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6:03:19 | 移动端: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

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任迪

崔 召 小 学

201*.6.26

第二篇:乡村小学教育的调查

乡村小学教育的利弊

调查方法:借全区乡村小学教师培训之际,对百余名任意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采访,将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汇总,得出结论。

调查意义:通过对全区乡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当今全国乡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对此做全面地分析,为乡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份参考意见,希望能为社会,学校,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调查过程设计:第一阶段,通过认真分析,仔细考虑,确立实践活动课题为“乡村学习教育的调查”。写出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凭介绍信,借区教育局乡村小学教师培训之际,对百余名乡村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采访,记录调查结果;第三阶段,调查完毕,对调查记录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进一步对全部调查记录进行汇总,统计出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第四阶段,对调查记录进行分析,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最后整理材料,结束此次活动。

全区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1*年7月,为了解全国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对我区的乡

村小学百余名教师进行了采访调查,并对此次调查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十六大”,“三个代表”的会议和文件为我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要求。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据日本科学家调查发现,人类大脑智力的开发,个性素质的培养,大都在儿童时期形成。所以说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小学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如下分析:

一现状中的问题

1)最主要的是乡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由于乡村小学

比较分散,加上经济的制约,乡村小学课程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乡村经济的不发达,使许多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

音美工具等的短缺,甚至是没有,造成小学生的音体美发展不平衡。

3)远离城镇的乡村,科技,通讯设备缺乏,诸如电脑等高

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无法在乡村小学中普及开来。

4)小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土生土长的乡村儿童,从

小受父母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较困难。

5)乡村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

系,有些家庭的经济拮据,使儿童很早离开学校,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日趋减少。

6)乡村小学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从事乡村教学十几

年的老教师,缺乏现代高科技知识,普通话讲的不是很标准。而且存在好多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也给乡村小学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乡村小学教育的优势

1)环境优势:乡村广袤的土地,多彩的森林,连绵的山脉,使得乡村小学生掌握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对动植物有更直接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

2)乡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勤俭的优秀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对乡村儿童进行言传身教。

3)前景乐观:国家的大力投资,社会各界的有利支持,希望工程的不断壮大,给乡村的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总结

乡村小学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广大的乡村儿童的全面的,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畏手

畏脚,全盘否定。我们还应该看到乐观的前景,许多新毕业的青年教师正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各种教师培训课程更加完善(就像这次全区小学教师培训一样);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新的小学课程像英语,体育等正在开设。诸如此类的现象正在乡村小学教育改革中日渐成效。我相信现在乡村小学教育必将和城市小学教育的差距会慢慢消失。

结题报告

本次暑期的实践活动,基本上顺利完成了。通过对百余名乡村小学教师的调查采访,并对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做了细致的分析,汇总,使我了解了我区乡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并通过这一缩影,对全国的乡村小学教育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次实践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调查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会了怎样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当然,我的调查报告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我第一次做此类活动,缺少经验,常不知道如何下手;其次是由于人单力薄,一个人在调查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加上仓促整理,也有不少缺陷。

这一次实践活动之所以顺利进行,主要是得到了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乡村小学教师的亲切配合。在此,我对区教育局以及广大乡村小学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针对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报两名记者历时三个月,走访了我省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专家学者中国的乡村,始终是叫人牵挂的热土。当这一社会始终注目的焦点“乡村”与另一个焦点“教育”勾连起来时,热土中的焦点愈发炽烈。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 “人人有学上”到现今学杂费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学”,伴随着这个漫长过程的是中国乡村教育不可忽视的现实:

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城市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学校“大班额”比比皆是。

这一系列问题,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阵痛与无奈,值得关注和思考。

带着这一课题,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报两名记者走访了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个层面的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访和调查。

这里为读者呈现的相关调查报告和个案解剖报道中反映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空壳学校的典型性“样本” 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县城的教学质量好,家住红旗小学隔壁的白永霞将儿子转到了县城上学

