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6:10:25 | 移动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xx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xx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xx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xxxx年xx月上旬至xx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xx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

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xx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xx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xx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xx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xx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3、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如企业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农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来青年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谋得一条出路,失足边缘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着眼于为青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4、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

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5、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6、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完善动员机制,扩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参与面

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来自市相关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其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社区共建范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区内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切实广泛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贵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 贵州省文明201*-06-16办

贵州省遵义市:营造成长氛围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沐浴在蓝天阳光下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几年,习水县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把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构建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关爱网络,有效破解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成长不利的难题,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一、高度重视、分析形势,认清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习水是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地处黔北、川南、渝西结合部,全县辖24个乡镇(区),总人口68万,现有未成年人14万多人,其中在校中小学生103776人,学前幼儿教育人数10610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把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健康心理、良好素质作为突破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从201*年起,习水县把学校作为主阵地、德育作为主渠道,"零距离接触,生活化教学",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发现:部分未成年人思想偏激、性格孤僻,甚至参与打架斗殴、流浪社会,严重者失学、辍学。经过多方调查了解,他们远离父母,常年缺乏父爱、母爱,造成了部分未成年人亲情缺失,成长不利。县委、政府认真分析后清醒地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初,沿海第一批开放城市命名,第一次涌现出中国民工潮后,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

在家的子女成长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像习水这样一个拥有6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传统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禁锢广大群众,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他们需要走出农村、摆脱农业,重新获取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 "留守儿童",为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201*年10月,县委、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以"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进步"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二、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倍加关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习水从县、乡、村三级健全了机构、锁定了目标、明确了责任、细化了工作,县人民政府还在紧张的财政中划拨专项办公经费,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1、困难救助,让留守儿童一个不能"少"

201*年11月,习水县"两基"教育被省人民政府验收,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县委、政府锁定留守儿童入学率100%的目标。为此,县文明委把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减免家庭困难留守儿童书学费、生活费,仅201*-201*学年度,习水县二郎乡就累计减免家庭困难留守儿童书学费4万多元,201*-201*学年度第1学期,全县减免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生活费8万多元(补贴部分除外),今年,国家调整义务教育相关政策,书学费全免后,进一步减轻了基层财政的负担,习水39000名留守儿童100%实现了入学一个不能"少"的目标;二是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党建挂帮的重点, 201*年7月以来,县直机关涉及党建帮扶的117个单位纷纷为全县留守儿童捐赠书本、文具3395套,折合现金近70000元。

2、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一个不能"缺"

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生活无人管、学习无人问,思想易于出轨、道德易于丧失。为了使他们健康成长,县文明委通过认真调研,制定了"代理家长"制度,明确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为留守儿童选好代理家长,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等全程监护。"代理家长"制度建立后,全县组建了由干部、教师、企事业单位职工共8421人组成的 "代理家长"队伍,按照一帮一或一帮五的形式纷纷到学校认亲,让留守儿童一个不能"缺"。这些"代理家长"在亲情上弥补了留守儿童的父爱、母爱,留守儿童称这些"代理家长"是"像爸爸一样的叔叔,妈妈一样的阿姨"。在推行"代理家长"制度过程中,全县各镇乡"代理家长"扎实开展"五必访",即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情绪低落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同时,二郎、桃林、永安、习酒等乡镇还进一步细化了关爱措施,创造性开展一张亲情联系卡、每月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每月一次亲情交流活动、每月一次学习检查指导、每月一次家访活动、每月一封亲人家书、每月一次与父母视频通话、每月一次代理家长经验交流,每人一本成长纪录、每人教会一门实用技术的"十个一"工程。

3、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一个不能"丢"

习水共有14万民工分布在全国各地,39000名留守儿童基本失去了与父母的联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因为亲情缺失,造成了孤僻、任性、自卑的心理障碍。为了帮助他们缓解亲情饥渴,消除心理障碍,习水县一是有效运用远程教育系统,率先在二郎、习酒、同民、土城等10个乡镇各学校配置视频设备,让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面对面交流,缓解外出民工念子之情和留守儿童思亲之苦,缩短了亲情距离;二是全县24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设置了谈心教室、配备了心理教师,发现留守儿童心理有障碍时,及时疏导,帮助留守儿童安全度过生理发育成长周期。父母多年在外打工的冯闯201*年秋季开学时离家出走,代理家长李明

