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八湖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脱水加工业,逐步形成以蔬菜脱水加工为主的龙头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小脱水作坊式加工虽然给个体生产者带来了不稳定的收益,但却存在着巨大的弊端—低廉的成本、粗糙的技术和不过关的产品不断冲击着全镇已规范化运行多年的整个脱水行业。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以蔬菜脱水为主的企业近80家,其中大林、园源、天勤、创新、齐创、田源等规模企业15家,小脱水生产作坊65家。小脱水加工户多集中在圪墩和柴河一带,以郭圪墩、王圪墩和新柴河为主。小脱水作坊式加工技术落后,生产力较低,人工依赖性强,产品质量一般,多为毛坯品,生产污水多未处理,直接外排,对周边地区和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二、存在的问题
1、均为“三无”户,没有生产权限。小脱水加工户均无营业执照,也没有环评手续(要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要求,一是污水排放达标,二是满足周边环境承受能力,三是缴纳一定手续费用,2007年规模企业办理环评手续一次性缴纳2万元),污水处理设施不齐全、不常用,甚至根本没有,达不到生产资质。
2、没有税收贡献能力。小脱水加工由于季节生产的特殊性,一年仅在七八月份生产一到两个月,生产周期短,没有持续缴税能力。同时,由于加工户多为家庭式作坊,抵御风险能力差,往往受限于资金等原因,全镇每年按季正常生产的加工户均在40家左右,真正缴税的也只有这40家。税收标准:地税和国税部门分别对加工户的每条小炕(流水作业线)征收2000-3000元,工商部门对加工户的每条小炕征收1000-2000元左右,环保部门对每条小炕一次性征收6000元的排污费。在生产季节,加工户的每条小炕每年需缴纳11000元左右的各类费用。
3、生产成本低,扰乱行业秩序。小脱水加工户为抓住生产有利时机,降低成产成本,一条小炕需要30人左右,分昼夜两班倒。加工产品大多为蒜片,很少部分是大葱、姜和辣根,每户每年平均生产能力100吨左右。每年的原料进价和产品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较大,以201*年的蒜片为例,大蒜进价1600-2400元/吨不等,生产的脱水蒜片价格为11000-12000元/吨,而同期规模企业的产品价格是14000-16000元/吨,生产成本均高3000元/吨左右。
小脱水加工季节性的“生产爆发”,大量产品的集中上市,往往会冲击规模企业的正常运转,对脱水蔬菜行业的长期规范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产品质量不高,需要二次加工。生产技术落后、成本低廉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甚至直接生产“毛坯品”,被周边规模企业和外地脱水厂家买走,进行二次加工、包装、销售,浪费低廉劳动力。
5、排污不达标,污染现象严重。小脱水多为家庭作坊式,一是年生产时间较短,且多集中在雨季,降雨量大,水污染较其他时间段不明显,生产户对污染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受限于资金,生产投资小,资金多用于改善、维护生产设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预算。
当前我镇的小脱水加工户多采用户户联合的方式新上和提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少至两户,多则10户联合,但仅有少部分生产户完成提升改造,多数正在安装设备或改造中。今年面临迎淮,环保压力尤为突出,脱水企业到六月份开始预生产,还有不足两个月时间,要加快提升改造的步伐。(全文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