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即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是新时期城市街道社区党建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当前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由传统的管制、管理型向现代的服务型的转变,城市行政工作的重心逐渐下移到最基层的社区,城市生活中大量社会事务向社区空间转移,社区管理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点。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对社区党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必须担负起社区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力量和资源进行广泛的动员和管理,积极化解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对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市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已初见成效,社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组织进一步优化提高,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逐步形成。但在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棘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社区干部队伍不适应。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杠杆和砝码,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目前我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匮乏。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政治上进步缓慢,这使得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社区工作,造成了社区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的提升。二是年龄老化。目前各社区干部普遍年龄较高,年龄老化现象比较明显,一些社区干部青黄不接。三是素质不高。目前社区干部普遍学历偏低,一些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一些社区党务工作者,对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知之不多,甚至一片空白。
(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不到位。我市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财力不强,面对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社区投入显得极为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财政加大了对社区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经费不足的困难,但社区的经费缺口仍然比较大,不能满足社区正常运转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我市各城市社区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年财政统拨的包干经费和上级各有关单位的支持,普遍存在办公经费少、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的现象,“无钱办事”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社区党建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市大多社区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部分还靠租、借等形式维持办公,严重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68个社区中仍有7个社区靠租借办公房办公。全区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善,目前只有街道服务中心19个,社区服务站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星光老人之家27个,大大影响了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未能形成制度化,对志愿者工作很少进行宣传发动,志愿者人数少,活动次数少,服务面窄。
(四)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要搞好,必须将社区内的各种党建资源都整合起来、各个方面的党建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构建起区域性党建新格局,形成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由于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及其党员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足,支持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不够,实际工作中,内在动力不强,“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还普遍,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共建工作的合力未能真正形成。
三、坚持四措并举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要针对当前不少地方存在的缺优秀人才、缺工作经费、缺活动场所和协调共建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切实抓好“三有一化”建设,把其作为街道社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坚持四措并举,扎实推进,夯实社区党建基础,进一步促进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拓渠道强班子,抓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突破,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实现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群众的利益。
(二)多协调重投入,抓经费保障,实现“有钱办事”。一是落实经费保障。为切实解决街道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各级扶持社区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的渠道和方法,要从每年省、市地方税收或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筹拨社区工作活动经费,并从中优先单列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务工作者工资补贴。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事业管理费中列支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解决活动经费的渠道。要把社区党务工作者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统一列支,并注意解决好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三)高标准强服务,抓场所建设,实现“有处议事”。要切实帮助尚没有自有办公房的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由省、市各级一起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要把解决社区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问题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时,必须依照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预留发展空间,同步建设好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活动服务设施,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真正建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社区服务之家。要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深入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并通过发展产业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后劲。