今年秋季开学,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乡红旗小学只剩下了4个学生。

和很多西部县城的乡村小学一样,下二十里铺乡的书所乡村小学也不得不面对“生源荒”的残酷现实。

当生源一点一点衰减的时候,经受考问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对学校逐渐丧失的信心以及乡村老师们对未来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迟早的事,红旗小学的老师几乎都这么认为。

这所距离榆林市清涧县城约15公里的山村小学正在走向空壳。尽管学校曾有高峰期400多名学生的辉煌历史,如今也不得不“忍受”6个老师10个学生的凄凉。落寞的学校空荡荡的教室

6月8日,星期一。记者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本想从升国旗开始,拥有对这所学校最完整的印象。

红旗小学坐落在八斗岔村村口水泥路边的高坡上:一排八九孔窑洞正对着校门,门框窗棂清一色地刷成了浅蓝色;窗户上没有镶玻璃,而是用白纸糊着;久经风吹,有的白纸已七零八落,有的干脆已被撕掉。

可惜,还是“错过”了升旗时间。上午7时许,学校已经开始上课。后来,记者才得知: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城里不同,孩子们每天7时到校,半小时早读,接下来上两节课,9时放学回家吃早饭;中午12时到校,3时半放学。

一间窑洞里传来了讲课的声音。教室门开着,一个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男老师站在讲台上,正用特有的陕北普通话向孩子们讲授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紧贴着讲台的一角,放着两排两张课桌,坐着3个学生。这个至少容纳40个学生的(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www.bsmz.net)教室里空荡荡的。

男老师叫白随宝,今年56岁,是数学老师。5年前,他从沟口的梨家湾小学调到这里,就开始面对学生流失的残酷现实。5年间,学校的人数从起初的七八十个,减少到了如今的10个。眼看着一间间教室空了出来,白随宝的心也变得空荡荡的。

三年级教室里,3张课桌正对讲台中央竖着摆放着。11岁的任旭和比他小一岁的赵小宝在教室里坐着,有些不安。

这个班的3个学生那天少了一个。没来的学生叫贺贤,是数学老师刘祝兰的儿子。老师和她的儿子竟然都没来,任旭分析:“估计赶事儿去了。”“赶事儿”是当地人对参加红白喜丧事的称呼。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任旭较为安静,坐在那里东张西望,而赵小宝时不时走出教室看看,再转回来。

上午就这样过去。6个老师只来了1个,8个学生中的5个就像没了领头羊的小羊羔。初次到访,这个学校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落寞。再后来,记者听说了一个更受打击的事情:上午并没有升旗。

学生没了学校秩序也没了

学生人数的锐减,打乱了这所学校本应有的秩序。就连上下课打铃这样最基本的事情,都落在了一个14岁的小男孩身上。

男孩叫贺露,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最大,他成了这里的“孩子王”。

其实,贺露应该读六年级。去年秋季开学时,本应和他一起升到六年级的五六个同学都没来报名,只剩下了贺露一个。六年级这个班最终没有开起来,贺露只好回到五年级“重读”。对此,白随宝解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成绩太差”。

上午8时10分,正在教室里自习的贺露突然从教室里冲了出去,跑到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前,敲响了挂在树上的一个生锈的铁铃铛——下课了。“我是自己愿意打铃的。”贺露笑着,露出两颗兔牙。自从一个多月前有了手腕上戴着的那块黑色电子表,他主动承担起了打铃的任务。“如果不打铃,就不知道啥时候上课,啥时候玩了。”贺露说。其实,学校以前有电铃,后来坏了,就再也没修好。

第四篇:201*年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走向空壳的乡村学校——乡村教育调查

针对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报两名记者历时三个月,走访了我省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专家学者中国的乡村,始终是叫人牵挂的热土。当这一社会始终注目的焦点“乡村”与另一个焦点“教育”勾连起来时,热土中的焦点愈发炽烈。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 “人人有学上”到现今学杂费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学”,伴随着这个漫长过程的是中国乡村教育不可忽视的现实:

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城市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学校“大班额”比比皆是。

这一系列问题,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阵痛与无奈,值得关注和思考。

带着这一课题,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报两名记者走访了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个层面的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访和调查。

这里为读者呈现的相关调查报告和个案解剖报道中反映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空壳学校的典型性“样本” 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县城的教学质量好,家住红旗小学隔壁的白永霞将儿子转到了县城上学

今年秋季开学,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乡红旗小学只剩下了4个学生。

和很多西部县城的乡村小学一样,下二十里铺乡的书所乡村小学也不得不面对“生源荒”的残酷现实。

当生源一点一点衰减的时候,经受考问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对学校逐渐丧失的信心以及乡村老师们对未来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迟早的事,红旗小学的老师几乎都这么认为。

这所距离榆林市清涧县城约15公里的山村小学正在走向空壳。尽管学校曾有高峰期400多名学生的辉煌历史,如今也不得不“忍受”6个老师10个学生的凄凉。落寞的学校空荡荡的教室

6月8日,星期一。记者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本想从升国旗开始,拥有对这所学校最完整的印象。

红旗小学坐落在八斗岔村村口水泥路边的高坡上:一排八九孔窑洞正对着校门,门框窗棂清一色地刷成了浅蓝色;窗户上没有镶玻璃,而是用白纸糊着;久经风吹,有的白纸已七零八落,有的干脆已被撕掉。

可惜,还是“错过”了升旗时间。上午7时许,学校已经开始上课。后来,记者才得知: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城里不同,孩子们每天7时到校,半小时早读,接下来上两节课,9时放学回家吃早饭;中午12时到校,3时半放学。

一间窑洞里传来了讲课的声音。教室门开着,一个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男老师站在讲台上,正用特有的陕北普通话向孩子们讲授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紧贴着讲台的一角,放着两排两张课桌,坐着3个学生。这个至少容纳40个学生的教室里空荡荡的。

男老师叫白随宝,今年56岁,是数学老师。5年前,他从沟口的梨家湾小学调到这里,就开始面对学生流失的残酷现实。5年间,学校的人数从起初的七八十个,减少到了如今的10个。眼看着一间间教室空了出来,白随宝的心也变得空荡荡的。

三年级教室里,3张课桌正对讲台中央竖着摆放着。11岁的任旭和比他小一岁的赵小宝在教室里坐着,有些不安。

这个班的3个学生那天少了一个。没来的学生叫贺贤,是数学老师刘祝兰的儿子。老师和她的儿子竟然都没来,任旭分析:“估计赶事儿去了。”“赶事儿”是当地人对参加红白喜丧事的称呼。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任旭较为安静,坐在那里东张西望,而赵小宝时不时走出教室看看,再转回来。

上午就这样过去。6个老师只来了1个,8个学生中的5个就像没了领头羊的小羊羔。初次到访,这个学校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落寞。再后来,记者听说了一个更受打击的事情:上午并没有升旗。

学生没了学校秩序也没了

学生人数的锐减,打乱了这所学校本应有的秩序。就连上下课打铃这样最基本的事情,都落在了一个14岁的小男孩身上。

男孩叫贺露,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最大,他成了这里的“孩子王”。

其实,贺露应该读六年级。去年秋季开学时,本应和他一起升到六年级的五六个同学都没来报名,只剩下了贺露一个。六年级这个班最终没有开起来,贺露只好回到五年级“重读”。对此,白随宝解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成绩太差”。

上午8时10分,正在教室里自习的贺露突然从教室里冲了出去,跑到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前,敲响了挂在树上的一个生锈的铁铃铛——下课了。“我是自己愿意打铃的。”贺露笑着,露出两颗兔牙。自从一个多月前有了手腕上戴着的那块黑色电子表,他主动承担起了打铃的任务。“如果不打铃,就不知道啥时候上课,啥时候玩了。”贺露说。其实,学校以前有电铃,后来坏了,就再也没修好。

