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读后感(一)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二)
一直在看《冰鉴》,看了将近2年,先是看原版,古文基础不好,读的囫囵。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后人翻译的版本看后,越来越有感觉,更加佩服曾公留下的识人,用人精华。也很荣幸自己有机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实践。
古代善于识人者,往往能够从成败之外看到人的长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现实中,我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价标准,而成熟有经验的领导还会依据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和潜力来判断人才。而平庸的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一来,必然会错失人才。联系到现实中,一种可能是初为管理者,没有能力去全面判断。还有一种就是管理者对培养和判断下属能力过于简单和粗旷,以绩效和数据为一切标准,没有耐心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或是出于自私害怕下属超越自己,多种可能性。古代的管仲和张良在未显达时,管仲在未佐齐桓公时,什么都不成功;张良未遇刘邦时,刺杀秦始皇也不成功。这是因为事情的成功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运气好时,瞎猫也能撞上死耗子。运气不好则天才也难成功。观察人才的办法,应仔细考察做事情的办法和手段,即使他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点(也就是能力各方面的特点),是胆大心细?还是计划周蜜?还是凭借偶然性完成了任务?计划周密和胆大心细的人,即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会有进步。如果我们作为管理者在判断人才的时候过于简单看某一因素,则会错失人才。当然如果处于公司的变革期或带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和因素可能会受到影响。
聪明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人的特性并识之,用之。曾国藩非常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广交朋友,考察不同的人才,做好储备和积累。我们在现实中也是需要鼓励各级经理在平时做好人才储备,这是前提。
一点感悟和大家探讨,不成熟处望指点。
冰鉴读后感(三)
选择《冰鉴》这本书缘于书名和作者,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着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既有荣耀之处,也有挫折之时,但是他凭借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功夫,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成就了不凡的事业,受到后人的敬仰。曾公所处清朝晚期,正值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之际,曾公凭借相术来观人识相,选拔人才,网罗了诸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一批俊杰。
冰鉴的解释,冰者—明净,鉴者--镜也,“冰鉴”比喻明察秋毫、洞悉内情。冰鉴全书共分七篇,即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主题是看人的方法,曾公的相术通过对人的言、行、神、情等方面的观察,总结出人的性格特征、人格品质、内心活动、精神面貌、处世经验,()继而归纳出人的前途和命运。
每一篇的精华之句如下:
神骨篇: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刚柔篇: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容貌篇: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
情态篇: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形态。
须眉篇:“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
声音篇: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于五音相配。
气色篇: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
《冰鉴》中看人主要是从以下九个方面综合考察:
其一,看人的神色。观神是《冰鉴》的核心所在,神是看人的第一要诀,神主要是指发自内心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一身精神,俱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一个比喻:山上的泥土经常流失,但它却不会崩塌,因为是有坚硬的岩石镇守。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都能从他的两眼看出来,一个人骨相的好坏都集中在一张面孔上面。人的神有清浊之辨、有邪正之别,同时也有虚实之别;凶恶之人目露凶光;仁爱的人目光诚恳而庄重;勇敢的人目光炯炯有神,心怀奸邪的人眼睛闪忽不定、动若萤光;心无杂念,堂堂正正的人,目光镇定有神。
其二,看人的精神状态。观精是指一个人才智能力在气质上的外部显露。品质的复杂,加上个人修养、环境等因素影响,精神饱满,则朝气蓬勃;精神空虚,则内心幽暗;有些人的精和神表露不明显。精条达畅明的人,聪明敏慧;精粗疏暗味的人,鲁钝愚笨。
其三,看人的筋。观筋,筋和骨经常联系在一起考量一个人的力量勇怯,筋刚硬则说明为人勇敢;筋软弱则说明为人怯弱。
其四,看人的骨头。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骨健,其人强壮;骨软,其人软弱。
其五,看人的气是否旺盛。观气,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沉浮静躁。沉得住气,临危不乱,此人堪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力量攻坚。往往半途而废。底气足,干劲足,做事能集中精力且持久;底气虚,精神易涣散,多半途而废。
其六,看人的脸色。观色,色是一个人的情绪表现,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曾国藩认为:“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激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也就是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奇亢厉刚毅之色;包容智慧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它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其七,看人的仪表。观仪,仪表堂堂的人往往内心阳光、人生积极;仪表不整的人往往内心有愁苦之事或内心晦暗。仪态端庄大方,修养深厚,素质高;仪态邪顽,畏缩卑琐,修养浅薄,素质差。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豪迈勇猛;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
其八,看一个人的态度。观容,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在脸上有所表现。容止不正,其人必然心怀他念,需要考察其真正的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无庞杂,不会轻易见利忘义。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则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则肃权威威严。
其九,看人的语言。观言,言为心声,是思想的体现,也是判断一个人才略的重要方面。语速较慢则为人心胸开阔;语速较快则为人心胸狭窄。
冰鉴中总结出相人的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不过冰鉴书中也运用了很多相学中的知识,比如周易、庄子、麻衣相法等等,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尤其中国的古文化,本人未曾阅读过上述书籍,因此冰鉴中的许多内容无法理解,因此对于冰鉴的感受也只是很肤浅的了解。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际交往关系越来越复杂,接触到的人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管理事务所而言,如何在各种人中甄别人的优劣,选拔有德有智的人才成是一大难题。曾公的《冰鉴》是对相人和识人的总结,我要好好学习,现在看第一遍还是很多东西不理解,仅仅是记住了一些很浅显的道理,根本无法在实践中运用。接下来还准备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直至能深刻的理解,然后慢慢地运用在实际选人上,看看冰鉴给我的实践会带来什么样的人才—这才是看冰鉴的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