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6:03:42 | 移动端: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享受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株洲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快乐学习 七彩生活”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快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5份。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3.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市妇联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非常棒。在问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网络,在问到你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可以看出,当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亲密朋友时,他们更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快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不重要,你周围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小视的,孩子们如何找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并且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37.7%学生不愿意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7.98%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株洲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株洲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将开展以儿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涉及未成年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等多个类别。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解决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等心理问题。

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市妇联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49.7%的学生每天只有1-2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28.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虽然他们中间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63.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二篇: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享受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动力。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常德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3份。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bsmz.net).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3.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非常棒。在问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网络,在问到你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当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亲密朋友时,他们更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快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不重要,你周围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小视的,孩子们如何找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并且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我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首先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其次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我发现,37.7%学生不愿意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最后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7.98%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我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49.7%的学生每天只有1-2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28.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虽然他们中间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63.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电信08103班贺龙辉

第三篇:关于中小学生择校情况的调查报告

计侦1002周雪曹磊吴杰栋

关于中小学生择校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现象

择校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的择校与我国规定的及社会上认为的义务教育相悖,与我国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相抵触。社会上的呼声大部分是批评和反对,而学者们的意见也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如今基础教育选择制度在各国教育领域大行其道,而在我国学校的选择尚未得到真正的倡导。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关于学校的选择一直被认为是引发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现象,我国也多以限制择校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与市场竞争体制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学校选择和家长择校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的一种主要制度和措施,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在我国择校的矛盾日益激化,是全盘否定还是大力推行,择校是否会使社会的不平等愈演愈厉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择校问题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关于择校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研究人员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缺乏来自实践层面数据的检验,无法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择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家长选择学校,使得学校需要雇佣和保留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因而,择校可能会影响学校教学岗位的设置和对教师的付薪。人们也许以为择校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会很慢,但至少可以说这种观点不是完全正确。在择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于择校的看法是怎样的?持肯定还否定的态度,择校是否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增加更多的工作负担,对于教育技能和管理技能上是否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原计划抽取60所学校,其中小学12所,初中18所和高中30所。每所小学共有2个年级和2个班级,每所初中共有2个年级和2个班级,每所高中共有1个年级和1个班级,合计共有班级90个。每个班级一名教师填写问卷,计划教师问卷发放90份。由于各区学校配合情况不同,择校又是相当敏感的问题,所以实际抽样学校只有48所。此外,教师的工作繁忙,教师问卷中一些问题与政策相关,所以回收率一般。我们回收了丰台区、海淀区、门头沟区、西城区、朝阳区、昌平区、宣武区7个区,共46名中小学教师问卷,其中小学教师共8人,初中教师25人,高中教师9人;男教师10人,女教师36人。 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对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于择校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择校生对于教师的影响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频数分析;对于教师认为“择校的原因”和对“择校的看法”进行了多选题的统计分析;对于教师的月收入和课时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对于择校前后的家访次数进行了配对t检验;在考察有择校生是否会对教师的收入带来显著影响时应用了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种文献的参考和借鉴,得出相应结论,并在报告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由表1可知,教师的学历多集中在大学本科,虽然目前中、小学中有很多教师取得了硕士和教育硕士学历,但在教师整体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此外由表1可以看出,现在教师的学历已经普遍提高,而且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接受了师范教育。虽然近两年国家推出政策,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进入学校教书,引起了教育行业很大的争议,认为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会大量涌入教师的行列。但是,目前更多的还是接受过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行业,非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并没有对教育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

(二) 教师对学生及家长择校原因的选择

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原因13128.2%

学校的老师素质好 原因23330.0%

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 原因32220.0%

交通便利 原因476.4%

有特色教育 原因51311.8%

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工作 原因643.6%

在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的原因中,共有42个有效案例数据,4个缺失值;其中42人共做了110次回答。有31人次选择“学校的教学质量高”,33人次选择了“学校的老师素质好”,还有22人次选择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42人做了110人次的选择,其中pct of count responses:选择原因1——“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占比例为31/110=28.2%;选择原因2——“学校的老师素质好”占比例为33/110=30.0%,选择原因3——“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占比例22/110=20.0%。 综上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更注重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而交通等其它原因,并不是主要的。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择校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家长择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素质要好,教师也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出,特色教育也占据了选择原因的很大比重,所以中小学教育应朝着多元方向发展,重视特色教育,以满足学生及家长的特殊教育需求。

