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对市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对市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6:00:18 | 移动端:对市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市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难在何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公有企业改革成本的主要承载群体,下岗失业党员在改革与竞争的夹缝中负重谋生,绝大部分成为了城市隐性党员,在基层社区党组织管理的视野中已难找到他们的踪迹。xx市市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说明,要破解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突破隐性屏障是关键,建立教育管理机制是保障。

一、直面现实,认识解决下岗失业党员隐性化的紧迫性

xx市市在全面完成公有企业、事业单位、街道体制三大改革后,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加之城市基层党的基础工作的相对滞后,一度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党员隐性化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口袋”党员比例大。全市133家公有企业和325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共向街道社区整体接转和全程接转党员组织关系3174人,占街道社区党员总数的85%。查找党员前手拿组织关系介绍信不到社区报到的党员有1012人,占接转党员总数的32%。“口袋”党员中,流出党员、在两新组织打工党员、个体工商户党员和待岗党员分别占12%、47%、9%、32%。

2、“花名册”党员正在增多。全市3174名下岗失业党员中,长期频繁流动而不知具体去向的党员有723人,占党员总数的23%。其中xx市市内街道、城乡间流动党员427人,占59%;流出xx市市外党员296人,占41%。这些党员基本处于既不与流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也不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 ,成了名副其实的装在档案袋里的“花名册”党员。

3、“隐蔽”党员呈扩大趋势。近些年来xx市市非公企业发展迅猛,总数已达3195家,从业人数1.06万人,其中下岗再就业党员705人。这些党员中,有368名党员不愿在企业亮名身份,普遍存有“雇佣心理”,认为自己是“打工仔”,主要是挣钱谋生,主观上有“不作为”思想,行动上不与企业党组织和居住地党组织联系,成为了脱离党组织的“隐蔽”党员。

4、“空挂”党员的隐性时间越来越长。据统计,xx年全市“空挂”党员中,隐性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占“空挂”党员总数的61%,超过两年以上的占26%,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3%、8%。

上述这些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的“口袋”党员、“隐蔽”党员、“花名册”党员、“空挂”党员,不仅是党的政治资源的流失,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而且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清醒认识解决下岗失业党员隐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到,解决隐性党员问题,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党的全局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突出重点,逐步构建下岗失业党员科学管理体系

1、调整——从源头上治理。切实防止党员隐性化问题产生,关键是要从源头上做好工作,在企业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在调整中加强党的工作,巩固党的组织。xx市市委主要是做到了“两同步一参与”,即企业在制定关、停、并、破方案时,同步考虑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企业正式实施改制方案时,同步进行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市委部门派人全程参与企业改革,指导企业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xx年2月,原xx市市绢麻纺织印染厂由深圳老板左彪整体买断后,重组为xx市市益林麻棉纺织印染厂。当新企业挂牌成立时,该厂党总支部也批文同步下发、同时挂牌,没有出现组织管理“断层”,避免了党员隐性化问题的出现。

2、组建——在发展中管理。主要针对非公有经济迅猛发展,民营企业一统xx市经济的形势,在发展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一是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变更速度较快,组织内部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派人指导组建等多种组织设置方式,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共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2个,使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了100%。二是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配合公有企业关、停、并、破改制,xx市市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于xx年5月撤消了经工委、财工委、私企工委等7个战线党工委,将这些企业主管部门下属的改制企业党组织关系,整体接转到所在地的街道党工委管理。公有企业改制清盘以来,全市4个街道党工委共接收转入公有改制企业、转体事业单位党组织115个,基本杜绝了组织管理“盲区”的出现。

