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5:59:19 | 移动端: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

米易县农民增收下特色农业作用分析调查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x级应用化学班 梁灵内容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关键词: 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作用分析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二.特色农业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1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水果种植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1.3养殖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1.3.1牛养殖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1.3.2猪养殖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1.3.3水产养殖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烤烟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 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 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 250吨,,烟叶总产值11 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 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三.非特色农业经营户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对比分析农业类型人数种植规模/亩总收入/亿元人均收入/元特色种植15918422600012.557884非特色247161286451.45664数据显示:特色种植户人均收入比非特色高39.2%,比全县人均收入高21.8%,看的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任然有很多因素制约农民增收,资金:没有资金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设施、资源:没有好的设施和资源就难中出产量好、品质好的产品;气候:在农村,气候影响作物收成,气候不好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科技:要种出好的农产品也需要科技支持,比如病虫防治、管理、施肥、嫁接等等。所以任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4.1资金问题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小。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 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中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4.3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4.4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4.5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解决对策5.1 资金问题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 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5.3资源问题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5.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 科技问题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201*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1*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六 总结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部分数据参考:[1]http://www.bsmz.net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xx农业发展情况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1*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

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xx特色农业发展潜力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2)、资源优势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1*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3)、加入www.bsmz.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信用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

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力促特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一个独具特色、充满绿色希望的农业产业项目生姜种植正在我镇蓬勃发展,一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农业小镇由此变成了全市闻名遐迩的生姜基地,率先进入了小康镇的行列。特色农业为团结镇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社在支持生姜种植这个致富工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201*年3余额21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王洪章行长前来视察,对信用社因地制宜扶持生姜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团结信用社支农的路子是对的,经验值得推广。”

1996年以来,我社牢记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支持地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与信用社良性发展的有机结合点,转变思想定位,调整信贷投向,以支农主力军的面貌对当地特色种植业生姜种植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1*年,团结镇生姜种植面积达2100亩,产量达6300吨,总产值1260万元,2500户姜农全部实现盈利,获纯收入600万元,全镇人均获纯收入360元。信用社也实现了连续六年盈利的良好业绩。姜农们发自内心地说,信用社劳苦功高,是帮助我们致富的好“财神”。我们近年来支农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 勇于探索,转变思想定位,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支农观念 近年来,我社同其他一些信用社一样,在支农问题上也存在过反复。在1996年以前,团结镇政府确定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民致富增收的指导思想,信用社在经营重点上也转移到支持当地乡镇企业发展、提高信用社资金周转率及使用效益的思路上来,为此,信用

社减少了对农业及种植业的支持,讲大量经历和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发展之中,农业贷款下降到全部贷款的50%。但在团结镇这样的农业地区,受客观条件、经营基础以及技术能力的限制,乡镇企业发展很快陷入困境,纷纷关停倒闭,信用社也陷入亏损境地。

在失败面前,信用社进行了认真反省,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展调查研究,对当地经济优劣势进行认真分析对比,认识到信用社必须端正支农方向,支持农民依靠本地优势发展农业,特别是特色种植业走上致富道路,进而壮大信用社自己,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支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起来。

二、 因地制宜,调整信贷定位,以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为信贷突破口

针对团结镇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基础好、特色种植业—早姜种植前景良好的自然、技术条件,信用社将信贷支持重点调整到支持特色种植业上来。从1996年起,信用社主动配合镇政府对全镇发展规划进行了统一调整,达成了共识,合力培育生姜基地。为此,信用社集中资金,逐年加大了对生姜种植的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地方特色农业优势充分调动起来,生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团结镇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6年来,累计投放生姜种植贷款1800万元,全镇生姜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姜农人均增收6000多元。生姜种植成为团结镇的支柱产业,成为富裕一方农民的金钥匙。

三、 埋头苦干,端正服务定位,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扶

在积极给与地方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支持的同时,我社在改进支农服务上,更是做到了一切从农户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埋头苦干,确保对地方农业发展以全方位支持。

(一) 开展民心工程,改进信贷服务。从1996年起,信用社提出了发展民心工程的思路:一是积极探索小额农贷的一些新的管理及发放办法,对生姜贷款采取了小额信用贷款等减低门槛的办法,未将弄生姜生产提供便捷的信贷服务。在人民银行要求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农贷后,信用社进一步完善了小额农贷管理办法,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农贷不需担保抵押,农户凭“二证一章”(身份证、贷款证、私章)即可办理,极大方便了姜农。二是为使支农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信用社深入农户开展调查,建立了将农经济档案,确保农时集中资金,满足将农资金供应。三是延长农时工作时间,集中投放姜种贷款。在生姜投放、姜农贷款高峰期,信用社从减轻农民生产成本、不误农时出发,为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主动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支持并满足姜农适时贷款资金需要。

(二) 大力扶持示范户,全力引导贫困户。为更好帮助村民致富,信用社看准团结镇生姜种植这一优势,从扶持生姜种植大户入手,以点带面,促进全镇形成良好的生姜生产格局。信用社在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后,对部分先期种姜大户给予适时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迅速致富,在村民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全镇生姜生产的迅速发展。1996年以来信用社定点帮扶了80户贫困户,共享他们注入

信贷资金105万元,是他们的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350元增加到201*年的1420元,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三) 鼓励技术开发,推广科学种植。信用社认为科学种姜是村民致富的关键,只有走“特色+科技”之路,村民致富才有保障。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积极支持农户进行科学实验,开展科学种姜,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近两年,信用社每年投放专项科技种姜贷款100多万元,支持科学种姜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种姜技术在团结镇的广泛运用。

(四) 搞好全程服务,保障农户利益。信用社时刻将姜农利益放在第一位,急农户所急,在对生姜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信用社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五保”,积极给与农户在生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在种子、肥料、农药、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和支持,为全镇生姜生产提供了坚强后盾。

协购姜种保安全。1996年是镇里扩大生姜生产规模的第一年,因购姜种所在地犍为县离大安区较远,携带大量现金到外地购货对许多农户来说是头一回,心里不踏实,有后顾之忧。信用社便分三次用自己的运钞车为100多户姜农运送现金上百万元到犍为县购种基地,确保了人员、资金安全和姜种的及时购回。

联系农资保农时。在生姜播种高峰期,信用社及时调查了解农户对尿素、过磷肥及农药需求情况以及镇上库存情况,及时将情况通知供销社,调运化肥、农药,及时满足了生产需要。

技术服务保丰产。1997年,很多农户由于缺乏姜种储藏经验致

使入窖的姜种全部腐烂,血本无归,信用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每年储藏姜种时。三番五次到农户指导,使1998年江中储藏成功率达100%。

深入一线保抗旱。1999年,大面积生姜出苗后,出现了严重的春旱,姜农们心急如焚。信用社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调查旱情,积极发放抗旱资金,帮助姜农抽水,缓解了旱情,从而保证了当年生姜的丰收。

监理协会保销售。1996年以来,凡生姜销售期间,信用社积极联络有贩运经验的个体商贩成立销售协会,并累计向他们发放生姜收购贷款近100万元,支持其定点收购鲜姜和老姜,方便了姜农销售,活跃了流通,解决了姜农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市场繁荣。团结镇已成为著名的生姜基地,产品通过**、成都等二级市场销往省外,还通过广州转销,打进了日本市场。

近年来,通过信用社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团结镇形成了“农兴社旺”的良好局面,农户、镇政府以及信用社上级主管部门均给予了充分肯定。1996年—201*年信用社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区级先进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支农措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促进我镇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