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在创新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五年前“苹果”是大家在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今天“华为”已成为高科技企业的标杆;五年前移动支付还有点时尚的味道,今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五年前全自动化码头仅仅是“汉堡”等欧洲港口的名片,而今天更加先进的全自动码头已成为中国港口发展的新方向。创新正日益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创新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建设现代化国际强港,我们也必须建立着眼未来、挑战现状的创新文化,企业党组织只有围绕创新、发展,不断发挥自身的作用优势,才能显示出党组织的旺盛生命力。
基层党支部要带头倡导和引领“创新”的价值取向,营造“立足岗位,解决难题,寻求突破”的创新氛围,党员要成为创新的排头兵,用创新的理念、进步的方法、发展的眼光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一、创新的理念
作为码头公司的工程技术部党支部在开展创新工作时,逐步形成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切合岗位实际的创新理念:
“1、改善;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3、实在、实用、实效”。
1、改善
对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来说,技术上的“改善“就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升维修的便捷性,支部一直在职工中倡导“改善“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鼓励员工“多想一点找问题、多走一步解难题”,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设备管理和维修中碰到的问题。
龙门吊是港口作业的主要设备之一,龙门吊电动吊具的作业工况复杂、震动大、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在作业中故障高发,党员攻关小组针对开闭锁电机罩壳固定螺丝容易断裂引起罩壳脱落,吊具长度信号易丢失等故障,进行集中改造,其中通过加装延时继电器,使吊具的20尺,40尺定位更精确,解决限位调整不到位而引起的挡块撞坏和位置信号容易丢失问题,使吊具的可靠性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大胆尝试对管理机制进行改善。现有的桥、龙机电修理班人员都在30人左右,在工作安排,效能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责任不明,相互推托的现象,党支部积极支持部门在桥、龙修理班实施的维修小组负责制、追溯制,将责任明确到小组;结合绩效考核中的定量指标,有效地提高了修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学习技能的热情。我们也鼓励党员同志在修理工艺的改善方面献计献策,党员倪青同志自主设计、制做的吊具导板矫正装置就体现了这一点。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大处着眼就是把握港口企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适应以“智能服务、智能策划、自动装卸”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港口建设的需要。梅山公司紧抓发展这条主线,提出了“智慧梅山”的主题教育口号,并在集团内首次将远程控制技术应用在桥吊、轮胎龙门吊上。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支部的党员骨干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及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克服了初期技术方案与生产系统衔接不顺畅、各工作岗位间沟通协调量大、系统需求不明确等困难,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充分体现党员骨干的创新能力,为在梅山公司6#-10#泊位的建设中,全面推广远程操控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小处着手就是“小技改”解决“真问题”。在设备的维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可以通过“大手术”来整治,也能用“小偏方”来解决。一线修理人员善于利用一些小技术、小举措来提高设备可靠性、促进隐患整改,支部抓住这一特点,广泛开展了职工创新创效活动,激励职工的自主的创新行为,力争打造出一支富有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团队。
3、实在、实用、实效
党支部找准创新工作的抓手,提出了“课题不求大但求实,推进不求快但求严,全员参与力求带动,落实精细力求效能”的总体工作思路;激发党员职工的能动性,把创新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近年来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创新的方法
党支部在推进创新工作时,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大家都在说“创新到处都有,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而在实际工作中会碰到“选题难、破题难”的现象,创新项目难以突破固有的思路。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适合于创新的思维工具和行为方式,因此支部分析近年的创新工作,总结了两套创新方法的模型:
1、怀疑、了解、讨论、思考
怀疑就是不满足、对事物还持有兴趣,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总是说:“好、好、好””是、是、 是”的员工,他们不愿怀疑,懒于思考,更谈不上创造力,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对讲“不应该是……”、“我认为是……”的员工,大胆鼓励,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了解就是去学习、去探究、去验证、问为什么?有了验证的结果和知识的储备,就可以把怀疑和了解的内容与同事分享,通过多角度分析和思维的碰撞,使思路更加清晰,就能够灵活地、全面地、积极地思考,产生正确的想法.
龙门吊的防摇系统一直是故障高发点,前期也开展多项技改,主要是针对防摇力矩大、机构容易失效的问题,对机构进行加强,但效果并不好.在党员苗志叶同志的带动下,技术人员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厂方设计的工况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这么大的防摇力矩?”,有了怀疑,就着手对力矩进行测量,发现下降时力矩明显过大,造成机构早期疲劳损坏。攻关小组针对“减小吊具下降时电机力矩”这个课题展开讨论,通过对绕线式电机工作原理的分析,认为降低电机输入电压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对防摇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在吊具下降时通过变压器将电机输入电压降到到原先正常电压的80%,经现场作业测试,达到预期效果。这一项目的实施充分印证了“质疑与尝试”在创新工作中的重要性。
2、碎片、抽屉、黏合剂
设备管理人员会专注于自己的本行,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但创新往往产生在知识的交叉点上,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我们不可能对于各领域里的知识和技能都能深入了解,但可以学习知识碎片,了解框架,不求过于深入,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在工作中常常会有时灵光一现的想法,但当时没有明确的用处,若就此放弃,很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习惯于收集这些“无用“的想法碎片,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几个碎片组合之后,会的惊喜。
碎片化的信息可能会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知识,把“了解过”当做“思考过”,所以创新者应有意识地对杂乱无章的碎片进行整理;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对原始碎片的预组合,预分类,形成所谓的“抽屉”。
有了知识的储备和系统化的整理,加上创造性的想法做为黏合剂将碎片及抽屉有效组合,形成创新力,达到我们的目标。
三、创新的环境
党支部大力支持以7049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以此为平台,强调“学”与“做”相结合,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党支部指导创新工作室在“教”上做文章:将积累的修理、技改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类,编成经验理论相结合的教材,开展分层次的针对性培训。在“培”上下功夫:培养职工创新思维,培育敢于尝试,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骨干。在“带”上出实招:工作室的创新能手、劳动模范发挥自己的出色的技术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年青职工们成长迅速。
党支部着力营造积极进取、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提倡:“大胆尝试,允许失败,注重积累,不断进步”的创新风气,不仅要做好项目,还要培养好骨干。
基层党支部在创新的大潮中,要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党员骨干成为企业勤学善思的模范,创新创造的排头兵;要让党员始终冲在前面,逐步形成善于学习,敢于突破的氛围和机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