3、延伸——在接转中建设。公有企业改制后,街道社区已成为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对此,市委主要抓了两项建设:一是切实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公开招聘干部竞争上岗,适时选配一批年富力强、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干部进入社区工作,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党务工作者,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力量。二是调整社区组织设置。按照“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党建延伸目标,全市共建立社区党总支23个,小区党支部68个,楼栋党小组182个,做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建主题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梳理——在查找中跟踪管理。市委针对下岗失业党员数量大、分布面广、涉及单位多的特点,按照“普遍登记、逐人排查、跟踪寻找”的要求,分“调查摸底、核实衔接、检查验收”三个阶段,采取了六种方式进行查找。一是逐户逐人“问”。各党支部对“隐蔽”党员采取“拉网式”访问,逐户逐人了解党员地点、时间、原因、联系电话,逐一填报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做到访一户、核一户、登一户、不留空白。二是街道、社区、机关干部“包”。各街道、社区、机关建立干部摸底排查“四包”责任制,即包摸底、包查访、包登记、包台帐,做到责任明确,不走过场。三是发动亲友“找”。对一时不知去向的党员,通过建立党员查找网络,动员家人走亲访友找,邻里互相介绍找,朋友出差、旅游找,做到不漏一人、不掉一户。四是发函寄信“催”。对每一个“隐蔽”党员,市委组织部通过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发公告催;各街道、社区、机关统一发公函找。五是部门配合“查”。到今年5月底,全市共查找党员3110人,其中市内党员2755人,流出省外党员202人、省内常德市外党员84人、常德市内县间党员69人。通过全面查找,已将所有下岗失业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让这些党员都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讲求实效,探索创新下岗失业党员教育长效机制

1、适应新情况,建立教育管理机制,确保党员离岗不离党。一是党员下岗前,由所在企业党组织与党员签定《党员下岗责任书》,对下岗职工党员在脱离原党组织后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建立了下岗失业党员登记制度。社区党组织对每名下岗失业党员都建立登记卡,登记卡内容包括党员基本情况、原工作单位、现就业单位(或服务处所)、收入情况及联系地址和号码,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下岗失业党员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到所在社区党组织口头或书面形式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四是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在街道和社区都设立了下岗失业党员联络员,定期到下岗失业党员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关注新问题,建立教育帮扶机制,确保党员失业不失志。构建对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体系只是个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使散在下岗失业党员回到党的怀抱后,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崭新的形象。正是基于这一思考,xx市市委针对绝大部分下岗失业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差,再就业困难,基本生活缺少保障的实际情况,通过整合党政资源,组织开展了“三联三创”主题帮扶活动。这一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市直单位联社区,帮助建好服务平台,共创再就业文明社区;市直单位党组织联社区党组织,帮助加强对下岗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共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直单位党员联社区下岗失业党员,帮助培训再就业,共创共产党员实践岗。目前,全市已结成联创对子1500多个,共解决568户特困党员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帮扶316名下岗党员实现了再就业,重新激活了下岗失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搭建新平台,建立教育就业机制,确保党员下岗不失业。一是建立服务平台。市委共向街道社区下派了8 支扶持再就业工作队,共建立纵横联网的社区再就业服务平台8个,电脑服务网络建到了每一个社区。还开辟了保安、保绿、保洁;托老、托幼、托病;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就业新渠道,使261名下岗党员不出社区就找到了再就业岗位。二是建立培训基地。为提高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的本领和能力,市委先后建立了湖南机电学院、xx市职教集团、市就业培训中心等3个再就业培训基地,4个街道均成立了再就业培训学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再就业培训体系。近两年来,已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600余人,其中下岗党员1106人,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1—2门就业技能。三是建立再就业主渠道。通过开发汽车工业、盐化工业、食品工业三大板块,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再就业;开辟城隍庙商贸步行街、不夜城夜市一条街、丰彩超市、广兴超市等就业场所推进再就业。全市共新增就业岗位6510个,其中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2150人,为下岗失业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创造了条件。

4、探索新载体,建立教育活动机制,确保党员无业勿无为。市委重新洗牌整合教育格局,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社区的共享教育机制,推出了一批形式新颖的党员教育载体。首先,普遍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全市4 个街道都建立了社区党校,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党员教育活动室,做到了教育硬件有活动场地,教学有电脑、电视、影碟、录象、功放、打印等一体化设施,软件有图书、台帐、考勤、考学、督学、述学等制度,满足了常规教育的需要。其次,建立社区党员教育讲师团。去年,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党校教师、市直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学校政治理论教员、社会名人党员、党员企业主等50多人组成的“社区党员教育讲师团”,义务为社区下岗失业党员举办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班35期,授课近百次,轮训党员1800多人次。第三,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下岗失业党员做到了“三讲清、三结合”,即在教育内容上讲清公有企业改制不可逆转的趋势,讲清企业关停并破的原因及必要性,讲清党组织对关停并破企业党员的要求;在教育的方式上把集中学习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把宣传政策和形势教育相结合,把登门上户和维权服务相结合,开展一对一谈心,确保下岗失业党员在思想上不掉队。第四,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市级领导联点帮助、市直单位联手扶助、机关党员结对援助的“三级联助”下岗失业党员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再就业党员中,开展“为业主图发展,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添光彩”的“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在下岗失业的流动务工党员中,开展“创办一个产业实体,引进一项致富技术,传递一项致富信息,帮带一批群众就业”的“四个一”实践活动;在社区下岗失业无职党员中,开展“在社会当个好公民、在党内做个好党员、重新上岗做个好员工、在小区做个好邻居、在家庭做个好家长、无论在哪里留个好名声”的“六个好”实践活动。通过上述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让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起来,让社区下岗失业党员的形象树起来,让社区群众满意的口号响起来”的显著效果。