(四)促认识多互补,抓共建机制,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努力提高思想认识。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识,增强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使驻社区各种党组织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二是积极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要积极探索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居住区,形成“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幢、党员作用发挥在服务示范岗”的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同时,不断扩大党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通过建立“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商贸市场支部”等形式,使党的组织设置横向到边,全面覆盖。要通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三是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推进社区党建的新发展,应该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着力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四是建立健全党建共建工作协调机制。认真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和工作情况交流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和进行情况交流,加强工作协调。要建立规范的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考评体系,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联建工作情况,纳入驻社区单位绩效考核和创建“文明单位”、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并接受所在街道社区的评议,增强共建联建工作的约束力,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功能,促进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二篇: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总结突出重点夯实基础
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总结
××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城区中心,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街道设1个党工委,xx个党委,xx个党总支,xx个党支部,共有党员xxx人。街道大力加强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积极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抓好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社区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大力丰富党建活动,做到社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有效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拓渠道强班子,抓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 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突破,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实现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群众的利益。
(一)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二级党组织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 - 1 -
任。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组织部制定的相关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年终采取自评、互评、总评的考核办法对社区进行考核评定。
(二)配强配齐社区党组织班子。街道以201*年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为契机,坚持把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选进了社区党组织班子,进一步优化了年龄和文化结构。全街各社区党总支工作人员平均年龄xx岁,大大提高了年轻干部的比例;同时,班子文化程度也有较大提高,吸纳了一批学历较高的大学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xx%,改变了过去社区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局面。对于社区下属xxx个党支部书记,打破年龄、身份、学历界限,采取选、派、任、挂等方式,确保把“组织能放心、群众信得过、工作抓得好”的党员选配到位。
(三)强化社区干部队伍指导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培训会和到区内外先进社区参观学习等形式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了社区干部整体素质。
(四)建立完善待遇激励机制。通过实行社区干部考勤制、奖励制,充分调动社区干部想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性。同时,各社区还相应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社区群众参加、服务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的爱老助残、安全巡防等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切实做到了“有人管事”。
二、多协调重投入,抓经费保障,实现“有钱办事”
我街建立健全了以社区党费返还机制为主的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激活了社区内在动力,实现了有钱办事。同时,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事业管理费中列支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解决活动经费的渠道。
(一)拓宽筹资渠道,构建保障体系。街道党工委把每年组织部返还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全部返还给各社区用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街道将社区党建的经费单独列支,每年用于党建工作的经费xxx元,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创立增长机制。同时,大力改善社区干部待遇,目前社区“两委”正职每月酬劳xxxx元,“两委”副职每月酬劳xxxx元,“两委”其它班子成员每月酬劳为xxxx元。并为社区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创立社区干部酬劳待遇按时增长机制。对离任的社区干部按规定发放生活补贴。
(二)严格经费管理,确保使用到位。为了确保社区党建经费的专款专用,街道党工委健全了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社区党建专项经费只能用于社区党支部进行阵地建设、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奖励优秀党员、救助困难党员等工作,严禁挪做它用。每年组织组宣科、财务室对各社区党建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专项经费全部用于社区党建工作。
三、高标准强服务,抓场所建设,实现“有处议事” 街道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要把解决社区办公问题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旧城改造时,依照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预留了发展空间,同步建设好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活动服务设施,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真正建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社区服务之家。要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深入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并通过发展产业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后劲。
(一)构建网络,设置党员服务中心。街道建立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0个社区全部设置了党员服务站,并按照“属地化管理、区域性党建”的理念,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为基本单元,实现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二)重建大楼,保证党建活动场所。目前,9个社区(××社区新的办公大楼正在建设)已经搬进了新建的办公大楼,保证了党建的办公和活动场所。
(三)设置“无形议事场所”,拓展议事空间。社区党组织除了定期举办社区事务征求意见会外,还设置有服务热线电话,收集社情民意、畅通民声渠道,街道党建办建立了
1个党建工作qq群,方便党建干部通过便捷的网络进行办公和沟通。
(四)规范设置,营造“党建之家”。结合社区党员、居民形态的实际,规范服务设置,每个社区都按照“五室一站”的要求进行打造,即“有居民议事室、社区干部办公室、图书室、档案室、多功能活动室、社区党员服务站”等。
四、促认识多互补,抓共建机制,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近年来,为彻底改变以往街道社区党组织垂直管理、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拓展街道党建工作领域,在全街探索试行“大党建”格局,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品牌××、魅力××、和谐××”的目标。
