道他在说什么。有趣,是我对王小波文字的第一印象,没有毛姆讽刺的尖锐,但你会觉得通篇都是讽刺。白银时代的人,麻木,被规矩死死圈住,没有思想,没有自由。开篇用写作室组长身份来描述这一时代,枪毙很多作者小说手稿,理由是故事不真实,没有生活依据,脱离生活的。白银时代的生活是荒诞,一成不变的,脱离现实的一切想象都是不被允许的。无忧无虑是站在思想进阶的对立面。
关于白银时代的人王小波是这样写的:“……他们全都满脸倦容,睡眼惺忪,好像一夜没睡……我知道,我自己一定是这个样子。我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不需要带镜子……”白银时代的人没有思想,变得趋同,个性消失。文章主人公"我"也是这样,每周三定时在停车厂被抢劫,而"我"有责任马上出去被他打劫。看起来荒诞无比,事实上通篇都是这种调调,被打劫也是生活规则,而白银时代的人习以为常,不改变,只接受,因为这是真是的,有依据的,贴近生活的。
有异类吗,有,主人公"我"的小舅,就是那种人,白银时代干什么都要执照,写作要照,画画要照,卖画要照,而我的小舅王二,就是一个追求艺术的画家,因为他的画没人能看懂,所以执照被收,每天生活就是被逮捕拘留,因为他无照卖画。"我"很喜欢小舅,因为小舅是不同的人,而不同的人结果会怎么样呢。小舅被送进了习艺所进行思想改造,改造的方式就是用电刑。我想了一下,文中的习艺所跟电学怪人杨教授的磁暴电击戒网所有得一拼啊,王小波对未来世界黑色预言,被杨教授拿来搞成了!真的取其糟粕去其精华。只能叹一句牛逼!当然,文中小舅,逃掉了。是的,假死逃掉了,很不可思议,王小波真真天马行空。可惜的是小舅出来后又卖画被抓去劳改了,时代笼罩下,无人能逃过。但小舅不同就在,他跟押送他的女教官,谈上了恋爱。后来教官成为了"我"的舅妈。小舅的一切都是背离白银时代的,所以受了很多苦。白银时代是什么时代,是一个可怕的时代,行尸走肉的世界。
这本书是王小波对于未来世界黑色幽默式预言,后半部分则是讽刺官僚,譬如老大哥,数盲症。中间甚至提到了污染,让人为之一颤,如果环境真的恶劣到水不能喝甚至脸都不能洗,出门晴天雨天披雨衣防尘,那就太可怕了。虽然大部分看起来并没有预言成功,但是不可否认其思想是不受时代局限的。至少杨教授就模拟成功了戒网所,他就试图控制人类行为,再厉害想要控制人类思想。再类如豫章书院之类的,从古至今,扼杀天性,灭人欲,都是错误的不可接受的。
丧钟为谁而鸣。为放弃生活,随波逐流的人。再困难的时代都有王二,在这个自由的时代,你却想当个老大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