第二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ww.bsmz.net)内容的同时,不断探索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队伍的培训。吸收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了组织,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

三、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时代性,用发展的观念,建立一套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提高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党性修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性修养等方面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

第五篇:下岗与失业

下岗与失业的区别 (201*-12-16 17:18:54)

转载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随笔/感悟

感悟随笔

为什么咱们中国大陆管被工厂解雇后的失业状况叫“下岗”,西方国家管失业就叫失业?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西方社会是自由民主社会,创业、开业、择业等都是自由自主的,招雇和被雇双方是双向选择,是相对自由自主的(当然没有绝对的自由自主),就好似生活在自然世界的动物,它们四处捕食、迁徙,哪里适合它们生存,它们就到哪里。这棵树上有桃子,猴子就爬上这棵树;把这棵树上的桃子吃完了,猴子就跳到另一棵树上,或许这棵树上的桃子还没有摘完,猴子就早已跳到另一棵树上。人类就不能是跳树了,中国人把人的这种谋职行为称之为“跳槽”。猴子不能要求一棵树上有摘不完的桃子,使它能一生呆在这棵树上而不必费力地再去其它的树上寻找食物;而树也不能要求猴子没有了桃子也不许跳走,就在它这一棵树上吊死。猴子爬到一棵树上摘桃子吃好比是有业,猴子四处寻找有鲜桃子的树的过程期间比作是失业。中国大陆的情况不同,毛共夺得江山之后,共了人民的产,把人民“解放”进了一个一个圈着的单位(现在全国好多个单位都在拆院墙了)和一个一个的生产队。在毛共领导下,人民过的是“按需分配”的生活,他们的位置都是由各级领导安排的,尤其是城市人口,每个人都安排了岗位。就像螺丝钉一样,每个螺丝钉都有固定的位置,而且二十多年一直固定在那个位置上。想换个位置呢,很困难,得需要若干个等级的领导签字,盖章,然后才能互调螺丝钉的位置。有的夫妻长期分居,一调就是二十年也调换不过来。那时候,居室、粮食关系、副食证供应范围、限定的煤店等都在其岗位周围。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有固定的岗位、食物分配及发放点——麻雀安排在一号笼子里,布谷安排在二号笼子里,鹦鹉在三号笼子里,狮子在四号大笼里,羚羊在五号大笼里,猴子按排在一号院,猩猩安排在二号院,长臂猿安排在三号院,狼安排在四号院??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有固定的岗位,它们都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被分割开来的,互不侵犯。狮子与羚羊可能只有一墙之隔,咫尺之距离,但狮子也捕食不到羚羊。而在自然界里,动物们是混在一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如果动物园不实行改革开放(现在时兴建野生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从生到死是一直有固定岗位的。一开放,把所有的笼子或围栏门一打开,动物园里的动物就失去了固定岗位。羚羊一直是在五号院子里的,一改革开放,它们就不能不“下岗”分散去别的地方谋生了,它们原来的“岗位”如果不遭到了狮子的侵犯,就可能遭到狼的侵犯或别的动物的侵犯,它们是不能再固定在那里了,除非动物园园长不把它们的院门打开,让它们受到特别保护,如电力、邮电、石油、

铁路运输、有色金属的门至今没有开放。我们听说中国大陆有大批纺织工人、制造业工人下岗,几乎听不到有多少电厂工人、邮电工人下岗。在自然界中,在丛林里,我们说不出哪些树是属于麻雀的,哪些树是属于布谷鸟的,哪些树是属于猴子的,哪些树是属于长臂猿的,它们没有固定的岗位。“下岗”是国企改革后解雇工人时的专有名词。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的员工这个辞职了,那个跳槽走了,这个被解雇了,我们就不说他们是“下岗”了。