(一)积极探索“1+n”动车管理模式。××社区率先按照“目标数字化、队伍网络化、任务表格化、流程规范化、奖惩货币化”的思路,以“一格四岗”为基础,创新“1+n”动车组的社区新型管理模式。“1”(来自好范 文网:www.bsmz.net)是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动车头”;“n”是涉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其中就包括社区党建工作,同时也有城市管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工作。通过创新“1+n”动车组社区管理模式,实现了社区管理“全天候、精细化、无缝隙”,建立了信息一线采集、分类办理、反馈评估的高
效运行机制,有效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二)开展在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从社区党总支书记、一般的社区党员干部到社区无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围绕思想政治、经济发展、公共事务、社会监督等重点领域,领取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社情民意调查岗、文明新风倡导岗、扶贫帮困服务岗、社区医疗护理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基础设施维护岗、环境卫生维护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等岗位。社区党员干部有的一人一岗、有的多人一岗,也有的一人多岗,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形象活跃在××街道的街头巷尾,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三)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进社区党建的新发展,应该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着力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辖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驻辖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
(四)建立健全党建共建工作协调机制。认真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和工作情况交流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和进行情况交流,加强
工作协调。
目前,我街的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十字街社区的新办公大楼还未建成,“大党建”格局及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等。今后,街道党工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三有一化”建设,着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为街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中共××市××街道工作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六月三日
第三篇: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探索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探索
“三有一化”是中组部201*年8月在全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提出的强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这对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赋予了新目标、新任务,也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优化配置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为此,我们就城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探讨。
一、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以“建好大社区、抓好大党建”为理念,以和谐社区建设和“党建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城市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三有一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在“三有”方面:从事专职社区党务工作人员不足,部分社区干部素质不高;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相对不足,干部待遇相对偏低;一些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狭小,设施简陋。全区78个社区中有18个非农社区仍然靠租赁、借用办公用房开展工作,在自有办公用房的60个社区中有9个社区面积还达不到90平方米。
在“一化”方面:党建资源总体分散,条与块的关系没有理顺,对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支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没有必要的规定约束和行之有效的机制,目前的联席会议只是一种联谊组织,功能作用有限。现行的党员管理办法不能适应社区党建的新要求,
对离岗和流动党员登记难、教育难。同时,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内“两新”组织党组织各自封闭运行,党建资源分散于各单位;社区能为党员提供发挥作用的条件也不多、管理监督的手段缺乏,社区党组织协调资源服务居民的能力和精力都相对欠缺。
二、工作现状及探索
城区是晋城市唯一的市辖区,市委、市政府近期提出组团式发展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制定《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到201*年市区规划面积将扩大,人口将新增近40万,市区周边的101个行政村将逐渐融入城市。在这种形势下,区委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调整和转移,制定详细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力争经过二至三年努力,使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三有一化”。主要做法是:
(一)配强班子,优化结构,确保“有人管事”。一是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社区党建“层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每年于“七一”前夕和年终对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两次考核评定。二是优化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班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为契机,通过“选、派、聘”的方法,坚持把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选进了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配强了社区支部书记队伍。大力实施了“人才聚集”工程,近年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聘了87人担任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当中。201*年又从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了2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道社区挂职锻炼,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三是强化社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深入实施
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工程”,通过定期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四是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待遇激励机制。社区两主干月补贴由500元提高为800元,社区工作者增至700―750元。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发现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二)统筹资金,逐步投入,实现“有钱办事”。把社区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逐步纳入区级财政预算,通过财政拨付、党费留成支出、自主创收、抵偿服务、社会资助等方法拓宽筹资渠道,为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区财政为非农社区提供经费每年达到了5000元,为农社区提供经费达到了1800元。同时,统筹省、市、区财政30余万元为78个社区免费配备了数字高清电视,完善了党员服务管理系统和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三)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保证“有场所议事”。一是构建网络。整合利用有效资源,通过新建、改建、翻建等形式,建成一个区级、7个街道级、78个社区级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同时按照“属地化管理、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将每个党员服务中心辐射的区域作为一个棋盘,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为基本单元,划分大小不同的网格,实现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全覆盖。二是规范设置。各街道社区注重强化阵地建设,加大社区党员活动室的硬件设施投入。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区委从源头上严把审批关,要求在规划建设之初,就给集体保留足够的公益用地和商业用地,用于今后发展集体经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三是高效服务。各街道依托党员服务站(点)建设,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爱心超市、警务
