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手记六读后感(一)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老师对学生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挂在嘴上的爱。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请学生去家里做客,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游山玩水走;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发自肺腑的爱。当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些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吧我们当做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手记六读后感(二)
寒假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他运用了手记的方式来呈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被李镇西老师带到了他所描述的世界里,又或者是在观看着某部教育性的连续剧。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真爱。特别是对后进生,他也始终如此。在他的手记二中描述的是他自己与一个后进生的故事。在文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离开了后进生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在书中他就写了自己与万同的故事。
其实,在每个教师自己的教育过程中都会有像万同这样的学生出现。面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多的老师是埋怨自己,怎么运气这么不好接到这样一个学生、甚至在心里有点排斥这样的问题生。包括我,有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就会他们有一种“头大”的感觉,会把他们和一些乖巧的孩子作比较,然后就是感慨,怎么同样年龄的孩子差距就那么大呢?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书中李老师碰到的万同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反应的真实情况自然也会不同。但是像万同这样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处在叛逆阶段,如果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关心,更适合他的方式方法,还要细心的发现他的微妙变化,用心找出他的优点等等。()但是这一切对于李老师来说好像应对的如此顺利。每次我读到万同闯不同的祸时,都觉得这个学生是没得救了,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应该会束手无策了。但是再读下去,李老师总会有办法能使这样一个怪癖的学生接受他的要求,从而使他一点点的进步。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为了一个不详细的家庭地址去家访,因此找了好几条的路才找到。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努力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单独给他出卷。为了这个学生,他抓住万同每一次的闪光点,为他争取到“国旗下的演讲者”这样的机会……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你好老师。
“当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这句话也是书上的原文。同时让我领悟到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爱心与教育手记六读后感(三)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刚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才看了手记一,就被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书中,李老师说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段真诚的话,他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同样,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如此。
整本书,可以感受到是李镇西老师用心来写的,它并不是纯理论的说教,不难理解,也不枯燥乏味,几乎全是实例的叙述和真情的流露,娓娓道来,又让读者有所领悟和思考。充斥在这本书每一个角落的爱心,让我感动,也佩服李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备至。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送上大大小小的生日礼物,对生病的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背着学生步行上医院。同时,他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也着实让我羡慕。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而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喜好。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对待幼儿更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滴,为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由衷的喜悦。
看着这本书,会让我联想到许多许多。书中的学生唱着《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让我不由想起了年少的我。对于这首歌,我也是印象十分深刻。它是我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儿童节的合唱表演曲目,当我们走上表演台后许久,都没有听到音乐响起,我们就这样站着,尴尬而着急。最终,我们的表演就这样因为伴奏带的问题而夭折了。当时的我们,又难过又无奈。现在想起,仍是有些许的遗憾的。
或许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很重要。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拥抱,都会异常珍贵。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本人也保持或培养一点儿童的天性,那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心灵融为一体。在幼儿园里,当与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游戏时,一张张纯真烂漫的笑脸也会感染大家。当我们充满着童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一起快乐、忧伤,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融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更有利于了解、关心他们。我想,他们也会回馈更多,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书中有一个故事讲到学生给他过生日。这样类似的事,在我的学生时代,和我的同学们也做过。在平时上课的时候,班长通常会喊:“起立,敬礼!”。而我们的语文老师,每一次敬礼,都是90°,比我们还认真而严谨。在教师节的这一天,语文课上,和往常一样,只是我们的敬礼更认真了,并且还加了一句话“×老师,教师节快乐!”。虽然对她来说,从教多年,这样的祝福不会少,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感动。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她把她的爱心传递给她的学生,她的学生也将把这份爱心传递给下一代。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老师的教育名言。手记一爱心与童心,用老师与学生、朋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深深的打动了读者,更让我们对教育工作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