虽然说下岗和失业的结果是一样的,但下岗后面是等待的“????”,而失业后面是四处求职——再就业——求职——再就业。长期饲养着的猴子,你把它放生了,它也走不远,它总是在你周围,总是希望你多少还能扔给它些瓜果食物;野生猴就不同,野生猴就没有这种依赖心理,就是自顾自地在山林间四处寻找食物。下岗者原来长期固定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长期接受“按需分配”的物质——而且从前每到逢年过节还增发一些如米、面、带鱼、苹果等物质,突然间让下岗了,不再按生命所需分配给物质了,真的有一种末日的感觉。但下岗者大多还是住在原单位宿舍中,他们还是生活在原单位周围,人际关系还是围绕在原单位周围。他们的心中既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却又总是怀着总有一天还会被原单位安排上岗、还会像螺丝钉一样被拧上固定岗位的希望。因而下岗工人大多怀有一种既委屈而又希冀的心态,他们多偏向于被动等待。他们大多不像失业者那样再去到处寻找、去应聘,与在岗者相对应,他们只是不在岗上的人,而且最初多是由原单位给他们发着百分之多少的不在岗的工资,而不是由社会给他们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外资、合资或民企招工的机会他们也不去,他们总是怀有有一天续接原来的岗位的念想。失业者则不同,失业者在一棵树上被排挤下来或主动跳下来了,他们就找到下一棵往上攀,下一棵没了果子他们又找到再下一棵攀,再下一棵没有了果子他们就找到再再下一棵往上攀——他们是主动地寻找和选择,所以说下岗不能等同于失业。

也难怪政府的公文中只提下岗工人再就业率而从不统计失业率,也不好统计,再说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呼啦啦的像潮一样的涌来,呼啦啦的像潮一样的退去,说他们是失业者吧,他们还都有一亩二分的承包地;说他们有业吧,他们涨潮一样短暂的涌向城里做工,像落潮一样的退回到乡下,他们该算什么业者?实在是不好统计。第一圈螺旋的旧奴隶社会的农奴,他们从农奴主那里领取一块份地,完成了份地,再种自己的地。第二圈螺旋,人均就没有那么多的可耕地了,农民只能从党领导那里领取很小一块承包地,私田是没有的了,靠种地是难以养家糊口了。现在种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有大量的农闲时间,为了增加收入,就到城里去打工了,打工就相当于过去种私田了,比如若是去挖煤,收入还蛮高的呢。因为农民工大多有承包地,虽然他们数量相当多,有数千万,却也称不上是失业者,可也算不上是有业者,故中国的失业率也是不好统计。

即使是兽中之王,当它老了的时候,它也不再向往自然界的海阔天空的自由了。即使它明知道当它进入铁笼之后,身后的门便会牢牢地关上,它也会钻进铁笼里去吃那些分配给的食物,因为它已经不再能有猛虎下山的动作了,它已没有了锋利的牙齿,它已经捕猎不到猎物了。从1949年到1978年,多少在猛虎之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的大好时光在“笼中对”、“窝里斗”中度过了。当邓共开放“笼门”之后,他们哪里愿意出来呀,他们每人都手把着各自的栏杆不愿意“下岗”啊。可是笼中又没有多少可供“按需分配”的食物了,不减员又怎么行呢。

警犬是怎么驯化成的?警犬能够按人的指示跟踪、追逐、扑咬目标,但若是把警犬放到野生丛林中,它们能生存下去吗?能生存多久?它们被训练的异常灵敏,警惕性特高,追踪能力特强,它们特别听训犬师的话,训犬师叫它们扑向那里,它们就毫不犹豫、坚定不移地扑向那里,咬住目标不放松,不管受到多大的伤害,宁死不屈。但它们的寻食、捕食及建窝组家的能力几乎没有了,它们在自然世界的生存能力没有了。

“始建国”时期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大多政治嗅觉被训练得异常灵敏,“阶级斗争”的弦绷得非常紧,警惕性特高,他们的打小报告、跟踪监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能力特强,他们特别听伟大导师毛主席的话,毛主席指向哪里,他们就打向哪里,“誓死保卫毛主席”,“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但是,他们的生存能力削弱了,在他们正是应该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的年龄段,毛主席培训他们搞了“阶级斗争”,当中国大陆重新转向自由经济社会时,他们就面临“下岗”了。因为,就像警犬已习惯于训犬师定时定量把肉扔进口中,没有自己捕食的本领一样,人们已习惯于“按需分配”,拿着票证买生活必需品,他们没有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没有自由经济社会的生存本领。 “80”以后的人,他们被公司、工厂、企业解雇,找不到工作,我们一般就不说她们下岗而直接说他们失业了。