不同年级对于择校原因的分析

不难看出 选择“学校教学质量高”的小学教师占75%,初中教师占76.0%,高中教师占

66.7%。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高”要略高于高中教师对于这个原因的选择;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原因更看中“教师的素质好”,占88.9%,小学教师选择这个原因的相对比较低,占62.5%,而小学教师认为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这个方面在择校原因相对初中和高中老师要高,所占比例为62.5%,相应初中教师有48.0%的人选择这个原因。我们会发现到了高中,“交通便利”要比小学和初中重要很多。而小学则对于是否“有特色教育”非常看重,占62.5%;在高中,几乎没有选择“有特色教育”这个原因。发现“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工作”高中教师比初中和小学教师要认为重要的多。

在学生问卷中,高中学生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自行车,所以到了高中家长会把交通便利放入择校原因的主要方面,学生到了高中有了很高的独立性,绝大部分学生不再用父母接送。在小学的教育中教师认为特色教育会很大的吸引择校生。可以看出,现在儿童教育中家长更多看中孩子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则择校的时候会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不容乐观的是高中对于特色教育的重视程度太低。高中生在择校时,几乎不再看中“特色”教育,而更多看中“教师的素质好”。由于我国的高考压力大,高考成为绝大部分高中生的必经之路,无形中高中学校在选择教师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有亲戚朋友在的学校,这样会便于有“大人”看管自己的孩子。高中教师普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所教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的教师都会把孩子放在“身边”。其重要原因是: 1、便于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叛逆、懵懂、浮躁、又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心,不仅是学习上的管理有一定困难,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早恋、吸烟、迷恋网络等,许多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都会给高中生很大的冲击。所以家长们很想把孩子放在能够“监视”到的范围内; 2、便于找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有熟人在,所以家长就可以很容易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成绩情况,便于和教师沟通,请教师多方面的关注孩子 3、便于找到辅导孩子的教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老师,而且可以请老师多多知道和帮助。

四、主要结论

(一)小学重视特色教育,而高中则相反。 小学对于是否有特色教育非常看重,这是很好的一面,但是高中对于特色教育却非常低,这似乎也体现我们的高中教育对应试教育格外关注。到了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到达了顶峰,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惜用重金来选择重点学校就读。从教师的角度看出,到了高中阶段,家长择校不再重视特色教育,而更多地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学生的特色教育到了高中似乎就停止了。这样发展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千篇一律,都成了考试的机器。

(二)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是教师和办学质量。 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时主要考虑的还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无论存在择校与否,这两方面都是管理学校中最主要加强的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择校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对教师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的影响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社会上对于学校的评价一方面是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就集中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三)教师认为择校费的收取应该视情况而定。 教师从职业的特点还是倾向于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大部分教师认为“对于非常优秀的学生或特长应该免收择校费”,而对于“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差应该根据家庭条件的情况”。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更多不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提出了看法。有时,这种从单纯的教育资源利用角度上看待“择校费”是不合乎市场竞争的,但未尝不是一种合乎人道和教育公平的视角。

(四)择校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其职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但其收入并没有明显上升。 “择校”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技术和班级管理技能的要求,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时间。虽然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巨大的负担,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接受择校生后教师家访的次数明显提高了,择校加大了教师课下的工作量。值得关注的是加大工作量的同时,择校对教师的收入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五)择校生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班级成绩。 由于择校生的加入,教师认为会对班级的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班级的成绩,而对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择校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理想往往成绩会低于其他同学,但是择校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好的。

五、建议

(一)规范择校行为,收费要“合理、公开、透明”。 就近入学本身就是择校行为,只不过直接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个人。从原来的转移户籍所在地改为今天的转移房产所在地,人们依然可以借助就近入学政策实现择校。变以户籍择校为以房产择校,在引发名校附近购房热的同时,其进步意义在于实现了从以权力择校为主到以金钱择校为主的转变。所以,从根本上取消择校是不符合现实的。当务之急,要完善并规范学校选择教育的行为。公民接受教育不仅一种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质的要求。因此,满足这种学生选择教育的方式不应是“督”,而应是“导”。收费要做到“合理、公开、透明”。学生选择教育所产生的收费