刚从贵阳把他找回学校后,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解开了离家出走的心结,同学、老师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学习成绩在短短的半年内飞跃上升。

4、平安校园,让留守儿童一个不能"差"

在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需要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为此,习水县围绕如何净化校园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建立法制教育机制,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全县共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各500多名,各学校按照每学月一堂法制课的要求写进教学计划,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精心备课、定期讲课;其次,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校园文化净化活动,教育、公安、文化、综治、司法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校园净化工程,先后取缔游戏厅30多家,黑网吧4间;第三,建立校园护卫机制,开展校园巡逻活动,在全县24间寄宿制学校中,由各学校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校园巡逻队在休息时间,坚持实行轮流巡逻守护。通过建立法制教育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校园护卫机制后,经县政法委评估授牌的平安校园达22个。

三、创新模式、再接再厉,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201*年以来,我们在构筑成长空间,优化育才环境,切实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对困难救助、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情感心理等全面升华,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学习进步。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张新民说:"这种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在干渴的沙漠中筑起了一片春风吹拂的绿洲,既提供了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阳光雨露,也美化了充满人生归宿之感的情意化大地家园"。

为了完善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工作体系,201*年3月,我县通过认真调研,把对外出民工的关心、孤寂老人的关怀与留守儿童的关爱联系起来,创造性

地开展了以"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孤寂老人"为主题,以实现农民工技能有提高、输出有组织、维权有保障;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业有进步、成长有关注;孤寂老人寂寞有排遣、生病能求助、困难能化解为目标的"三关"工程,认真落实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优化孤寂老人生活环境,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这项伟大工程中做什么、怎么做找到了新的答案。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了进一步做好做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五度规划":一是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二是工作"深度"进一步挖掘,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深入未成年人心灵,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研究,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保健;三是工作"广度"进一步拓宽,针对不同的未成年人,分类建档,分类教学,分类引导,不仅让他们感受到阳光雨露,而且帮助他们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四是工作"温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以"代理家长"的亲情关爱和社会人文关怀制度,努力营造人人争先进、人人学先进的良好氛围;五是工作"鲜度"进一步创新,认真研究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心理需求,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各种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德育教学、实验教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中共习水县委 习水县人民政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一、 学生品德呈现的特点、问题

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呈现六大特点:1、传统道德依然得到发扬。2、道德主体意识不断增强。3、道德功利性日趋明显。4、道德价值呈现多元化。5、道德困惑与冲突加剧。6、道德认知与行为有所脱节。未成年学生的民主与平等意识显著增强,独立自主愿望强烈。当代未成年人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强,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不如以前紧密。多数未成年人认同社会主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并没有按他们所认同的那样去做,说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背离现象。

存在的问题

1、忽视时代特征对学生品德形成的潜在作用。

2、抢占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品德发展认知不足。

4、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不够统一。

5、学生德育的内化过程没有真正实现。

二、 教育进课堂情况

德育教育基本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但是德育的主体地位,往往被现行的教育模式所削弱。维升学、分数论使得德育教育落不到实处。

三、 课余假日活动环境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课余假日活动没有城市里孩子丰富多彩。虽然农村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宽松的环境。但需要学校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活动。

四、 网络的正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正面的影响是,网络生活是以后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网上的资源和便捷能帮助青少年更早的融入信息社会。负面影响是,如果利用不好,会导致青少年耽误学业,从而破坏整个一生。

五、 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影响

家长教育的现状可总结为,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影响不理想。

虽然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必须项,但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处在强调自我,唯分数论,升学论的阶段不能贯彻教育的三维目标。 对孩子的影响,还停留在只要你分数高,能考上重点就是好孩子的层面。

后大留学校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云梦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14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xx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201*年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梦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

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孝感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云梦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云梦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云梦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云梦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

青少年时期是(本文 来自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