室、卫生室、文化室、市民学校,初步形成了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横纵联动,共驻共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一是健全完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全区党员队伍信息库,制定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完善“四评一定两公开”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大力推行“群众推荐、党委预审、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发展党员新办法。同时,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依托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抓好流动党员管理。二是加强社区与驻区单位资源融合优化。运用区校、警民、区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充分整合驻社区的现有资源,提高设施利用率;加强党对“两新组织”的有力领导,实现基础设施共享、重点工作联抓。三是加强机制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发展。初步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工作网络。“三纵”即建立和完善街道党委、社区党组织、楼院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三横”即区委成立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成立党建联席会。依托社区党支部,对新经济组织、流动人口、国企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加强动态管理,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参与社区建设,基本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纵向联动、社区内各类组织横向互动的共建格局。
第四篇: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北流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生活中大量社会事务向社区空间转移,社区管理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对于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推进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我们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3个街道和12个社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现有3个街道办事处,12 个社区,有居民3.59万户,常住人口15.5万人,辖区面积32.3平方公里;成立有3个街道工委12个社区党组织,有党员1261人。现有社区工作者60名,其中,30岁以下12人,占20%;31—40岁的27人,占45%; 50岁以上的37名,占总数的61.7%;女性38名,占6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9人,占48.3%。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整合全市资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结合创建和谐社区和“共驻共建”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基层打基础,增强队伍活力。为了适应城市日益发展扩大的需要,我们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加强社区居委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对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各街道也坚持每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确保社区干部每年参加1次以上培训,切实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党员教育管理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文明示范户创评”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教育、引导社区党员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三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党员队伍已发展壮大到1261名。
(二)抓投入提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一是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201*年以来,我们连续三次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其中,201*年给全市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助50元,201*年再次给他们增加奖励补贴100元,201*年为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每月
补助电话费150元,解决了他们工作上的通讯费问题。目前,我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基本补助达到550元,其他在编村干部基本补助达到480元;每月经街道工委考核,能够完成本月工作任务的社区工作者还可享受每月100元的年终奖励。二是建立以政府分级投入为主、各方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我们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市财政每年补助各街道办建设工作经费,按照每个社区月办公经费416.67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社区新建、新购办公用房的,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并采取财政分级负担逐年投入的方式,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三是在落实办公用房的基础上,采取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动员驻社区单位捐助一点、社区募集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按照“七有”标准,为社区党员活动室配置相关设备,制定了办公室、活动室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办法,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抓统筹建机制,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协调联系机制。社区党支部与驻区单位联合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向驻区单位汇报社区党建的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商社区建设的路子。目前,全市287个驻社区单位分别与12个社区党组织签订了《社区党建协议书》和《社区联建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工作目标、责任,促使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驻区党员管理机制。重点完善“三卡一册”,记录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并分季度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作为党员所在单位考评、评先的依据。目前,经组织介绍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的市直单位在职党员有1051名。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委每年与街道工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使考核方式从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以群众满意为主的综合考证考评,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党建工作考核体系。