上午一节数学课,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没来,五年级的孩子只能回到教室里自习。另外两孔窑洞内,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几个孩子依然没有停止打闹。贺露似乎没法让自己静下来学习,隔一会儿就抬起手腕,看看几点了。

其实,和同龄人相比,这个14岁的小男孩眼中的学校少了本该有的东西,广播操已经好久不做了,缺少的还有家长会、联欢会等本该有的活动。

不过,经常去县城的贺露比他的同学见识广、本事多一点:他会简单地用电脑,还会打字、玩游戏。

学校“单纯”地只剩下了上课。虽然每天安排了六节课,但孩子们开设的课程却极为简单。除了语文、数学等县上统考的科目外,美术、音乐等课程一概没有。体育课倒是开的,因为人数少,只好将全校的学生集中起来上,发给篮球、排球,或者任由孩子们在校园里嬉戏。

和城里的小学生不同,他们不用参加英语考试。因为英语老师一直请不来,本该三年级就开始的这门课程一直没开,考试也就自然取消了。

对于外面的东西,“差生”贺露还是有一丝向往的。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放假一天。后来,贺露听转到城里上学的小伙伴儿说,他们的学校在“六一”节办晚会,表演节目,羡慕得不行。

一部乡村学校的衰亡史

上午9时,放学了。白随宝回到宿舍,打开电蒸汽炉,加热放在里面的两个馒头和一碗小米红豆稀饭。那是他的早饭。

早饭是他从家里带来的。自从到外村教书,白随宝的日子就变成了这样:每天早上,他会带上老伴儿准备好的早饭赶赴学校,早上上完课在学校里热热吃,下午放学回家再吃一顿现成的。

从老师、学生和村民们的讲述中,记者拼凑出了一段红旗小学不完整的历史。这所学校建于上世纪60年代,村子50多岁以下的村民大多在学校里读过书。1976年,学校还办过一年初中。90年代初,学生人数曾多达400人。

可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学生人数开始逐年下降。xx年,白随宝调到红旗小学时,虽然还有七八十个学生,但已经出现了在校生大幅下降的隐忧,七八十个学生大多分布在高年级,低年级一个班才三四个。

另一个让他们担忧的事实是:优秀的学生不断地向县城学校流动。xx年年,学生中还能发现几个好苗子;201*年,考过全乡第一;但从今年开始,剩下的这些学生已经让他没了信心,“好学生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要么是实在太差的,要么就是家里穷走不了的”。

期中考试,贺露的数学考了50多分,全班第一,其他几个才考了三四十分。“瞧瞧,最差的学生如今变成最好的了。”白随宝说。而今,这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只能靠回忆,才能拾起当老师的那份荣耀。

白随宝的家在清涧县下十二里铺邓家沟村,骑摩托车到红旗小学需要半小时。1974年,村里有个小学,还有七八十个学生,但“老师请不来”。于是,村干部找到了刚刚高中毕业的白随宝,希望他去教孩子们。

他应了下来,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10个工分,“顶得上一个好劳力”。再后来,不挣工分了,每月工资是30块钱,直到1994年转成公办教师,他的工资均在百元以下。

提起当年“人丁”兴旺日子,白随宝眼里泛光,“学生多了,就容易发现好苗子,哪个老师不愿意教好学生?”