行为要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的方式。要引入社会评价和中介机构评价的制度。 (二)均衡各个学校之间的办学力量。 由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不同,致使“择校”现象加大。目前,国家对于“重点”校和“示范”校的投资力度明显高于普通学校,当然在教师的待遇方面也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教师会利用一切机会进入重点学校或者示范学校,在人力资源上也产生了很大的流动性。北京很多普通学校都成为了“中转站”,很多教师没有交上几年就离开寻找更好的学校。这样,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产生了恶性循环。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不足的,为了更多的学生得到好的教育,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普通学校的扶植,而不能一味地把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重点”学校和“示范”校。

(三)建立健全教师的按“业绩”获得报酬的机制。 许多教师确实希望教师专业化,成为一个按业绩获得报酬的高生产力的人们的集聚地。但是,在教师领域很难,也很少体现这一点。从择校带给教师的问题看,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压力也提高,而且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技能要求和班级管理要求,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加入择校生后,工资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在工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目前,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就是一种良心活”。所以在拿着同样工资的同时,只能凭借教师的“良心”来把教学和教育工作提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评判方式。所以,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的是奖励和报酬机制,使教师的薪酬也能按“业绩”得到衡量,更好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 是依法维护我国义务教育全民性、公平性原则的根本保证, 也是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的治本之策。对于工作不力, 学校管理不良的基础薄弱学校, 要从充实和调整领导班子人手, 注意选配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懂教育会管理的校长,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六、结语

择校作为当前社会矛盾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对它的治理需要多种措施同时实施,而 每一种措施实施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治理方式。这一切都决定了解决择校的负面性,同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效率,需要有长期的、完整的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非完美的状态,但是,不管怎样,就择校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对于培育社会理性选择行为,奠定素质教育改革的群众基础,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次次的教育改革的课程改革,目的无疑是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水平,而对当代的中国教育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朝着理想的教育目标迈进,但通往完美、理想的教育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平稳,一路总有障碍崎岖,如教育乱收费、教育公平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等问题,都在磕绊着教育完善化进程的脚步,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

一、中小学阶段存在择校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产生“择校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择校问题”的产生根源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何谓“教育发展

的不均衡”呢?在了解“不均衡”之前,先要明确“教育的均衡”。即指一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城镇、农村之间的均衡发展;三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四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样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必然结果,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内,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很大,有些学校成为大家追逐的热门学校,有些学校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导致这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重点学校的重视,对非重点学校的漠视,使得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忽视这种差距,对重点学校越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越导致好的学校发展得越好,不好的学校越来越不好,使得家长不得不选择学校。

正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学校才有好有坏,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择校”的出现,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但家长们希望公平,如果现实是不公平,那么家长只有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现实中仅有的公平了,那“择校”的产生便不言而喻,而“择校费”只是限制人们都追求最好的学校的一种手段罢了。这又进一步致使教育不公平,一步步地恶性循环下去,使教育公平只剩口号,存留下的只有越演越烈的择校现象。

(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匀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出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很显然,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会让孩子重点校就读呢?这也是产生“择校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家长高期待值。

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余力关注孩子的教育,谁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一路顺利,念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直至最好的大学,这种心理是盲目的,是导致“择校问题”的原因之一。

第四篇:中小学生节假日补课情况调查报告

在201*年寒假,我在澄城县城关镇及赵庄镇雷家庄村对有关中小学生节假日补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以调查问卷及走访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形式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具体了解了镇与镇之间的差别、基础年级与毕业年级之间的差别以及学生是否出于自愿等情况。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城管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补课人数分别占总学生数的12%、30%、40%,而赵庄镇雷家庄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补课人数分别为8%、20%、38%。由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总的来说,城关镇补课人数多于雷家庄的补课人数。

二、高中生补课人数最多,其次是初中生,补课人数最少的是小学生。

三、高中生补课人数在两镇中差别甚小。

对于以上结论,我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下原因。

城关镇位于澄城县县城中,经济比较发达,而赵庄镇雷家庄村属于一个自然村落。关于农村补课人数少,一些农村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眼看孩子就要高考了,想让孩子去补,蛋糕昂的补课费用让我们这些农村家庭难以支付呀。”据我的了解,假期补课一般按小时计费,一小时20元到40元不等。原来是高昂的补课费用造成了这样的差距 。

