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6:11:18 | 移动端: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我县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我想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我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巴公、南村2个国家级小城镇,和巴公、南村、高都3个省级小城镇试点乡镇。全县村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6.4平方米,100的乡村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2平方米。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

1、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全县17个乡镇已有16个完成了规划,其中达到一级规划的5个,二级规划的11个。全县村级规划完成218个,占总数的36。具体讲,主要呈现出五大特色。

一是乡镇企业主导型。以巴公镇为代表。近年来,该镇涌现出了福盛钢铁公司、179高炉、100万吨焦化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带动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县村镇建设的一大亮点。201*年全国小城镇高峰论坛会议在晋城市召开时,与会专家和学者参观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以金村镇为代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农业基础,该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霍秀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水北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提高了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推动了村镇规划建设,使之成为以特色农业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小城镇。

三是强村扩张型。以东四义为代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就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规划,先后建成了大型水泥厂、彩印厂等一批规模效益企业,并成功地对全村住房进行拆旧建新改造,建成了高档次的农民住宅楼区和花园式别墅区,还先后建起了幼儿园、文化楼、卫生所、街心公园、洗浴中心、村办电视台和风景旅游区,成为都市化村庄和全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试点村。

四是迁村并点型。以晋庙铺镇草底铺村为代表,大力发展运输业,积极与邻近自然村庄、山庄窝铺迁村并点,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宽裕型小康村。此外,巴公镇南山等三个小村共同选址建成了新村,金村镇霍秀村、高都镇泊南、山沟等村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五是旅游开发型。金村镇境内拥有珏山、玉皇庙、丹河特大石拱桥等著名景点,借助旅游业的开发,促进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村镇建设。李寨乡凭借沁河大转弯、九女湖和省级文物三教堂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为村镇建设创造了条件。

2、县城规划建设已经起步。

从201*年起,县委、县政府连续3年把县城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县城总体规划模型、县行政中心和行政办公大楼设计方案及其模型已经制作完成,行政中心详规、控规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行政办公大楼已于201*年3月立项,行政中心和凤城南路的500亩建设用地,已报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同意使用。通往县城的凤城桥竣工剪彩,凤城南路全部完成了路基工程。

3、我县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有县无城,功能不全。有县无城是当前我县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因为有县无城,我们不仅没有一个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缺乏城镇集聚功能。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县在市区内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流失约5亿元,税收流失在3000万元以上。

第二,城镇规模偏小,集聚效应不强。据我国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小城镇的镇区人口要达到3——4万人以上,才能较好发挥集聚、辐射功能。我县镇区人口最多的南村不足201*0人,最少的南岭不足500人,平均不足5000人,吸纳农村剩余农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

第三,城镇规划水准不高,管理相对滞后。虽然建制镇大都编制了发展规划,但设计水准不高,深度不够。特别是少数领导规划意识淡薄,存在无规划乱建和有规划而不执行规划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第四,建设资金匮乏。多元化招商引资和投资体制尚未形成,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

二、实现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优势分析

城镇化建设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城镇化率的迫切要求。我县作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到201*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5。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今后5年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初步思路是:以开创村镇建设和县城建设新局面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县城和主要建制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生产要素的整合、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有泽州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具体要求就是:实施“1113”工程,达到“5446”目标。“1113”工程是:围绕县城建设一个龙头,抓好10个建制镇和10个精品示范小康村建设,规划指导300个行政村建设。“5446”目标是:新增城镇人口5万人,小城镇绿

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集中供气、供热60。

针对我县有县无城、小城镇多而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民企业家投资欲望强烈等特有的县情,泽州特色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是:县城应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尽快把县城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品位独特、交通发达、文化繁荣、物流通畅的生态园林城市;中心镇要高标准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新城镇;建制镇要突出支柱产业,提高品位,进一步吸引农户向城镇集聚;普遍增强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意识,发展城镇人口规模,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全县别具特色的城镇化网络。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是:

1、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决策,要求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要求我省率先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省政府每年都安排有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和市政府每年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的不少于5的资金。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极好的历史机遇。这是动员全县人民建设小城镇的强大精神动力。

2、财力优势明显,民间资金巨大。我县经济综合实力雄厚,201*年位居全省第二,20好范文版权所有04年跨入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行列,排第90位,民营经济名列全省十强县之一。财政总收入每年以两位数速度递增,201*年达到了5.52亿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民间闲散资金,仅农业银行的存贷差就有60亿元。这些是我县建设小城镇的坚实基础。

3、我们有独特的外来财富资源。泽州籍有在外工作的巨商、学者和专家为数不少,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资源。特别是台商郭台铭先生,几年来对省城太原和晋城市有过多次巨额捐赠。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应当捷足先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吸引泽州籍在外的名人志士为城镇化建设出资出力。

4、我们有可供借鉴的丰富经验。我们在小城镇建设方面从点到面都取得一些较为丰富的经验,以巴公镇为代表的一批全国和全省的试点镇,为全县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我们还可以吸收借鉴大量的外地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城镇化发展。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理念。要我们要在全县强化抓城镇化就是抓产业的观念。大家知道,我县是资源大县,过去靠煤铁两大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和小高炉的关闭,今后有必要把产业重心转移到城镇化建设上来,使城镇化建设成为新型产业,并以此带动建材、旅游、服务业同步发展,尽快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能够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新型产业写进“十一五”规划,走城镇化建设带动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强化市场作用,推进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的潜力很大,许多地方的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不投一分钱,反而还能从城镇建设中得到收益,增加财政收入。为此,我们要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筹资,民营化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启动民间资金,吸引外来资金,切实加快城镇化步伐。

3、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科学指导城镇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加强监督,保证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健康、有序进行,维护小城镇规划的严肃性。

4、典型引路,扶持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县城建设,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具规模。在10个建制镇建设中,重点抓住巴公、南村、高都、金村、下村、川底、南岭等有条件的小城镇优先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省、市政府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安排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使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在小城镇建设资金使用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

5、统筹城乡发展,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小城镇建设要推行集约用地方式,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引导镇区居民向小城镇居住小区集中,鼓励进镇农民购房和镇区居民集中建房,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集约使用土地。要加快对集镇旧区和空心村的改造,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要采取措施挖掘空闲地、废弃地、荒芜地的潜力,利用闲散土地进行小城镇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针对财政吃紧的实际,科学决策,市场运作,搞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走出一条“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地兴城”的城镇化发展新路。

6、突出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和发展前景,制定优惠政策,出台扶持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到小城镇投资办企业,培育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小城镇优势产业,形成小城镇产业特色,使民营企业成为发展小城镇经济的主力军。

7、建立城镇保障体系,解除进镇农民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建立医保、农村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城镇保障体系。优先考虑学校的合理布局,采取扩大规模、集中办学的方式,使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小城镇集中,优化教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聚集人气,引导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8、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小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县政府要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组,负责全县小城镇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推动小城镇建设。各乡镇政府也应设立相应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本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并确定一名领导主管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建议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对领导干部的年终目标考核中,实行奖惩。

第二篇: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我县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我想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bsmz.net)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1509.html