点击:775回复:6 作者:古镜发表日期:201*-10-14 1:40:00 回复

古镜

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将下岗与失业混为一谈,甚至于认为是政府为了隐瞒失业率的一种叫法。这里有必要再简略的谈一谈“下岗”与“失业”两者之间的不同概念。

下岗者——按照官方文件说,是原国有企业职工。失业者——是失去工作的社会自然人。

简单的说,原国企职工属于体制内人员,社会自然人属于体制外人员。他们的区别在于体制内人员无权自由的选择职业,也无权选择工资待遇,更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是劳动保险金及职工住房储蓄划转基金的合法受益人。而社会自然人则反之。

依据法律文件,下岗者是在原国企交纳了劳动保险金以及职工住房储蓄划转基金而没有兑现的这个群体。

所以,根据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企业置换职工身份应与职工本人签订《置换职工身份经济补偿协议书》

下岗只是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的政策。在这个过渡中,政府承诺要对下岗职工进行“身份置换”后,由“社会人”变为“自然人”后转为失业。确切的说,这里提到的“变”,不是变魔术,这个 “变”是有法律法规约束的。既然是“换”,就是双方的事情,就应当有交换的条件。这是最起码的法律常识。具体如何“换”和“变”。法律已做了明确的规定。

“身份置换”的前提条件,就是兑现上述两项基金。

实事求是的说,当初根据劳动部文件提出“下岗”一词时并没有错。因为92年才实行的个人的各种账户,如养老账户、住房公积金、医疗基金等等。但是,老工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等等,所以当时政府提出“老人老办法”,这个“办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身份置换”。这些老工人必须经过“身份置换”,再没有取得“身份置换”前,称之为“下岗”。而身份置换的前提就是将过去老工人购买的劳动保险金等以货币的形式对老工人进行身份置换。说白了,就是将这笔钱退还给老工人(其实这样做本身就是违法的,因为按照有关法律这种单方更改要约行为是要付赔偿责任,不过这里我们不作为讨论的要点)。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住房建设基金的货币转换”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形成了法律。并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早已得到了落实,唯独企业工人没有兑现。而“劳动保险金”的货币转换,再没有经过调查以及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仅凭某些领导人的意志(这是法治国家之大忌)而随着国有股减持的失败导致流产。所以,使用下岗一词,不仅仅是一个失业率的问题,而是存在着一笔数十万亿元的历史欠账。为此,政府再一次违约了,并没有在实行身份转换的条件下,于201*年12月彻底否认了这个身份置换,谎称在七个省市以无下岗职工。

按照市场经济的标准,任何人也不会对“失业”者负任何法律责任(只存在社会责任),而下岗依法政府是要负违约责任的。所以他们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才迫不及待的谎称七省市已无下岗职工。

再简单的说一下,下岗是要兑现老工人曾经购买的劳动保险金等等,按照政府的说法就是“身份置换”。失业者没有购买过劳动保险金,所以也就不存在身份置换的问题。

老工人不但与企业存在着合法的劳动关系,还存在着债务关系。而其他社会没有这种历史欠账。失业只是合同约定的条件出现的一种经济形式,下岗则是属于被掠夺了一生血汗储蓄的“受害人”。失业与下岗之间没有可比性。 人们习惯把下岗和失业混为一谈,这是大错而错。如果承认一个人失业,那么政府的福利部门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如果承认一个人下岗,那么,由政府协调下岗前所在的企业向下岗人员发放最低生活补助金,并安排培训和上岗再就业,如果这个企业破产了,这个下岗人员的最低生活补助金也就随之没了,工作机会也就没有了,只能自谋职业。我国成功首创下岗的方法解决了企业多余人员的问题。

我国为什么用下岗而不用失业来解决企业多余人员的问题呢?因为,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全民单位和大集体单位。当初,政府用下岗的方法主要是清退大集体单位的职工,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屡试不爽,进而就用下岗的方法来清退那些亏损的全民制企业的职工。更有高明者,先将亏损而且没有前景的国有企业变更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然后,再用下岗的方法清退职工。

下岗与失业,一词之差,天壤之别。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市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