对于补课人数所呈现的年级阶段性,一些小学生的家长说:“孩子还小,在假期没有必要补课,他们在假期内要好好玩玩,去找本该属于他们的天地。”还有一位高三的学姐告诉我说:“趁现在还有时间,一定要抓紧做好复习,最好的冲刺很重要。”

高中阶段,补课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农村与城市差别不大。有一位农村家长说了这样一段话:“如今刻苦三年,将来幸福一生。想咱这儿的山沟沟,想要有出路就只有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以后才有找工作赚钱的日子。”这话说得有些太片面了,但也足以表现出说有农村家长希望孩子走出大山的愿望,他们都认为高考是这条出山的路。不仅如此,一位在城关镇高三的父亲教育我说:“你们这些孩子还有机会,要抓紧学习,不让上了高三以后比别人更吃力。你们要为以后的高考做好准备,省得以后没考上大学让父母着急。”看来不管是城市

还是农村的家长普遍对高考很重视,在孩子的高中阶段很不松懈。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年级段中六年级、初三、高三补课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这些学生都要在今年的六、七月份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小考、中考、高考直接影响着以后的择校问题。这些学生都希望在最后关键的时刻能胜出,给自己更多机会去择校,也为自己争取一张进入好学校的通行证。他们都秉持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不抛弃,不放弃”的信条,只为了近在眼前的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是全国毕业生补课情况的一个缩影而已,我相信在中国更大的城市这类问题更加突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种报刊,电视台新闻都有对补课人数逐年上升的报道。但其中补课并非自愿的占大多数。在我调查的过程中,我就学生是否自愿补课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补课人数中,有八九成都并非自愿。这其中包括学校要求集体补课,另外是家长要求补课。在我走访的过程中,一位北关中学初三的老师告诉我,老师也不愿意在节假日为同学补课,补课使老师跟同学都很累。但在如今学校与学校激烈的竞争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要求在假期补课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其中一位家长在解释为什么要求学生在假期补课时说了这样的话:“其他孩子都去补课了,自家的孩子不去补课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总会觉自家的孩子会落后于其他的孩子。”这位家长的解释着实让我吃惊,让孩子去补课只为了自己心里踏实。我想并非只这一位家长这样想,会有更多的家长也因为从众的心理让孩子在假期补课。因此,孩子连有一个完整的假期都变成一件很奢望的事。

城关镇和雷家庄中小学生补课情况也无非是中国中小学生补课情况的一个缩影而已。说到底,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生节假日补课人数愈增与现存中国教育体制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中国学生只是答题机器,都是高分低能型人才”这样的说法我不敢苟同,但这样说也并非没有道理。我们被称为只会学习其他一概不会的一类,但家长在抱怨我们学习成绩不好,督促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让我们干其他事的同时,又抱怨我们什么都不会,太矛盾了。每年有几十万人都在争着走高考这根独木桥,掉进河里的比比皆是,然后有更多的人复读考上大学的人数当中复读生占多数,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自己觉得在节假日孩子是否补课,家长应该听取孩子的意愿并加以指导,让孩子在紧张了一学期或一星期能有喘气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并非整天机械重复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作为一名高二学生的我呼吁: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假期。我们需要时间去追逐我们的梦想。也许我们比你们想象中做得更好。

第五篇: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

调 查 报 告

一、问题出现

现代社会,娱乐业越来越发达,广大的中小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最时尚、最便捷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流行歌曲。因为娱乐业发达,歌星不断涌现出来也是必然的结果了。一些青少年因为喜欢他们的歌以至喜欢他们的人,学唱他们的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引为时髦。回顾这些年娱乐业和有关媒体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从风靡全国的小燕子到红极一时的f4《流星花园》,青少年为了赶时髦,狂热追星,他们有的也真的见到了小燕子,也和f4联系上了,在这些行动中他们获得了愿望的满足,甚至幸福感,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就天天搂着随身听不放。前不久,南方一位17岁的张姓初中生因没钱见赵薇并和她“交朋友”,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于2月24日凌晨离开人世。这一令人震惊的“追星”惨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追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对青少年生活和对我们整

个社会的影响到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青少年追星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二、原因与各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碰到的问题是:追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专家回答说,“追星”现象的产生根源是“星”的存在,