(四)抓载体激活力,搭建服务平台。我市针对社区党员的特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创设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发挥党员在政治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在道德风尚的表率作用,在创业奉献上的带头作用。一是搭建富民服务平台,保障居民就业。各社区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结合市镇党校教学改革,整合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协调陶瓷、电子、食品等市内支柱企业,联合对社区居民进行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搭建富民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全市共有980多名社区居民经培训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二是搭建惠民服务平台,保障社区民生。各社区联合驻区单位成立各种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目前,全市有201*多名社区党员和驻区党员自愿当义工。今年以来,共为社区困难居民办好事实事3780多件,帮助96户困难家庭走出了困境。三是搭建安民服务平台,保持社会稳定。各街道社区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契机,搭建起安民服务平台,构建群防群治的综治网络,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今年以来,城北街道各社区与驻区公安、工商、文化等单位,先后联合开展“打击非法传销”、“两抢一盗”、“收枪治爆”
等9次专项整治行动,促使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同时,社区党组织还加大对社区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8件。
(五)抓阵地建网络,拓展党建功能。我们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努力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在3个街道和12个社区建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市、街道、社区在信息、设施、设备等方面共建共享,打造上下贯通、互惠互利、覆盖城乡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目前,社区各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社区党员居民的“免费大学”和“致富平台”,80%的社区居民通过接受远程教育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成为创业能手和致富的带头人。二是开展网上办公。通过网络办公系统、电子邮箱、qq群及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社区公文发送、办理、归档等各环节的网上流转,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办公成本。三是开设短信课堂。利用“手机党支部”和“飞信联盟”等信息载体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党组织活动空间,不断推进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市社区党建“短信课堂”有成员1020多人,他们利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沟通互动、学习提高。
三、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与上级的要求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干部队伍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年轻人才留不住。社区工作者待遇较低,政治上进步缓慢,这使得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社区工作,而面向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选社区工作者,往往把社区工作作为考公务员平台,制约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提升。二是年龄结构老化明显。截至201*年底,社区工作者人数60名,其中50岁以上的37名,占总数的61.7%,而中青年干部尚未形成接班梯队,有青黄不接现象。三是素质不高。目前社区干部普遍学历偏低,一些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
(二)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他们除财政每月支付工资480-550元标准外,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它途径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只执行事业人员的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二是社区的办公经费缺口比较大,“无钱办事”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社区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年财政统拨的包干经费和上级有关单位的支持,普遍存在办公经费少的现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正常运转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
(三)社区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我市大多社区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部分还靠租、借等形式维持办公,严重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12个社区中仍有8个社区靠租借办公房办公,办公用房产权自有的仅有4个,其中6个社区办公用房在90平方米以下。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善,很多职能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四)社区党建共建意识不强。一是一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认识滞后,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关系,对自己份内的工作缺乏研究和思考,党建工作没有特色和创新,不能根据变化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思想不强。由于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足,认为社区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致使共建工作合力未能真正形成,工作很难推进。三是部分居民共建意识淡薄。一些社区居民共建意识、参与共建积极性有待提高,如对于社区干部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等工作不够支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强。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班子,抓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搞好社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建起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人干事,能干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居民群众的利益。一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按照“一好三强”(思想政治素质好、为民服务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标准,扩大社区“两委”干部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注重从选聘到社区任职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党员、本地优秀民营企业人才中培养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能人治居”;无合适人选的,可采取从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等措施,配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着力解决社区领导班子成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年龄偏大的问题;要加大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选聘力度,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建组织员,为社区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二要落实奖励处罚措施。拓宽“能进”渠道,打通“能上”瓶颈,要把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培养,并适时通过公务员考录等形式录用到街道领导岗位;加大从社区“两委”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力度,使其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公务员队伍,解决他们的政治发展问题,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分子加入。要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每年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奖勤罚劣措施,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意识。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有计划地对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坚持和完善社区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改进学习方法,采取集中培训、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重投入,抓保障,确保“有钱办事”。