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5:58:05 | 移动端: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主动“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

(一)主动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主动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方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三)构建依法协调、法律帮扶机制,拓展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部分职工生活致困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职工劳动权利被非法剥夺,造成生活困难,有的职工因为企业拖欠大量医疗费而致困,有的职工因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工会组织应着眼于建立依法协调、法律帮扶工作新机制,通过法律帮扶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题。

三、创新再就业渠道,切实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

(一)做到认识到位,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政治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是一件关涉国计民生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工会应始终把促进再就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作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新的工作招法、更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把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推上新水平。

(二)措施到位,为开展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面对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工会组织的真情期盼,工会组织应把握变化,超前研究,着眼长远,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及时制定了再就业工作规划,出台推进工会系统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实再就业工作队伍。要加强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政策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采取结构分析的方法,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了“订单式”培训,紧盯“市场行情”,做到“供需对路”。要把再就业培训与劳动部门推行的劳动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围绕岗位转,人才紧跟订单走,使经过培训并且获得资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仅能及时找到工作,而且与岗位供求相一致,提高培训就业率。各级工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岗位,特别是主动与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联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工会再就业基地,建立空岗联系制度,及时推荐条件合适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工会应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经营领域,在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双赢”;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联合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实现用工信息集约化,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发挥再就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实现“1+1群”的规模效应。要依法监督,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工会组织要在企业改组改制中主动维护,认真履行源头参与和监督保障的职责,坚持对改组改制方案、下岗分流方案、企业用工方案,依法落实职代会的权利,严把职代会审议、通过关,既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又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二篇: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主动“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

(一)主动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主动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方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三)构建依法协调、法律帮扶机制,拓展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部分职工生活致困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职工劳动权利被非法剥夺,造成生活困难,有的职工因为企业拖欠大量医疗费而致困,有的职工因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工会组织应着眼于建立依法协调、法律帮扶工作新机制,通过法律帮扶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题。

三、创新再就业渠道,切实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

(一)做到认识到位,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政治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是一件关涉国计民生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工会应始终把促进再就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作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新的工作招法、更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把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推上新水平。

(二)措施到位,为开展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面对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工会组织的真情期盼,工会组织应把握变化,超前研究,着眼长远,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及时制定了再就业工作规划,出台推进工会系统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实再就业工作队伍。要加强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政策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采取结构分析的方法,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了“订单式”培训,紧盯“市场行情”,做到“供需对路”。要把再就业培训与劳动部门推行的劳动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围绕岗位转,人才紧跟订单走,使经过培训并且获得资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仅能及时找到工作,而且与岗位供求相一致,提高培训就业率。各级工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岗位,特别是主动与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联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工会再就业基地,建立空岗联系制度,及时推荐条件合适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工会应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经营领域,在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双赢”;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联合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实现用工信息集约化,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发挥再就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实现“1+1群”的规模效应。要依法监督,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工会组织要在企业改组改制中主动维护,认真履行源头参与和监督保障的职责,坚持对改组改制方案、下岗分流方案、企业用工方案,依法落实职代会的权利,严把职代会审议、通过关,既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又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总之,工会组织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去探索和创新,构建起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发挥自身优势,汇集社会合力,才能有情有形地把帮扶工作做好、做实。惟有形成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为主旨的工会纵向帮扶网络;形成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横向快捷帮扶系统;形成以物质帮扶、资金帮扶、岗位帮扶、法律援助、助学帮扶、医疗帮扶、协调帮扶为内容的全方位的立体帮扶体系,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工会帮扶能力,开创工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篇: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交流材料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主动“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

(一)主动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主动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方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第四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1*)11号和豫工劳(201*)3号文件要求,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1*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1*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 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 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1*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1*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1*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4、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201*年双节期间,我市三级工会组织共筹资289.95万元,救助特困职工7280人,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

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依法维护参加工会组织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至目前,两个维权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670次,为 28起劳动争议案件实施了法律援助。如贵州省小伙子韦勇在我市某私人企业打工时,不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肺部感染,厂方不但不为其治病,申报工伤,反而将其开除,韦勇无奈之下到帮扶中心求助。在了解情况后,我们指派值班律师对它进行法律援助,免费打官司,依法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 帮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隶属于社会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长兼任,帮扶中心工作与保障部工作一并安排进行,并每月定期向党组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在人员配备上,市总党组抽调职能部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机关干部充实到帮扶中心。目前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且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在职能设置上,我们按照“党政所望、社会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为”的原则,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目前帮扶中心有单显滚动式电子大屏幕、触摸式电脑各一台,方正牌17寸纯平电脑3台,激光打字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并开辟了工会自己的网站,与省总、县区已经联网。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可以快速为职工服务、也可以接受领导的监督。在与工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上,我们认为,帮扶中心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其工作应该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会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承担的,帮扶中心是将工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业务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五、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之所以未建立这种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六、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目前漯河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支配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本级工会20万,社会捐助82万,送温暖资金30万,共132万。帮扶中心不是一个法人单位,没有资金管理权,只有使用权,所有帮扶资金由市总财务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两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也没有给与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资金枯竭,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七、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市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1*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住。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啊。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 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五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1*)11号和豫工劳(201*)3号文件要求,公文素材库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1*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1*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本站推荐www.bsmz.net),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1*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1*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