直接原因是各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对娱乐业的宣传。如武汉的报刊和杂志,其中很大版面就是关于娱乐圈的消息。比较而言,电视、广播的文艺娱乐内容,占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还有光盘、磁带,大部分都是关于文艺娱乐的,其内容的主人公就是明星。同学们就是从这些渠道喜欢上明星,并开始追星的。

对于追星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下面列举几

种:

1、 教师——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他们举出许多事实说

明,不要过分地追星,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有害身心健康。

2、 学生——我的不少同学都表示,他们支持追星,因为这是一

种休闲方式,而且还说,追不追星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只要自己心情愉快就可以了,用不着大惊小怪。

3、 家长——坚决反对追星。有位家长说:“我女儿每天一回家

就躲在屋里,边听边哼哼《流星花园》的歌曲,各种精美的明星画报堆在床头。我不是反对孩子追星,可是她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他把所有的零花钱和课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甚至,上课时候,她都要看一下。哪还有心思学习?”

4、 明星的态度——因为追星,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同时,也干扰了明星的工作和生活,使一些明星对追星行为

反感。最近有消息说:歌手满文军在参加贵州省仁怀茅台酒

厂(集团)公司举办的文艺晚会后,因不堪忍受当地追星族

的纠缠,先是粗暴拒绝歌迷要求,继而对追星族破口大骂。

三、 问题有些严重

1、 学生追星程度:现在的青少年,追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问

题也很严重,连北大学生也沾上了。去年5月2日晚,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亮相北大,竟被北大学生呼为“星爷”。当他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献艺,近3000张面额为5元的门票在一小时内卖光,有很多情绪激动而又没有入场券的星迷为了能够进场竟然对百年讲堂入口进行围攻,险些造成“流血冲突”。有关人士说,追星到了如此狂热的程度,这几乎是北大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 追星与商业: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

生中追星的占30%左右,这可是一个数额巨大的消费群体,商家也看上了这块肥肉。在辽宁锦州一个女学生的书包里有

数张与不同年龄男子的合影照片,样子非常亲热。更令家长不能理解的是,个别照片还是有模有样的婚纱照。家长经了解,照片上的男性就是影视明星,女儿是花钱通过街头电脑合成出这些照片的。在生活中,文具、衣服、玩具等产品上,一些画面也是明星照片,学生们立即向父母要钱来买。

四、 认识与建议

最近,媒体采访著名作家魏明伦对《流星花园》的态度时,他表示,虽然没有看过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星花园》所带来的偶像崇拜是跟青少年们追求的个性解放水火不容的。他认为,真正的个性解放是无偶像状态,更不能把浅薄的东西当偶像。

还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追星并不是一件坏

事。像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纷纷学习雷锋和他的精神,这都可以视为追星。但部分青少年之所以盲目“追星”,主要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缺乏健康的心态,迷失了自我。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有追求的目标。当一些人或事符合他们的心理暗示时,青少年就会把其作为追求的目标,并刻意模仿。

从专家的态度可以看出,对明星就是要端正认识。明星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好的,因为明星带给了我们欢乐,丰富了社会生活。

因此他们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盲目地“追”他们,则有害无益。

认识了明星的社会意义,和盲目追星的坏处,让青少年

克服追星的毛病就不难了,这里我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从现在开始,家长和老师都要加强对

学生的教育,慢慢地让他们觉悟,并摆脱明星的诱惑。

2、 举行有益的活动。学校和班级要多搞一些活动,主题可以是

“明星与我们”、“追星好不好”、“明星的意义”等,让学生认识到明星实际也是普通人,不过是在某一方面有些长处。 3、 在社会上,有关媒体对明星的宣传要“降温”。多宣传专家

学者、普通人的劳动创造。让青少年看到其他劳动者的美好与伟大,认识到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比较而言,有些明星却是很浅薄的。

4、 政府也可以出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明星”活动的商业炒作。

这里的问题不在明星,而在一些演出公司和媒体及相关出版物,这些商业运作者,为了票房价值、广告费和出版物发行量,实在是青少年追星的向导。抑制这种向导的作用,青少年追星便少了气氛。

sdong小编推荐更多文章: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中小学生假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实践课题关于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辉)

江西省中小企业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补课情况调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