一要落实待遇和经费保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确保社区干部工资和党建工作经费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把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统一列支,并注意解决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明确各级扶持社区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的渠道和方法,从每年地方税收或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筹拨社区工作活动经费,并从中优先单列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经费。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事业管理费中列支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解决活动经费的渠道。二要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社区要解决自身经费问题,要充分利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利时机,依托自身优势,在不损害公益原则的前提下自力更生地搞好创收,通过自办、联办社区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兴办社区实业,增加社区集体收入。三要从示范引导、政策指导、资金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入手,适当开展一些有偿(低偿)服务,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抓规划,强服务,确保“有场所议事”。解决街道社区基础设施不全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要预留社区组织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用地,无偿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办公用房和社会公益用房。要帮助尚没有自有办公房的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由自治区、市、县(市)各级一起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要加强社区活动服务设施建设,深入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积极探索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提认识,抓机制,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新格局。一是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要因势利导,加强宣传,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识,增强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建设社区”。二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面。要积极探索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居住区,形成“党委(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幢、党员作用发挥在示范岗”的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要从区域化大党建发展趋势出发,突破传统工作模式,通过建立“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和“商贸市场支部”等形式,使党的组织设置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三是健全社区党建协调联系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物资、资金和阵地等方面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要落实好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驻区党员管理制度和双向考评制度,建立规范的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考评体系,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
与社区共建联建工作情况纳入驻社区单位绩效考核、创建“文明单位”和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并接受所在街道社区的评议,增强共建联建工作的约束力,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功能,促进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篇:201*年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情况汇报材料201*年***县从工作实际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重点解决社区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的难题,努力构建了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用“五个一批”办法,解决队伍建设问题
择优选派了一批优秀的科级干部、后备干部担任基层社区一把手,为工作量较大的县城内7个社区配备了专职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加强了社区的
领导力量。采取从机关调入一批、教育分流一批、大专毕业生分配一批、企事业单位转入一批、原居委会工作人员过渡一批的“五个一批”办法,为社区配备了196名工作人员。全县20个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事业编制,月工资平均在元以上,享受养老、医疗保险待遇;社区一般工作人员工资由财政按月发放,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待遇。成立了社区党校,从县委党校和离退休教师中聘请了11名辅导员,坚持每季度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1次集中培训。编写了《社区干部读本》,每年对社区干部进行一次测试,每名社区干部每年记学习笔记1万余字。组织20名社区干部参加了学历培训,有85%的社区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大幅提高了适岗能力。组织社区干部到上海、大连、青岛等全国示范社区进行了考察。从开始,在各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中推行了述职述评,积累了一定做法,准备全面铺开。
二、用“五个一点”办法,解决场所建设问题
采取“财政投一点、资产置换一点、到省里争取一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省一点、部门降低收费门槛缓解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筹集资金650万元,为县城内5个社区新建了办公楼。每座办公楼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内设办公室、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等,添置了微机、电视、音响设备和文体活动器材,保证了使用功能。筹资30余万元,维修了其余社区办公室,彻底扭转了过去“房子破又小,办事不好找”的局面。筹资250余万元,新建了3处大中型休闲广场,添置了20余套文体活动器材,为居民提供了宽敞舒适的活动场所。
三、用“四个一些”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采取财政投入一些、党费支持一些、社区自己创收一些、驻区单位赞助一些的“四个一些”办法,基本解决了社区经费。坚持将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拨付经费1.8万元;几年来县委组织部返还党费5万元,用于支持社区基础建设;开办了邮政、保险等业务,代办话费收缴、报刊订阅、包裹邮寄、特快传递、“学平险”等业务,年均增收5000余元;驻区单位累计赞助50余万元,支持社区改善条件、开展活动等,有效地缓解了资金不足。
四、用好“三个机制”,解决共驻共建问题
一是建立了社区协调议事机制。建立了社区党建指导、协调、联席三个委员会。下发了《鸡东县社区党建联席会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三会”,协商解决东风社区150户居民吃水难、市政公司小区无物业管理和漏水等实际问题120余个。二是建立了契约式共建机制。从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治安联防、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等10个方面,组织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责任状,落实共建任务,明确违约责任,形成了难题同解、大事同办的共建新格局。三是建立在职党员双向管理机制。对在职党员实行“一簿三卡”(党员登记簿、党员联系卡、党员参加活动记录卡、党员表现反馈卡)管理,有1925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时,党员既要接受所在单位的评议,又要接受所在社区的评议;在职党员评优时,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有效参与了社区事务,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街道开展“三有一化”活动总结
“三有一化”工作总结
201*年“三有一化”工作总结
社区三有一化
河西镇社区三有一化工作简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