一直以来,全县最好的初中——昆山中学都面向全县招收“重点班”学生。白随宝带毕业班,几乎每年都能考上一两个。最多的一次,全乡总共考进去了6个,其中4个都是他的学生。考上县重点班的学生,家长会请老师到家里吃饭,炒菜、喝酒,最好的要算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

白随宝家里,至今保存着那些见证了他辉煌教学业绩的凭证。“学习标兵”,全县第一、第三的荣誉证书,“县模范教师”。最近这些年,他已经换了三所学校。而如今的这所,也不知道能待多久。

第五篇:乡村教育调查总结报告

乡村教育现状及总结分析

调查小组组成:

组长:夏荣

组员:谭旭

王志标

孙帅

邹文

调查题目:农村教育现状及分析

调查目的:了解现状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调查地点:武汉、襄阳、崇阳、恩施

调查对象:该地区在校学生,老师及其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

通过一个多月的团队努力我们搜集了不少的信息,现归纳整理分析主要是如下几个问题,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乡村的发展尽一份力。

我们穿越四个地区进行调查,有经济高速发展的武汉,有经济条件一般的襄阳、崇阳,更有经济较为落后的恩施山区。为的就是将多地的乡村学校进行对比,找出我国乡村教育真正存在的问题。

心理情感方面:“留守儿童”比例大,课余时间无父母照看,教师当爹又当妈。

这是一群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父母的辅导,父母的教育,没有人能够了解当他们看到别人扑向自己的爸

爸妈妈的怀抱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或许,他们也在幻想着突然之间自己的爸爸妈妈就从某个角落,跳了出来给自己一个惊喜吧。90年代中后期,大批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已远走他乡,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爷爷奶奶对孩子更多的是溺爱,疼爱孙子的作法大家都很能够认同,而且年迈的爷爷奶奶的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是比较落后的,有时候甚至不能认同年轻支教老师的做法,这让一群年轻的老师较为老火。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师资方面:师资力量弱,工作量大,教师分身乏术。

他们是我们社会发展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正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时期,这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导致山区学校任然存在,就必不可少的需要这样一群乡村教师,他们扎根在山区,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乡村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吗?他们有,只不过他们为了这群孩子们,他们可以放下。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少,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答调查中,一周有25节以上的

课的老师占90%,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有的乡村学校,甚至整个学校都只有一名老师,他们教孩子门所有的功课,这样的并不是很专业的教育方法,效果可想而知。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老师们实在无法成熟,很多老师都出现了向城市发展的想法,只不过他们为了这里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们才坚持在这篇乡村热土。但是真正能够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 教育设施方面:黑墙壁加教鞭是大部分山区小学的全部家当。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只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有的地方学校操场破乱不堪,设施老化严重。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这里的孩子同样渴望有一个标准舒适的篮球场,一张能够满足自己的乒乓球桌。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并不敢想跟城市的孩子一样好。

乡村教师工资福利方面:大贡献,小回报,对乡村教师的思想要求过高。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5%,70%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15%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700元,有的教师说,00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300多元,教了十几年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800元。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孩子要养,还有人际交往等等,一个月的工资在当月中就花光了。有的教师说:“我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工资养不活家人,而人家出去打工的,一个月几千块,家里已经盖起了大楼,我们这都是为了什么?”我们知道答案,但是我们没有回答,他们是为了这里的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为了不让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眼里露出滚烫的泪水。在调查中90%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他们都可以忍受,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急需解决的。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现在的孩子,叛逆心越来越重了,动不动就闹小脾气,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又溺爱有加,这让老师们也是伤透了脑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

生,很多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只看重考试的成绩,丝毫不在乎其他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无从下手的,这与素质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农村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虽然这几年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义务教育免费上学,但在学校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上还不能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大多数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模式仍需革新,而且大多数农村家的孩子上大学仍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每年仍有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我们希望我们的这篇乡村教育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关心一下乡村教育,让乡村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拉近乡村和城市的距离,实现全国一家亲。我相信在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下,乡村教育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帮助乡村的孩子们,一定不能让一滴因辍学而产生的泪水从那双可爱的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里流出来。让他们能够逐渐了拥有自己的篮球,乒乓球,和其他运动设施。让大山里的孩子能插上翅膀,越过祖国山水,走向世界各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最大的力量。

向您推荐更多范文:

汪营镇乡村小学调查报告

乡村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乡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旬邑县及周边乡村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063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